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

关于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18) 语录(50) 说说(58) 名言(15) 诗词(5k+) 祝福(7) 心语(28k+)

  • 渡汉江古诗意思(渡汉江古诗赏析)

  • 《渡汉江》是一首思乡情切的五言小诗,真实刻画了游子久别还乡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宋之问,被誉为“仙宗十友”之一。

    宋之问虽是著名诗人,也流传下来大量人们熟知的经典名篇,但是,他却是一位人品极差,劣迹斑斑,被后世诟病的文人。

    1、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外甥,名曰刘希夷,与之年纪相仿,不爱仕途爱诗文。

    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尤其里面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至今日,依旧传唱不衰。

    所以宋之问看后,自然赞不绝口,就请求外甥把版权让给自己,当时刘希夷也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刘又反悔了。宋之问一听,恼羞成怒,于是命人用装满土的袋子,将亲外甥给活活的压死了。

    可叹这位才华横溢,不满30岁的大才子,就这样殒命于亲舅舅的手里。

    这哪里是文人,这就是凶悍的强盗。

    2、卖友求荣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太子李显复位,即为中宗。

    中宗登基后,首先诛杀的就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而作为二张的党羽宋之问,受到牵连,被中宗贬为泷州参军,就是今天的广东罗定。

    当时的广东可不是今天的广东,繁华似锦,一派盛世景象。那时的广东属岭*荒之地,人烟稀少,物质匮乏,生活水*自然艰苦,所以,吃惯了美味佳肴的宋之问,实在无法忍受下去,没过多久,便瞒着朝廷,偷偷逃回洛阳,躲在了好友张仲之的家里。

    然而,张仲之万没想到,自己留到家里的宋之问,却是一条冻僵了的蛇,一匹被猎人追赶的狼。

    虽说武则天当时已死,可是她的势力并未全部铲除,所以武三思仍然声名显赫。

    为了搬到奸人,张仲之和同僚在私下,密谋杀掉武三思,这一消息被宋之问听到后,速派侄子前往武三思府上告发,致使张仲之全家被杀。

    而宋之问因卖友求荣,不但没有被追究逃回洛阳之罪,反被提拔为鸿胪主薄,后又升迁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

    就是这样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却也留下了一批不错的诗文,比如《渡汉江》,仅仅20个字,就道尽诗人逃跑途中的忐忑不安,而且还千古流传。

    3、经典解析

    《渡汉江》这首小诗,真切表达了诗人想回家又不敢回,急切却又徘徊的矛盾心里。

    诗曰: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诗既是宋之问被贬泷州后,无法忍受那里的艰苦,在逃回洛阳的途中所作。

    首联“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写诗人被贬岭*荒之地,本已够苦的了,何况与家人又断绝了音信。现在只能经过冬天捱到春天,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片思念之情。

    尾联“*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里变化。

    逃离贬地,离家乡、亲人越来越*,可是心中的担忧,却愈加厉害,最后变成一种害怕,怕到不敢询问从家乡过来的人,因为诗人不知道因为自己遭到贬谪,家人是不是受到了牵连或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担忧,和对自己前途的恐惧。

    结语

    宋之问一代大诗人,他那个时代的精英层人物,以他的学识和才华本该青史留美名,然而他却自毁三观:为名,冤杀至亲;为利,出卖朋友,全然没有一点文人的气节和清高。

    “天作必有雨,人作必有祸”,宋之问这样有奶便是娘的主,其后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公元712年八月,李隆基继位,随即赐死于徒所,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也留下了千古骂名。

    而他的一些诗文却流传下来,广为传颂。所以我们对于一个人评判,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王道。

    [阅读全文]...

