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君子忧道不忧贫。
3、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4、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7、民无信不立。
8、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12、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13、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14、信不足,安有信。
15、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导人之理。
16、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17、言必信,行必果。
18、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
19、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
20、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21、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22、人之所助者,信也。
2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24、小信诚则大信立。
2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26、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27、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2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9、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30、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3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32、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
33、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34、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35、君子一百,快马一鞭。
36、人背信则名不达。
37、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38、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39、一言之美,贵于千金。
40、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41、言不信者,行不果。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位老先生步履蹒跚地亲自上门找到李苦禅,说自己十分喜欢李苦禅的作品,想向李苦禅求一幅画。虽然前来求画的人非常多,但眼见老先生求画的心情十分迫切,李苦禅便当即答应下来。不巧的是,那几天李苦禅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不能立即动笔,给那位老先生作画的事情就暂时耽搁了几天。当时,李苦禅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他觉得也不急在这一两天,耽搁几天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给老先生动笔作画,一天早晨,他竟然得到了老先生已经去世的消息,震惊之后,李苦禅后悔不已,甚至跺足垂泪不止,觉得自己辜负了老先生的一番信任。先生没能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老先生一定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
心情稍稍*静下来之后,李苦禅拖着病痛折磨得十分虚弱的身体,走到画案前,泪眼朦胧之中挥毫画了一幅《白莲图》,而后钤好印章,最后郑重严肃地在画作上题写了老先生的名字。待墨迹全都干爽之后,李苦禅又亲自拿着那幅画作走到庭院之中,对天肃立,默默祷告,禁不住又一次流泪不止。而后,李苦禅点燃了自己刚刚完成的那幅画作。等到画作完全烧成了灰,李苦禅才心情沉重地走回了画室。
事后,李苦禅多次跟自己的学生及身边的人提及此事,而且颇多遗憾和愧疚地说:“我从来没有失信于人,惟此事愧对老先生,铸成终生遗憾。今后,再有人向我求画,只要是我答应下来的,你们一定要及时地催促我,切勿让我再失信于人”。
在古代,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至。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齐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但是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能够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貌学,听父母的教导。此刻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5月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诚实节,又称“不说谎纪念日”。它是为了纪念一个年仅8岁因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男孩而设立的。
这个男孩名叫埃默纽?旦南。埃默纽5岁时,不幸父母双亡,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后被诺顿夫妇收养作义子。埃默纽8岁时,一天晚上他刚睡着,就被楼下一阵敲打声惊醒。他急忙下楼,只见继父和继母正在谋杀一个寄宿在小酒店的小贩。第二天一早,他继父就来到他的房间,教他在警察面前说谎。埃默纽回答说,他不想说谎话。诺顿夫妇就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用柳条抽打他,逼他说谎。抽打了两个小时,埃默纽的回答还是:“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最后被活活打死。
事发后,诺顿夫妇受到法律的严惩。市*为埃默纽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座塑像。纪念碑上写着:“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所在的威斯康星州*定每年的5月2日为诚实节,以永久纪念。
他是一位农民,又是一位慈父,为了深爱着的儿女,他辛勤劳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富甲一方的庄园主。他的土地富饶肥沃,面积很大,边界是一处陡峭的悬崖,崖下是潺潺的河水。
一天,他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查看。孩子才5岁,见什么都新奇,趁父亲不注意就溜到园子里,一个人玩开了。正午时分,他发现儿子丢了,四处寻不见,最后,在小河里发现了儿子的尸体。
流转百年的诚信遭遇如此不幸,他简直要发疯了。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每天黄昏,他都步行到陵墓前,伫立在风中忏悔,伤心欲绝。
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又过了好多年,他家道中落,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庄园。出于对儿子的爱,他对承买人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儿子的陵墓必须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掉。他将这一要求郑重地写进了契约。
墓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一年年过去,土地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在百年流转的过程中,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这个无名孩子的陵墓在一张又一张契约的保护下完好无损。
几十年后,这块风水宝地被*圈定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纽约市*遵守关于墓地的契约,把这个无名孩子的陵墓保留下来。格兰特将军就安葬在这个无名孩子墓的旁边。孤独百年的孩子,有了一个伟人做伴。格兰特将军是美国第18任总统,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军队统帅。这么一个英武的将军,改变历史的风云人物,死后竟与一个无名孩子毗邻而居,这不能不算是世界一大奇观。
1997年,即孩子死后的200周年,时任纽约市*的朱利·安尼来到已是河滨公园一部分的格兰特将军陵园,隆重纪念格兰特将军逝世120周年。与此同时,朱利·安尼*作为土地主人的代表亲自签约,承诺要让无名孩子的墓永远存续下去,并把这个故事刻在墓碑上,竖在无名孩子陵墓旁。如果孩子父亲在天有灵,知道契约流转百年依然不变样,一定会含笑九泉。
诚信如金。无疑,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是幸运的。诚实守信,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诚实信用的名誉是世界上最好的广告。
不久前,一位布料商店的经理对人说,他们店里目前正忙于将整匹的布料剪为零段,真是忙碌不堪。他说,只要在广告上大加宣传,说购买碎段的布料比按匹算的布料是如何便宜、合算,人们便肯定会信以为真,争相前来购买。但是试问,一旦顾客们发现他的欺骗行为以后,还会有人再愿意光顾这种骗人的商店吗?
