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岳阳君山岛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岳阳君山岛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岳阳君山岛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岳阳君山岛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作者:黄庭坚
(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
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
岳阳楼上对君山。
(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
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
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释:
1、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2、投荒:贬官到荒僻的地方。
3、瞿塘:峡名,在四川省奉节县附*。滟滪(音艳预)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附*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音浮),瞿塘不可触”的话。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生入……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
4、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5、川:这里指洞庭湖。
6、这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绾(音晚)结:(将头发)向上束起。湘蛾:《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发髻。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赏析:
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六年后遇赦,在回故乡江西分宁老家的途中,经过岳阳冒雨登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何等的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据任渊所作黄庭坚诗谱,此二诗手迹有跋云:“崇宁之元(元年,1102)正月二十三日,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今岳阳),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独上岳阳楼。”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出了四川,次年(即崇宁元年),又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这时,他已被贬七年,流转在四川湖北一带,环境非常恶劣,又到了对于古人来说算是高龄的五十七岁。长途漂泊,旅况萧条,在风雨中独上高楼,所以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欣慨交心,凄然一笑。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此老真是胸次浩然,早已将一切忧患置之度外,真像关汉卿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所说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黄庭坚与之相比,似乎还未能完全忘怀得失。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很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是读者所应当注意的。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领袖,也是文学史上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他的业绩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他的评价,也随着历史上文艺思潮及价值观的不同而大有高低。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2、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3、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4、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5、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6、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8、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9、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10、十分斟酒敛芳颜。
11、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12、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
13、何人此路得生还。
14、回首夕阳杠尽处,应是长安。
15、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赏析】
这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此时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诗人历经磨难,长途漂泊,旅况萧条,在风雨中独上高楼,所以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欣慨交心,凄然一笑。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此老真是胸次浩然,早已将一切忧患置之度外,真像关汉卿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所说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黄庭坚与之相比,似乎还未能完全忘怀得失。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很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
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鉴赏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焉。这是说他的五律依然保留着古诗的遒劲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词显、出乎自然的新的特点。
岳阳楼是一座古建筑,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骋怀古今的永久话题,最出名的莫过于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传了千百年。
这座古建筑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历朝历代都有吟咏赞颂岳阳楼的诗句,有唐朝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也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今天我就选了十首较为经典的诗词,来看看古人对岳阳楼有一种怎样的难舍情怀。
1、【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吟咏岳阳楼的诗词当中,唐朝人的最多。这首诗诗大历三年即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所作。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看到一番盛景,发出了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三篇。这一首就是其中的第一篇。
这首诗说的是,以前我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这样一首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读完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在诗文里,江山的壮阔,宏大无比。虽然诗中充裕悲伤情调,但却一点都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一点也不压抑,透过登上岳阳楼,表达了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愫。
2、【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唐宗乾元二年秋天,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读完这首诗,可以想象,李白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他被中途遇赦。毕竟夜郎在贵州,位于西南边陲,是一个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狼来了都掉眼泪的倒霉地方,去了那里,就算不死,也只能剩半条命。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登上岳阳楼后,尽览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刮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这首诗的风格而论,可以说是意气豪放,境界阔大,他的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李白的五七律诗歌之中,以五律为主,而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也表达了他登上岳阳楼之后,那种心中难掩的喜悦,不失浪漫主义风采。
3【登岳阳楼】——明·李东阳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解析】李东阳是明代著名诗人,茶陵诗派的开创者,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到底是一派宗师,这首诗做得工稳之极,引典也自然。
这首诗写的是,李东阳与好友登上岳阳楼,俯瞰全城,把岳阳的美景尽收眼底;江水向远方逝去,洞庭湖浩浩荡荡,茫无涯畔一行羽雁展翅高飞,为他驱散了愁苦的心情。夜幕垂降,月亮从山谷里升起,就像远山为诗人衔来一枚圆月,让他满怀欣喜。在高耸入云的岳阳楼上,他坐在卧榻上饮酒行乐;夜间的凉风袭来,吹得衣袖飘飘,在微醉中舞着衣袖乘兴而归。
这首诗的颌颈两联对仗极为工整,颈联化用杜甫吴楚天下坼,乾坤日夜浮以及范仲淹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尾联则引用了传奇柳毅传以及吕洞宾的传说,借以暗示出自己一种超然于世的思想。
其实,超然于世的思想,实际上大都是文人的一种空谈作风而已,这些文人,有几分文才就开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以经天纬地安邦定国之才自诩。实际上,有文才和实干之才治国之才是不相干的。就以这首诗而论,这首诗虽然意境气势遣词构句都算上佳,但是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不如李白杜甫那般寄情于诗。
4、【巴陵】——明·唐伯虎
巴陵城西湖上楼,楼前波影涵清秋。
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
【解析】这是唐寅写的一首岳阳楼的诗。唐伯虎大家都不陌生,明代大才子,不再一一赘述。古代的巴陵湖,又作巴丘湖、云梦泽,也就是现在的洞庭湖。
这首诗写的是,唐伯虎站在洞庭湖西岸之上的岳阳楼上,放眼望去,楼前烟波浩渺,波光水影映衬着清秋的天高云淡;看那湖中,远去的船儿扬帆横渡,渐渐消失在天边,只剩下点点帆影;让人分辨不清,究竟哪只船儿是仿效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那只帆船呢?
