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

关于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25) 语录(6) 说说(28) 名言(2) 诗词(2k+) 祝福(19) 心语(1)

  • 秦朝灭亡的诗句

  • 经典
  • 形容秦朝灭亡之快的诗句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月22日 22:59 .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导致农民起义,秦被灭亡的诗句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原文:阿房宫赋唐代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得见者 一作:有不见者)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阅读全文]...

2022-07-15 23:06:54
  • 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 经典
  • 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1.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

      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9.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

      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

      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文章)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3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35.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3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4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1.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

      4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4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宋·林升·题临安邸)

      4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49.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阅读全文]...

2022-01-24 03:45:35
  • 关于宋朝经典古诗句赏析

  • 经典
  •   1.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赠刘景文)

      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1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1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8.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9.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耒·春日)

      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

      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28.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宋·陆游·文章)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3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3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35.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3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3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4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1.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

      4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4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4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宋·林升·题临安邸)

      4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49.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宋·徐元杰·湖上)

      50.*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阅读全文]...

2022-04-25 04:24:52
  • 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 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商纣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后的一位君主。

      “纣”是“残义损善”之意,“纣王”是后人对他的贬损评价。

      史书上记载的纣王的罪行有:沉溺酒色,奢糜腐化。

      据说,纣王喜欢饮酒,他凿地为池,池中注酒,酒上行船。

      纣王同姬妾亲众在池上划船饮酒。

      据说,他在宫内竖起像树林一样的木桩,上面挂满熟肉,叫一些陪伴他的人光着身子在这“肉林”里疯打疯闹。

      饿了就吃,吃了就玩。

      据说,他还大兴土木,造了一座鹿台。

      地基三里见方,高逾百丈。

      他把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和美女们聚集在台上,宴饮狂欢,长达七日七夜,以至君臣姬妾都忘了日月时辰。

      残忍暴虐,荼毒四海。

      据说,他行炮烙之刑,用炭火把中空的铜柱子烧红,然后叫被残杀之人在上面爬行,烙得皮焦肉糊而死。

      商朝到商纣王时已把自己的国家搞得很糟。

      他特别讲究阔气,尤其喜欢吃喝。

      他在王宫里设了酒池肉林。

      酒池就是凿一个大得可以行船的池子,里面灌满了酒。

      肉林就是在酒池边上竖立许多木桩,上面挂着烤得香喷喷的肉。

      纣王和贵族在酒池边上尽清地酗酒,到肉林一伸脖子就能吃到肉。

      纣王特别宠爱一个叫妲己的女人。

      妲己尽想出一些坏主意,叫纣王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

      例如,她叫商纣王用一种炮烙的残酷刑罚来惩治那些反对他的人。

      炮烙就是用炭火把铜柱烧热后,强迫人在铜柱上爬,掉下来被熊熊燃烧的炭火活活烧死。

      据说,他为了观察正在成长的胎儿,竟残忍地让人剖开孕妇的肚子;他想知道冬天光脚过河的农夫为什么不怕冻,竟叫人砍掉他的双脚,砸骨验髓。

      还有像是宠幸奸臣,重用小人,不敬祖先,不信忠良等种种罪行,令人罄竹难书。

      后来,纣王失去士气和民心,终于被武王打败。

      他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他的妻子妲己也被武王送上了断头台。

      纣王这样荒唐残暴,经常有人劝阻他,但他总是不听。

      他的异母哥哥微子启对他说:“我们这样拼命喝酒,败坏了先祖留下来的美德。

      喝酒使我们的百姓、大臣们都做出偷窃奸邪的坏事来,眼看我们殷朝就要灭亡了。

      ”纣王不听微子启的劝告,微子启只得偷偷离开他。

      纣王的堂兄弟箕子也劝纣王,纣王不但不听,反而把他囚禁起来。

      纣王的叔叔比干好言规劝他悬崖勒马,他居然命人杀死比干,剖开肚子,取出心来观赏。

      纣王这样残暴,吓得谁也不敢再规劝他了。

      大臣们有的装病不出,有的虽上朝但一言不发。

      一些大官甚至偷偷地拿起商朝太庙里的祭器、乐器,投奔了周武王。

      纣王对大臣们尚且这样残暴,对待老百姓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他要造鹿台,就强迫老百姓去服劳役;他要喝酒,就随意把老百姓的口粮夺去酿酒;他要吃肉,就迫使老百姓没日没夜地到深山密林去猎取野兽;他的爱姬妲己喜欢看**,他就随便地把老百姓拉去砍头、剁足、剖肚子。

