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梦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云梦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云梦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云梦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杜牧《云梦泽》古诗赏析
《云梦泽》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杜牧《云梦泽》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云梦泽
作者:唐·杜牧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注释】
①云梦泽:古泽薮名,在今湖北、湖南部分地区。
②日旗龙旆:古代画着日、月、交龙等图案的旗子,是帝王的仪卫。
③楚王:指韩信。韩信为汉立下汗马功劳,封楚王。后有人告韩信反,刘邦以游云梦泽会诸侯为借口,亲自至楚,逼使韩信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④直是:即使是。五湖客:指范蠡。
⑤郭汾阳:即郭子仪,以*安史之乱功封汾阳郡王。《旧日唐书·郭子仪传》谓“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3_57【雲夢澤】杜牧
日旗龍旆想飄揚,壹索功高縛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終始郭汾陽。
《云梦泽》读后感
――来便来了,去也同去,生死不离,有你,足矣。
这篇作品,无论是剧情还是文笔,我认为是最出色的之一,应兮夜,是我接触橙光以来最喜欢的角色,于是我决定把长评留给兮夜。
第一眼见他,便觉得眉目清秀,举止儒雅,气质不凡。都说他心里颇深,并非善类,可他,自从父母战死后,便处处小心谨慎,*惯了伪克制,*惯了隐藏最真实的自己。月盈则缺,水满则溢,万物盛极必衰,昔日强盛一时的龙族在一夕之间败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肩负龙神烛阴的嘱托与整个龙族的荣耀,他将他人的不理解与猜忌抛却脑后,纵使,背负千古骂名,也要逆天改命,使万物回到正规,可就是这样做事滴水不漏的他,却没有算到洛羽的'出现,没有算到洛羽会让他*静如水的心泛起涟漪。于是,,他向洛羽坦露心迹,渴望她的理解,渴望有一个人可以倾诉。
我看见,*时威严的龙王,在洛羽面前,宛如羞涩的少年郎,为了一人,曾经觉得自己绝不会做的事,如今一一打破;在她毅然决定去救烛凌风时,不惜与众灵族对抗,使自己陷入两难境地。他早就算好了,算到用自己的死,成全应兮月,成全烛凌风,成全天下的太*,唯独,没有成全自己。魂魄即将燃尽之时,他向洛羽坦白了一切,即便是将死之时,他希望的,也是洛羽能够幸福。这样的他,我不会舍得放手,我只想,成为他能够毫无顾忌地倾诉内心的对象,成为他心灵的依靠,为他一人,穿上火红的嫁衣,执他之手,陪他走完生命中最后一段路程。
今生,不能与君偕老,来世,定当与君白首。
湘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注释⑴楚:湘江流域在古时候为楚国的属地,故称楚。田:一作“天”。⑵去雁:北飞的大雁。云梦:云梦泽,在今洞庭湖北岸,湖南、湖北两省境内。雪:一作“泽”。⑶转:指友人所乘之船,终日在风浪中行转。⑷星汉:银河。⑸零落梅花过残腊:一作“回首羡君偏有我”。腊:腊月,阴历十二月。⑹归醉及新年:一作“归去又新年”,一作“归去醉新年”。醉:沉浸。云梦:指云梦泽。洞庭:指洞庭湖。湘口:湘江入洞庭湖之处。名句赏析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这两句是说,北雁冲着云梦泽的漫天大雪南飞,显出了云梦泽的壮伟气势;离人在这种天候下乘船离去,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一人独去的寂寞和艰辛。诗句所言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离情别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参考译文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友人归去,一路上将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斩浪,顺着水势依山而转;夜里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笼罩着浩瀚的洞庭湖面。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家刚好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将是多么幸福啊。赏析《湘口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以写景见长,诗人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围绕这个中心层层设景;又从孤舟离人逗出情思,把诸多景物有机地串联起来。全诗显得章法齐整,中心突出,而且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与一味作感伤语的送别诗不同,自有一番悠悠远思的风韵。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全诗大半写景,不见伤别字面,只是将一片离情融入景中。一、二两联写“湘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诗的前三句,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中流欲暮见湘烟”,“中流”即江心,这是江面宽阔的地方,此时在暮霭的笼罩下更显得苍苍莽莽。“岸苇无穷接楚田”,“楚田”即田野,春秋战国时期湘江流域为楚地;“岸苇无穷”已有深远之意,再与“楚田”相接,极写其空旷广袤。“去雁远冲云梦雪”,“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孟浩然曾以“气蒸云梦泽”(《临洞庭上张丞相》)来状写它的壮伟,这里则以“云梦雪”来表现同样的境界。经过此番描画之后,方才拈出第四句点题:“离人独上洞庭船”。此句一出,景语皆成情语。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作者或用正面烘托,或用反面映衬,或用比兴之法,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心绪,只是将几组景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使它们发生内在的联系,通过画面显示特定的意境。这样,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个人情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第三联:“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此写洞庭湖的景象,并非实写,而是由“洞庭船”引发的想象,故而在时间上并不承上,“暮”、“雪”不见了。两句是说,洞庭湖波翻浪涌,奔流不息,入夜,则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洞庭湖是浩瀚而美丽的,然而诗人此写并不是出自对洞庭奇观的激赏,风波之中,星汉之下,始终有着孤舟离人。因而,他对洞庭湖水的描绘,流露着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而有关星河高悬的遐想,则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诗人的这种情思同样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孤舟离人和洞庭景象这前后两幅画面的巧妙组接来加以体现的。最后一联:“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这是说友人归去当及新年,而自己却不能回去。“零落梅花”是诗人自况,也是一景。由腊月而想到梅花,由“残”而冠以“零落”,取景设喻妙在自然含蓄。此联固然表现了诗人的自伤之意,但同时也表现了念友之情,因为诗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完全是由友人的别离引起的,故而这种自伤正是对友人的依恋。李频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这首诗堪称其代表作。全诗八句倒有七句写景,湘江的暮霭,江岸的芦苇、田野,云梦的飞雪、大雁,渡口的孤舟、离人,洞庭的风波、星河,以及腊月的梅花,等等,真是纷至沓来,目不暇接。诗文有所谓“主宾”一说,主是中心,“无主之宾,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围绕这个中心层层设景;又从孤舟离人逗出情思,把诸多景物有机地串联起来。故而全诗显得章法齐整,中心突出,而且融情入景,与一味作感伤语的送别诗不同,自有一番悠悠远思的风韵。
云的诗句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行留客》
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6、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午天》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8、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其二》
