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

关于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76) 说说(609) 名言(3) 诗词(4k+) 祝福(60) 心语(2)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全诗赏析

  • 学生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全诗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状物,自然,月亮,月夜

      【名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处】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注】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好像是地上泛起了的一层霜。

      【说明】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篇。

      【赏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朴实无华,信手拈来,语意简单明了,却又言之不尽。“疑是地上霜”这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把床前的月光比作地上之霜。“霜”字用得极妙,霜作为大自然常见的一种自然景象,有两种特征:一种是形态上即色白,另一种就是性质上的寒冷。诗人用霜来比喻月光,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异乡的`孤寂凄凉之感。其实把月光比作霜并非李白的独创,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也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构思巧妙。李白吸取前人精华,登高望远,算是运用得最为出色的一个。“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则将诗人从奇特的想象之中拉回现实,同时向读者交代诗人是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清霜。

      这两句主要月描写光,自古描写月光的诗不可胜数,李白的这首《静夜思》突破前人窠臼,将古诗中月光的意象深入广大人们的心中,具有无尽的魅力。

    [阅读全文]...

2021-12-11 18:53:41
  • 举头望明月的意思(静夜思古诗赏析和诗意)

  • 明月,诗意
  •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3

    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阅读全文]...

2022-04-15 14:40:29
  • 床前明月光的打油诗

  • 床前明月光的打油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床前明月光的打油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一:床前明月光打油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爸是我爸,

      李刚是李刚。

      诗歌二: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想喝疙瘩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烤冷面。

      人比黄花瘦,犹记锅包肉。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看排骨炖豆角。

      月落乌啼霜满天,松仁玉米地三鲜。

      君问归期未有期,来盘榛蘑炖笨鸡。

      我劝天公从抖擞,煎饼果子配鸡柳。

      在天愿作比翼鸟,街边坐等吃烧烤。

      诗歌三: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地上有张床。

      李白躺床上,默默思婆娘。

      诗歌四: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

      坐在黑屋里,肚子饿得荒。

      诗歌五: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

      千万人唾骂,只因爸当官。

      诗歌六: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姨是有黄金。

      举头望明月,地头有蚊香。

    [阅读全文]...

2022-04-17 07:35:42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赏析

  • 明月,文学
  •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赏析

      《明月皎夜光》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七首。这首诗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

      《明月皎夜光》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七首。这首诗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这首诗写景抒愤上的妙处,在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原文】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⑴促织:蟋蟀。

      ⑵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这句是说由玉衡所指的方位,知道节令已到孟冬(夏历的七月)。

      ⑶历历: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

      ⑷易:变换。

      ⑸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天凉了,燕子又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⑹同门友:同窗,同学。

      ⑺翮(hé合):鸟的羽茎。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句是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

      ⑻“弃我”句是说,就象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⑼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⑽牵牛:指牵牛星。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这二句是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

      ⑾盘石:同“磐石”,特大石。

      【翻译】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的清唱著。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呵!

      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鸿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

      在*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麽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虚有其名,

      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著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麽样呢?

      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呢?

      【赏析】

      此诗之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此刻正浸染着一派月光。这是的皎洁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但是“此刻”究竟是什么时辰:“玉衡指孟冬”。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仲秋的后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诗人却还在月下踽踽步,确实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着缠绕不去的忧愁,搅得人心神不宁,谁也不会在这样的时刻久久不眠。明白了这一层,人们便知道,诗人此刻的心境非但并不“美好”,简直有些凄凉。由此体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为改观——不仅那皎洁的月色,似乎变得幽冷了几分,就是那从“东璧”下传来的蟋蟀之鸣,听去也格外到哀切。从美好夜景中,抒写客中独步的忧伤,那“美好”也会变得“凄凉”的,这就是艺术上的反衬效果。

      诗人默默无语,只是在月光下徘徊。当他踏过草径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什么:“白露沾野草。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那是秋气已深的征兆——诗人似*直到此刻才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有多疾速呵!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有时断时续的寒蝉之流鸣。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意谓: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这就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该是流离客中的惆怅和凄怆。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兔愤愤起来。诗人久滞客中,在如此夜半焦灼难眠,那是因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这在当初,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东》所说的:“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莫大的笑语。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徒有虚名的星座大声责问起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突然指责起渺渺苍穹中的星星,好像太奇怪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诗人心中实在有太多的苦闷,这苦闷无处发泄,不拿这些徒其虚名的星星是问,已经无人客问。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着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么样呢?不也担着‘同门友’的虚名,终于被同门之友抛弃了吗?”——“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友情不在。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溉,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无比伤痛和悲哀。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语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蝉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名无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张玉谷《古诗赏析》)。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拓展阅读】

      二十八星宿:古时人民为了方便於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运转,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便将黄、赤道附*的星座选出二十八个做为标志,合称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星宿组成一个龙的形象,春分时节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个星宿形成一组龟蛇互缠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这七星宿形成一个虎的形象,春分时节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七个星宿又形成一个鸟的形象,春分时节在南部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由以上七宿组成的四个动物的形象,合称为四象、四维、四兽。古代人民用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没和到达中天的时刻来判定季节。古人面向南方看方向节气,所以才有左东方青龙、右西方白虎、后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的说法。

      北斗七星: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阅读全文]...

2022-04-20 01:40:31
  • 描写月光的古诗句

  • 月光,写景
  •   1、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2、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3、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4、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5、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6、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7、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8、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0、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曹雪芹《咏菊》

      11、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李白《关山月》

      12、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13、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14、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15、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曲》

      1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1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19、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2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1、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一》

      22、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23、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24、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25、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26、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2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2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30、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3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32、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枝》

      33、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3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5、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36、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7、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8、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9、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40、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41、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4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4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45、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6、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47、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8、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4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0、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51、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阅读全文]...