      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只好扶老携幼,哀号哭泣着四处逃亡。

      纣王的*,使得商朝的统治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这时周武王在姜尚和他叔父周公旦的协助下决定进攻商朝。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武士)3000人,士卒45000人,会合各小国部队,从孟津出发,向商朝都城朝歌进军。

      周武王在牧野,竖起伐纣大旗,在誓师大会上,历数纣王腐荒唐、凶恶残暴的种种罪恶,然后指挥大军向商军进攻。

      此时纣王正带着他心爱的妲己和宠臣在鹿台欣赏歌舞,饮酒作乐。

      当下属把周军进攻的消息告诉他时,他才慌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

      因商军主力当时正在东南地区对付东夷,一时调不回来,纣王只好临时把大批奴隶武装起来,共70万人,开赴前线,抵抗周军进攻。

      当周殷两军摆开阵势,准备厮杀时,殷军在阵前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和周军一起杀向商纣王。

      纣王大败,带着少数卫士逃回朝歌。

    [阅读全文]...

2022-03-29 07:23:08
  • 三国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 三国,语文
  • 三国灭亡后是哪个朝代

      每个朝代都会有兴盛衰落的时期,那么三国灭亡后是哪个朝代?就让小编来告诉你们,请阅读下面的内容。

      答案是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历史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丞相、疏族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一致拥戴,317年三月在建业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史称东晋。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陵事变后掌握魏国*。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280年灭吴统一结束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总共96年的大乱到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了长达298年的五胡十六国及以后的南北朝纷争)。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6年,西晋被匈奴建立的*所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民陆续南迁,形成*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

      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叛乱。谯纵在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司马氏起源

      参见:高*陵事变、司马氏专权

      司马家族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就是显赫的世家大族,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共八人,时人称“八达”。其中司马懿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

      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

      249年发生高*陵事变,司马懿重夺*,至此司马氏开始*。

      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淮南三叛,皆被*定,司马氏逐步掌握了执*。

      统一天下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统一*,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直袭涪城,进逼成都。刘禅见大势已去而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定。司马昭胜利后称晋王,但不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立后于266年建立晋朝,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晋武帝施行了一系列进步政策增强国力,发展生产。此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民心不附。

      270年河西鲜卑领主秃发树机能叛,次年匈奴刘猛也随之出关。

      272年司马炎又派何桢招降李恪*定刘猛叛乱。

      274年陆抗去世,275年司马炎释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树机能归降,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晋朝,马循*定鲜卑。为了防御吴国,司马炎派羊祜镇守襄阳与吴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

      276年羊祜提议伐吴,遭群臣反对而作罢。

      277年树机能复叛,司马骏帅文鸯等败树机能,降鲜卑二十万。沙漠汗被鲜卑旧贵族杀害,卫瓘*定拓跋部内乱。

      278年羊祜病故,临终推荐杜预镇守荆州。此时司马炎派马隆前往凉州*叛,秃发部众杀树机能降。

      279年西北之乱始*,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伐吴的时候了,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胄军多路并进。于280年逼*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三国时期结束。

      世族兴起

      晋朝建立后,曹魏时期压抑的世族在司马懿及陈群羽翼下抬头,当时出名的世族有琅玡王祥、荥阳郑冲、陈国何曾、临淮陈骞、颍川荀顗、荀勋、河东卫瓘、河东斐秀、太原王浑、泰山羊祜、河内山涛、京兆杜预、太原郭奕、清河崔琰、范阳卢钦等。曹魏时期的清谈,到晋代时许多士大夫纷纷效仿,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禄又求出世隐遁的.士大夫。

