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

关于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02) 语录(23) 说说(16) 名言(5) 诗词(1k+) 祝福(3k+) 心语(360)

  • 拼音版古诗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拼音版赏析及解释)

  • 解释
  • 塞下曲

    卢 纶

    línàncǎojīngfēng

    林暗草惊风,

    jiāngjūnyèyǐngōng

    将军夜引弓。

    píngmíngxúnbáiyǔ

    *明寻白羽,

    mòzàishíléngzhōng

    没在石棱中。

    作者背景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注词释义

    引弓:拉弓,开弓。

    *明:清早。

    白羽: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

    没:陷入。指箭射入很深。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阅读全文]...

2022-04-03 21:41:16
  • 塞下曲卢纶拼音版古诗(塞下曲原文赏析及翻译)

  • 如何给小孩进行古诗词启蒙呢?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儿子2岁半的时候,一次我想教他背诗。他根本就不听,自己跑一边玩去了。我就表现地很爱看书的样子,并且大声读诗。但是仍然没有吸引他。我就反复读,他玩着玩着就跟着我念叨一句,一会儿又跟着念叨一句。第二天,我提一个字,他竟然能把整句说出来。几天后竟然能连着说下来。原来古诗词启蒙和英文启蒙是一样的,就是多听。

    我整理了小学必背的古诗词,跟我一起每天一首古诗词启蒙吧。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作者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后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翻译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阅览更多小学必背古诗词,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品智女人”。

    [阅读全文]...

2022-01-31 15:42:55
  • 塞下曲其三古诗带拼音72句

  • 经典
  •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带拼音版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带拼音版,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起学*一下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带拼音版,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解释,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赏析吧!1、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带拼音版

      sāixiàqǔyuèhēiyànfēigāo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lúlún

      卢纶

      yuèhēiyànfēigāo,chányúyèdùntáo。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yùjiāngqīngqízhú,dàxuěmǎngōngdāo。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解释

      安静的夜晚没有月光,雁群飞得很高,匈奴的首领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装快速的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沾满身上弓刀。

      3、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古诗赏析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阅读全文]...

2022-07-19 21:33:52
  • 塞下曲王涯拼音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 小学生
  • 【引觞漫谈】

    今天在欣赏诗词之前,先给大家说一说“甘露之变”这回事。

    *常喜欢读点儿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甘露之变的来龙去脉,唐太和九年,也就是公元的835年,唐朝已经走了一段时间的下坡路,渐渐迈入了衰败黑暗的晚唐时期。

    晚唐的没落有两件大事,在外是藩镇,在内是宦官。用一位*代人的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当宫廷内出现一位有能力也有野心的明君时,他一定不会甘心受宦官的控制。

    这位“明君”就是唐文宗,他18岁即位大统,励精图治,先是放出宫女3000多人,后来又释放鹰犬,裁并冗官,多有政绩,只是处处受限于宦官,于是他开始默默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重用李训、郑注,发动甘露之变,谋诛宦官。

    这年的11月,唐文宗以观露为名,欲要将宦官的头目仇士良骗到后院斩杀,行事未遂被仇士良发觉,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最终还是权势熏天的宦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此后唐文宗被软禁,年仅30岁郁郁而终。

    甘露之变中被牵涉到的朝廷重臣及其他共有1000多人,对于当时的唐朝可谓一记重拳,自此之后,江河日下。

    【临其诗境】

    由甘露之变,牵扯出今天这首诗歌的作者王涯。王涯本是朝廷重臣,年高德勋,却以70岁高龄惨死在甘露之变宦官的爪牙之下。

    这个人在政治上一路升迁,28岁就得了进士,从玄宗,穆宗到文宗,三朝元老,历任中书侍郎,剑南、东川节度使,可谓显耀。文宗即位,任命他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史*载他为政刻急,为了周济用度变法加税,使天下民生雪上加霜,这是他人生最后的一个污点。

