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

关于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95) 语录(15) 说说(36) 名言(1k+) 诗词(1k+) 祝福(1) 心语(3k+)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意思(古诗内容及注释诗意)

  • 诗意
  •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堪称国粹。走进美丽的中国古诗,意味着走进了一个美的世界,开启了发现美、欣赏美的心灵之旅。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家长国学堂,我们学*一首关于劳动的诗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赞美所有为家庭幸福而辛勤劳作的人们。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疏译]

    昼出耘田夜绩麻,

    白天男人去田里除草,夜里女人在灯下搓麻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里的年轻人都在为家庭尽力尽责

    童孙未解供耕织,

    小孙子还不能像大人那样耕田织布

    也傍桑阴学种瓜。

    自己跑到桑树树荫之下学*种瓜

    [解读]

    人人劳动来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创作的一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绘就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四季画卷。

    “昼出耘田夜绩麻”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季节村庄里繁忙紧张的劳动生活,既写了村里大人们男耕女织昼夜劳作的普遍场景,还写到童稚小孩儿不甘落后,去桑树之下学*种瓜的具体细节,使这首诗在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之外,*添了几分欢快的趣味,给人的感觉特别真实。

    虽然中国目前处于声势浩大的城市化进程,但中国本质上还没有脱离农耕社会;大多数家庭往上数不过三代,都是农民,很多人都有农村生活的体验。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农民生活并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怡然自得,而是充满了汗水和泪水。从古到今,中国最辛苦的是农民,为社会贡献最多的是农民,最受歧视和践踏的还是农民。而且欺侮农民最厉害的,可能恰恰就是受益于农民最大的人,或者刚刚摆脱农民身份逃出农村的人。正所谓“吃谁恨谁折腾谁”,人总是这么忘恩负义,似乎这样才能与自己的过去决裂。

    为了今天这篇文章,我专门搜罗阅读从古到今有关劳动劳作的诗歌,结果从中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在中国有限的劳动诗或田园诗里,并没有什么劳动赞美诗,内容大都是劳动者的艰难困顿和不劳而获现象的普遍性。从《诗经·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到《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从《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到《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良心的诗人都对劳动者寄予了极大同情,这也反证了劳动者的生存状态。

    传统农民最辛苦,但是他们也最达观知命。因为他与自然最贴*,他的劳动完全依存于土地、河水和气候,需要顺乎天意,看老天脸色干活吃饭。他的生活完全融入自然,也只有顺乎自然,才有可观的劳动回报。

    现代农民反之,耕种大量依靠农药、化肥和机械,他们已经站到了自然的对立面,成了自然的敌人。

    传统的农村里,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基础的社会单位,也只有家庭成员团结和谐,才能完成许多劳动。小孩成长于家庭,向父母学*许多劳动技术和为人之道,家长就是老师,家庭就是学校;成长于自然,向自然获取各种知识和乐趣,自然就是学校。所以传统的农村小孩懂事很早,早早就学会了干活,甚至早早当起家来。

    从家庭关系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不管大人小孩,人人都劳动,人人都尽心尽力为家庭做贡献。这样的家庭,必然是比较和谐的、快乐的、幸福的。

    我们当今的城市化进程,使家庭与自然越来越疏远,使家庭关系越来越松散。家庭已经不是一个社会的生产单位,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只是一个生命的生产单位,一个家庭成员的旅店。很多家长以工作忙、事业重,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早早把孩子甩给社会;孩子早早被抛到学校和社会生存,一生与父母相守的时间有的连十年都没有。这样的家庭结构组成的社会,必然是一盘散沙,如何融洽和谐?

    这是时代给现代家庭出的一大难题,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好好想想如何解决。

    家国天下,家学即国学,国学亦家学。

    家长国学堂,与热爱国学的家长朋友一道,每日花几分钟时间,细品国学滋味,同享传统文化,点点滋润,日日更新,并与子女在互动互助*同提升。

    [阅读全文]...

2022-01-21 23:51:19
  •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_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作者:樊大成

      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

      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阅读全文]...

2022-02-17 06:56:18
  •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翻译赏析

  • 文学
  •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翻译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儿:男人(农夫)。

      女:女人(农妇)。

      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童孙:幼童。

      供:从事参与。

      傍:靠*。

      【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

      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创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作者简介】

      范成大画像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阅读全文]...

2022-07-27 01:24:20
  • 四时田园杂兴诗配画怎么画(四时田园杂兴诗配画)

  •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春日田园杂兴(十二首)

    (一)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三)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四)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五)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六)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

    (七)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八)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借我茅亭暖一杯。

    (九)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十)

    种园得果廑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

    (十一)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十二)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

    (十三)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十四)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十五)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十六)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阅读全文]...