      朝政方面,晋朝在历史上首先建立了门下省,三省制度完善,并且在277年创建了国子学。由于诸臣在“*吴”与“立嗣”等议题上发生争执,使得党派形成。以侍中任恺为首张华、庾纯、温颙、向秀、和峤等一派,与尚书令贾充为首杨珧、王恂、华廙等为一派相对立,在立嗣上诸臣争执更剧。当时太子司马衷昏庸无能,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较仁孝慧敏。司马骏、卫瓘、和峤等主张废衷立攸,但遭杨皇后和贾充、荀勖等人反对。最终晋武帝仍然不能舍子立弟,遣返司马攸回其封国,齐王忧病而死。

      军事方面,西晋立国后,武帝分封诸王,于277年遣诸王就国,其中一些都督诸州军事。如汝南王司马亮督豫州、楚王司马玮督荆州。统一后,为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武帝裁撤州郡兵,解除天下武备。分封诸王与去州郡兵是避免权臣*及地方,显示天下太*。《晋书》山涛传:大郡武吏百人,小郡有武吏五十人,职官志:大国守土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整个中原没有常备军防御。尽管诸侯王名义上可以建立千人的部队,镇守本国,但是晋朝实际没有出现诸侯割据,《晋书》地理志:王不之国,官于京师。诸王都留居京城,直到琅玡王南渡整个江南没有诸侯王镇守。

      贾后乱政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托孤辅政,出汝南王镇守许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当时杨骏执政,与贾后对立,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

      291年贾后藉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不久贾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

      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此时关中羌氐叛,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定。296年其弟郝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299年齐万年之乱*定。江统和郭钦都曾建议将胡族强制迁离,他所著《徙戎论》提出更完整的主张,晋室施行了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代替过去的强制迁徙,但是没有对有野心的分裂贵族采取迁徙和防范措施。

      由于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贾后意图废除。300年太子被贾后污篾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伦*。

      八王之乱

      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为太上皇。三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伦。五月去除赵王伦及其党羽,惠帝复位,齐王冏*。302年成都王颖及河间王颙派军讨伐齐王冏,长沙王乂联合宫廷将领于京城洛阳响应。齐王冏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乂掌政,被外戚羊玄之遥控。

      303年成都王颖联合河间王颙率军攻击洛阳,讨伐羊玄之等人,但被长沙王乂屡屡击败。304年初洛阳城缺粮,宫廷将领逼东海王奏免长沙王乂,开城投降。长沙王乂被河间王颙将领张方杀害,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颙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成都王颖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而后宫廷将领陈轸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晋惠帝被俘,东海王越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颙将领张方占领洛阳。

      但不久东海王越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鲜卑、乌桓等势力击败成都王颖。张方挟晋惠帝逃至洛阳,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颙与东海王和解,最后成都王颖被废,河间王颙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

      305年东海王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306年东海王越攻入长安。河间王颙和成都王颖败走,司马模占领长安。东海王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成都王被害,晋惠帝病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摄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五胡乱华

      天灾人祸,少数民族又受到当时士族统治者极端压迫,内迁诸民族乘机举兵纷纷寻求独立谋生,造成五胡乱华[37][38],永嘉乱后士族百姓纷纷南渡自保。其中“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十六国,分别是:成汉、前赵(汉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大夏、北燕。后世由此统称16国诸多列国的那段混乱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乱华前北方外族分布图,当时外族有匈奴、羯、鲜卑、氐、羌、卢水胡、乌桓、巴人及高句丽人。八王之乱期间,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少数民族中的分裂分子陆续叛变,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渐势大,于304年称王,两年后称帝,国号成,与罗尚在巴郡对峙。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和司马腾围攻,遣匈奴领袖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刘渊乘机宣布独立。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割据山西西南部。由于晋朝在中原解除武备,无力*定叛乱,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动摇了统治基础。晋室在八王之乱后面临一场覆亡危机。

