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虞美人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虞美人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虞美人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虞美人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虞世南的诗句鉴赏
1、凌晨早朝——虞世南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
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
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
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
2、初晴应教——虞世南
初日明燕馆,新溜满梁池。
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3、春夜——虞世南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4、咏舞——虞世南
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
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5、咏萤——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6、咏风——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7、咏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8、赋得临池竹应制——虞世南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
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9、奉和咏风应魏王教——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风吹云气迷谷起,霜堕枫叶令人愁。——虞集《写庐山图上》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虞集《院中独坐》
几个遮山松树子,凭君洒雨洗埃尘。——虞集《赠閒白云》
一月当生一尺长,移向江头薜荔墙。——虞集《酬萧侯送蒲萄》
秋深雨足马乳重,举囊石压青霞浆。——虞集《酬萧侯送蒲萄》
是时萧侯当走马,来访衰翁茅屋下。——虞集《酬萧侯送蒲萄》
酒酣舞剑倾一尊,不信金盘露如泻。——虞集《酬萧侯送蒲萄》
风日宜芳岁,烟霞乐燕居。——虞集《次韵叶宾月山居十首·其四》
坐深閒看弈,烛冷静修书。——虞集《次韵叶宾月山居十首·其四》
腊酝红生玉,春盘绿间蔬。——虞集《次韵叶宾月山居十首·其四》
于赫世皇,并用豪杰。——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曰昔祖宗,咸尚战克。——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豢豕于牢,黄金饰槽。——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相臣以闻,天子曰嘻!——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馈饟启行,万里骚然。——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番番名将,天子爪士。——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镇于江浒,天子所使。——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将军慨言,死我臣职。——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裹革东归,遥遥江壖。——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部曲候迎,悲风旆缠。——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虎奋鹰扬,如见其至。——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狂夫辱国,天子震怒。——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既有兄弟,又多孙子。——虞集《万户张公庙堂诗》
前年当此时,严召出城早。——虞集《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其一》
追度龙门水,赐见沙领道。——虞集《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其一》
番番茹芝人,长歌岂知老。——虞集《次韵陈溪山棕履二首·其一》
昔者老可守陵州,守居北山吾故丘。——虞集《题柯敬仲画》
太守时来看山雨,每画纸背成沧洲。——虞集《题柯敬仲画》
老蒲松烟色过重,挥霍阴崖交剑矛。——虞集《题柯敬仲画》
百年离乱亡故物,敝箧江南谁复收。——虞集《题柯敬仲画》
碧鸡祠前杜鹃叫,玉女井上丛篁幽。——虞集《题柯敬仲画》
扬雄无家不归老,蟏蛸蟋蟀寒相求。——虞集《题柯敬仲画》
丹丘先生东海客,何以见我空山秋。——虞集《题柯敬仲画》
萧条破墨作清润,残质刊落精英留。——虞集《题柯敬仲画》
眉山学官莫厌冷,言归故乡非远游。——虞集《题柯敬仲画》
石田茅屋傥可得,万里欲上东吴舟。——虞集《题柯敬仲画》
百花潭深濯新锦,持报以比珊瑚钩。——虞集《题柯敬仲画》
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虞集《记梦》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虞集《记梦》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虞集《记梦》
物怪匿岩穴,愯若俟霹雳。——虞集《记梦》
