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

关于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51) 语录(6) 说说(13) 名言(5) 诗词(1k+) 祝福(1) 心语(382)

  • 元日古诗注音版

  • 元日古诗注音版

      元日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诗,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元日古诗注音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元日古诗注音版

      yuán rì

      元 日

      sòng wáng ān shí

      (宋)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春,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春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春。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春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阅读全文]...

2022-05-30 14:11:21
  • 端午古诗注音版

  • 端午,文学
  • 端午古诗注音版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古诗注音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端午》注音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 ,

      忠魂一去讵能还。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

      国亡身殒今何有,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只留离骚在世间。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和端午》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简析

      北宋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拓展阅读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阅读全文]...

2022-03-08 10:29:50
  • 端午古诗注音版

  • 端午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俗。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 ,

      忠魂一去讵能还。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

      国亡身殒今何有,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只留在世间。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和端午》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 ):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简析

      北宋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拓展阅读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阅读全文]...

2022-04-18 04:39:00
  • 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

  • 夜雨
  • 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

      白居易

      yǐ yà qīn zhěn lěnɡ

      已 讶 衾 枕 冷,

      yè shēn zhī xuě chónɡ

      夜 深 知 雪 重。

      shí wén zhé zhú shēnɡ,

      时 闻 折 竹 声 ,

      fù jiàn chuānɡ hu mínɡ。

      复 见 窗 户 明。

      译文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回不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许多意像,灯、堂、天、风雨。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

      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灯从晚上点,点到残,一定已是深夜。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残灯昏暗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万分伤心,没有言自然显得寂静,寂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空”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

      夜雨同话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过的白描已经基本上上好了颜色。最后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用直抒胸意的写法,将全诗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无数的思念,向何处倾诉。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惯。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排遣名利的缠绕

      人的情感牵制不光是亲情的影响,还有世俗间的名声利禄、寿夭穷通等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修*者的必经之路。*士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自春秋以下,受孔子教养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这是一种如曾子或者屈原类型的,这些人都能以一种大的家国胸襟超脱个人功名利禄的缠绕;还有一种人物,他们在骨子里不是以一种更大的目标或胸怀超脱世俗,而是一开始就淡薄于世俗的各种目标向往,而能找到自己之所乐,这就是孔子最称道的弟子颜回一类。

      白居易在《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二首》中写道:“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原宪衣服破烂、颜回食物粗砺,但是他们能够欢然于自己的追求并忘掉饥饿寒冷,因为他们有一颗“大心脏”,有一个通达天地万物一体的胸怀:“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衮服相天下,傥来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人生天地之间,如鸿毛飞絮,有时可能扶摇直上,有时也可能坠落尘埃。

      青云直上、位压朝野不一定是我命运通畅;一身布衣、混同于普通百姓之间也不一定是我穷途末路。外物不需要过度执著,心中却需要达成虚空自在。不要让那些不痛快的事情和心理滞留下来徘徊不去而导致病态。那人生的积极态度应该如何呢?“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游蓝田山卜居》)“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遥篇。*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外顺世间法,内脱区中缘。进不厌朝市,退不恋人寰。自吾得此心,投足无不安。体非道引适,意无江湖闲。有兴或饮酒,无事多掩关。寂静夜深坐,安稳日高眠。秋不苦长夜,春不惜流年。委形老小外,忘怀生死间。”(《赠杓直》)

      人生居之不容易,能够随遇而安方为大道。白居易的做法就是随时随地摆落心中的尘土,放歌山崖,意念还乡。早年曾经学*庄子,后来又亲*禅宗。进退不做过分的思量算计,举手投足就没有不舒适、不自在了。尤其是进入深夜或日照高房,独自长坐,忘却天地外物和生死眷恋,怡然自得:“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一派洒然气象令人神往。

    [阅读全文]...

2022-05-10 19:31:44
  • 慎行古诗注音版69句

  • 经典
  • 舟夜书所见_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

      舟夜书所见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译文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舟夜书所见》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舟夜书所见》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阅读全文]...

2021-11-30 04:36:29
  • 木兰诗的注音版

  • 木兰诗的注音版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背诵《木兰诗》,下面提供木兰诗的注音版,一起去看看吧!

