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郑宅茶的古诗

关于形容郑宅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郑宅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郑宅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郑宅茶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 语录(2k+) 说说(1) 名言(492) 诗词(69) 祝福(1k+) 心语(58)

  • 郑板桥的古诗

  • 文学
  • 郑板桥的古诗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他是怡然自得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他不仅是傲人居士,更是画竹栩栩如生的大师,堪称一绝。就让我们追溯时光的印记,一起走进——郑板桥的诗,赶紧来赏析一番吧!

      郑板桥的古诗

      1、《题半盆兰蕊图》

      盆画半藏,

      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

      不畏凋残。

      2、《江晴》

      雾裹山疑失,

      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

      吐出望江楼。

      3、《峭壁兰》

      峭壁一千尺,

      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

      伸手折不得。

      4、《题画兰》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

      何事斗群芳。

      5、《竹》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6、《咏芭蕉》

      芭蕉叶叶为多情,

      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

      却教风雨怨秋声。

      7、《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来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8、《盆兰》

      春兰未了夏兰开,

      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

      几回拔去几回栽。

      9、《吟蟹诗》

      八爪横行四野惊,

      双螯舞动威风凌。

      孰知腹内空无物,

      蘸取姜醋伴酒吟。

      10、《题诗》

      黄金避我竟如仇,

      湖海英雄不自由。

    [阅读全文]...

2022-01-09 03:38:38
  • 郑燮古诗《竹石》

  • 郑燮古诗《竹石》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燮古诗《竹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强有力。

      ⑨任:任凭,无论,不管。

      ⑩尔:你。

      鉴赏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阅读全文]...

2022-07-28 03:12:22
  •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的情怀。

    [阅读全文]...

2022-06-14 14:11:45
  • 竹石郑板桥古诗

  • 古诗文
  • 竹石郑板桥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竹石郑板桥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阅读全文]...

2022-03-27 01:50:50
  • 含有宅字的古诗词 带宅字的诗词名句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佚名《商颂·玄鸟》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白居易《望驿台》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弟子录《寡人之于国也》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陶渊明《移居二首》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佚名《蜡辞 / 伊耆氏蜡辞》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李商隐《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杜审言《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序》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杜甫《杜位宅守岁》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杜甫《杜位宅守岁》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昔日太宗拳毛騧,*时郭家狮子花。——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杜甫《堂成》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杜甫《秋兴八首》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郑燮《念奴娇·周瑜宅》

    一见能倾座,虚怀只爱才。——杜甫《李监宅二首》

    贵人上宅,柴长三千,米长八百。——《醒世恒言·卷二十一》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沈约《咏新荷应诏》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王建《题所赁宅牡丹花》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姚合《闲居》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李商隐《菊花》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李商隐《正月崇让宅》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杜甫《杜位宅守岁》

    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

    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谢家之脁。——黄景仁《贺新郎·太白墓和雅存韵》

    江令宅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刘禹锡《金陵五题·并序》

    [阅读全文]...

2022-06-30 07:52:23
  • 郑谷海棠古诗翻译

  • 郑谷海棠古诗翻译

      在大自然的百花园里,海棠花素以娇美著称。本文的内容是郑谷海棠古诗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海棠

      唐代: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饶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翻译

      大地春回,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妍。此时此刻,诗人惊讶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它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

      作品赏析

      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诗情画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末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与魅力,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由对面写来的旁衬手法。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7-29 11:54:25
  • 茶花的古诗句

  •   山茶花,你是春天的第一抹红,红得如此艳丽,如此鲜明。下面是关于茶花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花*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

      2、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3、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棱。

      4、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5、名誉漫多朋援少,年年身在雪霜中。

      6、影薄谁停绣,香清似煮茶。

      7、山花山开春未归,春归正值花盛时。

      8、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

      9、山花又晚出,旧不闻图经。

      10、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11、苍然老树昔谁种,照耀万朵红相围。

      12、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13、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

      14、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

      15、迩来亦变怪,纷然着名称。

      16、日丹又其亚,不减红带鞓。

      17、黄香开最早,与菊为辈朋。

      18、花深嫌少态,曾入苏公评。

      19、犹爱并山茶,开花一尺盈。

      20、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21、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22、几多轻敛态,月动夹窗纱。

      23、浅为玉茗深都胜,大曰山茶小树红。

    [阅读全文]...