9、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10、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1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12、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13、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1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1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18、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19、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0、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2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2、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2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4、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商隐《嫦娥》
25、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6、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清*乐·红笺小字》
27、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3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34、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3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6、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7、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卢纶《长安春望》
38、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3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1、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4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3、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4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4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6、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7、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48、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49、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50、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译文】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本为古代低洼积水的两处地方,在今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为陆地。岳阳城:即今湖南省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洞庭湖或其他江湖水雾蒸腾,浪涛汹涌的磅礴气势。[例]可是直到今年,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在岳阳举行时,我才有幸在岳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张中一先生的陪同下,登上岳阳楼,饱览洞庭湖烟波浩渺,衔远山,吞长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景色。(龙光沛《今上岳阳楼》)
【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这是诗人游洞庭湖观景有感之作,也是一首投赠之作。题中张丞相,一说为张九龄,一说为张说。就关系而言,浩然于九龄较深;从事迹而言,则此诗投献张说的可能性为大。因为张说曾罢相为相州刺吏,开元四年(716)坐事贬岳州刺史,岳州即在洞庭湖东畔,九龄并未作过这一带地方官,浩然临洞庭而写诗投赠张说,似较合理。洞庭本是长江中游巨浸,所谓“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含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诗人来在八月,正值秋水盛涨,只一个“*”字,便形容出湖水的更加浩渺。湖水给人的`强烈感受,除了广、还有深,“含虚混太清”一句就专写洞庭的孕大涵深,所谓“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两句是大处落墨,静态的描写。接下来就取动态,写洞庭的气势和声威。据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岳阳)城据湖东北,(不仅如此,古代的云梦大泽也在洞庭的东北,具体而言,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相当于今湖北东南与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方圆八九百里。)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就写出西南风至,湖之声气东行所具有的威力和影响,“蒸”、“撼”二字,就写出了一处力度、一种震撼。这也就是孟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的范例了。湖水呈现的这种活力,这种气象,就使人联想到时代脉搏,盛唐气象。这触动了深藏在诗人潜意识里的不安,怎么能在这样千载难逢的大时代里无所作为呢?——“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完成了此诗从写景到陈情间的过渡之妙。已经表现出希望援引的意思了,不过只说“欲济无舟楫”,就不那么露骨,反过来说也就是委婉。想到湖的彼岸,可惜没船;“鱼,我所欲也”,可惜没有钓竿。《淮南子·说林训》云:“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一种蠢蠢欲动之情,跃然纸上。这是在陈情,在干人,然而运用的却是比兴手法,“欲济”呀、“舟楫”呀、“垂钓”呀、“羡鱼”呀,这些喻象都紧紧扣住观湖感兴而来。因此,全诗浑然一体,决无前后割裂、勉强凑合之感。诗中三四两句意境雄阔,历来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提,“后人自不敢复题(诗)”(方回)。
拓展
白话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创作背景
编辑播报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2][3][4]
作品鉴赏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虚”,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名家点评
宋代蔡绦《西清诗话》: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刘云:托兴可伤。又云:起得浑浑,称题。“蒸”、“撼”偶然,不是下字,而气概横绝,朴不可易。“端居”兴感深厚。末语意长。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孟浩然“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为法。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浑浑不落边际。三、四惬当,浑若天成。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此诗,人知其雄大,不知其温厚。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便别。三、四典重,句法最为高唱。后托兴可伤。
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浩然“八月湖水*”一篇,前四句甚雄壮、后稍不称;且“舟楫”、“圣明”以赋对比,亦不工。或以此为孟诗压卷,故表明之。
清代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唐云:气势在“蒸”、“撼”二宇。
清代邢昉《唐风定》:孟诗本自清澹,独此联气胜,与少陵敌,胸中几不可测(“气蒸”一联下)。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襄阳律其可取者在一致,而气局拘迫,十九沦于酸馅,又往往于情景分界处为格法所束,安排无生趣,于盛唐诸子,品居中下,犹齐梁之有沈约,取合于浅人,非风雅之遗音也。此作力自振拔,乃貌为高,而格亦未免卑下。宋人之鼻祖,开、天之下驷,有心目中当共知之。
