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画》的画

关于关于古诗《画》的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古诗《画》的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古诗《画》的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古诗《画》的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13) 语录(44) 说说(98) 名言(3) 诗词(245) 祝福(1) 心语(2)

  • 夏天古诗配画的

  • 夏天
  •   夏天,没有春天的万物复苏,没有秋天的果实累累,唯独有的,便是那炎热的浩荡热情,只有夏天,人们才能尽情地在沙滩游泳,不必为寒冷而担心。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南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池上早夏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淮安道中

      萨都剌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阅读全文]...

2022-03-09 16:29:32
  • 秋天的古诗和画

  • 秋天
  •   秋凉心暖,安然端坐,一曲红尘,听时光深处,花开的声音,轻轻,柔柔,暗香幽幽,飘来阵阵花语,仿佛你深情的诗,在耳畔呢喃,低语。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

      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阅读全文]...

2021-12-20 11:05:54
  • 王维古诗《画》

  • 王维古诗《画》

      《画》一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下面是关于王维古诗《画》的内容,欢迎阅读!

      画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春去:春天过去。

      3.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首先此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客观物象。此乃“静境”,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得其有无限的风光。此色含义无穷,可是清秀俊朗红湿绿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苍苍的绝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异色,唯有静心者能品之。第二句“*听水无声”,有“动境”,因为源头活水来。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在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而且诗之所咏既然是画,则所画之物自然是无声的,与“*听”、“远听”有应无关,然而按逻辑说来,“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题总先假设着肯定命题。“水无声”写的既是作为画这个客观事实,但同时又表示着画上的水本来应该有声而此刻也仿佛有声似的,因此才使得观者欲“*听”之,这即是高超的绘画艺术所起的移情作用之故。

      第三、四句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而且同第二句中的“水无声”一样,“人来鸟不惊”也是表示着鸟仿佛应该“惊”的,所以这说明画家笔下之鸟的逼真了。这里诗人以“*听水无声”来表现水的潺潺可听,以“人来鸟不惊”来表现鸟的可惊的活力,手法是很高明的。

    [阅读全文]...

2022-04-19 20:45:25
  • 清明的古诗配画

  • 清明,写作
  • 清明的古诗配画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的古诗配画,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清明》鉴赏: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继承的地方吧!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1]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阅读全文]...

2022-02-14 13:17:48
  • 秋天的古诗和画

  • 秋天,文学
  • 秋天的古诗和画

      秋凉心暖,安然端坐,一曲红尘,听时光深处,花开的声音,轻轻,柔柔,暗香幽幽,飘来阵阵花语,仿佛你深情的.诗,在耳畔呢喃,低语。下面是秋天的古诗和画,供大家参考!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阅读全文]...

2022-07-15 11:13:53
  • 思乡古诗配画

  • 思乡
  •   思乡、望乡,是游子的专利,从不离家的人怎能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望乡,是苦也是甜,是一种断不了的心疼,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享受,一笔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静夜思》

      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船瓜洲》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阅读全文]...

2022-05-12 15:54:55
  • 画鸭古诗原文及翻译(画鸭古诗的视频与解释)

  • 视频,解释
  • 诗情,常与画意并提。诗与画,总是相得益彰,互添光彩的。古人多爱写诗,绘画却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感。

    比起诗词,画作却似乎更为直接,而不少人赏过画以后,又将眼前的绘画作品吟成了诗,又有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艺术鉴赏,也实在是赏心悦目,令人沉醉的。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唐·王维《画》

    远远地望去,山色明朗映人,走*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已过去,却依然见鲜花争奇斗妍,一片绚烂。当人靠*时,鸟儿却没有被惊起。原来,这是一幅画呀,有色,却无声,然而赏画的人,却在无声中听到了春天的声音,在花儿争艳里,看到了无限的生机。回过神来时,不由得感慨,时光是留不住的,而画布上的时光却好像静止了呀。

    说到写画的诗,就不能不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青青的竹林外,绽放了两三枝娇红的桃花,春天江水已泛暖,在水面嬉戏的鸭儿最先知道。江岸满是蒌蒿和芦苇的幼芽,早春的江南,正是河豚鱼回游的时候啊!苏轼观赏了惠崇的画,已经感受到春天到来的生机和温暖。画上有翠竹,有桃花,有鸭儿和水生植物的浅芽,画面清新而不乏鲜妍,让人看到了无尽的希望。而春水碧碧,诗人还联想到,河豚鱼快出现了。

    美丽的风景,自然是宜诗宜画的。

    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

    野塘烟雨罩鸳鸯,红蓼渡头青嶂远。

    绿苹波上白鸥双,淋浪淡墨水云乡。

    ——宋·苏庠《书虞元翁画》

    水边的楼台,风轻轻地吹着,玉枕清凉。精美的床上,*子沁凉,时不时闻到荷花的清香。烟雨蒙蒙,池塘里鸳鸯嬉戏。渡头开着红色蓼花,远处是如屏障般的青山。绿萍零散的水面上,白色鸥鸟成双成对,淡淡的墨迹里,渲染着水云,这样的图画,让人看了,也觉得无比闲适,恨不得真能到画里去吧。