2022-04-15 18:19:02
  • 渡汉江古诗翻译赏析(渡汉江的解析分享)

  • 分享
  • 《渡汉江》是一首思乡情切的五言小诗,真实刻画了游子久别还乡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宋之问,被誉为“仙宗十友”之一。

    宋之问虽是著名诗人,也流传下来大量人们熟知的经典名篇,但是,他却是一位人品极差,劣迹斑斑,被后世诟病的文人。

    1、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外甥,名曰刘希夷,与之年纪相仿,不爱仕途爱诗文。

    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尤其里面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至今日,依旧传唱不衰。

    所以宋之问看后,自然赞不绝口,就请求外甥把版权让给自己,当时刘希夷也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刘又反悔了。宋之问一听,恼羞成怒,于是命人用装满土的袋子,将亲外甥给活活的压死了。

    可叹这位才华横溢,不满30岁的大才子,就这样殒命于亲舅舅的手里。

    这哪里是文人,这就是凶悍的强盗。

    2、卖友求荣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太子李显复位,即为中宗。

    中宗登基后,首先诛杀的就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而作为二张的党羽宋之问,受到牵连,被中宗贬为泷州参军,就是今天的广东罗定。

    当时的广东可不是今天的广东,繁华似锦,一派盛世景象。那时的广东属岭*荒之地,人烟稀少,物质匮乏,生活水*自然艰苦,所以,吃惯了美味佳肴的宋之问,实在无法忍受下去,没过多久,便瞒着朝廷,偷偷逃回洛阳,躲在了好友张仲之的家里。

    然而,张仲之万没想到,自己留到家里的宋之问,却是一条冻僵了的蛇,一匹被猎人追赶的狼。

    虽说武则天当时已死,可是她的势力并未全部铲除,所以武三思仍然声名显赫。

    为了搬到奸人,张仲之和同僚在私下,密谋杀掉武三思,这一消息被宋之问听到后,速派侄子前往武三思府上告发,致使张仲之全家被杀。

    而宋之问因卖友求荣,不但没有被追究逃回洛阳之罪,反被提拔为鸿胪主薄,后又升迁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

    就是这样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却也留下了一批不错的诗文,比如《渡汉江》,仅仅20个字,就道尽诗人逃跑途中的忐忑不安,而且还千古流传。

    3、经典解析

    《渡汉江》这首小诗,真切表达了诗人想回家又不敢回,急切却又徘徊的矛盾心里。

    诗曰: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诗既是宋之问被贬泷州后,无法忍受那里的艰苦,在逃回洛阳的途中所作。

    首联“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写诗人被贬岭*荒之地,本已够苦的了,何况与家人又断绝了音信。现在只能经过冬天捱到春天,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片思念之情。

    尾联“*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里变化。

    逃离贬地,离家乡、亲人越来越*,可是心中的担忧,却愈加厉害,最后变成一种害怕,怕到不敢询问从家乡过来的人,因为诗人不知道因为自己遭到贬谪,家人是不是受到了牵连或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担忧,和对自己前途的恐惧。

    结语

    宋之问一代大诗人,他那个时代的精英层人物,以他的学识和才华本该青史留美名,然而他却自毁三观:为名,冤杀至亲;为利,出卖朋友,全然没有一点文人的气节和清高。

    “天作必有雨,人作必有祸”,宋之问这样有奶便是娘的主,其后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公元712年八月,李隆基继位,随即赐死于徒所,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也留下了千古骂名。

    而他的一些诗文却流传下来,广为传颂。所以我们对于一个人评判,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王道。

    [阅读全文]...

2022-03-31 23:28:52
  • 汉江临泛王维赏析(汉江临泛古诗讲解)

  • 慧学的王《中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各题。

    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①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②浮前浦③,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分析】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注释】①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②郡邑:指汉江*的城镇。③浦:水边。

    张家界某电视台邀请你参加《汉江临泛》的短视频拍摄,需要你帮助完成脚本设计指导。

    (1)画面提示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请展开想象,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再现“诗中有画”的意境:

    我选 A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或: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2)情感指导

    诗人情感:表达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之情,对汉江美好景物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1)题中有“画面提示”四字,告知学生应从诗歌的画面感出发来鉴赏诗歌的意境,可以从理解诗歌的大意着手。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B.“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

    【解析】(2)抓题干中“情感指导”四字,把握全诗中诗人流露的情感。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参考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襄阳的风景天气好,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若有谬误之处,还请条友指正!