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孟浩然以“舟辑”、“垂钓”钩锁含题,却自全无干涉。
清代毛先舒《诗辩坻》:襄阳《洞庭》之篇,皆称绝唱,至欲取压唐律卷。余谓起句**,三四雄,而“蒸”、“撼”语势太矜,句无馀力;“欲济无舟楫”二语感怀已尽,更增结语,居然蛇足,无复深味。又上截过壮,下截不称。世目同赏,予不敢谓之然也。襄阳五言律体无他长,只清苍酝藉,遂自名家,佳什亦多。《洞庭》一章,反见索露,古人以此作孟公声价,良不解也。
清代张惣《唐风怀》:南村曰:起得最高。当时皆惊“云梦”二语为名句,其气概故自横绝,不知“涵虚”句尤为雄浑,下二语皆从此生。
清代王士祯《然灯记闻》:为诗须有章法、句法、字法……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字、“撼”字,何等响,何等确,何等警拔也!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前半何等气势,后半何其卑弱!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起法高深,三、四雄阔,足与题称。读此诗知襄阳非甘于隐遁者。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体读本》:此诗脍炙止在三、四,未尝锤炼,自然雄警,故是不易名句。后半述意正得稳婉。
*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唐人上达官诗文,多干乞之意,此诗收句亦然,而同意则超绝矣。
*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冯舒:通篇出“临”字(按诗题一作《临洞庭湖》),无起炉造灶之烦,但见雄浑而兼潇洒,后四句似但言情,却是实做“临”字。此诗家之浅深虚实法。冯班:次联毕竟妙,与寻常作壮语者不同。纪昀: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无名氏:三、四雄奇,五、六道浑又过之。起结都含象外之意景,当与杜诗俱为有唐五律之冠。
作者简介
孟浩然像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关于云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云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的诗句 11、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萦歌怜画扇,敞景弄柔条。更奈天南位,牛渚宿残宵。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3、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唐·陆凭<咏浮云>
4、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顷刻遍乾坤。——唐·幸夤逊<云>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唐·于武陵<孤云>
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8、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唐·李中<云>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唐·李邕<咏云>
11、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唐·沈亚之<山出云>
12、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唐·齐己
13、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唐·韩琮<云>
14、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唐·李中<夏云>
15、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唐·李峤<云>
16、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1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唐·姚合<咏云>
19、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唐·吴商浩<湘云>
20、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唐·许康佐<日暮碧云合>
21、东西那有碍,来源岂虚心。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22、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23、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唐·张复
24、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唐·李商隐<齐梁晴云>
25、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26、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27、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唐·李峤<云>
28、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唐·李商隐<咏云>
29、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唐·李绅<山出云>
30、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唐·郑准<云>
31、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唐·陈师穆<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32、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唐·韦庄<春云>
3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关于描述云的诗句大全。——杜牧<山行>
34、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唐·来鹄<云>
35、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关于描述云的诗句大全。——唐·刘禹锡<观云>
36、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唐·齐己<片云>
37、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唐·吴融<云>
38、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唐·施肩吾<讽山云>
3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0、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唐·李世民<赋得含峰云>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2、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3、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
4、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7、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8、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9、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夏云诗句
1) 如峰形状在西郊,未见从龙上泬寥。
2) 离郡来几日,太白夏云生。
3) 春去来几日,夏云忽嵯峨。
4) 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
5)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6) 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
7) 夏云凉生土囊口,周鼎汤盘见科斗。
8) 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
9) 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
10) 蔼蔼春景余,峨峨夏云初。
11) 石色凝秋藓,峰形若夏云。
12) 登高望燕代,日夕生夏云。
13) 白水浮香墨,清池满夏云。
14) 重门永日掩,清池夏云生。
15) 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輈。
16)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17) 陇首降时雨,雷声出夏云。
18)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
19) 城连沙岫远,山断夏云高。
20) 石上漱秋水,月中行夏云。
21) 夏云生此日,春色尽今朝。
22) 相寻江岛上,共看夏云根。
23) 春去余旬日,夏云已嵯峨。
