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

关于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41) 语录(13) 说说(45) 名言(1) 诗词(2k+) 祝福(5) 心语(283)

  • 客中寒食的诗意_写寒食节的古诗

  • 诗意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客中寒食的诗意》,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客中寒食的诗意

    《客中寒食》

    作者:李中

    原文: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赏析:

    诗人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孟宾于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着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山国学,当在942年左右,是否登进士,不考。后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南伐,陷于周师,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两亲在堂,上表请归故国,得周帝恩准,弃官归南唐亲养。宋乾德初任吉水尉,历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年(972)任新淦县令。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共有二百余篇,时晋天福中进士孟宾于任水部郎中,为其诗集作序。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着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

    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但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忍不住赋诗,有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等句,深思苦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思简寂观旧游寄道者》。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小编推荐

    客中初夏的诗意

    《客中初夏》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注释:

    1、客中:旅居他乡作客。

    诗意: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

    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客中作的诗意

    《客中作》

    作者:李白

    原文: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注释:

    1、客中:指旅居他乡。

    诗意:

    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着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芬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读来令人如饮醇醴,如坐春风。

    是不是觉得客中寒食的诗意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写寒食节的古诗,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3-15 01:21:56
  • 客中寒食的诗意_写寒食节的古诗

  • 诗意,祝福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客中寒食的诗意》,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客中寒食的诗意

    《客中寒食》

    作者:李中

    原文: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赏析:

    诗人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孟宾于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着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山国学,当在942年左右,是否登进士,不考。后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南伐,陷于周师,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两亲在堂,上表请归故国,得周帝恩准,弃官归南唐亲养。宋乾德初任吉水尉,历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年(972)任新淦县令。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共有二百余篇,时晋天福中进士孟宾于任水部郎中,为其诗集作序。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着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

    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但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忍不住赋诗,有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等句,深思苦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思简寂观旧游寄道者》。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小编推荐

    客中初夏的诗意

    《客中初夏》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注释:

    1、客中:旅居他乡作客。

    诗意: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

    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客中作的诗意

    《客中作》

    作者:李白

    原文: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注释:

    1、客中:指旅居他乡。

    诗意:

    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彩了。着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芬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读来令人如饮醇醴,如坐春风。

    是不是觉得客中寒食的诗意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写寒食节的古诗,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5-26 21:40:43
  • 大寒食舟中作古诗

  • 大寒食舟中作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寒食舟中作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寒(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释祖钦

      天寒人寒,大寒小寒。

      热则普天匝地热,寒则普天匝地寒。

      热不自热,寒不自寒。

      红日上三竿,当阳仔细看。

      偈颂一百零九首

      宋 释可湘

      一年十二月,过了无多日。

      乃事竟如何,茫然黑似漆。

      休休休,空悠悠,

      前许多时何处去,大寒然后索衣裘。

      偈颂二十二首

      宋 释道生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村居苦寒

      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岁寒知松柏

      宋 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 方回

      极目无穷*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阅读全文]...

2022-07-25 15:34:13
  • 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

  • 写作
  • 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希望有所帮助!

      《春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新题乐府诗。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原文】:

      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

      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

      ⑴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罗帏:丝织的帘帐。

      【翻译】:

      燕草刚如碧丝之时,秦地的桑树已绿树成阴了。当君才开始想家的时候,妾已相思得肝肠欲断了。春风啊春风,我与你并不相识,你为何闯入了我的罗帏?

      【赏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阅读训练】:

      1.试分析“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情感的特点。(2分)

      2.作者采用民歌的特殊手法,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试结合全诗分析“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运用了哪两种民歌手法。(4分)

      3.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4.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借拟人手法写思妇的内心独白,春风不解人意,吹入罗帏,主人因风怀人,倍增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怀。

      2.①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借助“丝”与“思”、“枝”与“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让他们互诉思念的情怀。②采用起兴的手法,借燕草、秦桑起兴,写远隔燕秦的男女之间的思慕爱恋,抒写思妇的怀归之愿,离散之恨。

      3.“燕草如碧丝”句。

      4.拟人。

    [阅读全文]...

