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叶传情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玉叶传情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玉叶传情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玉叶传情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残叶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叶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原文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译文翻译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注释解释
(1)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
(2)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作者:李璟
朝代:*现代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今陕西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元稹《连昌宫调》:”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菡萏:荷花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父亲)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格调委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李璟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落叶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叶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译文
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注释
惊落叶:树叶好像受惊似的,纷纷飘落下来。
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心情。
犹言:好像在说。惜:舍不得。
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古诗原文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译文翻译
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
注释解释
水龙吟:词牌名,姜夔词注“无射商”,俗名越调。双调一百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晓霜:早上的.霜露。著:附着。
望中:视野之中。故国:指南宋故地。
萧萧渐积: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句。萧萧:草木摇落之声。
纷纷犹坠:意谓落叶片片飘坠。化用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之句。
门荒径悄:意谓落叶掩埋了门庭路径,一片荒凉寂静。
渭水风生:化用贾岛、周邦彦诗词写落叶。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婉转。”
洞庭波起:化用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描写落叶。
秋杪(miǎo):暮秋,秋末。杪,树梢。引申为时月的末尾。
重(chóng)崖半没(mò):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
尽出:全是。
题红:指红叶题诗事。范摅《云溪友议》:“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所退宫人。宫人睹红叶而呈叹久之,曰:‘当时偶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杳杳(yǎo):幽远貌。
宫沟:皇宫之逆沟。
螀(jiāng):蝉的一种。
飞鸿:指鸿雁。
乱影翻窗:树叶乱落于窗前。
碎声:此指落叶之声。砌:台阶。
吾庐:我的家。甚:何。
只应:只是。
满庭谁扫:意谓无人扫落叶。白居易《长恨歌》有“落叶满阶红不扫”之句。
创作背景
祥兴二年(1279年),陆秀夫与宋少帝一同投海殉国。又据詹安泰考证,“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三句指明了宋少帝未投海,而“望吾庐何处”句则说明此词为杭州陷落后,宋军于崖山死守时作,也就是说此词应作于祥兴元年至二年之间。
诗文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片着力于写景,下片转而抒情。“前度题红杳杳”,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的冷落。《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巧妙。“前度”说明象从前那样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借故宫的冷落暗寓朝代更迭。前两句为虚写,“啼螀未歇”以下六句则是实写。寒蝉凄切哀鸣,飞鸿欲过身影,正衬出词人难耐之痛楚。词人此时心绪烦乱哀感涌流,但词人却以“此时怀抱”四字一笔带过,言有尽而意无穷。“乱影”返回写眼前之秋景秋情。回步屋内,独坐客舍,秋夜寂静,又见无数黄叶乱落窗前,听见落叶之声敲打台阶。无尽无休,词人已无计可以避开秋声。和上片“纷纷”二字相呼应,以“碎”字形容落叶之声,意新句秀。“愁人”不单指词人自己,也包括了与他一样经历苦难的人们。《四溟诗话》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句到位,确能产生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此词结尾“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提出问题,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词人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想象加以补充。“满庭谁扫”字浅意深,悲愁中掺杂着惆怅,哀怨中挟带着孤独,复杂的情感,也难以卒言。
此篇咏落叶之词,以落叶为契机,“以故国凄凉早”为意脉,驰骋神思,虚境实写,融景入情,故而句句写落叶,却句句是故国之情,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词人运用娴熟的笔法,使主观和客观融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故国之思表达得自然而深刻。
残叶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叶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原文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译文翻译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注释解释
