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结尾的古诗

关于月夜结尾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月夜结尾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月夜结尾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月夜结尾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52) 语录(11) 说说(22) 名言(3) 诗词(674) 祝福(12) 心语(434)

  •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

  • 月夜,杜甫,诗人
  •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

      《月夜》是杜甫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杜甫《月夜》赏析,一起来学*一下。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原籍囊阳,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为了与杜牧李商隐区开来,又称“大李杜”。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解释: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悄悄,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滴在了妻子的心中!

      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赏析: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阅读全文]...

2022-01-01 21:47:52
  • 古诗句的开头结尾

  • 古诗句的开头结尾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句的开头结尾,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名言诗句作文开头结尾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困难与阻挠才能够成功。

      自从经历了那件事后,我一下子懂得了这个道理。

      (下面就是写那件事)

      2、“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歌家喻户晓,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体会过呢?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为母亲过一个节日吧!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间,好好学*,将来才能有所成就啊。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我们的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5、“友情是我们生活的照明灯。 ”自从看过了《夏洛的网》这本书后,我真的觉得友情无价,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二、古典诗歌的开头、承转与结尾

      (作者:奉旨填词柳三)

      诗的开头

      诗歌的开头,一般要联系诗歌的内容。

      古典诗歌的开头,不一定非的是诗歌的第一句,也可能是前两句,或前几句。

      根据体裁不同和表达的内容来定。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古典诗歌的开头的几种手法。

      开头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我们下面将逐个讲解。

      第一种是意境深远阔大:

      A、 境界阔大,即景生情 。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用大江的奔流来悲愁的深广,更显的境界开阔

      徒念关山远,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诸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稚正相望。

      金波丽鴃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这句呢,是万山重叠,孤城守卒处在万山的壮阔境界中

      万壑树参天,千山啼杜鹃;——这句呢是有画意而境界开阔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起句也是比较开阔的

      B、刻画气氛,用做烘托 。

      例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这个就是用情景相生的手法来刻画气氛。

      C、也有的是用典故,来烘托氛围 。

      比如我有一首词《满庭芳》前三句就用了两个典故:梦断廊桥,沈园风恶,溯回往事如烟……还有就是开篇先发一段感叹或者由景或者情发的感叹。

      比如我朋友一首律诗,开头就是这样开的“当时惯用酒催程,已累多情复薄情。”这个是情语来发感叹。

      还有用景来发感叹的,如苏轼的代表作品。

      这类开头的方法很容易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的效果 。

      D、 大气包举,笼罩全篇的

      比如: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

      这个是老杜的丹青引。

      这样的开篇手法用在排律和古风里的较多

      以上是我们讨论的是诗词开篇的第一种手法里的几种常见的形式。

      第二种手法 是用比兴的手法

      比如,诗经里的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阅读全文]...

2022-01-02 20:04:07
  • 描写月夜的古诗有哪些(分享月夜古诗配画)

  • 月夜,分享
  • 月圆中秋,本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可是由于某些原因,还是有许多人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一起团聚,只能在月华初上,天地一片静谧之时,对月思念。

    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许多月夜思念的诗词,诗人或望月兴叹,或临江而赋,或对雨而眠……他们将内心的思念诉诸笔端,化作绝妙的诗句流传下来。

    在那一个个动人的思念的夜晚,那些真诚的感情是那么美好。今天,一起来读一读八首月夜的诗词,一起来体会那诗味的思念。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唐-李商隐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明月夜留别

    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唐-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月夜怀故人

    宋-寇准

    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月夜怀徐冰壑

    宋-顾逢

    静掩书斋对短檠,夜深风*人清。

    遥思万壑千山里,猿正啼时月正明。

    月夜怀徐照

    宋-赵师秀

    月色一庭深,迢遥千里心。

    湘江连底见,秋客与谁吟。

    寒入吹城角,光凝宿竹禽。

    亦知同不寝,难得梦相寻。

    月夜怀友人

    清-蒋葆元

    不作远游客,那知离别情。

    怜君年最少,于我谊弥亲。

    凉意侵蟾影,秋怀起雁声。

    几时酬旧志,烟水订鸥盟。

    [阅读全文]...

2022-07-14 18:55:31
  • 冬字结尾诗句

  • 感觉
  •   为什么冬天会给人一种特别安静的感觉? 刚刚入秋没多久,天气也还没有特别冷,但是无论中午还是晚上,明显觉得周围变得比以前安静。关于以冬字结尾的诗句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冬字结尾诗句,希望大家和小编一样都喜欢冬天。

      1、玉衡指孟冬——汉·佚名《明月皎夜光》

      2、丙辰冬——清·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3、辛亥之冬——宋·姜夔《暗香疏影》

      4、野店残冬——宋·汪莘《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

      5、凛冽倦玄冬——唐·杜甫《西阁曝日》

      6、羁旅复经冬——唐·贾岛《冬夜》

      7、一裘暖过冬——唐·白居易《狂言示诸侄》

      8、春去春来冬复冬——宋·释元净《和苏子由》

      9、姜侯设脍当严冬——唐·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10、浅寒天气雨催冬——宋·管鉴《阮郎归·以红酒为马倅寿》