2022-04-12 23:18:42
  • 关于寒食的古诗

  • 关于寒食的古诗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寒食节,相当于清明节,是我国又一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寒食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壬戌清明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节的诗句(四)

      寒食下第【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

    [阅读全文]...

2022-04-25 22:37:24
  • 客中寒食的诗意

  • 诗意
  •   《客中寒食》

      作者:李中

      原文: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赏析:

      诗人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孟宾于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着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山国学,当在942年左右,是否登进士,不考。后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南伐,陷于周师,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两亲在堂,上表请归故国,得周帝恩准,弃官归南唐亲养。宋乾德初任吉水尉,历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年(972)任新淦县令。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共有二百余篇,时晋天福中进士孟宾于任水部郎中,为其诗集作序。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着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

      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m.ju.51tietu.net)但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忍不住赋诗,有“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等句,深思苦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思简寂观旧游寄道者》。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阅读全文]...

2022-05-15 10:50:48
  •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 描写寒食节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寒食节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唐·张继《闾门即事》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3、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唐·韦庄《长安清明》

      4、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6、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郊行即事》

      7、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唐·宋之问《途中寒食》

      8、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唐·温庭筠《清明日》

      9、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0、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新坟青嶂叠,寒食白云垂。——齐己《哭郑谷郎中》

      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4、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方回《追怀甲戌清明宇文信仲知郡大卿同尤张二倅过》

      5、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6、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7、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8、酒行寒食清明际,人在蓬壼阆苑间。——秦观《次韵王仲至侍郎》

      9、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韩翃《送冷朝阳还上元》

      10、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11、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12、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欧阳修《蝶恋花·欲过清明烟雨细》

      13、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14、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史达祖《钗头凤·寒食饮绿亭》

      15、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16、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清明。——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17、江树春云野水,梨花暮雨寒食。——张可久《满庭芳·感兴简王公》

      18、寒食孤村外,春山远寺钟。——宋登春《寒食西郊望八岭山作》

      19、东风节气*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张籍《喜王起侍郎放牒》

      20、踏青寒食追游骑,赐火清明忝侍臣。——欧阳修《和较艺将毕》

      21、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2、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3、烟火谁开寒食禁,簪裾那复丽人行。——唐彦谦《毗陵道中》

      24、一年谁似清明节,忍向天涯除破休。——赵蕃《舟中清明》

      25、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26、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5、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赵嘏《东望》

      6、坐想兰亭通曲水,行闻上已接清明。——贺铸《呈李之仪》

      7、海雪楼前雪一株,岁岁清明醉花底。——杨基《湘阴庙梨花(有序)》

      8、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9、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10、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1、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12、寒食尚赊花水*,妻孥煎去到天明。——梅尧臣《依韵和戏题》

      13、上元灯火胡尘里,寒食田园野草生。——晁说之《夜风雨声甚恶》

    [阅读全文]...

2022-07-12 11:02:36
  • 写寒食节的古诗

  • 写寒食节的古诗

      写寒食节的古诗(精选20首)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寒食节的`古诗(精选20首),欢迎大家分享。

      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3、和子由寒食【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4、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6、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7、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8、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9、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0、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1、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12、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3、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壬戌清明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15、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16、寒食下第【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17、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18、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19、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20、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阅读全文]...

2022-05-11 07:32:46
  • 寒食古诗的意思翻译(寒食古诗原文及翻译)

  •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首诗成就了一个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虽说算不上大官,但可上达天听,起草中书省的诏令,参与机密,权力还是不小的。这个被成就的中书舍人就是诗人韩翃,那首诗就是《寒食》。