24) 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
25) 北上夏云赤,南还春花红。
26) 夏云多奇峰,翠屏高列耸。
带云的诗句(精选80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带云的诗句(精选8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5、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7、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唐·高适《燕歌行》
8、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宋·寇准《咏华山》
9、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唐·王维《观猎》
1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宋·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1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陈与义《襄邑道中》
1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7、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魏晋·吴隐之《酌贪泉》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19、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唐·杜甫《兵车行》
20、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宋·苏轼《如梦令·唐庄宗制》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2、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宋·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先秦·屈原《离骚》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5、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2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7、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
28、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29、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南北朝·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
30、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先秦·屈原《离骚》
31、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宋·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3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33、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汉·佚名《明月何皎皎》
34、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白居易《长恨歌》
35、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唐·白居易《李白墓》
3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37、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38、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唐·韩愈《示儿》
3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0、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唐·孟浩然《凉州词》
41、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唐·王维《少年行四首》
42、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先秦·屈原《离骚》
43、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宋·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44、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5、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先秦·屈原《九歌·国殇》
46、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47、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宋·程颢《春日偶成》
48、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49、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唐·杜甫《孤雁/后飞雁》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2、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陈师穆《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3、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齐己《片云》
4、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郑准《云》
5、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李中《春云》
6、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杜牧《云》
7、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焦郁《白云向空尽》
8、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韦庄《云散》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齐己《看云》
11、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董思恭《咏云》
12、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皎然《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1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14、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韦庄《春云》
1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6、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李商隐《齐梁晴云》
17、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杜牧《云》
18、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李中《云》
19、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施肩吾《讽山云》
2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21、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姚合《咏云》
22、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于季子《咏云》
23、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李商隐《咏云》
24、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25、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齐己
26、漠漠沈沈向夕晖,苍梧巫峡两相依。——徐夤《云》
2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28、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李世民《赋得含峰云》
29、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陆凭《咏浮云》
3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m.ju.51tietu.net)——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裴澄《春云》