(1)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
(2)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作者:李璟
朝代:*现代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今陕西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元稹《连昌宫调》:”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菡萏:荷花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父亲)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格调委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李璟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描写春天叶子的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春天叶子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的《灞上秋居》
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登高》
四、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佚名的《江南》
五、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六、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八、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的《天净沙·秋》
九、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山行》
十、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的《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十一、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十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的《踏莎行·碧海无波》
十三、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的《夏日杂诗》
十四、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
十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柳枝词》
十六、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十七、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十八、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的《风》
十九、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的《三五七言/秋风词》
二十、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钱嶫的《悯黎咏》
二十一、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的《采莲曲》
二十二、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的《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二十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柳永的《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二十四、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晏殊的《踏莎行·小径红稀》
二十五、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二十六、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几的《苏秀道中》
二十七、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的《长信怨》
二十八、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二十九、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李商隐的《赠荷花》
三十、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
三十一、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的《怅诗》
三十二、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张炎的《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三十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引》
三十四、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佚名的《桃夭》
三十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佚名的《氓》
三十六、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的《谢亭送别》
三十七、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苏轼的《浣溪沙·咏橘》
三十八、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佚名的《庭中有奇树》
三十九、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
四十、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的《采桑子·九日》
四十一、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的《春别曲》
四十二、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的《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四十三、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的《野步》
四十四、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尹鹗的《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四十五、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陈师道的《妾薄命·为曾南丰作》
四十六、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秘演的《山中》
四十七、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李清照的《忆秦娥·咏桐》
