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

关于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0) 语录(43) 说说(13) 名言(2) 诗词(1k+) 祝福(19) 心语(457)

  • 《杂诗》古诗鉴赏

  • 文学
  • 《杂诗》古诗鉴赏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杂诗》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诗人介绍:

      王维,字摩诘,祖籍祁州(今山西太原),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开元9年(721)中进士。累官至给事中。曾奉使出塞。安史之乱时接受伪职,乱*,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工诗善画,兼通音乐。苏轼称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亦擅边塞诗。有《王右丞集》。

      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含蓄而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鉴赏:

      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并不嫌其重复,倒反而觉得亲切有味。接着进一步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又这样充实。问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概括了多么丰厚的生活内容和多么美好的思想情操。赵殿成评这首诗说:“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这是一首思念故乡的五言绝句。“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游子远在天涯,故乡的一切消息都让他牵挂,一定有许许多多事情想打听。可诗人却只是问,家乡的梅花开没有?这看似**淡淡的一问,却是诗人精心提炼概括的结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在这一问中体现出来了。诗人没有像我们*常人一样对家里的人是否安康或家乡有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显出关心,如果这样着笔的话,诗就变成了普通的家常话而少了蕴藉。诗人从众多的故乡风物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梅花来发此一问,是大有深意的。

      梅花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往往有美好、坚贞、孤傲的寓意。在这首诗里的“寒梅”,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诗人故乡实际的梅花,从而联想到诗人故乡的景色优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依恋故乡的心灵,纵使走遍天涯海角,诗人那颗热爱故乡的心永远不会远离,就像窗前那棵梅花一样,每时每刻都“长在”故乡的怀抱。另外,诗人用设问的方式作结,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在眼前出现了诗人故乡那临寒开放的梅花,雕刻精美的窗棂,白雪皑皑的庭院、村庄、原野、远山……又似乎看到了诗人孤独远眺、殷勤问候的身影。

      这不是王维擅长的山水田园诗,没有对景物的刻画描摹,但依然能让我们有“诗中有画”的美妙感觉。这也许就是这首“杂诗”*中见巧的魅力所在吧。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魏晋]曹植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注释:

      【1】织妇:织女星。

      【2】绮缟:有花纹的绢。

      【3】明晨:清晨。

      【4】日昃:午后。

      【5】良人:丈夫。

      【6】噭噭:鸟悲鸣声。

      【7】景:月光。

      作品赏析:

      诗中写了一位独处空闺的织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前人或认为其中有寄托,但也无甚确证。因此,也不必穿凿附会,还是来分析享受一下诗中的美感。

      这首诗可以分成三节,开头“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为第一节。“西北有织妇”,这是古诗中多见的起兴手法。“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这两句写的是一位深闺的少妇,她每天都在织着美丽的丝帛,然而,此时她的织品,却繁多而又错乱。接着的两句“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写织妇从清晨开始就拿起梭子,但到太阳西斜,还尚未织成纹理。《诗经·小雅·大东》云:“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移动位置)。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古诗十九首》云:“皎皎河汉女,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以上四句化用其意,都是用具体的动作来反映织妇神思恍惚的心理状态,但却没有交代原因,可以说是一种“悬念”。

      中间六句“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为第二节,是直接描写织妇的心情,也是对她为何心如乱丝的解释。“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凡有心事而睡不着觉的人总是感到夜长,而在这漫漫长夜中织妇却一直在深深地悲叹,而且这叹息之声,竟而化作了长啸,一直上达青天,可见其心事何等沉重,十分浩茫。下面四句“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是对这沉重的心事究竟是什么问题的正面交代。织妇守着空闺,丈夫远行从军去了。本来约定三年就能归来,可如今却已过了九个年头,这就是思妇悲苦的原因。丈夫出外,思妇独自一人在家,这已经是一层凄凉了;本来说好三年回来,思妇天天盼着,好不容易挨过了三年,满以为可以相聚,结果却没有回来,这凄凉悲苦又增一层。三年过去,再三年过去,又三年过去了,却仍然不见丈夫归来,这凄凉悲苦,不知又要增加多少层。难怪思妇要终夜长叹,悲冲青云,也难怪思妇要神思恍惚,终日坐机却织不成绢了。