32、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33、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李峤《云》
3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5、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来鹄《云》
36、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李中《夏云》
37、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顷刻遍乾坤。——幸夤逊《云》
38、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吴融《云》
39、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刘禹锡《观云篇》
40、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陆畅
41、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郭震《云》
42、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吴商浩《湘云》
43、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杜甫《云》
44、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韩琮《云》
45、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李峤《云》
46、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沈亚之《山出云》
47、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李绅《山出云》
4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9、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许康佐《日暮碧云合》
50、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于武陵《孤云》
51、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贯休《孤云》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5、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7、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唐·高适《燕歌行》
8、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宋·寇准《咏华山》
9、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唐·王维《观猎》
1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宋·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1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陈与义《襄邑道中》
1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7、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魏晋·吴隐之《酌贪泉》
1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19、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唐·杜甫《兵车行》
20、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宋·苏轼《如梦令·唐庄宗制》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2、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宋·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先秦·屈原《离骚》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5、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2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7、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
28、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29、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南北朝·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
30、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先秦·屈原《离骚》
31、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宋·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3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33、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汉·佚名《明月何皎皎》
34、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白居易《长恨歌》
35、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唐·白居易《李白墓》
3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37、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38、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唐·韩愈《示儿》
3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0、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唐·孟浩然《凉州词》
41、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唐·王维《少年行四首》
42、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先秦·屈原《离骚》
43、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宋·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44、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5、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先秦·屈原《九歌·国殇》
46、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47、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宋·程颢《春日偶成》
48、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49、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唐·杜甫《孤雁/后飞雁》
50、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先秦·屈原《离骚》
51、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
云梦泽诗句
云梦的诗句
云梦诗句
带云梦的诗句
带云梦的古诗
云梦双杰句子
关于云梦的诗词
云梦和姑苏的古诗
孝感云梦的古诗
浮云梦里的古诗
形容云梦泽的古诗
古诗中带有云梦字的
古诗气蒸云梦泽的下一句
楚留香云梦台词
蒋梦云的古诗
马云的梦想名句
关于梦云的古诗
带梦和云字的古诗古词
梦的故乡云南古诗
云端筑梦师台词
云云的诗句
云的诗句
有云的诗句
梦诗句
有梦的诗句
梦的诗句
云诗句
云起云舒的诗句
带的诗句云
有云字的诗句
拜祭黄帝的古诗
熬夜的古诗词文案
我想听关于秋天的古诗集
我睡的小朋友背古诗再让我看见
眼不见为净的古诗词
有关扇车的古诗
以曲为题的古诗
循环播放古诗墨梅的版本
小度初二的十八和古诗
表示航海的古诗词
去年中考考过的古诗今年会考吗
刚才念的古诗名早吗
书写古诗梅花的格式
古诗里的王者id
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
含有芒的古诗
关于放风筝的古诗小学
字数少的古诗宋词
1首简单的古诗
春字开头的古诗题目
关于国庆的六言古诗
带陈的成语和古诗
中国古诗中队乌鸦的描述
有关遇到的古诗词
两个男生的爱情古诗
播放古诗勇敢的心
形容长久不变的古诗
掌握好古诗的节奏
古诗中冰雪的内涵
巍峨古诗的拼音
古诗三笔描写的是秋天景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