四十八、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纳兰性德的《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四十九、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的《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玉蝴蝶(赋玉绣球花)
张炎〔宋代〕
留得一团和气,此花开尽,春已规圆。虚白窗深,恍讶碧落星悬。扬芳丛、低翻雪羽,凝素艳、争簇冰蝉。向西园。几回错认,明月秋千。欲觅生香何处,盈盈一水,空对娟娟。待折归来,倩谁偷解玉连环。试结取、鸳鸯锦带,好移傍、鹦鹉珠帘。晚阶前。落梅无数,因甚啼鹃。
青玉案(和贺方回青玉案寄果山诸公)
冯时行〔宋代〕
年时江上垂杨路。信拄杖、穿云去。碧涧步虚声里度。疏林小寺,远山孤渚,独倚阑干处。别来无几春还暮。空记当时锦囊句。南北东西知几许。相思难寄,野航蓑笠,独钓巴江雨。
临江仙·集珠玉词句题和珠玉词1894
况周颐〔清代〕
一霎秋风惊画扇,那堪飞绿纷纷。无情有意且休论。楼高目断,依约驻行云。
谁把钿筝移玉柱,不辞遍唱阳春。等闲离别易销魂。红笺小字,留赠意中人。
浣溪沙·集珠玉词句题和珠玉词
况周颐〔清代〕
一曲新词酒一杯。小屏闲放画帘垂。劝君莫惜金缕衣。
只有醉吟宽别恨,且留双泪说相思。旧欢前事入颦眉。
玉阑干·玉阑干外秋蛩语
朱彝尊〔清代〕
玉阑干外秋蛩语,一架豆花清露。兰汤浴罢纳新凉,携纤手夜深尔汝。绿窗人远纱空护,网暗尘,蛛丝无数。旧时梁燕也惊心,一回来却又飞去。
送赵惠卿赴玉沙法曹赴玉沙法曹
陈文蔚〔宋代〕
不辞艰险涉江湖,素志惟期欲展舒。*允外应无别法,坦夷中自有享衢。虽云天远雁行*,未至风高鱼素疏。见说民淳须事简,不妨宦学进工夫。
【南吕】玉娇枝过四块玉
未知作者〔元代〕
休争闲气,都只是南柯梦里。想功名到底成何济?总虚华几人知!百般乖不
如一就痴,十分醒争似三分醉。则这的是人生落得,不受用图个甚的!赤紧的乌
紧飞,兔紧追,看看的老来催。人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将眉间闷锁开,休把
心上愁绳系,则这的是延年益寿的理。
青玉案·三年宋玉墙东畔
晁补之〔宋代〕
三年宋玉墙东畔。怪相见、常低面。一曲文君芳心乱。匆匆依旧,吹散,月淡梨花馆。秋娘苦妒浮金盏。漏些子堪猜是娇盼。归去相思肠应断。五更无寐,一怀好事,依旧蓝桥远。
中台五题。玉蕊(乱前唐昌观玉蕊最盛)
郑谷〔唐代〕
唐昌树已荒,天意眷文昌。晓入微风起,春时雪满墙。
题李渎山居玉潭(一作玉潭山居)
张祜〔唐代〕
古树千年色,苍崖百尺阴。发寒泉气静,神骇玉光沉。
上穴青冥小,中连碧海深。何当烟月下,一听夜龙吟。
《青玉案元夕》古诗词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元夕》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俗的文化内涵。(2分)
3.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添了节日的快乐。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打一元代剧作家)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 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 谜底:______________
4.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
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4分)
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5分)
参考答案:
1.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 灯
2.曹雪芹 《红楼梦》
3.马致远 公正 圆明园
4.C
5.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6.①确立学*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追求(2分)③达成学*目标(1分)。
端午传统古诗词(精选19首)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传统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5、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传妙道 本名传花枝借柳词韵
马钰〔金朝〕
山侗正抚,心琴仙调。蓦然想、道契仇香姓赵。愿吾官,早开悟,事皆颠倒。
匿智慧,装懵懂,咄去奸俏。便仿效、许氏庞公,全家物外,个个总了了。
清心净意,通禅明道。逍遥乐、永无忧恼。纵狂歌,任下士,闻之大笑。
笑则笑,怎知得,内貌忒好。待异日、行满功成,管决有、紫书来到。
送三传赴长城尉(一作送前辈读三传任长城尉)
张乔〔唐代〕
登科精鲁史,为尉及良时。高论穷诸国,长才并几司。
地倾流水疾,山叠过云迟。暇日琴书畔,何人对手棋。
示方传琮传珏二子 其一
释今无〔明代〕
双璧联翩舞象时,嶷然头角是佳儿。殷勤解出衣珠影,照汝心胸万古奇。
示方传琮传珏二子 其二
释今无〔明代〕
家势文章谁得似,长成功业自然优。福基更比灵台峻,执笏垂鱼心可求。
沁园春 其二 为卓火传甥题传经堂同曹顾庵学士作
丁澎〔清代〕
代易时移,岿哉斯堂,肯搆依然。羡书摊百卷,争如昼锦,庾称万石,宁取三鳣。
帐里香芸,阶前带草,临水依塘只数椽。君家学,使田何辕固。
比室摩肩。
园林梓泽荒烟。惟绿字、丹文信可传。看允宗有角,终惭岳岳,孝先之腹,任尔便便。
户映缃青,阁销藜火,甥也宁云似舅贤。休如仆,但与书不读,白昼长眠。
再次韵崧老见和之作时传春秋集传又欲借易说故篇中及之
李纲〔宋代〕
胡尘暗中原,河洛皆穹庐。衣冠竞南渡,故国靡复馀。
襄陵大岳裔,亦尔困征涂。颠沛不忘道,**曳长裾。
如公巨川舟,岂止清庙瑚。愧我正羁束,未能踵汉疏。
幸然声气同,鸣凤栖必梧。褰裳思琢磨,道阻不得俱。
已从借麟经,更欲窥羲书。庶或晚闻道,洗心复其初。
湘沅骚人乡,兰芷今岂无。回风摇蕙草,叹息空幽居。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魏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和董传留别
苏轼〔宋代〕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唐代〕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理 一作:官理)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宋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和盛集陶落叶》明朝
钱谦益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2.《水龙吟·落叶》宋朝
王沂孙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厓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
3.《落叶》隋朝
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4.《赋得清秋落叶》明朝
徐渭
白帝乘秋秉素蜺,青娥挟露弄风威。荣枯不敢违天意,摇落偏当寄客衣。大漠霜凄随角散,孤城月白伴砧飞。镜中不久繁桃李,愁杀秦川织锦机。
5.《初冬·落叶纷纷十月时》宋朝
陆游
落叶纷纷十月时,今年霜比去年迟。山猿引子饮幽涧,野鹊结巢争堕枝。岭北片云生峭绝,桥东残水漾沦漪。病衰自怪诗情尽,造物撩人乃尔奇!