2021-12-28 21:35:00
  • 描写月光的古诗句

  • 月光,优美
  •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2、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3、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夜思》

    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5、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8、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9、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10、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11、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1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3、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14、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枝》

    15、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李白《行路难其三》

    16、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8、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19、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2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1、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2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4、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5、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26、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2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8、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朱敦儒《好事*摇首出红尘》

    29、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30、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1、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曲》

    3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33、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

    34、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王沂孙《眉妩新月》

    35、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6、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3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39、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40、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4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42、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43、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44、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45、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46、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47、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48、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49、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5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5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阅读全文]...

2022-05-28 00:19:33
  • 李白关于明月的诗句古诗

  • 李白,明月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当时明月在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明月好因缘宋晏几道《菩萨蛮·来时杨柳东桥路》

    明月清风忆使君宋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明月不谙离恨苦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明月别枝惊鹊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翠竹岭头明月上宋欧阳修《渔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涨》

    当时明月在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後楼台高锁》

    明月清风忆使君宋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可惜一溪明月宋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画堂明月侵帏宋苏轼《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明月多情来照户宋苏轼《渔家傲七夕》

    明月清风我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明月不胜愁宋苏辙《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

    明月逐人归宋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断肠明月霜天晓宋辛弃疾《蝶恋花·意态憨生元自好》

    明月何妨千里隔宋辛弃疾《满江红·宿酒醒时》

    明月楼台箫鼓夜宋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阅读全文]...

2022-04-16 19:20:42
  • 明月几时有描写月光的句子是48条

  • 明月,月光
  •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2.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3.窗外群星闪烁,夜景迷人。深蓝色的天空上,星星如一颗颗钻石,倾洒出万点银灰。月光皎洁得好似一块白玉,一块晶莹剔透的白玉,镶嵌在漫无边际的夜空。那是何等的美丽。我们呼吸到过滤的洁净空气,看到昙花上轻柔的白纱……

    4.《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6.松风吹解带,山月照抚琴。 王维

    7.在万星璀璨的银河系,做一颗不太引人注目的星星,点缀着夜空把世间的永恒尽收眼底!也许只有夜的黑静,才能反衬星光的明亮,就算只能做一颗渺小的星星,我也要把灿烂的星光与光明的温暖传递给您!

    8.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9.从来不喜欢仰望夜空,即使有璀璨夺目的星星眨眼,怕看到那一轮圆月,想到离乡已远的自己是那么孤单;或是怕看到一轮残月,会幻想团圆是何等的珍贵,亦是多么的奢侈……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1.《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2.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14.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5.在远处的天际那边,还有一颗又亮又大,高悬在夜空的孤星,它是那样的高远灿烂如此美丽温馨,在那茫茫的夜色中,那些星星眨了眨眼又躲起来的时候,它依然独自在朦胧中焕发出迷人的光辉;它虽然孤独,寂寞,没有同伴,但它坚韧自信;在那远远的天边独自俯瞰辉映着大地山川河流;它有一种独与天地同在的壮美。是它,让黑暗如此美丽,而这种孤独的美,总是寂寞的,尤其是那些恒久而坚定的美丽……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17.《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18.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19.初冬的月亮,又清又冷,从西面泻下冰一样的银辉。

    20.人物欣赏:()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1.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22.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3.词的上阙写问天,下阙写问月,全词主旨是通过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24.风还在轻轻的吹着,看天空时间似乎已经很晚了,可自己还不想休息,因为我眷恋着这夜晚的天空,看着它,自己似乎感觉到心灵被净化了,整个人感到好轻松好轻松。

    2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26.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里。 李白

    27.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8.《马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9.《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0.更深月色半人家,斗极阑干南斗斜。 刘方*

    31.夜晚的明月似冰盘,清亮典雅;像明镜,清明高贵;如宁潭,清澈纯洁,美若天仙。

    32.碰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33.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4.山高月小【拼音】:shān gāo yuè xiǎo【简拼】:sgyx【解释】:形容夜景的气势: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

    35.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36.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3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里明。 杜甫

    38.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乐观旷达(或积极乐观)。

    39.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40.《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4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4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4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4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泠泠幽月微云里,寂寂人生冷眼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5.夜深人静,夜像个沉睡的婴儿,又像个不被污染的森林。天空是毕加索刚挥抹上去的普蓝,还保持着水份,正蒸发在一片净土当中,细细的滋润着静土上的每一个熟睡的生灵,包括我们的心田,我们的思绪。我喜爱夜,它是馨风起舞的时间。我喜爱夜,它拥有独一无二的宁静。我喜爱夜,那是属于我自己的世界……

    46.《三峡》中描写*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7.这夜,这星空,忽然之间就是一次偶遇,而这种偶遇总是会季节性地出现。秋的萧瑟,秋的浅殇,总是无意间给生命增添了一种催化剂。我想:我等待在青春,却错过了彼此,但我永远记得,那年……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48.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年夜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彼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回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堪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该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久长,千里共婵娟!

    [阅读全文]...

2022-02-09 21:28:16
  • 关于明月的爱情古诗词

  • 爱情,明月,文学
  • 关于明月的爱情古诗词(精选60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明月的爱情古诗词(精选60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4、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王沂孙《眉妩·新月》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阅读全文]...

2021-11-24 18:46:29
  • 古诗清明的诗意

  • 清明,诗意
  •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由景触情,作下了此诗。

      作者: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的诗意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

      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

      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

      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

      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

      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

      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

      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

      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阅读全文]...

2022-06-16 11:32:07
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 - 句子
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 - 语录
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 - 说说
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 - 名言
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 - 诗词
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 - 祝福
床前明月光古诗的诗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