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

关于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22) 语录(37) 说说(53) 名言(9) 诗词(2k+) 祝福(1) 心语(425)

  • 举头望明月的意思(静夜思古诗赏析和诗意)

  • 明月,诗意
  •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3

    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阅读全文]...

2022-04-15 14:40:29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解析

  • 明月,低头,故乡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解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处】出自唐李白《静夜思》

      【释义】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明月,垂下头去思念远方的故乡。

      【解析】原文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也叫做夜思,属于乐府诗,郭茂倩把它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无数思乡的故事广为流传。“莼鲈之思”说的是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张翰,字季鹰,吴江人。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张翰是个才子,写江南的菜花,有“黄花如散金”之句,李白很佩服他,写诗称赞:“张翰黄金句,风流五百年。”不过,张翰留名于世,还是因为莼菜和鲈鱼。关于“莼鲈之思”,他自己有诗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这是他在洛阳思念家乡时发出的慨叹。这莼鲈之思,后来有很多人在诗中提及。把思念故乡的情感,和莼菜鲈鱼联系在一起,确实诗意盎然。

    [阅读全文]...

2022-07-22 03:34:02
  • 李白诗词中有月的古诗

  • 李白,写作
  • 李白诗词中有月的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诗词中有月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简介: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

      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玉树生绿叶,灵仙每登攀。

    [阅读全文]...

2022-05-02 22:52:34
  • 李白描写月亮的古诗

  • 月亮,李白,高考
  • 李白描写月亮的古诗

      月亮是*古代诗词中的常客,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描写月亮,李白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描写月亮的.古诗,欢迎阅读。

      1、【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2、《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8、【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挂*江上待月有怀】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10、【望月有怀】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11、《将进酒》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阅读全文]...

2022-03-08 05:36:13
  • 古朗月行李白_古朗月行古诗

  •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

      《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而“瑶台”又是西王母所居之处,本身还具有神话色彩,更增添了迷人的效果。这四句诗是用儿童思维写成的,诙谐幽默而又充满天真稚趣;又以“白玉盘”、“瑶台镜”为喻,语言生动活泼。这四句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儿歌,它可以开启儿童的心智。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阅读全文]...

2022-07-22 21:17:33
  • 李白的古诗

  • 李白
  •   1、《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3、《关山月》

    [阅读全文]...

2022-01-26 16:18:51
  • 李白的古诗大全

  • 李白
  •   1、《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阅读全文]...

2022-02-11 16:11:44
  • 李白望天门山古诗鉴赏

  • 李白
  •   望天门山赏析,本诗是一首写景诗,主要描绘大自然的壮丽风光,体现了作者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心情。本文李白望天门山赏析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这是一篇写景的作品,是作者在游览美丽河山时心情大好的情况,写出的一篇名作!其原文如下: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字词解释:

      1,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江*,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青山:分别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原文翻译: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望天门山背景:

      《望天门山》是李白开元十三年(725)乘船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有感而发,并没有什么特别用意。

      望天门山主旨:

      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望天门山艺术特色:

      1,“望”。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2,山水互为映衬。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望天门山字词赏析: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以上这篇李白望天门山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尽在:大全 !

    [李白望天门山鉴赏]

    [阅读全文]...

2022-07-18 03:27:15
  • 李白立冬的古诗

  • 李白,立冬
  • 李白立冬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立冬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冬夜舟中作》

      宋代: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后风雨》

      宋代:刘敞

      冷雨欲成雪,高风催过云。

      流光随衮衮,吹萚共纷纷。

      此去天地闭,向来金石焚。

      敝貂宁独恨,四序欲*分。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宋代:沈说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於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立冬后述情》

      宋代:张侃

      山城并水寒较早,鸳瓦新霜写花草。

      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

      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

      小窗倚徙片时间,有美人兮隔江水。

      《立冬后作》

      宋代:唐庚

      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

      《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宋代:葛绍体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

      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立冬道中》

      宋代:高登

      黄茅时节瘴烟深,人在山凹第几重。

      梁竦负才徒感慨,嵇康赋性本疏慵。

      此生自断天休问,吾道频年世不容。

      会脱帻巾还自隐,鹿门妻子惯相从。

      《立冬日赠张直夫》

      宋代:吕本中

      参差寒叶树,林鸟独依栖。

      发变心同素,年迟日向西。

      一水通晨夕,三山隔海溪。

      尚忆鲁儒*,南楼携手齐。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阅读全文]...

2022-07-14 23:07:37
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 - 句子
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 - 语录
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 - 说说
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 - 名言
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 - 诗词
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 - 祝福
李白的古诗举头望明月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