黑波汎高树,木叶走崩石。——虞集《记梦》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虞集《记梦》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虞集《记梦》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虞集《记梦》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虞集《记梦》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虞集《记梦》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虞集《记梦》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虞集《记梦》
简生与我皆蜀人,留滞东南凡几春。——虞集《题简生画涧松》
每拂齐纨作山水,使我感慨怀峨岷。——虞集《题简生画涧松》
如此长身两松树,满谷悲风散阴雾。——虞集《题简生画涧松》
虞美人诗句翻译赏析
导语:关于虞美人诗句翻译赏析,春花秋月——春花美,秋月亮,但丝毫也唤不回亡国之君欣赏的兴趣。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本词大概是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3年。在本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这样的话,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虞美人诗词七首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诗词七首,欢迎大家分享。
虞美人诗词七首
1、虞美人-秋思 李煜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韵
凋零秋叶唯余恨,感喟情难尽。风光不再霎时间,可恼晨昏摧命到霜天。
人间总被钱财累,为利常无悔。拼来争去闹颜红,堪叹荒坟无语对长空。
2、虞美人-登高 张炎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韵
重阳佳节群雄聚,兴奋登高处。满山野菊对人开,若此芳香惬意醉心怀。
诗兴大发难停步,寻韵忘归路。数声鸥鹭叫声催,众友欢情不散看鹰飞。
3、虞美人-登佛山 冯延巳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韵
西山岭上风光美,火炬人陶醉。流连野菊吐清香,游客慕名来此、自徜徉。
佛光禅寺山腰矗,信众捐钱筑。一方神圣可探寻,颔首无声祷告、表诚心。
注;佛山位于河北省永年县焦窑村东一公里,与紫山遥遥相对,因其山势貌似弥勒佛而称佛山。
佛光禅寺就耸立在笑容可掬的佛祖肩上。
4、虞美人-饮酒 毛文锡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韵
知音相聚情无限,美酒千杯恋。交流有意品红茶,时光荏苒夕阳斜,不归家。
填词作赋书房乐,搜韵轻吟嚼。人生一世为留名,瞬间感悟尽情兴、正临屏。
5、虞美人-秋情 晁补之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韵
凋零秋叶随风落。谭水多浑浊。一行大雁向南飞。阿郎淑女树间依。不分离。
两只喜鹊交头语。已上枝高处。山中野菊正芬芳。三杯畅饮且闻香。别疯狂。
6、虞美人-秋思 顾夐 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韵
凋零衰叶恨霜风,落地太匆匆。孤鸣大雁望长空,前程遥远叹无穷,与谁同?
奔波四海不消停,为利不为名。养家糊口异乡行,打工游子吐心声,有阴晴。
7、虞美人-秋 顾夐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韵
西山恰遇菊开时,不忍步轻移。两只蝴蝶正频飞,暖阳杲杲照清溪,太痴迷。
春秋一瞬芳菲去,衰叶随风舞。南归大雁走天涯,长空漫漫觅新家,看云霞。
虞美人诗词四首
虞美人·花开紫陌妖娆艳
花开紫陌妖娆艳,芳草青如染。
相逢半日却无言,只把今晨美景忆当年。
黄鹂未散人依旧,提手折衣袖。
落琴轻按恋思情,翠柳相留春雨放人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红杏园林初过雨,绿杨庭院欲生烟。——虞俦《清明》
秋月秋花自一回,锦囊收拾靡遗才。——虞俦《自中秋月圆木犀开后倡酬络绎今可以止矣再书》
萱草著花空有恨,菖蒲称寿永无时。——虞俦《端午日用韵》
儿行十里程,母心千里逐。——虞俦《冬至念母》
怀人玉树向风前,明月中秋动隔年。——虞俦《林子长见访泊舟姑苏台下有诗因次其韵》
醉张白眼望层空,作意中秋一笑同。——虞俦《中秋夜微雨》
故人明月从来共,今岁中秋定好晴。——虞俦《日来欢息顿减幸秋雨既足中秋定晴预约南坡小》
生菜玉纤能细缕,大家醉赏满盘春。——虞俦《和汉老弟立春》
先生丈室净无尘,白纸糊帘莫笑贫。——虞俦《新糊小室明帘戏书》
纸帐一床馀纸被,不妨更作独眠人。——虞俦《新糊小室明帘戏书》
愁惊过雁乡心碎,喜溢浮蛆甕面香。——虞俦《七月三十日大雨连宵》
金井老梧秋色重,时翻危叶堕银床。——虞俦《七月三十日大雨连宵》
阀阅联蝉冕,台郎有凤毛。——虞俦《故安国夫人挽诗·阀阅联蝉冕》
哀荣生死是,诏墨看重褒。——虞俦《故安国夫人挽诗·阀阅联蝉冕》
凤毛看二子,鹤发慰偏亲。——虞俦《韩知府挽诗二首·方美朱轮贵》
风流山下路,楚挽倍伤神。——虞俦《韩知府挽诗二首·方美朱轮贵》
碧梧翠竹日相高,怀想家山魂梦劳。——虞俦《枕上偶得数语呈林子长》
眼中谁是真犀角,池上君今有凤毛。——虞俦《枕上偶得数语呈林子长》
直探牛心屠狯耳,能安贫贱乃英豪。——虞俦《枕上偶得数语呈林子长》
忆昔飞凫来上国,作县声名动宸极。——虞俦《同舍饯新滁阳使群范子由寺丞于成均芳润轩分》
今朝颇怪空马群,十年所得真鸡肋。——虞俦《同舍饯新滁阳使群范子由寺丞于成均芳润轩分》
醉翁相望百年间,琅琊自此添颜色。——虞俦《同舍饯新滁阳使群范子由寺丞于成均芳润轩分》
赖有蛤蜊风味在,固应居士笑卢遨。——虞俦《和安抚王诚之给事重九日登高诗韵·登临兴引越山高》
明堂杞梓必兼收,未信英雄老一裘。——虞俦《雪晴后书怀·明堂杞梓必兼收》
会须取印大如斗,宁羡封侯曲似钩。——虞俦《雪晴后书怀·明堂杞梓必兼收》
咄咄那庸如许事,尊前且食蛤蜊休。——虞俦《雪晴后书怀·明堂杞梓必兼收》
淡扫娥眉怜虢国,半匀妆面妒徐妃。——虞俦《和汤倅梅花韵》
有情立马留新恨,无赖啼禽送落晖。——虞俦《和汤倅梅花韵》
金铉政须和鼎实,莫嫌笛里浪惊飞。——虞俦《和汤倅梅花韵》
吴兴鱼稻乡,来视刺史印。——虞俦《和万元亨舍人送芡实》
年来稻如云,便觉摇其吻。——虞俦《和万元亨舍人送芡实》
丰年百物熟,天意毋宁靳。——虞俦《和万元亨舍人送芡实》
郡候有佳惠,芡实粲光润。——虞俦《和万元亨舍人送芡实》
剖蚌讶珠还,泣蛟疑泪迸。——虞俦《和万元亨舍人送芡实》
珍重栽培意,商量仔细开。——虞俦《再促花》
但储千斛酒,端的奉徘徊。——虞俦《再促花》