      木兰诗的注音版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è),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pèi tóu),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jīn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课后题答案

      《木兰诗》第一题答案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复述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要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要在复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木兰诗》第二题答案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买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士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将士转战数载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阅读全文]...

2022-02-27 16:51:39
  • 诗经·小雅·采薇注音版江

  • 诗经,阅读
  • 诗经·小雅·采薇注音版江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小雅·采薇注音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xiǎo yǎ · cǎi wēi

      小雅·采薇

      cǎi wēi cǎi wēi , wēi yì zuò zhǐ 。 yuē guī yuē guī , suì yì mò zhǐ 。 mí shì mí jiā , xiǎn yǔn zhī gù 。 bù huáng qǐ jū , xiǎn yǔn zhī gù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猃(xiǎn)狁(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猃狁之故。

      cǎi wēi cǎi wēi , wēi yì róu zhǐ 。 yuē guī yuē guī , xīn yì yōu zhǐ 。 yōu xīn liè liè , zǎi jī zǎi kě 。 wǒ shù wèi dìng , mí shǐ guī pìn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cǎi wēi cǎi wēi , wēi yì gāng zhǐ 。 yuē guī yuē guī , suì yì yáng zhǐ 。 wáng shì mí gǔ , bù huáng qǐ chù 。 yōu xīn kǒng jiù , wǒ xíng bù lái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bǐ ěr wéi hé ? wéi cháng zhī huá 。 bǐ lù sī hé ? jūn zǐ zhī chē 。 róng chē jì jià , sì mǔ yè yè 。 qǐ gǎn dìng jū ? yī yuè sān jié 。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jià bǐ sì mǔ , sì mǔ kuí kuí 。 jūn zǐ suǒ yī , xiǎo rén suǒ féi 。 sì mǔ yì yì , xiàng mǐ yú fú 。 qǐ bù rì jiè ? xiǎn yǔn kǒng jí !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xī wǒ wǎng yǐ , yáng liǔ yī yī 。 jīn wǒ lái sī , yǔ xuě fēi fēi 。 xíng dào chí chí , zǎi kě zǎi jī 。 wǒ xīn shāng bēi , mò zhī wǒ āi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一说指野生的豌豆苗。

      (2)作:生出,冒出地面,新长出来。止:语助词。

      (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归:回家。

      (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

      (6)玁狁(xiǎnyǔn):亦作“猃狁”。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一说启是跪,居是坐,启居指休整。

      (8)柔:柔弱,柔嫩。

      (9)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10)载:语助词,又。

      (11)戍:驻守。定:安定。

      (12)靡使:没有捎信的人。使,传达消息的人。归聘:带回问候。聘,探问。

      (13)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4)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一说指夏历十月。

      (15)王事靡盬(gǔ):征役没有停止。王事,指征役。盬:休止。

      (16)启处:与“启居”同义。

      (17)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痛苦。

      (18)不来:不归。来,回家。

      (19)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维,语气助词。

      (20)常:棠棣,即扶移,木名。

      (21)路:同“辂”,高大的马车。斯:语助词,无实义。

      (22)君子:指将帅,主帅。

      (23)戎车:兵车。

      (24)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

      (25)三捷:与敌人交战多次。捷,同“接”。一说指胜利,三捷,指多次打胜仗。

      (26)骙(kuí)骙:马强壮貌。

    [阅读全文]...

2022-01-25 10:06:50
  • 滕王阁序注音版

  • 阅读
  • 滕王阁序注音版

      导语:滕王阁序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注音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滕王阁序注音版

      yù zhānɡ ɡù jùn,hónɡ dū xīn fǔ。xīnɡ fēn yì zhěn,dì jiē hénɡ lú。

      豫 章 故郡, 洪 都 新 府。星 分 翼 轸, 地 接 衡 庐。

      jīn sān jiānɡ ér dài wǔ hú,kònɡ mán jīnɡ ér yǐn ōu yuè。

      襟 三 江 而 带 五湖, 控 蛮 荆 而 引 瓯越。

      wù huá tiān bǎo,lónɡ ɡuānɡ shè niú dǒu zhī xū;