唐伯虎也算得上是一个落魄文人,因为与程敏政的门生事件,一生不得志。这首诗,既写出了洞庭湖的雄浑气象,又表达出唐寅希望能像范蠡一样既能建功立业,又能功成身退放浪于江湖的理想。当然,唐寅一生也没有范蠡那样的机会,所以他在诗中表达出无限的感慨。
5、【卖花声·题岳阳楼】——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解析】张舜民是宋代的画家兼词人,做过监察御史,曾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他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这首诗的意思是写,张舜民谪贬之后的失意心情。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历代文人都有意境抒情的篇章,这首也不例外。这首词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整首词充满着沉郁悲壮,扣人心弦,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题咏岳阳楼诸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6、《登岳阳楼》——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4篇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
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注释
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鉴赏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创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赏析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这是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理解这两句应与前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这两句*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触动他的东西。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一脉相通的。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既然这后两句是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由此应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实际上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这里包含着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扰,国家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切都是杜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从杜甫一贯的优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也必定会想到这些。可以说没想到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就景象来说,上联展现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则画出了水面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尾联“戎马关山北。”“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凭轩涕泗流”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作品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作品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描写岳阳楼的诗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岳阳楼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去,吹人舞袖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岳阳楼
唐代李商隐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登岳阳楼·其一》
宋代: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释义: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登岳阳楼·其二》
宋代:陈与义
天入*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释义:*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河南洛阳老君山风景区好玩吗
导语:河南洛阳老君山风景区怎么样?好玩吗?洛阳老君山坐落在洛阳市栾川县南部,海拔2192米,是伏牛山三大主峰之一,又名景室山。因为相传道家创始人老子曾在此山归隐修炼,故而得名老君山。下面是有关老君山风景区的介绍及游客的点评,一起来老君一下吧。
河南老君山简介:
河南老君山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栾川县城东区,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山古号景室山,因老子李耳归隐修练于此而得名。老君山海拔2217米,是八百里伏牛山主峰,山势雄伟,群峰竞秀,峰林洞涧,千姿百态。“天连五岳全雄晋,地接九州巍伏牛”。山顶道观历史悠久,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与武当山并称为“南北二顶”。
国家*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赞日:“天下名山、道教圣地、山景雄奇、生态完美”。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赵逊院士惊叹:“老君山滑脱峰林举世无双!”
追梦谷位于老君山西峰峡谷中。谷内水沛草丰,茂林修竹,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移步换景,仙境神韵,是目前中原地区原始生态保存最完好的景区。
老君山好玩吗?来看看游客们是如何评价的吧。
1、景区位于栾川县城南面,是伏牛山景点中比较具有特色的.一个,传闻老子李耳曾在此修道,如果是夏季周末来的话,游人会很多,停车将成为一个问题,到达制高点需要坐两次索道,索道费用偏贵,门票80元还算可以接受,山上金顶修的很气派也很险要,景区服务设施完备,适合两天游玩,一天的话会比较累。
2、老君山在河南洛阳栾川县境内,属于八百里伏牛山脉。群峰争秀,植被丰富,现已是国家5A级风景区。景区最大的特点有二:一是道教文化丰富,景区建有老子文化苑,道教文化长廊,高大的老子雕塑。传说太上老君在此修炼,故曰老君山。在山顶有规模浩大的道场,如西游记描述的凌霄天宫一般,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二是景色秀美,如入仙境。老君山海拔二千米以上的山峰很多,山上始终云雾缭绕,在山峰绝壁之处修上万米悬空栈道,人行其上如入天街,非仙即道,是一个旅游必去的地方。你一定会留下难忘的记忆!