    不过下面这一首诗,倒与他一生的政绩无关,大概是每一个少年都曾经有过的轻狂心事,读来共鸣甚深。

    【经典原文】

    塞下曲二首·其二

    唐代:王涯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条分缕析】

    年纪轻轻就背着长剑离开家乡,不为别的,只要追随那扬名万里的冠军侯,“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先要给大家说一下,唐代这些从军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家境殷实的人,所有的装备,干粮以及骏马都是家里自备,他们去往边境也不仅仅是服兵役,更多的是要求一个立功扬威的机会,所以才会有这首诗的第二句,“金鞍宝剑去邀勋”,普通的士兵哪来的什么金鞍宝剑呢。

    前两句中有着很单纯的少年心态,那种不管不顾,一往无前的态度,仿佛只要去到沙场之上,尊位与荣耀就唾手可得,自己就将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怀着这样自信且轻狂的心态,少年从自己的安乐乡中走出,提着长剑走向战场,为了自己的荣耀而拼搏,谱写一曲血与火的战歌。

    第三句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转折,出行未久,少年已经遭受了挫折。

    秋冬季节,水寒伤马骨,这也是自古以来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用来形容战争的惨烈或者边塞的苦寒,面对注定到来的苦难,少年的表现令人惊叹。

    “不知”,少年一心想要立功扬名,根本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环境已经越来越恶劣。他的心中早已被远处龙城的一抹暮云装满,在那黑压压的云中,少年仿佛看到了枯骨与烈火,看到了无尽的厮杀与血流成河,也看到了那个活到最后的人,成为了龙城的英雄,登高一呼,天下雷动,耀眼的旗帜横插在战场上,随风飒飒。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这句话真的是将少年志气发挥的淋漓尽致,每读一遍,胸中总有一股热血涌起。

    [阅读全文]...

2021-12-29 02:25:00
  • 塞下曲唐卢纶古诗(塞下曲其三唐卢纶古诗)

  • 唐·卢纶《塞下曲(其一)》(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①塞下曲:唐代乐府名。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里选其中四首。

    ②鹫(jiù):大雕。

    ③翎:羽毛。

    ④金仆姑:箭名。

    ⑤燕尾:旗帜形似燕尾的部分。多以帛续之。。

    ⑥蝥弧(móu hú):此指绣在旗帜上的一种纹样。旗名。

    ⑦独立:犹言屹立。

    ⑧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翻译】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作品简介】

    《塞下曲·其一》由卢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一首。写将军动员出发时,整队军营发令时的情景,颂扬了将军的威风和军容的严整,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作品背景】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一首,写将军发布军令时的情景。战士们整装列队待命出发,军容整肃,以显示主帅威严。下面的场面是将军一人发布命令,千军万马同声响应。诗人用“独立”和“千营”对比写出了官兵一致、团结作战的动人场景。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卢纶祖上、*世官皆不显,曾祖父为永宁令,祖父为济州司马,父亲为临黄县尉,他的亲属也大多为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这种介于达官阶层和士民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使他既有依附达官贵人、以诗干进的一面,又有了解社会现实、创作优秀作品的一面。卢纶的诗,早年即以“舟人夜语觉潮生”为人称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学才华也未消歇,《塞下曲》成为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在大历十才子中,他一生虽不得意,但去世最晚,所以对改变当时文体、诗风的影响也就最大。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附赛大家集字帖:

    [阅读全文]...

2022-02-01 00:03:26
  •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而是迫**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4-27 08:59:42
  •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_塞下曲古诗译文唐代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卢纶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绝句塞下曲。

    [阅读全文]...

2022-02-05 10:16:01
  •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

  • 小学
  •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卢纶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及注释】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1、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明——天刚亮的时候。

      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石棱——石头的边角。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阅读全文]...

2022-04-27 14:29:38
  • 塞下曲四首诗词鉴赏

  • 塞下曲四首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翻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释解释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此首一本题作《望临洮》。

      饮(yìn)马:给马喝水。

      *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一作“当”。长:一作“龙”。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诗末全诗校:“一本无以下二首。同《塞上曲》题作三首。”

    [阅读全文]...

2022-07-14 18:15:55
当前热门
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 - 句子
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 - 语录
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 - 说说
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 - 名言
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 - 诗词
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 - 祝福
塞下曲六首其四带拼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