      最后四句“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为第三节,诗人笔锋一转,写思妇看到失群的飞鸟绕着树林飞翔,噭噭(象声词,鸣叫声)悲鸣,寻找自己的'伴侣,这自然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与飞鸟很相似。最后两句“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诗人用生花之笔,让思妇忽发奇想,希望自己化为阳光,向南方飞驰而去,照见自己的丈夫。这个浪漫主义的幻想显得非常突兀,但又非常合乎情理。织妇思念等待丈夫已整整九年,至今还不能相见,没有什么办法能解除相思之苦。而天上的阳光,却能普照大地,既能照到自己,也能照到丈夫,阳光是不会漏掉任何一个角落的。这个高超的艺术构思,把思妇刻骨铭心的相思,写到了无以复加的极端。这可以说是曹植的独创,它对后代诗人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全诗三节,从动作到太息,从太息到幻思,写织妇的相思,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阅读全文]...

2022-05-21 13:31:58
  • 含有占字的古诗词 带占字的诗词名句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占得人间一味愚。——苏轼《南乡子·自述》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罗隐《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道潜《口占绝句》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格言联璧·持躬类》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王安石《北陂杏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徐凝《牡丹》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朱子家训·全文》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警世通言·卷三》

    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王夫之《初度口占·辛丑》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文同《北斋雨后》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道潜《口占绝句》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辛弃疾《念奴娇·梅》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韩愈《游太*公主山庄》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老子风流占却。——辛弃疾《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曾觌《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庄棫《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苏轼《占春芳·红杏了》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苏轼《占春芳·红杏了》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许浑《姑苏怀古》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曾觌《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苏庠《清江曲》

    [阅读全文]...

2022-05-16 12:01:45
  • 杂诗古诗词

  • 杂诗古诗词

      古诗原文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译文翻译

      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

      我怀念的人在万里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

      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难安置我怀念的心。

      掠过庭院南飞的孤雁,长声哀吖真使人伤神。

      抬头望着孤雁,我在想——托你带个信给远地的人。

      孤雁不理睬地飞过去了,飞动的影子更使我伤心。

      注释解释

      北林:泛指树林。《诗经·秦·晨风》有“郁彼北林”句,作为怀念君子的起兴。

      之子:那个人,指所怀念的人。

      方舟:两船并在一起。极,至,到达。难任,难以承担。这四句是说我所怀念的那个人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大江大湖,连远航的方舟也难以到达,离别的愁苦真是使人难于承受。

      翘(qiáo):思仰头而思,形容思念之切。这句是说:很想托南飞的孤雁给他带个音信。

      景:通影。形景指孤雁的形影。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远别亲友的诗。虽然作者和这一亲友的远别,或许是有统治者内部矛盾这一特殊原因,但在汉末魏初那个动乱流离的年代,远别而不能团聚,甚至不能相见,实是普通现象。所以这首诗很容易引起共鸣,富有典型性与现实性。

      这首诗开头“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而“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是因为要眺望远处,所以是思念远方的人;而时值秋令,亭台越高那么风自然就会越凄厉,登亭台的人于是就因为风急而越感受到心情的沉重悲哀。这一句简括凝炼,开*无数法门。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所以曹植这五字能成为名句的原因,正因为这虽然作为景语,其实是寓意深情。

      接下来的第二句“朝日照北林”,本来也是属于景语,但是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这篇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都是起始于《诗三百篇》,在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

      由于上句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意思是自己所思念的人是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因为江湖阻隔彼此的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的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且其身既然在远方,以后回来不是件容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

      下面的“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下句“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以前古人用“雁行”比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和孤雁南游很像;又因为自己也像孤雁一样,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

      最后的四句“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而趋*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做出用五言新体裁,所以是从建安以来的诗人作品当中的绝唱。