3、整体不错,住宿不贵。是个旅游的好地方,纯爬山,而且山还比较高。索道太贵,农家乐很干净服务也周到。
4、乘坐中灵索道(8人索道)——步行登中天门——乘坐2人座索道——步行到达伏牛山主峰——步行南天门(途径十里画屏)登上南天门后再登金顶,老君山全景尽收眼底。十里画屏有老子悟道石、八戒石等天然形成的石像。三分神似七分想像,不想不像越想越像。看着我们从山底一路到金殿也是蛮拼的,看景容易,登山不易,且登且珍惜。
5、它够高大,为八百里伏牛山主峰;够雄奇,十里画屏堪称山岳经典;够险峻,栈道悬于绝壁,可令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够人文,庙宇群错落,大有天人合一的味道。
6、老君山和追梦谷是一个景区的两天路,最终点都是老君山的山顶,不同的是老君山是山路,没有水,追梦谷也需要爬山,但是水很多,走老君山这边最好坐索道上去到中天门,然后登顶比较快,风景也漂亮,山路几乎没什么风景,水路没走,据说要好玩得多,最好是两天时间,两条路都走,山顶有住宿的地方,可以过夜,景色迷人。
7、老君山很不错,住在景区里面的商务宾馆,带早餐,房价120,不算贵,条件还行,宾馆有普通的农家饭。一张门票有效期是两天,景区里面有好几个景点,只要不出景区大门,可以玩几天,如果出门的话,可以在两天有效期内反回景区。老君山,追梦谷,还有寨沟御竹林,有小溪,孩子们可以去玩。景区很凉快,不用开空调就能睡得很好!买的套票,包含门票和钟灵索道往返费用。上山还有一个峰林索道,需要自己再次购票单次45,往返80。因为带着小孩,又买了一个单次索道,下山走下来的,到钟灵索道做回程缆车。景色很美,山顶很冷。蓝天白云,空气很好。
有关岳阳楼的诗孟浩然
导语:人生的路是遥远的,它不只一步,迈错了一步没关系,只要你能校正梦想的方向你生命的最后也能有瑰丽的彩虹。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关岳阳楼的诗孟浩然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临洞庭上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拓展:有关岳阳楼的古诗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宴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题岳阳楼
唐.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岳阳楼
唐.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首联写景比喻生动,色彩绚丽;尾联写情含蓄蕴藉,惜春、怀友与思乡的心情似江水悠然无尽。
岳阳楼
唐.李商隐
欲为*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
北宋.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身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读〈岳阳楼记〉
南宋.王十朋
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城上晚思
宋.陈与义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岳阳楼上再赋一绝
南宋.陆游
江风吹雨濯征尘,百尺阑干爽气新。不向岳阳楼上醉,定知未可作诗人。
古诗特点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
惟有金炉紫烟起,至今留作御前山。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洞庭湖的诗句是希望大家喜欢。
1、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2、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3、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4、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5、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6、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7、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8、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9、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灩澦关。
10、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11、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12、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13、去年新霁独凭栏,山似樊姬拥髻鬟。
14、个里宛然多事在,世间摇望但云山。
15、轩皇乐罢拱朝班,天地为家不闭关。
有关岳阳君山岛的古诗
描写岳阳君山的古诗
君山岛的古诗
君山岛上的古诗
君山岛的诗句
关于君山岛的古诗
在岳阳的古诗
岳阳麻布山的古诗词
含有岳阳的古诗
有关君山的古诗
关于君山的古诗
岳阳岳阳楼古诗的爱上古诗
描写湖南岳阳山的古诗
赞岳阳城的古诗
君山的古诗词
题君山古诗的诗意
岳阳楼中的古诗
岳阳楼的古诗5言
古诗题君山的作者是
题君山的古诗视频
题君山古诗的视频
题君山古诗方干写的
写君山的古诗词
题君山古诗的感受
波撼岳阳楼的古诗
岳阳楼诗句
关于君山的诗句
形容岳阳好的古诗
岳阳楼的诗词
关于岳阳的诗句
赞美古诗词的诗篇
思念家乡的李白古诗词
反应青春的古诗词
杰字开头的古诗词
古诗名字带村字的古诗
古诗表达昙花盛开的语言是
可以取出名字的古诗词
忆江南的那个拼音全古诗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毛笔字
形容春天的古诗或短文
夏天的古诗幼儿
形容为官清廉的古诗
写出描写春天的一两个古诗
关于立夏的古诗和谚语
关于回到故乡的古诗
古诗里摘取的一组名字
苔的古诗的200字感想
带有才的古诗
白描与工笔在古诗中的运用
《草》古诗是不是春天的诗
韩开头的古诗
中国古诗词的数量有多少
古诗小池的歌曲
竹兰菊梅写竹的古诗
古诗词不同层次的读
清明古诗改成其他的格式
踏春的古诗意思
怀念青春年华的古诗词
古诗里表示时间的词
虚伪友情的古诗词
反映盼雨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