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邵雍的山村咏怀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邵雍的山村咏怀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邵雍的山村咏怀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邵雍的山村咏怀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山村咏怀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村咏怀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村咏怀》
朝代:唐 作者:邵康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大意: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
邵康节 (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注释
去:指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赏析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写下了这首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学*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读诗文”即要熟读诗词原文;“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山 村 咏 怀
北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注 释
去: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作品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思 考:
1. 填空 。 去 里,烟村 家。亭台 座, 枝花。2. 画一画诗中出现的景物
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译文与解析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诗人前两句用了线状视觉,后两句用了点状视觉,全诗运用数字和景物的变化,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
古诗小故事(摘自网络)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此地就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扩展知识点:
一、汉字一到十的认知与书写
①注意“横、竖、撇、捺”的笔画写法。
②八与入字的鉴别
八——撇捺要分开
入——捺在撇上住
二、几个需要注意的读音:
①三(san)四(si)是*舌,十(shi)是翘舌
②几个三拼音节的字:怀(h-u-ai)家(j-i-a)座(z-u-o)花(h-u-a)
实际上,汉语拼音中的三拼音节只有九个:i-a、 u-a、 u-o 、u-ai、 i-ao、 i-an、 i-ang、 u-ang、 i-ong
三、量词的理解与运用:
①什么是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 事物或 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例如诗中的量词有家、座、枝。还有一种主要是度量衡单位,例如诗中的“里”。
②想一想,还有哪些量词?
四、试着讲述在上学途中都能看到哪些景物?
《山村咏怀》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村咏怀》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
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创作背景: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学*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读诗文”即要熟读诗词原文;“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山 村 咏 怀
北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注 释
去: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作品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思 考:
1. 填空 。 去 里,烟村 家。亭台 座, 枝花。2. 画一画诗中出现的景物。
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史怀古诗(精选12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5、《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侣,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8、《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译文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赏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咏怀古迹其二》的诗词评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为大家带来《咏怀古迹其二》的诗词评析,快来看看吧。
《咏怀古迹·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解】:
1、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3、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自称
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簦旦为行云,暮
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四川巫山县。岂梦思:意谓
宋玉作《高唐赋》,难道只是说梦,并无讽谏之意?
4、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
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韵译】:
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
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
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
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
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
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
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评析】: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及译文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
杜甫〔唐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也与这个意思相接*。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代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代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前面提到,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惊天动地”,何以值得“郑重”的道理说透。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邵雍的山村咏怀古诗
古诗山村邵雍的
古诗山村是邵雍写的吗
山村咏怀古诗邵康节的拼音
邵雍的古诗是山村还是村居
山村咏怀古诗的诗意
山村咏怀古诗的心情
山村咏怀古诗的意境
山村咏怀古诗的解析
山村咏怀古诗的粉笔字
山村咏怀古诗写的是啥季节
山村咏怀古诗的毛笔字
山村咏怀古诗中的数学
山村咏怀古诗的诗意视频
带拼音的山村咏怀古诗图片
山村咏怀古诗的作者的拼音
山村咏怀古诗的图画简单
山村咏怀古诗描述的景象
山村咏怀的古诗做
山村咏怀是谁写的古诗
古诗山村咏怀的图片
山村咏怀的古诗10首
古诗山村咏怀的课程
播放山村咏怀的古诗
古诗山村咏怀的注释
古诗山村咏怀的作者
有关山村咏怀的古诗
山村咏怀古诗中的前三拼音节
山村咏怀古诗配简笔画动漫版的
山村咏怀的古诗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