    [阅读全文]...

2022-04-24 17:02:46
  • 关于石泉的诗句

  • 清泠石泉引,雅澹风松曲。遂使君子心,不爱凡丝竹。——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顺之琴者》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苏轼《残句寒食清明都过了》

    小洞石泉香洗药,古坛松树净横琴。——王恭《夏日过琳宫》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

    瓦盎汲石泉,漱濯齿颊凉。——张耒《旦起》

    琅琊石泉清照人,里无泥沙无无尘。——曾巩《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庶子泉》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杜牧《西山草堂》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许浑《西山草堂》

    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欧阳修《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扫地就凉松日少,煮茶消困石泉新。——徐照《赠从善上人》

    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箫管玉声微。——杜牧《闺情代作》

    据梧花罽接,沃盥石泉分。——卢纶《冬日宴郭监林亭》

    乘月步秋坂,满山闻石泉。——李德裕《思在山居日偶成此咏邀松阳子同作》

    万仞云峰八石泉,李君仙后更谁仙。——薛能《过昌利观有怀》

    黄精肥可食,石泉清可澡。——刘基《旅兴(四十首)·铩羽异高风》

    [阅读全文]...

2022-06-13 12:57:06
  • 渡汉江的诗意

  • 诗意
  •   一、《渡汉江》

      作者:宋之问

      原文: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

      1、汉江:汉水。宋之问因张易之事而被贬岭南,于神龙二年逃归洛阳。此诗作于途经汉水时。此诗原题李频作,误。

      2、岭外:指岭南,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3、书:信。

      4、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

      诗意: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

      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

      因为交通不便,

      我和家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

      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

      不知为何离家越*,心情就越紧张。

      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

      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二、《渡汉江》

      作者:李百药

      原文:

      东流既弥弥,南纪信滔滔。

      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

      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

      樯乌转轻翼,戏鸟落飞毛。

      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

      注释:

      1、弥弥:渐渐。

      2、南纪:南方。《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此二句是说汉江水势很大流到南方更见其滔滔,也可见作者是从汉江上游乘船到襄阳的。

      3、沉碑岸:襄阳城西北有万山;其下有沉碑潭,在县西北五里。《晋书·杜预传》:“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4、珠皋:即解佩渚。据《襄阳府志》载:郑交甫在这里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交甫索佩,二女解佩以赠;转身走了十来步,佩玉和二女都不见了。

      5、含星:珠玉曰含,是说星光如玉。

      6、浮盖:漂在水上的船。

      7、樯乌转轻翼:桅上的乌鸦在轻轻的翻动着羽翼。

      8、多绪:满腹愁绪。

      9、代劳:替代。

      诗意: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

      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

      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

      已经很长时间了。

      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

      怎知离家越*,心情就越紧张。

      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

      以致遇到同乡,

      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阅读全文]...

2022-01-12 21:35:08
  • 赞美美好生活的古诗

  • 赞美,美好生活
  •   古代写农村生活的,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

      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邻翁能楚言,倚插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

      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山。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阅读全文]...

2021-11-25 21:49:58
  • 王维《汉江临泛》

  • 《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韵译: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赏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题 解】

