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止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止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止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止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唐朝白居易在《醉歌行》一诗中,他把适可而止,尽兴为善的饮酒哲学,写到了透彻的地步:
朝亦独醉歌,暮亦独醉歌。
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
勿嫌饮太少,且喜极易致。
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
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
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
一饮一石者,徒以多为贵。
及其酩酊时,与我亦无异。
笑谢多饮者,酒钱徒自费。
清代学者李密庵《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半半歌》句句含“半”,文笔流畅,语言浅显,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量度,这个量度就是“中”、就是“半”。达不到这个量度就是“不及”,超过这个量度就是“过”,做事做得“不及”或做得太“过”都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时一定要讲究“适度”,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尽可能地做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名利的诱惑时,更要适可而止。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了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竞然长大到把路给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其实我们也在经常犯和海格力斯一样的错误,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步步紧逼,据理力争,死要面子,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的升级,不断的激化。其实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一时退让可以换来别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岂不更好。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我们难免与别人有误会或磨擦,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才会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乐,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明白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遇事给自己五分钟,冷静的思考,一定可以拥有更开阔的心境,可以做出更加睿智的决策。人生百态,各有所爱,你爱吃鱼,他爱吃鸭,虽然嗜好各不相同,但缘份安排大家一桌共食,各自也都吃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又何必强求别人一定要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承认品质各自有异的客观存在,便会对彼此的互异感到快乐,你有你的思维方式,我有我的人生见地,若能互相学*,彼此宽容,就能一团和气。转换思维,用你的博大胸怀去包容万物,退一步海阔天空,到那时,你会感到“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有一种出人意料的美,一种意想不到的奇迹。
“阎王好惹,小鬼难缠”,其实越是有身份越是素养高的人越容易相处,矛盾越容易化解。反而是那些喜欢吹牛,大言不惭和长于炫耀的小鬼,最喜欢恃强凌弱,总是试图通过打倒别人来表现自己的重要性,以示对阎王的忠心,反而表现出思想上的无知和行动上的无能。优秀的阎王,一定会有王者风范,有着适可而止的智惠,懂得和为贵的重要,要的是高水准的自尊,追求的是品德上的出类拨萃,也总是会在风云变换时三思再三思,摁住那些跃跃欲试张牙舞爪的小鬼,明白胸怀宽广、谦让待人才是博大,避免更多无意义的争执。
清朝的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待郎都是安徽人。两家相并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让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更何况是千变万化的人生!在处理争端与矛盾之时,又为何不多想一下:处世让一步为高。那些邻里纷争,亲友反目,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会觉得有点可笑甚至荒谬。难道你愿意成为旁观者斜眼笑谈的主角?那么,各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又何乐而不为呢?聪明的人,并不会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愿后退一步,避其锋芒,有时候不仅能赢得旁观者的尊重,更能赢得对手的尊重,你说,真正的胜利者是谁?
不要让仇恨掩盖了你的品德,不要让争怨损害了你的形像。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记得这样一句话:“心是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让我们学会宽容,用爱来充满内心,善待怨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浪静。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苏轼《稼说送张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佚名《车舝》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篇》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第一章》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资治通鉴·魏纪五》
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世说新语·容止》