丁男个个事播殖,红女家家动纺织。——虞俦《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
可怜卒岁无完褐,纵使丰年有菜色。——虞俦《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
夏税未毕秋税来,县家小缓州家逼。——虞俦《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
痛定还思当痛时,至今梦里犹心恻。——虞俦《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
朝廷选用盖不轻,祖帐衣冠倾上国。——虞俦《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
德星往矣勿复道,田里从兹无叹息。——虞俦《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
影疎雅称灯笼映,香细疑从酒面来。——虞俦《和万舍人折赠蜡梅韵·步绕名园日几回》
破白江梅羞月妒,黏红仙杏待春媒。——虞俦《和万舍人折赠蜡梅韵·步绕名园日几回》
乔木萦心曲,空花浥泪痕。——虞俦《挽吴公祥承事诗·昔过高阳时》
定应归净土,何必赋招魂。——虞俦《挽吴公祥承事诗·昔过高阳时》
期民疾苦得饱谙,离彼三年能记忆。——虞俦《成均同舍饯别新安使君徐子宜太丞分韵》
小队行春簇使旌,黄童白叟递逢迎。——虞俦《巩使君劝耕汪倅有诗次韵》
画舫骁腾喧鼓吹,红妆凝儜傍轩楹。——虞俦《巩使君劝耕汪倅有诗次韵》
山公归路人争看,已有丰年笑语声。——虞俦《巩使君劝耕汪倅有诗次韵》
冷宦门罗雀,高轩间不过。——虞俦《宋宰不赴王倅招有诗次韵·冷宦门罗雀》
似闻諠棰楚,莫恨笑弦歌。——虞俦《宋宰不赴王倅招有诗次韵·冷宦门罗雀》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把这首词就这么*静的读一遍,再读一遍,你沉浸在这样的哀伤里,你也像是小楼上的那个人,凭栏远眺,触目愁肠断。一个亡国的帝王能怎样呢,他是带着原罪的,就像王国维说的那样,亡国后,李煜就像是释迦牟尼和耶稣基督一样,背负着人类最原始的苦难,这一辈子是洗脱不掉了。但是你想想,中国古代那么多亡国之君,为何你单单对他情有独钟呢,为何你对他却是理解和同情的呢。他有哪些不一样吗?他真有。你想想,为何他的诗句能打动你,是因为他诗句里的情感都很真、都很痴,他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我举个例子,亡国后的某一天,他又一次想起了故国,于是吟唱出了那首著名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他回忆金陵城破的那一日,北宋大军兵临城下,南唐国家就要灭亡了,自己的宫廷里,还在演奏着歌舞,他要出城投降了,他理所当然的垂泪了,但他垂泪对的是谁,对的还是那些曾经陪伴自己奢华生活的宫女嫔娥,这时候你要是说垂泪对祖宗也行呀,垂泪对社稷、对太庙,可后主不这么说,他就是垂泪对宫娥,他都亡国了,还在想着“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他就是这么实在。很有意思,你得把后主两个时期的词作放在一起读,一起来对比,他亡国前有多奢华,亡国后就有多哀伤。
后主的词不仅体现了他自己的真实,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能把所有人的共同感情用很大白话一样的诗句描述出来,这就使得读者在他的词作了找到了共情感。比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失恋或者多愁善感的人怕是会常常脱口而出这一句吧;再比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假如你跟你的朋友们出去玩,唱KTV喝酒,繁华过后你回到你的住所,宿醉之后的早上你恐怕也会想到这一句吧;还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剪不断,理还乱”等,你会惊觉,他能把一个后代人的思想感情都写出来了。这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让你在阅读时找到了自己。后主的词作就是这样,想来古人读了他的这些词作会替他悲伤,现在的人也会同情他,后代的人也会爱上他。从这一点来看,你甚至可以说他是不朽的。
这首《虞美人》光看词句也不难理解,甚至说它就是一些简单的大白话,简单的问句,就像是他在小楼远眺时不经意间的脱口而出,用的还都是口语般的文学语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他在小楼远眺的时候又想起了故国,他一定是想的入神了,好似做了个梦一般,等回过神来,他也耻笑自己,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这个第三句,不知道唱哭了多少人,你把它多读几遍,可能也会读着读着就泪沾襟了。我常把它和《诗经·王风》里那篇《黍离》来对比,一个东周的士人,行役到西周故地长安,看到以前的宫殿都成了一片片麦地,心中忧愤,遂吟唱出了千古流传的乱世悲歌,“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后来有些人把这首诗改成了现代古风版:“彼黍离离的你,行迈靡靡的我,黄粱一梦而过,醒时家国已破”,也挺美的。回到《虞美人》吧,不然把文章写散了。之所以引用诗经这一篇,是因为这两首乱世悲歌都能把人读哭咯。
后主在写完这首词后就被宋太宗毒死了。相传,后主在汴京幽禁之所,命故妓作乐,这些故妓可能就是随他一同被俘虏来的南唐宫女吧。乐曲声闻于外,宋太宗大怒,没过几日,又听到后主所写的词作里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遂起杀心,便用毒酒赐死了后主。一代词帝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把最人世间最极端的两种人生都经历过了。
陆游《南唐书》里说后主,广颡丰额骈齿,就是很帅的意思。南唐中主在位时,先立的是后主的兄长李从冀为太子,史称文献太子,文献太子惊后主有奇貌,常妒之。后来这个文献太子被废,于是李煜便当上太子成为国主。李煜死后,消息传到了江南故国,南唐遗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潸然泪下,史书称后主仁爱足以感其遗民,终不能保社稷云。所以从乱世小国的处境来看,李后主在位期间,消弭兵祸,仁爱百姓,也算是做的不错了。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原文: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
