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三字的古诗词

关于一句三字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一句三字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一句三字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一句三字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1) 说说(117) 名言(639)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三月三的古诗词

  • 三月三的古诗词

      在古时候三月三是一个很传统而且很有意思的节日。流畅曲水好不热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节日已经被清明节合并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节日了,只有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保留了下来。下面是关于三月三的`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宋代: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丽人行

      唐代: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

      三月三日

      唐代: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 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唐代: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三月三日怀微之

      唐代:白居易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三月三十日作

      唐代:白居易

      今朝三月尽,寂寞春事毕。黄鸟渐无声,朱樱新结实。

      临风独长叹,此叹意非一。半百过九年,艳阳残一日。

      随年减欢笑,逐日添衰疾。且遣花下歌,送此杯中物。

      浣溪沙(三月三日)

      宋代:刘辰翁

      高卧何须说打乖。小篱过雨翠长街。缃桃定有踏青鞋。

      晴日又思花处所,东风绝似柳情怀。人间安得酒如淮。

      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唐代:白居易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

      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

    [阅读全文]...

2022-06-25 21:25:46
  • 岐阳三首古诗词

  • 岐阳三首古诗词

      古诗原文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译文翻译

      凶猛的敌骑营寨相连,天上的禽鸟也难偷飞;呼号的北风*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

      号称形胜的三秦啊,山河的险要古今未改;千里传来的噩讯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

      庞大的鲸鲵是那么凶暴——似海的人群尽被吞食;毒蛇和恶狗是那么猖獗——分明像铁山把孤城紧围。

      就像是走到穷途的阮籍啊,我面对国难苦无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阳,纷飞的悲泪溅满了裳衣!

      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

      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

      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究竟为啥,却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

      我能够从什么地方啊,向苍天细细地责问——为何让凶残的蚩尤啊,制造这*的刀兵?

      遥想当年,九虎猛将们目光炯炯,凛然守卫在巍巍秦关——孱懦的齐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

      《禹贡》记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陆海”最是肥沃;汉朝当年的边界啊,蜿蜒着伸过遥远的天山。

      慨叹今日,猎猎的北风呼啸不已,悲壮的胡笳随风远传;潇潇的渭水呜咽难抚,河边的战士尸骨正寒。

      空自有华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长剑屹立——只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只落得徒自空闲!

      创作背景

      《岐阳》写于金代末年。当时金国面临的强敌是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七月成吉思汗在距离凤翔不远的今甘肃清水县病死。继承汗位的窝阔台于1231年围攻岐阳,四月城破,作者时任南阳县令,闻变写《岐阳》三首。《岐阳》即写于公元1321年二月前后。

      诗文赏析

      第一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诗人似乎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突骑:突人对方阵地的精锐骑兵。

      “三秦形胜无古今,千里传闻果是非”。紧承上两句,诗人的这种担忧还是真的表现出来了。在一声反问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愤、沉痛、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入侵者的凶狠、残暴、野蛮,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同情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第二首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元好问身在南阳,却心系失陷的岐阳,写岐阳失陷,又回顾了十年战乱带来的惨状,可谓思绪悠长。“暗”字巧妙渲染出战地暗无天日的场面。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句从“望”字生发开去,望中已知音讯断绝,望中如闻陇水呜咽,望中悬想沦陷中的岐阳,从而为下面对岐阳空城的描述作了铺垫。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这两句情感极其低沉悲痛。江淹《恨赋》:“试望*原,蔓草萦骨。”元好问在本诗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在生长的野蔓草也变得灵动起来,而且还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接下来,面对夕阳残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抢地,责问蒙古军*罪行。人们读后,不禁一陲魂颤。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如果说上一句的质问还比较笼统,这一句的质问就落到实处了。诗人责问上苍,痛恨蚩尤,表现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惨无人道战争的极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面对积弱不振的现状,诗人痛苦地反思过去,回顾历史,希望从中找出重振国家的良方妙策。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这两句和前两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时的景况。诗人有好几处运用典故,意在说明往日的繁盛与强大。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猎猎是风吹的声音,潇潇是水流的声音,诗人连用两个象声词,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岐阳城的荒凉与冷清,与往日的繁盛热闹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全诗在悲怆的抒写中,陡然引入了对险峻华山的描绘,颇能让人产生几分突兀之感,其实这样写不仅是慨叹由于人为的防备不足,使险要的山川、天然的屏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问愤愤不*的书生意气。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问在本诗中以倚天长剑比喻险峻的华山。意在提醒金朝统治者要加强防务,可谓在沉痛中见警策。

    [阅读全文]...

2021-12-03 13:20:18
  • 古诗词三首

  •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词大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背诵三首古诗词,

      教学重点: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

      教学方法:边学边练,实时反馈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教师导入。

      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

      2、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3、教师过渡。

      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

      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5、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

      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教师过渡。

      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区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

      7、学生表述,教师相机。

      (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

      (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8、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

      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

      9、教师过渡。

      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这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这座敬亭山了。

      10.训练学生看着课件反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1.教师组织学生在朗齐诵诗歌,笔记,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孤独

      只有

      第二课时

      《望洞庭》

      1、教师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说过,《忆江南》是一首词,《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两首诗。合在一块儿,我们就把他们称作“古诗词三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二首诗《望洞庭》。首先跟老师读一读这首诗。

      2、教师教读两遍,请两位学生读。

      (1)教学生正确地朗读“和、磨”;

      (2)叫学生正确地书写“庭、潭、螺”。

      3、学生齐读,教师训练学生说话,用三种方式介绍诗人“刘禹锡”。

      诗人

      唐刘禹锡

      4、教师过渡。

      刘禹锡在这首诗里边,写了很多美景。听老师读一读,你仔细听,看你从诗中看到了几处美景?

