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

关于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 语录(2k+) 说说(7k+) 名言(545) 诗词(170) 祝福(16k+) 心语(93)

  • 关于大雁的古诗

  • 古诗文
  • 关于大雁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大雁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类别:【动物】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归雁

      年代:【唐】作者:【钱起】体裁:【七绝】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

      年代:【唐】作者:【崔涂】体裁:【五律】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规雁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绝】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

      年代:【唐】作者:【褚亮】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鸿雁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阅读全文]...

2022-06-02 06:36:50
  • 关于大雁的古诗

  • 文学
  • 关于大雁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雁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早雁

      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律】类别:【动物】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归雁

      年代:【唐】作者:【钱起】体裁:【七绝】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

      年代:【唐】作者:【崔涂】体裁:【五律】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儿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体裁:【词】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规雁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绝】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秋雁(一作虞世南诗)

      年代:【唐】作者:【褚亮】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鸿雁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阅读全文]...

2022-02-10 23:55:54
  • 关于大雁的古诗 描写大雁的古诗

  • *安
  •   1、*安日问南归雁,三峡清秋依晓猿。——张玉娘《和谪弟三一三峡晓征寄回韵》

      2、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杜甫《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

      3、芦笋穿荷叶,菱花罥雁儿。——王维《戏题示萧氏甥》

      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7、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

      8、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9、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1、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1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14、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15、秋雨雁来急,夜舟人未眠。——梅尧臣《宿邵埭闻雨因买藉芡人回呈永叔》

      16、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17、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归》

      1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19、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20、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阅读全文]...

2022-06-22 13:07:41
  • 大雁北归古诗苏轼

  • 苏轼,诗人
  • 大雁北归古诗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雁北归古诗苏轼,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阅读全文]...

2022-06-09 13:48:55
  • 关于大雁的诗句古诗(描写大雁的古诗10首)

  •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秋虫潜鸣,是对寒冷的畏惧和哀叹;鸿雁南翔,则是对寒冷的抗争,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和向往。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境开阔,精神振奋。故秋虫的审美基调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一、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二、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三、以鸿雁喻人生际遇、人生精神境界。

    1、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诗经·小雅·鸿雁》中有:“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该诗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常常以“哀鸿”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呼号的饥民,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写的,苏轼用比兴的手法,以缥缈的“孤鸿”喻“幽人”,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

    3、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飞往南方越冬。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精神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飞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游的境界。

    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宋–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闺怨

    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长安秋望

    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阅读全文]...

2022-02-14 18:57:45
  • 关于大雁的诗句 关于大雁的诗句古诗

  •   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2、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4、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5、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6、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7、——曹操《蒿里行》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8、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9、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0、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11、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12、——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雁足无书古塞幽。

      13、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苔。——钱起《归雁》

      14、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6、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李廓《送振武将军》

      17、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18、——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9、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適《送郑侍御谪闽中》

      20、——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阅读全文]...

2022-04-12 23:38:47
  • 雁门太守行古诗赏析(雁门太守行古诗原文分享)

  • 分享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导航】

    大军压境,伴随乌云滚滚。一座孤城,已被重重包围。

    漫天漫地的敌人似乎很快就会将这座城市摧毁。

    一束阳光劲射,撕裂层层乌云,守城将士,铠甲闪闪,宛如展开的金色鱼鳞。

    双方的相遇,注定惊天动地。号角声声,响彻整个天宇;秋色肃杀,大地也不禁惊悸颤栗。一边依靠人多势众,重重包裹;一边依靠顽强毅力,奋勇冲击。鲜血汩汩,泥土变成胭脂;夜幕降临,大地染成紫色痂痕。

    力与力的碰撞,火与石的交融,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殊死搏斗,舍命相争。

    看,那半卷的红旗,垂临易水之上;秋风萧萧,江水刺骨寒冷。

    捶鼓的鼓手,已经精疲力尽;寒霜浓烈,鼓声喑哑低沉。

    士兵,打起精神!

    保家卫国,报答君恩,就在此刻!

    让我们提起宝剑,向死而生!

    一场惨烈的战斗,一幅悲壮的图画,一股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一边是黑云、秋风、紫塞、寒霜,气氛如此凝重,让人喘不过气来;一边是日光、金甲、红旗、玉龙(宝剑),宛如闪电划破天宇,令人激昂振奋。对比强烈而绚丽斑斓的色彩,响彻天地的号角声、风声、鼓声,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让人也禁不住热血沸腾,豪气顿生!

    其时,李贺正在军营,此诗也可看成是给战士们的献礼吧!

    【韵译】

    黑云铺天盖地,

    敌军蚁附蚊聚。

    孤城危如累卵,

    将士誓死抵御。

    阳光斜射,

    透过乌云缝隙;

    铠甲耀眼,

    宛如金色鱼鳞。

    杀声震天,

    号角呜咽,

    秋日大地痉挛颤栗。

    一排排倒下,

    一排排奋起,

    空气似乎凝固,

    时间彷佛停滞。

    堆积如山的*,

    阻挡不了夕阳的撤离。

    鲜血浸染的泥土,

    在夜色中凝结成紫色的胭脂。

    红旗半卷,

    垂临易水之上。

    风霜苦寒,

    鼓声喑哑低沉。

    为报国君厚恩,

    将士抖擞精神。

    提携玉龙宝剑,

    舍身取义成仁。

    [阅读全文]...

2022-05-20 18:30:39
  • 孤雁杜甫翻译及赏析(唐诗孤雁杜甫古诗阅读)

  • 杜甫,唐诗,阅读
  • 【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注释】

    不饮啄:不喝水,不啄食。

    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意绪:心情。

    【译文】

    一只孤雁不饮不食,边飞边叫寻找自己的同伴。有谁可怜这一片孤影消失在茫茫云海之间?望穿云海,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太过悲伤,好像听见了群雁的鸣叫声。孤雁的念群之情,野鸦们全然不解,它们纷纷鸣噪,自得其乐。

    [阅读全文]...

2022-07-27 12:45:14
  • 闻雁古诗原文(闻雁原文翻译及赏析)

  • 唐代: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无穷无尽。在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里,独坐楼中书房听那北来的雁叫声。

    注释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miǎo):仔细地察看。方:刚开始。悠:远。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的雁叫声,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由远飞的大雁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凄切古澹。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

    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阅读全文]...

2022-06-11 14:48:11
  •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古诗词

  •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古诗词

      古诗原文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译文翻译

      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注释解释

      ⑴蕃女怨,词牌名,为温庭筠所创,《金奁集》入“南吕宫”,七句三十一字,四仄韵,两*韵。

      ⑵碛(qì):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

      ⑶玉连环:征人服饰物。《战国策·齐策》:“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以玉连环。”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

      ⑷金镞(zú)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

      ⑸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诗文赏析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阅读全文]...

2022-02-15 17:31:07
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 - 句子
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 - 语录
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 - 说说
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 - 名言
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 - 诗词
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 - 祝福
写一首仿写雁儿们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