      刘渊为了要扩充版图,遣子刘聪攻打洛阳,多次被击败。石勒及王弥掠夺关东各州,石勒吞并王弥,脱离刘渊转战南下。310年刘渊去世,刘聪杀新帝刘和自立为帝。同年,石勒经宛城、襄阳,掠夺江汉一带,隔年北返。当时关东又有蝗灾,洛阳缺粮,鲜卑拓跋部猗卢等欲派兵防御洛阳,司马越以无粮推辞,并率朝中重臣及诸将东讨石勒,怀帝困于洛阳。

      311年晋怀帝与司马越的矛盾爆发,密诏苟晞伐之,随后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归葬封国。当他东行至苦县(今河南鹿邑县)时,遭石勒袭击,晋军精锐受屠尽亡,重臣降后被杀。此时洛阳空虚,被刘聪、王弥兵攻破,杀害官员百姓三万馀人,掳走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帝位,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被杀,至此西晋亡。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亡后,在北方尚有多个忠于晋朝的地区,即并州北部刘琨、幽州段匹磾、冀州的邵续、青州的曹嶷、徐龛;东北还有慕容廆、段眷;北方还有代王;西北凉州还有张氏集团。然而,并州刘琨先被石勒击溃,投靠幽州段匹磾。段匹磾则奉东晋王敦密令将刘琨处死,之后段匹磾也被石勒击败。刘聪死后,部将分裂[42],叛逃的多达二十万户,晋军也一度攻打到离其都城不远的绛县,靳准杀刘粲,建立晋藩天王制度,向晋朝臣属,不久遇害。石勒占领了河东,刘曜也抛弃汉旗号[43],两人都自立为赵国。刘曜载记:在凉州张寔去世之后,其弟张茂向前赵的刘曜称臣(张轨传记载张茂未降并打败了刘曜)。与晋朝对立的三个割据势力,在当时占领了晋朝五分之一的国土。

    [阅读全文]...

2022-03-02 13:06:52
  • 宋朝苏轼的诗词

  • 苏轼
  • 宋朝苏轼的诗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胸襟开朗洒脱。以下是宋朝苏轼的诗词,欢迎阅读。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全诗语言浅*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屈原塔》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 通:樽)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阅读全文]...

2022-05-14 08:17:12
  • 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 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两宋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

      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

      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5年:乙亥,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

      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兴国元年

      宋太宗赵炅(赵匡义):

      公元976年:丙子,太*兴国元年,开宝九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

      公元984年:甲申,太*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宋真宗赵恒:

      公元998年:戊戌,咸*元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

      宋仁宗赵祯:

      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

      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宝元元年

      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

      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宋英宗赵曙:

      公元1064年:甲辰,治*元年

      宋神宗赵顼:

      公元1068年:戊申,熙宁元年

      公元1078年:戊午,元丰元年

      宋哲宗赵煦:

      公元1086年:丙寅,元祐元年

      公元1094年:甲戌,元祐九年,绍圣元年

      公元1098年:戊寅,绍圣五年,元符元年

      宋徽宗赵佶:

      公元1101年:辛巳,建中靖国元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七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统元年

    [阅读全文]...

2022-05-08 15:34:18
  • 宋朝的服装特点

  • 文艺,体育
  • 宋朝的服装特点

      服装,是衣服鞋装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在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缝制,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又称衣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朝的服装特点相关内容。

      宋朝服饰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饰 ,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饰,是服饰史发展的一颗明珠,其特点是修身适体。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着直领, 对襟的一种服饰,出土实物有福州南宋黄升墓 、湖南衡阳何家皂北宋墓、江苏金坛茅麓南宋周瑀墓。浙江黄岩赵伯澐墓等。