2022-02-17 16:25:28
  • 唐诗《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杜审言

  • 唐诗,秋夜
  •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是哪位诗人所写呢?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

      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

      【作品介绍】

      公元6*(唐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任县丞、县尉等职时,应临津县郑明府之邀,在一个秋日的夜宴上,即兴抒怀,作了这首《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诗。

      【赏析】

      公元6*(唐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江阴任县丞、县尉等职时,应临津县郑明府之邀,在一个秋日的夜宴上,即兴抒怀,作了这首《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诗。此时,诗人年愈四十,颇负诗名,但仕途坎坷,久沉下僚,且曾经贬谪吉州司户参军,受司马周季重和司户郭若讷诬谄几致死,儿子杜并也惨遭杀害。在这一系列打击之下,诗人深感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身不由己,并因而产生了“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的思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宴会的情景,也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诗以身世之慨落笔,率直深沉,“行止皆无地”,是写诗人在仕途上进退维谷,处境困厄。在此失路艰虞的情况下,“招寻独有君”,意即:只有您还相邀我,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郑明府感激赞美之情。言外之意就是说郑明府是惟一能以恩德相结的知己,以声气相求的知音。在赞美郑明府的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得一知己而心满意足的情绪,为全诗创造了友好愉悦的气氛。这联诗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把一个普通的邀请,写得激荡人心,意味深远。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既是诗人即*产生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也是诗人多年来郁郁不得志的表现。酒可以解忧,酒可以消愁,醉中岁月易逝,这就流露诗人胸中的愤愤不*。“身外即浮云”,是说一身之外,荣名利禄都像过眼烟云,不值得去追求。这貌似旷达的言词的背后,不免含有几分愤懑之情。

      诗没有直接描述饮宴的热烈场面,但通过“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的景物描写,已透露出宾主之间通宵达旦的欢宴。“露白”,说明有月华高照。在这月朗风清之秋夜,朋友们饮酒赋诗,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夜里清晰的钟声催人,拂晓滴嗒的漏声促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宴过去了,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刻。

      在通宵达旦的欢宴之后,正与朋友告别之际,诗人没有一句留恋惜别的絮语,却说:“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意思是:只要有您的友谊在,我就不会感到孤独,表明友谊的深厚与真挚,使他这个“行止皆无地”的人将不会再感到孤单,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慰藉。实际上是对郑明府又一次的赞扬。

      【作者介绍】

      杜审言( 约645—708 ) ,唐著名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县)尉、洛阳丞等小官。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县)司户参军,不久免官回洛阳。武则天时召见,因赋《欢喜诗》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705),因受武后宠臣张易之案件牵连,流放峰州。不久又起用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青年时期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

    [阅读全文]...

2022-07-06 10:10:50
  • 琴茶古诗词

  • 琴茶古诗词

      古诗原文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诗文赏析

      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

      “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次联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

      三联起句写琴,《渌水》古琴曲,为诗人之所爱。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阳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诗人提此曲是为了表明*和心境;次句写茶,“故旧”老朋友、旧相识。“蒙山”指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诗人举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

      但诗人毕竟是标准的儒家子弟,他的辞官亦并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剧的矛盾,各种弊端的呈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出水鳞。葵枝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

    [阅读全文]...

2022-01-02 18:21:22
形容郑宅茶的古诗 - 句子
形容郑宅茶的古诗 - 语录
形容郑宅茶的古诗 - 说说
形容郑宅茶的古诗 - 名言
形容郑宅茶的古诗 - 诗词
形容郑宅茶的古诗 - 祝福
形容郑宅茶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