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 ,秋月呀,什么時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時,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時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這都是反衬的手法,表达感情更为深刻。“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形象地表现出愁思如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通过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而且将這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李煜诗词大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作者: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 一作:留人)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长相思·一重山
作者: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作者: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尊罍在 一作:前)
清*乐·别来春半
作者: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作者: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作者: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一梦 一作:梦里)
忆江南·多少恨
作者: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标题作者正文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作者:李煜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词牌简介】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二】
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宋代王绖《默记》卷上:“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所谓“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就是说,李煜这样的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宋朝陈郁《藏一话腴》:“太白(李白)曰:‘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江南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点,已觉精采。至寇莱公(准)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夜度娘》),少游(秦观)云‘落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肯出于蓝而胜于蓝矣。”这里对这首词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愁作了评论。李白的诗句是写别情的`长可以跟东流水比,诗在金陵写的,这个东流水是指长江。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因此李白的诗是用眼前景物来作比,李煜的词是用远离自己的长江来作比,在这个比喻里就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思更为深厚。再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东流水”的形象更为鲜明。又“东流水”是比“别意”的“短长”,“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愁的无穷无尽。这是两者的不同处,说明李煜的故国之痛更为深沉,并不是“略加融点”。寇准的词:“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这是用春水来比柔情,这个柔情也指别意,跟李白的句意相同,可以说是摹仿李白的词意。“如春水”,也不能与李煜词句相比。秦观的词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再加上伤春,加上“镜里朱颜改”的憔悴,配上“落红万点”,确是名句。不过李煜的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比离情别绪更为深沉,也写“朱颜改’,是结合亡国之痛来的,加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形象鲜明壮阔,从情思到形象,也不是秦观的词句所能比。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释
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唐教坊曲。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
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赏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 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意境
原作中前两个听雨的场景是同一个人(作者)的一种回忆。红烛昏罗帐,其中“昏”一词很好地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感觉,一种隐约的氛围,像是回忆之感。断雁叫西风的感觉也是宏大的场景,有着浓郁的个人忧伤色彩。但是最后的僧庐听雨中,完全是一种现实的描绘。“而今”一词很好的说明了现状——一种由回忆拉回现实的感受,增加了对岁月的感悟!