许多人把说谎、欺骗视为一种手段,他们相信说谎、欺骗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好多信誉很好的商店,也往往掩饰自己货物的弱点,用动人的广告来哄骗消费者。有很多人认为,在商业上,欺骗如同资本一样,是十分必要的。他们认为,在商业上处处讲实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新闻界也常有偏离事实、渲染事实、牵强附会、颠倒事实的倾向。其实,一种报纸的声誉和一个人的声誉是一样的。如果一种报纸老是故意欺骗读者,不久便会获得一个说谎者的名声。而只有那些立足于事实、诚实不欺的报纸,才是新闻界的中流砥柱,他们最终的销量要比那些经常欺骗读者的报纸多出数百倍。
所以,由于一贯讲真话而获得的声誉,要比由欺骗所暂时获得的好处,价值高上千百倍!
商业社会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不诚实与欺骗。往往在经济萧条时,人们更喜欢利用投机取巧的方法,欺骗顾客,不讲真话或是把应当说的真话秘而不宣。但他们没有顾虑到,这样的做法暂时来说在金钱上是赚了一些,可是自己的人格和信用也就此损坏;他们的钱袋里固然增加了一些钱,他们的人格和信用已丧失殆尽。
实际上,现在也有许多曾经说谎的人或是专门从事欺骗的机构,感到用欺骗方法来对付他人最终是得不偿失的,他们最终认识到,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在美国的众多商行中,很少有长达450年历史的。美国的大多数商店,都如昙花一现。在开业时,这些商店通过大肆欺骗的方式吸引了许多顾客的注意,固然繁荣一时。但是因为他们的繁荣是建立在不诚实和欺骗的基础上的,不久后这些商店便关门大吉了。他们只知道从欺骗顾客中获得好处,不知道他们的欺骗手段最终会为顾客所发觉,于是许多商店的生意日趋清淡,业务逐渐萎缩,结果导致歇业破产。
诚实信用的名誉是世界上最好的广告。仅仅因为诚实信用的名誉,美国好几家大商行、大公司的名字和品牌就价值数百万美元。
与一个欺骗他人、没有信用的人相比,一个诚实而有信用人的力量要大得多。一个把自己的言行建立在诚实基础上的人,不仅享有外在的荣誉,内在里也信心十足,对自己的行动更有把握。而在欺骗者的外表上,仿佛贴着一种令人不耻的标记。在今日社会,最令人痛心的现象莫过于一些年轻人为自己的利益出卖他们的人格。如果连自己的宝贵人格都卖了,即便能获得一些名利,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一个人的声誉损坏了,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弥补呢?这几乎是无法弥补的。试问一个人如果连他自己的品格都不要了,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呢?一个人如果违反了人类善良的天性,那就不要说贪图名利了,就是再丑陋的行为,他都会干得出来。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总是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项羽,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不但如此,自己还坐在宴*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适用话题
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如不畏、不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心灵的选择”、“诚信”、“张扬个性”、“倾听”、“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缺乏远见、软弱、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包容”、“人与路”、“谈意气”等。
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3、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4、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5、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6、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7、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8、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9、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
10、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1、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12、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唯美的句子
13、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4、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15、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16、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17、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
18、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19、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20、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21、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22、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23、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24、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25、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26、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27、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28、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29、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0、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31、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32、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3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34、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35、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36、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37、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38、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39、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40、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晋*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困难是很多的,晋*公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眼睛看不见,但心里亮堂着呢。晋*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岁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很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否太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一听,乐了,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的事呢。”
晋*公说:“此话怎么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可是只要获得了这点烛光,尽管有限,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诚然,不爱学*,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
有一天,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每见过这种鸟以为是神圣)就派人把他捉来,亲自迎接供养在庙堂里。
(鲁王为了表示对海鸟爱护和尊重)马上吩咐把宫廷最美妙的音乐奏给鸟听,用最丰盛的筵*款待鸟吃。可是鸟呢,它体会不到国王这番招待盛情,只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就活活饿死了。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待可观事务,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对象,应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否则,像鲁王那样,用供养自己的方法供养海鸟,尽管主管愿望很好,也难免要失败。
中国古代讲诚信的故事
中国古代励志故事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的童话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书心得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读后感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读中国古代寓言有感
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
中国古代凄美爱情故事10个
中国古代名人勤奋努力的小故事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
中国古代神话读后感
《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
《中国古代神话》读后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400字
中国古代建筑史读后感
中国古代织绣纹样读后感
中国古代军事故事的读后感500字
中国古代神话读后感600字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读后感2000字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读后感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800字
中国古代寓言读后感关于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