    这首《寒食》是一首七绝。之所以能受到唐德宗的青睐,是因为白描写实,刻画皇室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的歌咏。“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对“寒食”更是重视,皇帝会取榆柳之火赏赐*臣,以示皇恩。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日的长安,春意融融,笼罩全城。开篇就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的加强了语气的肯定效果。更有效的烘托出全城沉浸于春风春光中的盛况。一阵和风吹来,全城花雨纷飞。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无私的吹入御苑,苑中的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寒食东风御柳斜”,飞花斜柳,城中宫中,春风里是没有贫富贵贱,远*亲疏之分的。前两句很显然是白天的风光,对皇都长安落英纷纷和皇宫园林柳絮飘飘的迷人春景盛赞有加。不管是“飞花”还是“柳斜”都有赖于“东风”之力。如“东风”无力,那么百花尽残。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然已经开始“传烛”,无疑已经进入了黑夜。随着蜡烛的燃烧而飘起的袅袅轻烟,此时显得格外惹眼。这既显示的是皇帝的专宠,又表明了身份地位之显赫。显赫到什么程度呢?在这个天下禁火的“寒食节”,只有“五侯”秉烛,还是皇帝亲赐的蜡烛。这里的“汉宫”和“五侯”是借古讽今的写法,实际上韩翃说的是当朝的朝廷和皇帝的*臣。

    宫中传火的仪式原本是宫中取火以赐*臣,再传递民家。表示虽然禁烟火,皇帝心中还是有黎民百姓的。禁烟火同时也是提醒所有大臣一定要“记住”有功而不受禄的介子推高尚。到了中唐以后“传火”的意味就发生了变化。皇帝身边受宠的宦官成为得到蜡烛的主要群体,这也成了宦官炫耀的资本和欺凌百官的依仗。

    在寒食这样一个本该漆黑一片的夜晚。只有那几个受宠的*臣家中,烛火通明,轻烟缭绕。多么辛酸老辣的讽刺,多么巧妙含蓄的手法。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寒食节”,窥一斑而见全豹。

    韩翃仅仅用了两句借古的诗,一件传烛的事,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臣和*臣的可憎面目暴露无遗。这是不是韩德宗提拔韩翃的原因我们无从知道。我们只知道这就是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广为传唱的原因。

    [阅读全文]...

2022-01-16 12:31:47
  • 寒食节古诗教案大全(寒食节的诗句古诗)

  • 每每节日之时,诗人们都会填诗作赋,或书写节日*俗,或抒怀此时境况。

    寒食节时,诗人们在诗词中,抒发在节日的感慨。哪一首最能打动你呢?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最知名的一首寒食诗。诗中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据说,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读了这首诗后,唐德宗特地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这首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

    《寒食》

    唐·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寒食节,有吃冷食的*俗。

    沈佺期说:寒食这天,家家都禁火藏烟。自己飘泊在外,不知道哪里的火,可以温暖自己这颗游子的心。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唐·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寒食节时,唐代宫廷一片热闹景象。

    在唐朝时,寒食节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盛大节日,从这首应制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唐代的寒食节在皇家是如何的重视,活动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时,孟云卿是孤独困苦的。

    生活有悲就有喜,有人的寒食节是快乐的,有的人却是悲伤的。一如孟云卿。

    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一片如烟似雾,而我独自远在他乡,偏又遇上了寒食节,内心感到无限的悲凄。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寒食》

    唐·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寒食节时,杜甫想家了。

    今天是寒食,远离家乡的杜甫走在乡村小路上,轻烟冉冉,日色晖晖。地处偏僻,这里没有一个好友,真叫人悲伤。

    每一个飘泊在外的人,逢节气,必会心念故乡。千百年,莫不如此。

    《春闺二首》

    崔道融

    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满泥。

    佳人持锦字,无雁寄辽西。

    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

    辽阳在何处,莫望寄征袍。

    寒食节,闺中的女子们思念远方的丈夫。

    寒食下着太阳雨,花落在泥里,泥也染上了香味。少妇们拿着写好的书信,想要寄到辽西给心上人。

    寒食节注定是一个思念的节日。不论你在哪里,此刻,请记得,我在想你。

    [阅读全文]...

2021-12-21 17:07:28
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 - 句子
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 - 语录
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 - 说说
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 - 名言
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 - 诗词
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 - 祝福
古诗客中寒食的写作背景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