    好风景,光是自己看还不够,对于朋友遍天下的白居易来说,与朋友唱和,互通有无是常事。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山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大雨刚过,淡淡的云雾飘散,还有稀疏雨滴洒落,一轮明亮的斜阳照着江面。风吹江水,在灿烂的阳光下,一半是灿金色,背光的一面却是深碧色,对照鲜明,涌动不已。天上彩云千变万化,江面水雾翻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残云雨霁像是残破的楼阁。一道彩虹在水汽与夕阳的映照下,忽明忽暗,时断时续,像美丽的桥梁。风吹起浪花,好像许多洁白的花片飞舞,云散后晴空一碧,几只大雁在空中飞翔,就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如此鲜奇的景致,光是自己欣赏怎行?白居易还专门请人画了下来,并且题上诗,再寄给远方的好友。好东西,一定要与好友分享嘛。

    世人多喜富丽繁华的工笔,却不知水墨写意之妙,曲高却往往和寡,并非人人能懂得。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唐·李唐《题画》

    云里烟里若隐若现的村庄,雨里淡淡的水滩,看上去是那样容易啊,要达到那样自然,却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可惜现在的人并不欣赏淡墨山水画,都追崇浓墨重彩,寓意富贵的牡丹图。诗人忍不住叹气,早知不合时宜,不如多买些颜料,去画牡丹好了。诗人虽是委屈愤怒,可又怎会舍得放下心中所爱和追求呢?不入时人眼,就画给自己看吧。

    时光总是易逝,历史总是充满了沧桑,而画,既画得了勃勃生机,悠悠闲情,同样也会落满苍凉。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唐·韦庄《金陵图》

    谁说画不成六朝古都的伤心过往?那只是因为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不愿画而已。所画出的,也都是大好春光。你看看,这六幅金陵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布满了整个城市。这才真正画出了历史的荒凉和沧桑啊。

    王冕是元代有名的画家,诗人。他喜欢梅花,以墨笔画梅,不渲染明艳的色彩,并且为墨梅图题诗,表达心中志趣。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花树,每一朵绽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要别人夸赞自己有好的颜色,只希望将清香弥漫天地间。这便是诗人的心声啊,不追名逐利,随波逐流,唯求坚持初心。

    而爱竹的清代诗人郑燮,同样既爱画竹,也爱写诗。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清·郑燮《竹石图》

    诗人舍下乌纱,不再当官了,口袋空空衣裳单薄,只觉寒气袭人。就来画一枝清瘦的竹子吧,让它在秋风萧萧的江面上,当作钓鱼竿,从此就做一个隐逸江湖的钓者,兴许要自在得多呢。竹有气节,人又何尝不是?

    春夏的翠竹令人喜,而瘦竹却更不易画。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阅读全文]...

2022-07-20 07:24:15
  • 咏柳古诗配画简笔画50句

  • 经典
  • 春天的古诗配画又简单又漂亮

      春天,是暖人心脾的,暖暖的春风吹来了,感受着春天的温暖。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其全文诗句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一年一年的消磨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以前的事还记得多少?关押我的小楼昨夜又刮来一阵东风,月亮挂在天上,使我想起在故国那不堪回首的日子。以往的雕梁画栋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都老了。问我能有多少哀愁,就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向东流走了。

      《春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其全文诗句如下: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翻译】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作者为清代诗人、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全文诗句如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翻译】

      秋风凉,落叶纷纷,对着窗子独自冷落。对着夕阳思念往事。喝酒睡懒觉,赌书泼茶,当时只是*常事。孤独寂寞之情如是,借怀念往事以排遣,但愈加孤独。*常事已变成求之不得的梦想。

      《题都城南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全文诗句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翻译】

      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是旧样,笑对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

      《赤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诗句如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白发渔樵江渚上”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古诗词作品《临江仙》,其全文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翻译】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古诗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阅读全文]...

2022-02-09 08:57:18
  • 关于秋天的古诗并配画

  • 秋天
  •   秋天没有了夏天的热烈灿烂,更多的是沉静和内敛。聆听秋天,秋的雨,秋的风,构略成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任一抹淡淡的怀想。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登高》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阅读全文]...

2022-04-20 00:48:51
  • 冬天的古诗和图画

  • 冬天
  •   冬天最富有诗味,雪是它的使者,像一群群飞舞的银蝶,像春天飘落着的花瓣,在空中跳着优美的舞蹈,给麦苗盖上了一床厚被子,给大地铺上一张银毯。

      《绝句》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

      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冬夕》

      唐·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冬夜送人》

      唐·贾岛

      *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穷冬曲江闲步》

      唐·裴夷直

    [阅读全文]...

2022-07-23 18:07:51
关于古诗《画》的画 - 句子
关于古诗《画》的画 - 语录
关于古诗《画》的画 - 说说
关于古诗《画》的画 - 名言
关于古诗《画》的画 - 诗词
关于古诗《画》的画 - 祝福
关于古诗《画》的画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