      宋朝女子的服装

      *的服装是依靠传承推移的,宋代也不例外。它既延续了唐,五代时的服装样式,又在这基础上作了一些变,动和创新。宋代的女子服装比较复杂,各阶层有不同的特点,贵族妇女的礼服仍是宽衣长大袖,长裙,衣饰豪华,与晚唐,五代时贵族妇女妇女穿的差不多。但宋代贵族妇女的便服却时兴瘦长型,与以前各时期的大不相同,衣着配色也打破以红紫,蓝绿为主的*惯,采用粉紫,黝紫,葱白,银灰,沉香色等配合使用,色调显得十分鲜明。衣着的花纹也由呆板的唐代图案改成写生的折枝花样。一般*民女子,尤其劳动妇女或婢仆等,则仍穿窄袖衫襦,但比晚唐,五代时的瘦而且长,颜色多为青,白等。总之,宋代服装除了北宋一度流行大袖衫襦和肥宽的裙,裤以外,窄袖,瘦长是主要特点。

      宋代女子的服装,上衣有衫、襦、袄、背子等名目。下衣则以裙为主。衫是一种最普通的衣服,大都用罗纱绫缣等轻软衣料做成,在宋代衫上大半绣有花样。襦也是短衣的一种,和衫是不同的,因为襦是秋冬的常服,并且有很长的袖端,衣身也较衫子狭窄;所以襦和宽大而没有袖端的衫子不同。通常襦的颜色,是紫色或红色,黄色亦常见,很少用青色、白色或褐色的,就是上了年纪的妇人,也喜欢服紫红的颜色。仁宗时,有诏令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并毛缎淡褐色制造衣服。总之,襦和衫一样,都是最通行的服装,并且两者都属上衣,下面都得穿裙子。

      袄是一种冬衣,可以代替袍的作用,不过袍是有限制的;根据宋朝礼制局的规定,除掉命妇可以服用外,其余大多数的民妇是不能服用的,同时袍的颜色也有一定的限制,三品以上是紫色,绣有仙鹤及芝草,三品以下一律用黄色,并不绣有花样,至于袄的颜色,除白色禁用外,其余并没有一定的限制,尽可以随个人的便。

      宋代女子的常服,多半上衣而下裙,裙即古制之裳。宋代裙的质料,见于宋人诗词中的,多半是绫罗纱绢一类轻软的料子,颜色以红为上色,紫色亦常见,而以石榴裙为最有名。“宿妆淡眉成字映,花避月上石榴裙。”除石榴裙以外,通常罗裙也算最普遍的,裙之前有带垂长,所谓裙带,用以束腰。宋朝裙幅并没有一定的规矩,最通行的一种是“八幅大裙”,前后各有四幅,其余也有例外的,有的裙多至二三十幅,这种情景,在宋朝的妓最多,因为她们善于歌舞,盖裙幅越多,则皱褶越细,所以舞起来也比较风情雅致。在宋朝,短襦长裙是最时髦的,“行即罗裙扫落花”。

      司马公文曰“北宋时,妇女不服宽裤与〔衣詹〕制旋裙比前后开胜,以便乘驴,其风始于都下妓而士大夫家反慕之。”

      南宋时,裙有名“赶上裙”的,前后均不开衩,长而*地,当时宫妃均竞尚此种群式,不过这是一种新颖的特式而已,并没有普遍,所以也可说是妖服的一类。

      宋代男子服装

      宋代男子一般的服饰主要有:衣、裳、袍、衫、襦袄、裥衫、直掇、道衣(袍)、鹤氅、背子、貉袖、蓑衣、腹围等。宋代除了官服中的冕服和朝服用上衣下裳外,一般很少穿用。

      宋代的袍长到脚,有单和夹,本来有棉絮的称袍,又叫长襦,后有钱人用锦做袍,叫锦袍了一般人穿白袍或粗布袍,衲袍就是一种材料粗且较短的袍子,唐有缺胯袍、缺胯衫、宋代承袭其制,但在式样和名称上都略有差异,宋代缺胯衫叫“四袱衫”缺胯袍叫“”四袱袍。式样不同的宋代是圆领,右衽,且有大袖广身和窄袖紧身两种。

      短褐,是粗布或麻布做成的粗糙的衣服。因为它身狭窄,袖子小,所以叫筒袖襦。褐衣,不象短褐那样又短又窄,一般指不属于绫罗锦一类的衣料,也有用麻或毛织成的,一般是文人隐土好穿的,也是道家用的衣服之一。

