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

关于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03) 语录(21) 说说(13) 名言(3) 诗词(5k+) 祝福(7) 心语(978)

  • 春天咏柳树的诗句

  • 春天,文学
  • 春天咏柳树的诗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天咏柳树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纳兰性德《四和香麦浪翻晴风柳》

      2、吴王故苑,柳袅烟斜。 仲殊《柳梢青吴中》

      3、万转千回无落处,随侬只恁低低去。 周济《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4、檀炷绕窗灯背壁。 陈克《谒金门柳丝碧》

      5、梅似雪,柳如丝。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6、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7、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 朱敦儒《念奴娇插天翠柳》

      8、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 刘禹锡《柳花词三首》

      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10、西楼下,何处玉骢骄酒醒又今宵。 张景祁《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

      11、直与路边江畔别,免被离人攀折。 毛文锡《柳含烟章台柳》

      12、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柳宗元《送元笔κ》

      13、金凤小帘开,脸波和恨来。 牛峤《菩萨蛮柳花飞处莺声急》

      14、并无黄叶伴飘飘。 陈维崧《临江仙寒柳》

      15、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辛弃疾《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16、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17、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朱敦儒《念奴娇插天翠柳》

      18、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刘基《眼儿媚秋思》

      19、赢得一场愁,鸳衾谁并头 牛峤《菩萨蛮柳花飞处莺声急》

      20、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21、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2、门外*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温庭筠《春洲曲》

      23、花不尽,柳无穷。 晏殊《喜迁莺花不尽》

      2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26、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27、虬枝偃盖宜仙岛,碧干撑天入凤池。 俞益谟《中洲株柳》

      28、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

      29、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30、长条短叶翠鳎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31、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32、东风未放十分晴。 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33、又恰是题诗时候。 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34、常随宝镫陪金勒,绝塞指挥万马嘶。 俞益谟《中洲株柳》

      35、春澹情浓半中酒。 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36、弄花喈柳小鸳鸯。 严仁《醉桃源春景》

      37、鸳鸯对浴浪痕新。 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38、酒醒处,残阳乱鸦。 仲殊《柳梢青吴中》

      39、鸭炉香细琐窗闲。 晏几道《浣溪沙绿柳藏乌静掩关》

      40、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顾浮队衤ゴ骸ち映玉楼春日晚》

      4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42、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客中初夏》

      43、出墙花,当路柳。 晏几道《更漏子出墙花》

      44、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朱睢豆偾帕色》

      45、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46、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47、柳丝浅拂,益尔轻r。 陈维崧《沁园春咏菜花》

      48、花阴月,柳梢莺。 晏几道《愁倚阑令花阴月》

      49、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今古恨,一搔首。 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阅读全文]...

2022-02-20 23:27:04
  • 春天咏柳的诗句

  • 春天
  • 春天咏柳的诗句

      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天咏柳的诗句,欢迎阅读参考!

      春天咏柳的诗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唐 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清 代高鼎《村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宋 代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 五代 代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 唐 代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宋 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 宋 代徐俯《春游湖》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南北朝 代谢灵运《登池上楼》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 宋 代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草*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 唐 代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 唐 代李白《苏台览古》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 唐 代常建《春词二首》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 宋 代秦观《画堂春·春情》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 宋 代吴文英《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 宋 代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 唐 代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咏柳古诗赏析: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阅读全文]...

2022-01-16 12:03:33
  • 有关春天的诗词之《咏柳》

  • 春天
  • 有关春天的诗词之《咏柳》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春天的诗词之《咏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好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文学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好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了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所以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名家点评

      明钟惺《唐诗归》:“奇露语开却中晚。”

      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阅读全文]...

2022-01-05 06:11:35
  • 古诗咏柳诗意

  • 诗意,写作
  • 古诗咏柳诗意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诗句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咏柳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咏柳诗意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咏柳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指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指装饰,打扮。

      一树:指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是指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是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指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是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就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就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是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作者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阅读全文]...