      物 华 天 宝, 龙 光 射 牛 斗 之 墟;

      rén jié dì línɡ, xú rú xià chén fān zhī tà。

      人 杰 地 灵, 徐孺下 陈 蕃 之榻。

      xiónɡ zhōu wù liè,jùn cǎi xīnɡ chí。

      雄 州 雾 列 ,俊 采 星 驰。

      tái huánɡ zhěn yí xià zhī jiāo,bīn zhǔ jìn dōnɡ nán zhī měi。

      台 隍 枕 夷夏 之 交 ,宾 主 尽 东 南 之 美 。

      dū dū yán ɡōnɡ zhī yǎ wànɡ,qǐ jǐ yáo lín;

      都 督 阎 公 之 雅 望 ,棨戟遥 临 ;

      yǔ wén xīn zhōu zhī yì fàn,chān wéi zàn zhù。

      宇 文 新 州 之 懿范, 襜 帷 暂 驻。

      shí xún xiū jià,shènɡ yǒu rú yún。qiān lǐ fénɡyínɡ,ɡāo pénɡ mǎn zuò。

      十 旬 休 假, 胜 友 如 云 。千 里 逢 迎 , 高 朋 满 座。

      ténɡ jiāo qǐ fènɡ,mènɡ xué shì zhī cí zōnɡ;

      腾 蛟 起 凤 , 孟 学 士 之 词 宗;

      zǐ diàn qīnɡ shuānɡ,wánɡ jiānɡ jūn zhī wǔ kù。

      紫 电 青 霜 , 王 将 军 之 武库。

      jiā jūn zuò zǎi,lù chū mínɡ qū。

      家 君 作 宰 ,路 出 名 区。

      tónɡ zǐ hé zhī?ɡōnɡ fénɡ shènɡ jiàn。

    [阅读全文]...

2022-04-13 10:09:08
  • 前出塞杜甫注音版古诗(前出塞其六杜甫赏析)

  • 杜甫
  •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

    用弓就要用坚硬的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首领。*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固定的疆域。只要能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吗?

    【注释】

    挽弓:拉弓,开弓。

    强:指坚硬的弓。拉这种弓要用很大力气,但射得远。

    疆:边界,领土。

    苟:如果。

    制侵陵:制止侵略。制,制止。侵,侵犯。陵,这里同“凌”,欺侮的意思。

    岂:难道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哲理诗,格调高远,启人深思。此诗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

    [阅读全文]...

2022-02-10 05:56:54
  • 西塞山怀古注音版(关于西塞山古诗分析)

  •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公元824年从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的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所创作的一首怀古伤今诗。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现象,社会变得动荡不安,作者在面对西塞山的古迹时有感于对山河破碎的时局的忧伤,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首联和颔联主要写西晋统一三国的历史。公元280年,西晋将军王濬奉晋武帝司马炎之命率领水军进攻东吴,楼船自益州顺流而下直逼东吴都城金陵,昔日东吴全盛时的金陵顿时黯然失色。当时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在江中布置铁锁以阻挡晋军的进攻,奈何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阻拦,很快就兵临城下,无奈之下孙皓只得投降,石头城上顿时布满了投降的旗帜。金陵具有“六朝古都”之称,是最能见证昔盛今衰的都城。而东吴最先以金陵为都城,西塞山是历史上有名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沿长江前往金陵的必经之地,作者选取东吴的兴衰历史为题材,更有助于深化全诗的中心思想。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世间值得人们去伤感和忧愁的往事实在是数不胜数,但任凭历史的长河怎样奔腾而过,西塞山依然紧紧的依偎着滚滚东流的长江。世故人情虽然一直在变化,但见证世故人情的景物却依旧如初。西塞山之所以为名山之一,是因为它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两句充分点明了诗歌的主题,使思想感情更加突出。

    尾联描写四海升*,天下统一的景象,曾经的军事壁垒已化为湮灭的废墟,只有萧萧芦荻在随风飘荡。作者以此暗示割据实力终将走向灭亡的命运,天下统一必将是大势所趋。今日的繁盛与昔日的遗址相对比,读来令人意味深长。

    全诗虽然极力描写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实际上暗含着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东吴灭亡实为国君孙皓昏庸无道,不得民心所致,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作者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担忧,有借古讽今之感。笔锋一转,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

2022-06-04 10:04:45
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 - 句子
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 - 语录
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 - 说说
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 - 名言
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 - 诗词
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 - 祝福
曹植的杂诗古诗注音版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