      衫在宋代品种、衣式很多,如有凉衫,紫衫,白衫裥衫、毛衫、葛衫等。凉衫披在外面,因为是浅白色的,所以又叫白衫,到了后来及作为吊慰凶丧时的服装,其它场合不穿,紫衫本来是戒装,因为是紫色的,所以紫衫,前后开衩以便于骑马,且窄短,毛衫和葛衫是用羊毛或葛麻织成的衫,裥衫,衫下加一条横裥,是一般文士常穿的,因接*子官服形制,所以官员也有很多人穿的;还有一种叫帽衫,是因头戴乌纱帽,身穿黑色罗制圆领衫而得名。

      扩展:*古代服装礼仪

      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从最初的采集、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农业、手工业经济阶段,社会生产不断活跃,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最初,人们还不知道如何穿戴,只是靠自己身上所长的毛来蔽体保暖。后来,才慢慢懂得用树叶和兽皮来遮蔽自己光赤的肉体。在北京周口店发掘的山顶洞人化石中,发现了一枚骨针,证明早在几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初步掌握缝纫技术了。人们将猎取到的野兽皮毛剥下,然后根据需要,拼合缝制成各种衣服,以掩蔽自己的身体和防御严寒的侵袭。

      当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达到了繁荣的阶段,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开始了植物的栽培,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人们已发明了用纺轮捻线,用简单的织布机织麻布,用骨针缝制衣服,用竹、苇编织*子。根据史籍的记载,在伏羲、皇帝、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一套冠服制度了。《禹贡》记载,我国古代行政区域划为九州,各州都把当地的物产作为贡赋上缴,扬州地区上贡的丝织品称为“织贝”,“贝”是一种锦的名称,是在织成之前先染成色丝,再按“贝”的色彩花纹织成美丽的锦帛。可见,人们的衣着已由“衣皮韦”进化到染五彩织成锦帛做衣裳。

      上古先民们创造的上古服饰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相比,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它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是*服饰文化的初兴。

      商朝服饰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商朝服饰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及装饰品都由奴隶主阶级享用,而底层的民众只能穿麻布以及与麻布同类的葛布制成的编织物。据研究表明,商代高级权贵的`服饰通常是上身穿短衣,交领右衽,衣长及臀,袖长及腕,袖口窄小,下身穿带褶短裙,腰间束有宽带,裹腿;脚上穿翘尖鞋。贵族妇女则上身穿长及足踝的大衣,交领,长袖,腰间束宽带和蔽膝,蔽膝呈上窄下宽状,脚上穿履,头戴圆箍形冠卷。但是商代的社会生产力水*相对比较低下,当时民风淳朴,总的来说,商朝服饰还是以朴素为主。即便是贵族男女,在穿着上也是比较节俭的。

      商朝服饰的颜色差异也是极为明显的,这是由于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所造成的。贵族的礼服,上衣多采用青、赤、黄等纯正之色,下裳多用间色,如缁、赭、绿等经过数次浸染的颜色,并且衣领,衣袖处还有镶边,日常家居则常穿缟衣,绿衣和缁衣。*民百姓的衣服就没有这么丰富多彩了。

      商代男子以梳辫为主。这个时期男子发辫式样较多:有总发至顶,编成一条辫子,然后垂至脑后的;有左右两侧梳辫,辫梢卷曲,下垂至肩的;也有将头发编成辫子,盘梳于顶的。除辫发外,当时男子还以冠、巾为尚,当时流行的扎发式样就是将头巾卷成长条,绕额一周,再束在头上,犹如头箍一样,在冬季为了防寒还是会戴厚实的皮帽子。

      商代妇女的发式与男子大体相似,其辫发式样,大多卷曲垂肩。头上也套有帽箍式的冠巾。有的妇女梳顶心髻,上面横贯一枝骨簪,有的则在头顶两旁斜插两枝顶端带小鸟形的玉簪。大姑娘则梳辫子,小孩子梳两个小丫角。