      11、再来已孟冬——宋·陆游《不入城半年矣作短歌遣兴》

      12、金鸾玉轼摇丁冬——唐·庄南杰《相和歌辞·阳春曲》

      13、陈郎七岁富三冬——宋·喻良能《赠神童陈朴》

      14、甲午之冬——宋·释善珍《祭双杉塔》

      15、厚絮布襦聊过冬——宋·陆游《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

      16、欲入池上冬——唐·白居易《葺池上旧亭》

      17、玄律始迎冬——唐·李峤《十月奉教作》

      18、天气肃肃当严冬——明·朱瞻基《喜雪歌赐兵部尚书张本》

      19、霜雪下穷冬——唐·黄滔《送友人游边》

      20、去年冬——宋·李曾伯《水龙吟·兴安道间》

      21、与梅同过百年冬——宋·郑元秀《瑞鹧鸪·江梅还是嫁东风》

      22、六街朝暮鼓冬冬——唐·张籍《洛阳行》

      23、虽非文史足三冬——宋·苏颂《次韵孙莘老司谏见寄》

      24、屈指新冬——宋·向滈《点绛唇·屈指新冬》

      25、于今秋复冬——宋·华岳《寄大庾郭县尉》

      26、山僧就结冬——明·吴兆《题王野城南居》

      27、贺了生辰却贺冬——宋·郭应祥《鹧鸪天·丙寅岁寿内子》

      28、已是新春不是冬——宋·陆游《十二月九日枕上作》

      29、悠悠春复冬——宋·张耒《即事二首其一》

      30、林间鼓冬冬——宋·陆游《社鼓》

      31、未肯畏严冬——宋·张耒《手种芭蕉秋来特盛成二大丛》

      32、全将慵懒度三冬——宋·范成大《元日山寺》

      33、团圞傲穷冬——宋·董嗣杲《新桥上岸》

      34、刻画仍遗冬——宋·赵蕃《十二日登列岫亭有设空幄者去之荐福酌浅沙泉》

      35、且吐芳心过一冬——宋·释行海《梅》

      36、烛与梅花共过冬——宋·刘应时《句》

      37、地暖不知冬——宋·赵肃远《赤松观》

      38、传漏鼓冬冬——宋·陆游《夜赋》

      39、学未辍三冬——宋·曾丰《简寄郑将使》

      40、今年季秋与孟冬——明·秋潭舷公《送叶熙时还新安省亲尊公读书于黄山之指月庵》

      41、萧辰俯仰及严冬——宋·冯时行《冬至有感》

      42、土木场中过两冬——宋·释师范《偈颂十七首其一》

      43、四时迭运春复冬——宋·李吕《和感怀韵》

      44、门第违离又一冬——宋·赵蕃《寄林运使三首其一》

      45、安稳读三冬——宋·范成大《次韵耿时举、王直之夜坐》

      46、一卧孤村两见冬——宋·张耒《至日有感二首其一》

      47、今年恰好是三冬——宋·郑刚中《庚午冬至夜》

      48、夤缘过夏又经冬——宋·释师体《偈颂十八首其一》

      49、我游黄山当严冬——明·赵滂《登黄山炼丹峰寻昔人隐处》

      50、食棘无秋冬——唐·储光羲《述韦昭应画犀牛》

    [阅读全文]...

2022-06-23 17:51:18
  • 以夕阳结尾的诗句

  • 夕阳,经典
  • 以飞字结尾的诗句

    孔南飞五里一徘徊西塞山前白桃花流水鳜鱼肥万里赴,关山度若飞。

    南窗一枕睡初觉,满园如雪飞。

    ——明·华幼武《睡起》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对酒》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唐·李白

    1、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陈克绿芜墙绕青苔院。

    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

    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

    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

    绿窗春睡轻。

    2、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晏几道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

    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

    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

    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

    今年老去年。

    3、谒金门·春满院薛昭蕴春满院,叠损罗衣金线。

    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

    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

    4、谒金门·花满院陈克花满院。

    飞去飞来双燕。

    红雨入帘寒不卷。

    晓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凄断。

    脉脉两蛾愁浅。

    消息不知郎*远。

    一春长梦见。

    5、定西番·苍翠浓阴满院毛熙震苍翠浓阴满院,莺对语,蝶交飞,戏蔷薇。

    斜日倚阑风好,余香出绣衣。

    未得玉郎消息,几时归。

    文章以陆游的《秋思》诗句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点明题旨,照应题目;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诗情的渴望和呼唤;③给心灵枯竭的都市人指出一条丰盈心灵的途径;④以诗句人文,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美。

    真人虽已没,千余情。

    晋.陶潜《咏荆轲》 此中闻折柳,何人不人情。

    唐.李白《洛城闻笛》 春风吹不尽,总是至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唐.沈栓期《杂诗》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白居易《琵琶行》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唐.李商隐《月》 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五代.李煜《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宋.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清.袁枚《品画》 严华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爱我情。

    民国.苏曼珠《本事诗》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阅读全文]...