2022-01-28 17:33:17
  • 咏柳古诗

  • 诗歌
  • 咏柳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柳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柳

      诗人: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别是其中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诗每一个从小学过唐诗的人都能背诵,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在大约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包括张若虚、包融在内的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

      天宝元年(公元742)时,李白与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隐居。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其间他们拜访了贺知章。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读了李白的《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含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读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了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地说道,“子,谪仙人也。”(你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从后来人们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所得结论来看,贺知章确实是一个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从李白这边来说,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

      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这杜甫也真会说话,难怪后来名气很大。

      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但从他留下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而他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

      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醒人事了。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常的事。但象贺知章这样由皇帝亲自出面召集百官为之饯行,并且还写诗相赠、以壮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实际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千古奇观。

      贺知章回乡后的情况史载不详,甚至他什么时候去世也不知道。其实,他去没去世也没有人知道。听说一个人在某时某地死了,结果许多年后又有人看到他,并且与之交谈,甚至留下诗文,这种例子在历史上还不只一个两个。

      扩展资料: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属于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作品鉴赏

      文学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咏柳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作品评价

      咏柳明钟惺《唐诗归》:“奇露语开却中晚。”

      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阅读全文]...

2022-05-14 17:30:17
  • 咏柳赞美春天的诗句

  • 赞美,春天
  • 咏柳赞美春天的诗句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下面是关于咏柳赞美春天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咏柳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 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即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即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āo):这里指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即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二月,恰是初春时节。

      {8}似:指好像,如同,似乎。

      赏析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面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咏柳阅读答案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曰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后者主要用了。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之情,后者表现了之情。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又由此联想到什么?

      参考答案:

      1、比喻拟人

      2、喜爱讨厌

      3、贺知章在诗中抓住柳树的颜色美、轻柔美和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来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曾巩在诗中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让人联想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6-05 12:43:33
  • 古诗《咏柳》全诗的意思

  • 古诗《咏柳》全诗的意思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咏柳》全诗的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柳》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全诗的意思: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

      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咏柳》词语解释:

      1、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2、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咏柳》赏析1: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咏柳》赏析2: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阅读全文]...

2022-02-14 02:52:50
  • 古诗《咏柳》赏析

  • 古诗《咏柳》赏析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诗《咏柳》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载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形象的描摹出柳的美姿,点出了柳迎春的特点。柳树可分为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杨柳,为落叶乔木。旱柳百姓叫它河柳,是落叶灌木。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根生长为主,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主干通常在2—3米处就长出分枝。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涤,纷纷下垂。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形如少女之黛眉,“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人们极为熟悉的诗句。

      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柳树发芽早,落叶迟。早春二月,它已鹅黄着枝,轻罗笼烟,初绽的嫩芽象少女朦胧的睡眼。当你走*它时,伸手摸一摸,就会感到她似发丝的柳条是多么柔软。“柳絮飞时花满城”的六月,天涯海角随处可见柳絮那飘忽不定的倩影。它们大概在寻找自己扎根落户的'归宿吧!柳树落叶极晚,当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劫掠大批的黄叶时,柳树却依然枝叶婆娑,绿意融融。柳树的绿又有它独特的魅力。那淡淡的似雾的翠绿,使人有清新超俗之感。当你置身于浓浓绿意之中,即使心情不好,也会顿扫心中抑郁烦闷之情。

      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易种易活。谁不知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呢?

      柳不仅以绰约风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创造一个清凉世界。柳条可以编制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如:箩筐、篱笆、帽子等。柳叶有一种淡淡的涩味,然而咬一口又觉得很甜。柳芽嫩叶可做风味独特的茶或菜。柳树可谓粉身碎骨为人类了。垂柳耐水性强,生长速度快,因此,被广泛用以美化环境等。我国古代已大量植柳。

      自古,柳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柳树以它特有的温柔、轻盈、婆娑的婀娜风姿,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成为吟咏对象。人们咏柳爱柳,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在宅前种下了五株柳树,人称“五柳先生”。柳便成为品行高洁的象征。

      柳树栽种历史悠久,它的适应性极强,大江南北,随处可见绿柳成荫。因此,我们应大量地栽柳、护柳,让绿色永挂枝头,以美好的姿态去迎接每个春天的开始!

      点评:

      本文由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引出“柳”,较自然。作者不仅能摹其形,而且能传其神。先介绍了柳的种类,然后介绍柳的外形,最后介绍其功用。对柳的介绍,有直接的描写,也有资料的引用,既有说明性的文字,也有作者的议论和抒情。读之能使人对“柳”这一树种有清晰的了解。文章语言细腻、优美,用大量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柳风姿绰约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发出“我们应大量植柳、护柳”的号召,极具感染力。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阅读全文]...

2021-12-30 23:07:47
  • 贺知章咏柳古诗

  • 贺知章咏柳古诗

      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她在第一时间就迎风招展,下面是关于咏柳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咏柳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阅读全文]...

2022-07-18 18:08:52
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 - 句子
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 - 语录
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 - 说说
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 - 名言
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 - 诗词
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 - 祝福
形容春天咏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