6.《留别表弟方时父二首·四壁萧萧落叶声》宋朝
刘克庄
四壁萧萧落叶声,招留聊试子交情。不应华屋延珠履,得似蓬窗共铁檠。襆被都无三宿恋,重裘未觉一寒生。暮年彼此懽悰薄,相对清谈听断更。
7.《落叶一首别诸友客新昌》宋朝
陈傅良
落叶一二数,遥夜忽已午。百年能几何,望道犹未睹。清扬得邂逅,简易从险阻。明朝买扁舟,万议付风雨。新诗话别恨,为我谢酸楚,苍苍岁后竹,白首见肺腑。要有不别时,尸居…
8.《梦江南·悲落叶·其二》清朝
屈大均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
9.《七月七日晚步园中见落叶如积感而作》宋朝
张耒
东园久不到,落叶曲池*。摇落遽如许,岁时真可惊。衡茅望故里,渔钓寄余生。放逐逢艰岁,藜羹未敢轻。
10.《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清朝
朱祖谋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
11.《亚历山大港花园见落叶冒叔子[景璠]有诗即和·绿上枝头事已非》*现代
钱钟书
绿上枝头事已非,江湖摇落欲安归。诗人揣世秋来叶,祝取风前一处飞。
12.《落叶二首·其一》明朝
释函可
萧萧泪独零,落叶逐风轻。秋草甘同死,真惭树上荣。
13.《落叶》清朝
王昌麟
关河庾信惜芳菲,摇落何堪柳十围。汉苑秋深蝉怨别,洞庭波起雁惊飞。空山卷翠银床冷,故国题红锦字稀。枯坐一灯书校罢,亭皋回首梦依依。
14.《落叶满长安分题》宋朝
苏辙
有客倦长安,秋风正飒然。九衢飞乱叶,八水凝寒烟。摇落南山见,凄凉陋巷偏。名园失绿暗,清渭泛红鲜。衣信催烦杵,狼烽报极边。长江苦吟处,日暮想横鞭。
15.《客久·身孤犹落叶》宋朝
董嗣杲
身孤犹落叶,客久向饷英。少睡夜逾悄,多闻心更清。县楼讹漏点,雨市杂溪声。海上仙槎在,思乘几凝情。
16.《落叶》宋朝
释正勤
萧索下疏林,翩翩动客心。带烟浮远水,和露逐飞禽。*砌凋将尽,前村叠更深。年年见衰谢,看即二毛侵。
17.《落叶哀蝉曲》明朝
徐熥
西风兮吹襟,蝉声兮满林。古砌静而叶落,凄然感乎予心。忆美人于闺房兮,方敛袂而沉吟。
玉叶传情的古诗词
书信传情的古诗词
红叶传情的诗句
以景传情的古诗
以花传情的古诗
以画传情的古诗
有借物传情的古诗
形容传情的古诗
修辞传情的古诗
描写传情的古诗
暗自传情的古诗
飞花传情类的古诗
古诗中的以言传情
甄嬛传情话
借水传情达意的古诗
中秋节传情的古诗
书信传情的诗句
如懿传情话大全
眉目传情的诗句
描写书信传情的古诗
有关水的传情达意的古诗有
形容眉目传情的古诗
有关眉目传情的古诗句
表达男女眉目传情的古诗
甄嬛传情话语录
借用一句古诗传情达意的句子
射雕英雄传情话
关于叶的爱情古诗词
关于树叶的情古诗词
妙玉的古诗词
轻叩诗歌的大门古诗词
给我播放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嗯雪雪梅这首古诗的
悼念逝者的古诗词白头陆游
与友人一起共勉的古诗
和数字五相关的中国文化古诗
给我看一个山行的古诗照片
清*乐村居古诗的诗意简写
告诫人们别过量饮酒的古诗
我要写节日的古诗
给我放端午节的古诗
关于水渚的古诗
古代称赞老男子声音好听的古诗
有趣汉字的古诗资料
奋发图强的七律古诗
惊艳的古诗词形容爱情
感叹岁月流失的古诗
己亥杂诗其五古诗的原文及注释
描写冬至的五律古诗词
春节除尘的古诗
唐代诗人龚自珍的古诗己亥杂诗
画古诗的配画
描写农村孩子的古诗加插画
赞美女人长发披肩的古诗词
赞五一劳动节的古诗
为你播放包含迢迢牵牛星的古诗
关于小池的古诗插图
形容两两相望的古诗
描写风的古诗10首
谁辜负了谁的古诗
古诗的古可以组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