      5、教师朗读,学生表述,教师要求学生逐一标画后,连起来说。

      6、诗中写了如下美景,分别是湖光、秋月、潭面、洞庭山水。

      7、学生齐读,要求读出画面的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阅读全文]...

2022-01-17 16:33:53
  • “月”在古诗词中的三大功能

  • 写作
  • “月”在古诗词中的三大功能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月”在古诗词中的三大功能,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表时间。

      《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

      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

      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拓展阅读

      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唐·王定保《摭言》),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洁,月里更黑,人生有时,月光无极。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下征虏亭》、《嫦娥》……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赵暇《江楼感旧》、杜甫《月夜》等*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

      丹纳说,“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艺术哲学》)。月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是人工做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马克思指出,“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马克思*全集》)。“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在这里,诗人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思妇“忧愁不能寝,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在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诗人对月和边塞相形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的伟大感受,已经是十分杰出的了。

      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的,月还是文化的。从月水的浸润和滋养伸展下,诗人与那巨大深远的宇宙空间感 边塞这独特性风景线不期而遇,一拍即合了!诗人“愿随孤月影”为的是什么?就是那与月光相抚相慰的一空纤尘不染的边塞的空间意识。

      二、月的时间意象。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三、月的愁绪意象。

      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在唐代诗人中,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月的情爱意象。

      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月 爱的禅意、爱的见证。无论是狂羁洒脱的李太白,情意绵绵的李义山,还是忧患郁抑的少陵野劳,都拒绝不了月光的见证,在月光的温抚下,还原出人的本真。一时骚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诗圣的千虑,都一一呈示在纤尘不染的月光下……倾听爱情的下落和心音。在爱情的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情怀、渴念,甚为壮阔、更为空灵,情爱也甚是挚热、浓烈。“待月西厢下”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的空虚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还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间。分别之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月明之夜,风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该又凭添几重愁苦!于是凄迷广浩的月下便成下无尽的相思之时空:“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绪,李商隐就是一千次一万次,也道不完,“欲说还休”。当然,时间的月水也许会消磨和冲淡爱情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那个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里再可寻回?即若唤回,恐也不是彼时情怀了。好梦已去,往事如烟,空留丝丝缕缕的旧踪袅袅飘开在爱情失落的天际。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的苍凉萧瑟的景观。爱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肠断的铃声的烘托下,更为凄婉欲绝。“伊人何在,烟水茫茫”。

    [阅读全文]...

2021-12-23 05:56:59
  • 优秀的田园古诗词三首

  • 优秀
  • 优秀的田园古诗词三首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鉴赏】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春中田园作》

      作者: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鉴赏: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地叙述,心情*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像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就像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象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展。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赏析: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但倘若是*原大坝,村落一般不会很小,一鸡打鸣会引来群鸡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户也不会多。“鸡鸣一两家”,恰好写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

    [阅读全文]...

2022-06-26 20:15:47
  • 小暑古诗词三首

  • 小暑
  • 《喜夏》

    金朝: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七夕过李通政伯玉》

    明代: 王世贞

    小暑初残节序嘉,探书因过邺侯家。诸峰似取支机石,一水曾通贯月查。

    巧向天孙分杼柚,工从司马咏琵琶。清朝酒醒犹疑梦,玉露分明染鬓华。


    《夏日无雨》

    宋代: 释契嵩

    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

    [阅读全文]...

2022-03-03 12:32:15
  • 古诗词

  • 文学
  • 古诗词(精选100首)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1.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1.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2.望庐山瀑布李白

    [阅读全文]...

2022-05-28 23:03:15
  • 小学三年级的古诗词

  • 文学
  • 小学三年级的古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的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诗人)知道儿童在捉蟋蟀,夜深了,篱笆边有一盏明亮的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咏柳》 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如同碧玉妆扮着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条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剪裁出来的呢?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春日》 作者:朱熹(宋代诗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乞巧》 作者:林杰(唐代诗人)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嫦娥》 作者:李商隐(唐代诗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阅读全文]...

2022-07-17 09:46:56
  • 古诗词

  • 文学
  • 古诗词(精选10首)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精选10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沁园春·雪》

      朝代:现代作者:*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3、《长恨歌》

      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

    [阅读全文]...

2022-03-24 04:34:51
  • 含有三字的古诗词 带三字的诗词名句

  •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贯休《献钱尚父》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三十六计·围魏救赵》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邵雍《山村咏怀》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增广贤文·上集》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小窗幽记·集醒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明史·列传·卷四十九》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随园诗话·补遗 卷三》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阅读全文]...

2022-03-29 05:44:33
一句三字的古诗词 - 句子
一句三字的古诗词 - 语录
一句三字的古诗词 - 说说
一句三字的古诗词 - 名言
一句三字的古诗词 - 诗词
一句三字的古诗词 - 祝福
一句三字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