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

关于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1) 说说(119) 名言(780)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诗名含有捷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捷字的诗词

  • 八声甘州(和刘仓贺蜀捷)

    李曾伯〔宋代〕

    自六朝、用武诧荆州,襟喉重疆陲。更西风似箭,峡江如线,事势夔夔。须仗中流砥柱,天付治*谁。甚矣吾衰矣,将老东篱。休说纷纷往梦,任阴*邓艾,骆谷姜维。向棋边聊且,官事了痴儿。雨未阴、毋忘户牖,挂长绳、系不住铜仪。空遐想,桃源春媚,安得追随。

    得南闱捷音

    郑燮〔清代〕

    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大社观献捷诗

    白居易〔唐代〕

    淮海妖氛灭,乾坤嘉气通。班师郊社内,操袂凯歌中。

    庙算无遗策,天兵不战功。小臣同鸟兽,率舞向皇风。

    鄱阳战捷

    王守仁〔明代〕

    甲马秋惊鼓角风,旌旗晓拂阵云红。勤王敢在汾淮后,恋阙真随江汉东。

    群丑漫劳同吠犬,九重端合是飞龙。涓埃未遂酬沧海,病懒先须伴赤松。

    旋师喜捷

    李隆基〔唐代〕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

    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

    渔家傲·战胜归来飞捷奏

    欧阳修〔宋代〕

    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

    和游景叔月报三捷

    黄庭坚〔宋代〕

    汉家飞将用庙谋,复我匹夫匹妇雠。真成折箠禽胡月,不是黄榆牧马秋。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可饮月氏头。愿见呼韩朝渭上,诸将不用万户侯。

    和蔡副枢贺*戎庆捷

    王安石〔宋代〕

    城郭名王据两陲,军前一日送降旗。羌兵自此无传箭,汉甲如今不解累。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周家道泰西戎喙,还见诗人咏串夷。

    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

    方岳〔宋代〕

    淮山秋晓。问西风几度,雁云蛩草。铁色骢骄,金花袍窄,未觉塞垣寒早。笳鼓声中晴色,一羽不飞边报。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谈笑。鸣镝处,生缚胡雏,烽火传音耗。漠漠寒沙,荒荒残照,正恐不劳深讨。但喜欢迎马首,犹是中原遗老。关何事,待归来细话,一尊倾倒。

    和张安国闻捷

    王质〔宋代〕

    两京乔木久秋风,甘露棠梨非汉宫。铁凤雕零周庙古,玉鱼流落汉陵空。

    朝催战鼓云埋阵,夜发戈船月照篷。宣德楼前清御道,明年元会纳群工。

    [阅读全文]...

2022-02-12 02:08:41
  • 含有闻字的古诗词 带闻字的诗词名句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送别|友情|感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李白《上李邕》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春景》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晋书·帝纪·第一章》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篇》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传闻一战百神愁,*强兵过未休。——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六韬·文韬·文师》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篇》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小窗幽记·集灵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礼记·杂记下》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韩非子·主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格言联璧·持躬类》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阅读全文]...

2022-06-27 07:48:59
2022-02-15 21:50:13
  • 《始闻秋风》古诗词鉴赏

  • 秋风,写作
  • 《始闻秋风》古诗词鉴赏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始闻秋风》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译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注释】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眄(miàn):斜视,一作“盼”。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

      【鉴赏】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阅读全文]...

2022-07-28 21:40:08
  • 诗名含有闻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闻字的诗词

  •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李益〔唐代〕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闻夫杜羔登第(一作闻杜羔登第又寄)

    赵氏2〔唐代〕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闻雁杂咏 其七 舟中闻雁

    成鹫〔清代〕

    我本钓鱼客,秋江晚候潮。雁归芦苇岸,人倚木兰桡。

    细语互相答,野情如见招。隔波听未彻,云水两迢迢。

    闻知闻赴成都辟请

    贯休〔唐代〕

    文翁还化蜀,帟幕列鹓鸾。饮水临人易,烧山觅士难。

    锦机花正合,棕蕈火初干。知己相思否,如何借羽翰。

    汴河闻笳(一作闻角)

    武元衡〔唐代〕

    何处金笳月里悲,悠悠边客梦先知。

    单于城下关山曲,今日中原总解吹。

    闻雁杂咏 其九 山间闻雁

    成鹫〔清代〕

    渺矣冥鸿迹,逢山得自如。片云随去住,孤鹤互相于。

    出谷为求友,闻声独起予。凭君寄消息,白首老樵渔。

    闻雁杂咏 其十 溪边闻雁

    成鹫〔清代〕

    清溪流湱湱,枕石日耽眠。翻笑云中翼,偏惊物外禅。

    一音分众籁,微响杂高蝉。直入蒹葭去,秋风又一年。

    闻雁杂咏 其十一 过桥闻雁

    成鹫〔清代〕

    咫尺虎溪水,危桥著屐过。旅禽知此意,留语入烟萝。

    天路难如此,秋云薄较多。稻粱非所羡,相戒慎风波。

    闻雁杂咏 其十二 病起闻雁

    成鹫〔清代〕

    强起倚书愰,冷虫喧四围。多情惟旅雁,相劝授寒衣。

    久病独无绪,远书来更稀。留君慰岑寂,江燕任先归。

    闻雁杂咏 其十三 孤灯闻雁

    成鹫〔清代〕

    枯禅如木石,深坐对银缸。静极乃闻雁,声高犹到窗。

    履霜心自苦,带月影俱双。莫怪焚膏客,秋怀老未降。

    [阅读全文]...

2022-07-03 15:26:56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词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词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

      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

      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

      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阅读全文]...

2022-01-01 19:17:15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 传统节日,写作
  •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2、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6、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8、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

      9、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2、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1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4、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1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1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1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18、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19、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20、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2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22、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2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2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2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2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27、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28、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

      29、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3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3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32、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33、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34、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

      3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36、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37、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3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3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4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41、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

      4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43、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4、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45、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46、重阳高会古*台,吟遍秋光始下来。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

      47、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48、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

      49、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阅读全文]...

2022-04-18 12:49:30
  • 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词

  • 春节,传统节日,文学
  • 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除夜》

      高适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除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3、《已酉新正》

      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4、《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6、《凤城新年词》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9、《春节看花市》

      *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0、《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阅读全文]...

2022-06-07 08:59:11
  • 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

  • 端午节,传统,文学
  • 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端午节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六幺令·天中节

      佚名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阅读全文]...

2021-12-15 17:21:06
  • 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

  • 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 这首诗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

      “鸡鸣见日升”既是写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日”是帝王的象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两句诗表现技法极为相似,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

      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登飞来峰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 一作:只缘)

      登飞来峰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⑶闻说:听说。

      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⑸缘:因为。

      登飞来峰赏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阅读全文]...

2022-03-14 16:24:45
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 - 句子
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 - 语录
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 - 说说
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 - 名言
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 - 诗词
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 - 祝福
闻捷报传来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