      商代服饰中男女贵族身上还有佩玉的*惯,统治者甚至制定了一整套的玉佩制度,用以区别阶级和等级。商人玉佩的形式,一般是把玉雕琢成各种小动物形象,最常见的是一种玉鱼。

      周朝服饰

      周朝纺织印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西周时纺织已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时至东周时期,各诸侯国更是鼓励发展蚕桑和丝绸的生产,加上铁器的推广使用促进了手工业机具的不断革新,丝绸的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丝绸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纺织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多为周朝服饰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了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安定天下。服装作为每个人阶级的标志,成为了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其服饰有祭服、朝服、田猎服、凶服、兵服及常服等。

      周朝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上衣下裳,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衣用正色,裳用间色。周朝朝服天子上白衣,诸侯上玄衣,大夫和士同诸侯。天子、诸侯均朱裳,大夫素裳,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

      周朝巾帽的形式比商朝丰富,除帽箍外,还有*形、尖形、月牙形等巾帽形状。低*的巾帽多是普通人使用;高尖的则多为贵族阶层使用。

      周朝妇女服饰由于阶层的不同也各有差异。后妃有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它们的材料及样式差别不大,但颜色与纹样却各不相同。周朝一般妇女的服饰多为上衣作不规则云纹绣,边加深色宽缘,腰间束系织物大带,发髻向后倾。小女孩多梳双辫,衣长及膝,腰带间系杂佩。

    [阅读全文]...

2022-03-13 06:44:03
  • 如果放弃,那就等于自取灭亡

  • 放弃,经典
  • 1、翻开历史,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名人,无一不是靠“志当存高远”这一真理来指导做人的思想。

    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3、苹果可以在五分钟内吃掉,但五分钟却长不出苹果。

    4、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从头再来,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今天开始,创造一个全新的结局。

    5、不屈服于磨难的人,自然不屈服于时间,不屈服于对手。

    6、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

    7、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

    8、烦恼是自己制造、自己享用的一种精神。

    9、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10、贫穷要一点东西,奢侈要许多东西,贪欲却要一切东西。

    11、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索,才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12、自信,是无尽聪明的凝聚。*淡,是乐成路上的驿站。

    13、为人不能像打台球,对自己有利时一分也不放过,对自己不利时也不给别人机会。

    14、青春期最容易表现出喜怒衰乐的感情,而且是非常强烈的。

    15、一定要不断的研究竞争对手!

    16、朝着心中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在为他让路。

    17、坚持一贯的目标才是重要的。所以即使迟钝不聪,只要锲而不舍,也可能发挥相当的作用。

    18、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19、人不能光靠他生来所拥有的一切,还要靠他从学*中得到的来造就自己。

    20、要先打败任何事情得先学会打败自己。

    [阅读全文]...

2022-06-15 21:52:15
  • 关于自取灭亡的歇后语

  • 经典
  •   自取灭亡的意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含贬义。你们知道有哪些关于自取灭亡的歇后语呢?接下来就请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一下吧。

      关于自取灭亡的歇后语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中文发音: zì qǔ miè wáng。

      成语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成语出处:《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成语造句:倭兵犯顺,自取灭亡。(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五回)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指自己找死

      褒贬解析:属贬义成语

      歇后语:灯蛾扑火

      *义词:作法自毙、玩火自焚、自投罗网

      反义词:置人死地

      英语翻译:cut one's throat

      造句:

      妄自尊大的人必将自取灭亡。

      这个自取灭亡的制度把无限的权力给了极端利己主义者。

      就不仅仅是叛国,而是自取灭亡的叛国之道

      谚语坏人必自取灭亡。

      任其放纵必自取灭亡。

      人们都在议论纷纷.你简直是在自取灭亡。

      愚昧人的口自取灭亡,他的嘴唇是自己性命的网罗。

      13藐视训言的,自取灭亡。敬畏诫命的,必得善报。

      换言之,如果特里会走,那是因为切尔西决定自取灭亡。

      汉语中有句成语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

      以上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歇后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4-29 17:41:16
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 - 句子
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 - 语录
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 - 说说
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 - 名言
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 - 诗词
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 - 祝福
有关宋朝灭亡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