2021-12-02 04:18:01
  • 四时田园杂兴的诗句

  • 经典
  •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原文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昼出耘田夜绩村庄儿女各。

    童孙未解供,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早晨耕耘种田,晚上纺织。

    村庄里的男人女人各自有各自的本领。

    虽然小孩还不懂怎样从事种田、纺织。

    但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阴下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25一诗中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的诗句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您好,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当中,表现庭院静悄悄的诗句是:“日长篱落无人过。

    ”这句诗的意思是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

    也就意味着庭院外没有人经过,从侧面能够反应静悄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望采纳。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过侧面描写,衬托夏日农事繁忙的诗句是: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代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只有蝴蝶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诗文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菜花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阅读全文]...

2022-07-07 09:21:28
  • 四时田园杂兴农民早出晚归的诗句

  • 农民
  • 1、《早出晚归》——唐白居易

    早起或因携酒出,晚归多是看花回。

    若抛风景长闲坐,自问东京作底来。

    译文:早上有时候带着酒出门,晚上多是看着花回来。如果不顾风景一直闲坐着,问自己东京怎么能到来。

    2、《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3、《田上》——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4、《夏日田园杂兴 其一》——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蜒蛱蝶飞。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5、《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一、《四宾主·宾中主》-释正觉

    不恋经商利万金,晚来古路问家音。

    分明得报尊亲健,争奈难*喜惧心。

    翻译:天色很晚了我来到古路上询问家中音讯(消息或信件),明明已经得到来报,家中父母身体健康,无奈的是难以*复内心欣喜忧惧的心情。

    二、《颂古一百首》-释智愚

    短袴长衫白苎巾,咿咿月下急推轮。

    洛阳路上相逢著,尽是经商买卖人。

    译文:我穿着短裤长衫,搭着白毛巾,月亮升起,天色渐晚,我急忙推着我的小车赶路。在洛阳的大道上看到的人,都是经商的生意人。

    三、早上不见日东方,晚归常伴月西窗。

    译文:早上走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升起,晚上回来的时候月亮已经高高挂起照着窗户。

    扩展资料:

    一、商人称呼来历:

    做生意的行业叫做“商业”,市场上用来交换的物品叫做“商品”,做生意的叫做“商人”。为什么凡是与生意有关的事和人,都要冠以“商”字呢?原来,这与我国的商朝有着直接关系,“商人”就是从“商族人”这个词演变而来。

    二、现代社会的商人:

    1、在现代社会“商人”一词的起源与一个很久远的朝代——商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族人的祖先契,由于跟随大禹治水功不可没,被封到商这个地方。也就是古代的商族。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聪明多谋。他把牛训练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车,驾着牛车沿着黄河北岸到各诸侯国去做生意,所以外部落的人把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称呼的由来。

    2、在*商业史上,王亥从事商业贸易并因此被杀害的记载是*古代文献关于商业和贸易行为的最早记载,王亥又是当时商部落的首领。所以,王亥可谓是*商业第一人,即*商业的鼻祖。

    参考资料:诗词名句网-生意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锄 禾》(唐)李绅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古风二首 》唐代:李绅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

    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唐代:白居易

    [阅读全文]...

2022-02-04 17:10:01
  • 《四时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及赏析

  • 阅读
  • 《四时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及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阅读答案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本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4分)

      2.有人认为,“惟有蜻蜒蛱蝶飞”一句“托”出全诗意境。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初夏(或“夏”)。(2分)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2分)

      2.“惟有蜻蜒蛱蝶飞”,蜓飞蝶舞,以动衬静,写出村中的寂静;(2分)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2分)

      注释:

      ①《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②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③麦花:荞麦花.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可供食用.④篱落:篱笆.⑤蛱(jiá)蝶:蝴蝶.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作者简介

      范成大画像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词,文赋也享有盛名。著作颇富,传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存诗1900多首。

    [阅读全文]...

2022-02-02 14:40:31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及译文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及译文

      《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作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诗中描写了春日、晚春、夏、秋、冬五个部分,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二十五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范成大〔宋代〕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阅读全文]...

2022-02-26 03:15:18
  • 有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四时田园杂兴

  • 小学生
  •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有关小学生必背古鉴赏——四时田园杂兴]

    [阅读全文]...

2022-03-26 21:15:23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 - 句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 - 语录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 - 说说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 - 名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 - 诗词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 - 祝福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注释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