      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诗题一作《汉江临眺》。

      句 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看到汉江浩荡,浮想翩翩,挥笔写出汉江横亘楚塞,通三湘,穿荆门,连九派的磅礴之势。试想,人行于江上,纵极目长望,所见终究有限。王维的高明在于,他一开始就超脱于具体的景观之外,改从大处着笔,将相隔千里之地,纳入一览之中。起句气势非凡,为全诗奠下了雄壮的基调。 诗人首先铺展出广阔无垠的楚地,以之为画幅背景,接着,他又以可望不可及的远景构图,将人带入迷离恍惚的山光水色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明时暗,若有若无。江流不断,一直伸向远方,船行中看见*山峦,有的*而明,有的远而暗,不断推移变幻。我们的眼前似乎也随之展开了一幅山水画卷:江流浩渺,无边无际,山色迷蒙,连绵不断。虽只有淡淡几笔的勾勒、渲染,却是气韵生动。这恰如苏轼所评,王维诗“诗中有画”。明王世贞也评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两句诗被传为千古佳句,后世诗人多有仿效、借用。如唐权德舆的“山岫有无中,片帆烟水上”,宋欧阳修的“*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随后,诗人将笔墨从远景收回,转写眼前波澜壮阔之景。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一“浮”一“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笔下之景生活起来,诗也随之飘逸起来。自然,这一切都只是错觉,是由于船在波浪中上下起伏,人的视线不停起落升降的缘故。诗人巧妙地借用这种错觉,进一步渲染出了汉江水势的磅礴。

      此时的诗人,或许早已进入了神与物游的境界吧。果然,他沉浸其中,乐不思归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晋代山简,竹林七贤中山涛之子。据《晋书·山简传》,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氏有一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去那里饮酒游乐,大醉方归。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言襄阳风光如此美好,欲留下来与山简共谋一醉,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评 解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曰:“右丞五言律有两种,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当分别观之。”这首诗属于后者,气象博大,意境高旷,所表现的美是壮美。

      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远*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阅读全文]...

2022-06-23 20:55:23
  • 描写长江的诗句 赞美长江的古诗

  • 长江,赞美,优美
  •   1.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 崔季卿 (唐) - 《晴江秋望》2.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 谢逸《送董元达》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4.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 —— 陈孚《咏永州》

      5.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 刘长卿 (唐)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 (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7.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沁园春•长沙》

      8.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 (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11.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3.红色雨和烟,行人江那边。 —— 沈蔚《菩萨蛮•落花迤逦层阴少》

      14.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 —— 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1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6.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辛弃疾《上西*•送杜叔高》

      17.江南雨冷若为情。 —— 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18.江上扁舟停画桨,云间一笑濯尘缨。 —— 赵彦端《瑞鹧鸪•榴花五月眼边明》

      1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范仲淹《江上渔者》

      20.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 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2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沁园春•长沙》

      2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2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黄鹤楼 》

      24.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李之仪 (宋) - 《卜算子》

      25.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 (唐) - 《渡荆门送别》

      2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 杜牧《泊秦淮》

      27.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 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2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

      3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1.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 —— 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32.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3.乌江夜雨天涯满,休向花前唱楚歌。 —— 吴信辰《咏虞美人花》

      3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 (唐) - 《登高》

      35.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 —— 简长《送僧南归》

      36.西风斜日,东帝江山。 —— 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37.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 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38.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 杜甫 (唐) - 《旅夜书怀》

      39.轩窗坐临江,烟影浮轻翠。 —— 刘道著《湘江秋晓》

      40.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 —— 李白《郢门秋怀》

      4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4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

      43.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 静诺《咏秋兰》

      44.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 —— 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

      45.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 —— 吴文英《过秦楼•黄钟商芙蓉》

      46.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刘长卿 (唐) - 《饯别王十一南游》

      47.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 —— 辛弃疾《汉*•会稽秋风亭观雨》

      4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夏日绝句》

      4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50.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 —— 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51.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 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唐 李白 体裁:五古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阅读全文]...

2021-12-24 16:08:30
  • 赞美江南早春的古诗

  • 赞美,江南,早春
  •   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

      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七日后,董会是垦前。

      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日拟醉华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传。

      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自唱鹊桥仙。

      天共水,水远与天连。

      天净水*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阅读全文]...

2021-11-23 00:46:12
  • 关于汉江的诗文赏析

  • 关于汉江的诗文赏析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第一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第二联是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第三联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诗人自比为“老马”,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已经毫无用处。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

    [阅读全文]...

2021-12-22 11:51:16
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 - 句子
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 - 语录
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 - 说说
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 - 名言
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 - 诗词
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 - 祝福
赞美石泉汉江生活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