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

关于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k+) 语录(302) 说说(334) 名言(71) 诗词(9k+) 祝福(368) 心语(1)

  • 中考古诗词赏析20首

  • 中考,写作
  • 中考古诗词赏析20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古诗词赏析20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⑵《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建功立业的抱负。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⑷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⑸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⑹“诗言志”《观沧海》是借景抒情,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2、《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王湾,唐代诗人。

      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⑶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客路”即驿道,这是诗人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⑷“潮**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阔”是“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⑸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3、《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新乐府》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⑵《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⑶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写春水初生,略与堤*。“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脚,有下垂义。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勃勃之感。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⑷诗人的游踪:诗以“孤山寺北”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⑸《钱》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⑹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⑺“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⑵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⑶这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是一篇抒情作品。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阅读全文]...

2022-02-24 16:05:33
  • 高考古诗词分析形象题型解题技巧

  • 高考
  • 高考古诗词分析形象题型解题技巧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5-03 02:27:36
  • 高考古诗词炼字型解题技巧

  • 高考
  • 高考古诗词炼字型解题技巧

      1.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阅读全文]...

2022-07-13 04:29:01
  •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 初中,古诗文
  •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诗眼”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答题技巧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阔”,有的版本作“潮**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面*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

      ●题目形式

      (1)第一文库网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示例1: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示例2:

    [阅读全文]...

2022-02-22 23:21:07
  •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的答题技巧

  • 语文,文学
  • 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的答题技巧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避免不了的会接触到一些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领悟。那么,古诗词鉴赏要怎样去完成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古诗词鉴赏题型的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公式: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秋词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寻常”的细节?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开”字,动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打开信封,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的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又要补写,是应为有说不尽的思念的话。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做简要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4-29 11:10:32
  • 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 高考,方法
  • 高考古诗词鉴赏方法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高考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阅读全文]...

2021-12-24 00:06:02
  • 中考必背古诗词

  • 中考,文学
  • 中考必背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必背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杨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5、水槛遣心二首(选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下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6、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睛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7、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8、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9、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0、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阅读全文]...

2022-01-11 15:26:07
  • 高中古诗词必背

  • 高中,文学
  • 高中古诗词必背(精选60篇)

      高中古诗词必背的有哪些呢?下面一起看看高中古诗词必背(精选60篇)吧~

      1、《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

      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

      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

      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走*,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象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

      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

      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3、《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

      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必修二

      6、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7、诗经 氓

    [阅读全文]...

2022-01-14 06:25:18
  • 高中必背古诗词75首有哪些(2020高考必刷题古诗文默写)

  • 高中,高考,古诗文
  • 1、《江南》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全文]...

2022-06-20 00:18:35
  • 高中励志古诗词

  • 高中,励志
  • 高中励志古诗词

      导语:高中时期的学生收集励志古诗词是提高语文写作水*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龟虽寿》

      汉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七步诗》

      汉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4、《论诗十绝》

      宋·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5、《题画竹》

      清·戴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6、《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9、《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0、《咏史》

      唐·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阅读全文]...

2022-03-23 03:35:04
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 - 句子
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 - 语录
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 - 说说
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 - 名言
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 - 诗词
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 - 祝福
高中考古诗词的题型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