少年时:不识愁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悲凉沧桑;老年时:历尽离乱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创作背景
1267年,元灭南宋。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其中,蒋捷是颇有代表性的作家。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关于虞美人的散文诗
目光斟酌一段情,
仿佛醉酒了的双眼。
梦想美好又泛着点点惆怅,
谁跟谁彼此圣诞吻了脸。
独自路过八一车来车往的桥面,
万家灯火透漏着幸福的画面。
收音机广播里主持笑声一片,
让人觉得好讨厌。
太阳落下了,
天边泛着红的脸。
闭上了呆滞双眼,
过去的不再重演。
眼角眉毛仿佛触碰了最柔弱的心窗,
不怪昨天勇敢的闹僵的脸。
深深黑夜钟声依旧,
却不能看见你无赖的`脸。
又是北风呼啸着冷的怀念,
今夜又有谁给予温暖。
听着隔壁吵闹成怒的爱情,
又有谁知道明天在哪里,
又有谁知道哪里是终点。
爱在其中怎知太冷黑夜,
是谁留恋昨天流淌泪的脸。
既然失去就是忧伤还有残念,
也许我早把你计划在我生活里,
然而你的诺言只是我未知的谎言。
茫茫人海,
凄凄星空,
谁又能轻易放下一段日积月累的依赖。
谁又能轻易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执念飞了,
心碎如灰,
洒落了一春联。
找不到可靠地思念,
找不到值得信赖容颜。
难道真诚总是看不透镜子一样的*面的脸,
难道命中注定总是梦中早阳晚飞雪。
窗外又是彩灯挂上了树冠,
星空又是那么的明亮,
虞美人的诗句
虞美人诗句
虞美人的古诗句
有关虞美人的诗句
关于虞美人花的诗句
虞美人古诗的诗句
形容虞美人花的诗句
虞美人物是人非的诗句
虞姬诗句
虞姬的诗句
带虞字的古诗句
蝉的诗句虞世南
虞美人古诗中描写雨的诗句
古诗中含有宇的诗句虞美人
虞美人名句
《虞美人》的古诗
项羽虞姬的诗句
项羽虞姬诗句
描写虞姬的诗句
虞姬项羽诗句
项羽和虞姬的诗句
李煜的虞人美古诗
虞美人赋的古诗
形容尔虞我诈的诗句
虞美人古诗可以唱的
虞美人中的古诗
关于虞姬的凄美句子
虞美人以水喻愁的名句
形容虞美人花的句子
项羽虞姬唯美句子
100个古诗带外号的诗
形容缺人的古诗
含明月思愁的古诗
滁州西涧古诗的课堂笔记
积累的意义古诗文
有荷花竹子莲叶的古诗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四言
繁星其71关于的古诗词
仿写妈妈的爱写一首古诗
有早字和花的古诗
古诗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可以变换语序的古诗词
竹枝词唐刘禹锡的古诗意思
古诗的常见载体
写到阳光的古诗
适合古诗的配图
托物言志的古诗及人物品质
太常引是谁的古诗
古诗与故事的区别
初高中必背古诗文唱出来的
从军行唐杨炯的古诗50字
体现民俗的古诗
写给外公的一首古诗
小孩应背的古诗词
古诗画的正确写法
比喻原生态的古诗词
表达诗人高尚节操的古诗
番茄道中的古诗
夏天秋天冬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的意义
写十首冰心的现代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