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第一章》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幼学琼林·卷一·地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佚名《采薇》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火攻篇》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格言联璧·学问类》
令必行,禁必止——《韩非子·饰邪》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格言联璧·惠吉类》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六韬·文韬·明传》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
婚姻勿贪势家。——《颜氏家训·止足篇》
事有所出,功有所止。——《战国策·赵二·武灵王*昼闲居》
杯汝来前!——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谭嗣同《狱中题壁》
止謗莫如修身——《中论·上卷·虚道》
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战国策·魏三·华军之战》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圆行方止,器之异也;金刚水柔,性之 别也。——《梁书·列传·卷二十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佚名《卷阿》
兄弟争财,父遗不尽不止;妻妾争宠,夫命不死不休。——《格言联璧·悖凶类》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佚名《惠子相梁》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尹文子·大道上》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佚名《民劳》
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韩非子·有度》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32章 非乐(上)》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幼学琼林·卷三·饮食》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曹植《泰山梁甫行》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先秦诸子《诸子喻山水》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佚名《采薇》
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颜氏家训·序致篇》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
心如止水的古诗
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下面是关于心如止水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瑶瑟怨》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日射》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
[唐] 白居易
低腰复敛手,心体不遑安。
一落风尘下,方知为吏难。
公事与日长,宦情随岁阑。
惆怅青袍袖,芸香无半残。
赖有李夫子,此怀聊自宽。
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
往往簿书暇,相劝强为欢。
白马晓踏雪,渌觞春暖寒。
恋月夜同宿,爱山晴共看。
野性自相*,不是为同官。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唐] 刘禹锡
两度竿头立定夸,回眸举袖拂青霞。
尽抛今日贵人样,复振前朝名相家。
御史定来休直宿,尚书依旧趁参衙。
具瞻尊重诚无敌,犹忆洛阳千树花。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
雕鹗腾空犹逞俊,骅骝啮足自无惊。
时来未觉权为祟,贵了方知退是荣。
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
止止庵即事
詹琰夫〔宋代〕
小结茅庵倚薜萝,主人心事定如何,春风枕上邯郸梦,夜雨灯前云水歌。岁月不堪频把玩,山林偏称小婆娑。年来欲问长生诀,止止庵中养太和。
止止堂诗送仁禅者遍参
饶节〔宋代〕
止止堂中一禅客,五尺枯藤藏未得。*生心胆闯古人,今复江南又江北。
昨夜霜风号古木,玄猿啼寒星斗黑。傍家行脚有底难,独师大去吴王国。
君不见季子敝尽黑貂裘,归来印佩六国侯。
止斋和七五兄次渊明止酒诗韵
薛季宣〔宋代〕
知止良独艰,吾兄独安止。不止郊园外,只止尘埃里。
脩为止至善,孝爱止为子。眷言兄止之,得止以为喜。
至止内泓澄,非心止弗起。止静有馀欢,止中得妙理。
勿谓止为难,止躬徒正己。止乎吾未见,致知知止矣。
兄乎止孰似,兄止无端涘。艮止视兼山,止斯千万祀。
止止阁
释居简〔宋代〕
回阑净如拭,古灶寒不烟。宿之用弥壮,渟则澄以鲜。
乡来矜襄陵,今焉碧渊渊。乡来观燎原,今也不复然。
激湍反其性,静则知其天。抑炎弗用智,智烛天地先。
悠然百不理,复檐飞画船。拍阑抚寥泬,倚楹鉴清涟。
山黛渺茫绿,水花先后妍。原隰烟雨时,万变了目前。
汎观尘土中,搏攫如乌鸢。娄藏满籯金,更聚百屋钱。
亡弓苦妄冀,去剑疑将还。拟分芭蕉鹿,去馌虞芮田。
营营复营营,万绪膏火煎。何如歌吉祥,亹亹乐者全。
止止庵拜白真人像
王弘诲〔明代〕
琼琯千秋有至人,朝元来此会群真。堂开止止标玄诀,凡质何缘景后尘。
题止止堂
黄裳〔宋代〕
万缘忘外息,百福静中收。莫作南柯梦,浮荣一觉休。
夜呈钦止审知时钦止归自三衢
赵蕃〔宋代〕
政尔相从问阿兄,忽闻门外竹车鸣。对床纵复无今雨,展卷不妨同短檠。颇念兴乘聊一诣,却怜侍立苦频更。风微佛屋琅璫绝,古柏阴中看月明。
陈仲仁止止堂
洪迈〔宋代〕
以我有限景,逐彼无涯知。失足践畏途,投身试危机。舟车日奔覆,定无丘与夷。万古践此辙,嗟我与谁归。仲仁古静者,怀璧照褐衣。名途尝一戏,回首羞前非。心如得坎水,不受狂风吹。功名忧不免,当复定何之。请观本无作,今复止者谁。筑堂市门侧,著书园不窥。蓬藋深一丈,图书周四围。时有好事人,载酒问所疑。攫金奋敏手,倚市夸妍姿。回光时自照,何者非吾师。
东山次俞紫微止止堂韵
洪咨夔〔宋代〕
佛法元无法,人谋尽过谋。说空犹是看,领妙更何求。径滑松杉古,窗虚水石幽。琤琤鸣铁裹,安处一时休。
赠墨手道人寄晁子止即用子止韵
李石〔宋代〕
夷门道人墨为手,艺如巫咸日中走。逢人便与墨模糊,西里自妍东里丑。不须更相邑中黔,面比乌鸦色未深。为抬墨手高处问,我手何如君子心。
形容浅尝辄止的古诗句?
浅尝辄止 浅尝辄止 ( qiǎn cháng zhé zhǐ ) 解 释 浅:初步;辄:就;止:停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出 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做学问不能~,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