2022-04-03 09:23:49
  • 双字开结尾的诗句

  • 经典
  • 静字开头的诗句,霞字结尾的诗句

    静怜姬满苦时巡 丹卷暝韬霞静曲闲房病客居 霜天散夕霞静扫空房唯独坐 破彩谢晨霞静入万家危露滴 去去隔烟霞静谈秋水篇 红叶乱朝霞静者伏草间 几年江海烟霞*观众妙 君能保之升绛霞静女头欲白 轻绡一匹染朝霞静只焚香坐 凤吐流苏带晚霞静与沃洲同 双咽一气凌紫霞静室焚檀印 飘然挥手凌紫霞*黔城北 英声凌紫霞静嫌山色远 狐裘兽炭酌流霞静流无躁鳞 热气馀丹霞静夜思鸿宝 劳山餐紫霞静言芟枳棘 失向来之烟霞静蹑红兰径 回瞻赤城霞静极不思山

    秋香便面【作者:祝允明】晃玉摇银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

    行间著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次韵悦兑元见寄(二首)【作者:朱右】逢人*问净天镜,今我重忆张贞居。

    曾将山渌开清昼,兼索溪藤写素书。

    送张幼于还吴门【作者:赵今燕】花前双泪湿衣裾,把酒江亭落日余。

    此去吴江霜月满,逢人好寄洞庭书。

    诗句中带双字的古诗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临江仙-双舸亭亭横年代: 宋 作者: 晁冲之双舸亭亭横晚渚,城中飞观嵯峨。

    画桥灯火照清波。

    玉钩*浸水,金锁半沈河。

    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

    人生无奈别离何。

    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菩萨蛮_双双紫燕来 作者:蔡伸双双紫燕来华屋。

    雨余芳草池塘绿。

    一夜摆花风。

    莺花满树红。

    杯深君莫诉。

    醉袖歌金缕。

    无奈惜花心。

    老来情转深。

    浣溪沙_紫燕双双 紫燕双双掠水飞。

    廉纤小雨未成泥。

    篱边开尽野蔷薇。

    会少离多终有恨,暂来还去益堪悲。

    后期重约采莲时。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作者:岑参 (唐)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清*乐_一见郎来双 作者:晁端礼一见郎来双眼明。

    春风楼上玉箫声。

    谁信同心双对子、苦难成。

    瑶佩空传张好好,钿筝谁继薛琼琼。

    若是今生无此分、有来生。

    双桂咏 作者:陈陶 (唐)青冥结根易倾倒,沃洲山中双树好。

    琉璃宫殿无斧声,石上萧萧伴僧老。

    题子侄书院双松 年代: 唐 作者: 曹唐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

    能藏此地新晴雨, 却惹空山旧烧烟。

    [阅读全文]...

2022-07-20 09:15:38
  • 木兰诗以什么为结尾

  • 木兰诗以什么为结尾

      雄兔静卧时,两只前脚时时爬骚;雌兔静卧时,两只眼睛常眯着。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走,怎能分辨出雌雄?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木兰诗以什么为结尾,欢迎参考!

      木兰诗以什么为结尾一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木兰诗以什么为结尾二

      最后一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静卧时,两只前脚时时爬骚;雌兔静卧时,两只眼睛常眯着。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走,怎能分辨出雌雄?

      结合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更好的理解最后一句的含义

      一种观点认为作者通过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把木兰塑造成一个忠孝节义齐全的奇女子形象。他们认为忠孝节义是封建社会吹捧标榜的道德规范,在木兰身上都一一体现了出来,这是封建文人为封建社会统治服务的表现。

      另一种意见认为木兰是位爱国英雄,《木兰诗》主要表现巾帼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木兰作为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了汉马功劳,表现了古代劳动人们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木兰诗》主要歌颂木兰是个奇女子,说明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能做到,女人能顶半边天,为妇女争了一口气。甚至有人据此认为,这是作者呼吁男女*等进步思想的表现。

      最后一种看法是对该诗最后一句的最好诠释

    [阅读全文]...

2022-01-03 00:28:20
  • 月夜忆舍弟古诗词鉴赏

  • 月夜
  • 月夜忆舍弟古诗词鉴赏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夜忆舍弟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月夜忆舍弟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翻译: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7.长:一直,老是。8.达:到。9.况乃:何况是。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赏析: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代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参考资料:

      龙儒民 .中国诗歌精选 .北京市 :线状书局 ,20xx年 :103页 .

      杨立群 .唐宋诗词选析 .北京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xx年 :17-18页 .

      贾浓铀 .最美的唐诗和宋词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xx年 :20页 .

      余建忠 .中国古代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xx年 :144-146页 .

      唐代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注释

      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唐代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赏析

      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阅读全文]...

2022-04-10 13:15:10
月夜结尾的古诗 - 句子
月夜结尾的古诗 - 语录
月夜结尾的古诗 - 说说
月夜结尾的古诗 - 名言
月夜结尾的古诗 - 诗词
月夜结尾的古诗 - 祝福
月夜结尾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