      旧说大都以此诗为作者怀念其弟曹彪之作,较可信。*人古直《曹子建诗笺定本》系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这一年曹植自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曾入朝。古直以为此诗即入朝时所作。而黄节《曹子建诗注》则谓当作于徙封雍丘之前,两家之说先后相去不及一年。当时曹彪封吴王,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古直注云:“魏地东尽广陵。吴当为广陵。广陵,(西汉)吴王濞都也。”广陵是魏王朝当时东南边界,隔江与东吴相对,距魏都最远,故诗中有“之子在万里”之句。

      这首诗开头两句实属景语,并无影射比喻之意。自李善《文选注》引《新语》:“高台喻京师,悲风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狭,比喻小人。”下文又云:“江湖喻小人隔蔽。”*乃多从其说。这就把两句摹绘秋日景色的名句给牵强比附得全无诗意。此诗下文既有“孤雁飞南游”之句,自当作于秋天,则首句“高台多悲风”亦属秋景。登高所以望远,所以思远人也;而时值秋令,台愈高则风自然愈凄厉,登台之人乃因风急而愈感心情之沉重悲哀。说风悲正写人之忧伤无尽。这一句简括凝炼,开*无数法门。如大谢句云:“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是化一句为两句;又如老杜之《登高》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一首),直是把此一句衍化为五十六字的长诗。故曹植此五字之所以为名句,正以其虽作景语,实寓深情也。次句“朝日照北林”,固亦属景语,却化用《诗·秦风·晨风》之首章。《诗》云:“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北林者,乃女子思其夫之地。故作者《种葛篇》写思妇有“徘徊步北林”之句,而此篇亦以“朝日照北林”起兴。古人以夫妇与兄弟关系相互为喻,盖始于《诗三百篇》,即曹植诗集中也屡见不鲜。此处点出北林,正隐含《诗》中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之意,所以作者紧接着写到“之子在万里”了。夫自己所思之人既远在万里之外,而下面“江湖迥且深”一句更是寓意深远,情韵不匮。盖江湖阻隔彼此之消息是一层;而“之子”却经过这样遥远而艰难的路程走向万里之外,其身心所受之摧伤折磨可想而知,又是一层;况其身既远,他日归来更非易事,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自然更深了一层。只写道路隔阔,已诉不尽离愁别恨,则不必节外生枝,再添上一个局外的“小人”。故李善注文不确。“方舟”二句又紧承“江湖”句而言。“方舟”,二舟相并,古时为大夫所乘用;“极”,至。江湖深迥,舟不能及,故“离思难任”,“任”者,负荷也。把“离思”写得十分沉重压抑,可见其中有多少愁苦优怨之情。这虽只就自己一面说,实际上也体现出所思之人同样是不胜其愁苦忧怨了。

      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自“孤雁”句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孤雁飞南游”,表面上是写实,即作者在登高望远之际看到孤雁南飞,实则蕴涵着好几层意思。盖古人以“雁行”喻兄弟,曹彪封吴,无异流放,已似孤雁南游;今自己亦如孤雁,故“过庭”而“长哀吟”。“过庭”虽用《论语·季氏篇》“鲤趋而过庭”的字面,实借喻自己的入朝。但诗句仍作实写,故见孤雁哀鸣而自己“翘思慕远人。李善注:“翘,悬也。”“翘思”,等于说“悬念”;“慕”,有念念不忘之意。不但见孤雁而思远人,并且把希望寄托于雁,问它是否愿为自己捎个信儿去。但雁飞甚速,形影倏忽间便不见了,这就更使作者黯然神伤了。“翩翩”,形容鸟疾飞之貌。连孤雁都翩然而逝,说明自己怨怀无托,结语似意犹未尽而已令人不忍卒读,是真正写情的高手。

      此诗用笔似浅直而意实深曲,前六句以赋体为主,却似比兴(也难怪前人用比附之意去勉强解释);后六句以比兴为主,反*于赋体。这说明作者深得《诗三百篇》之三昧,而出以五言新体,故为建安以来诗人中之绝唱。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阅读全文]...

2022-06-23 13:17:43
  • 古诗己亥杂诗的意思

  • 古诗己亥杂诗的意思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己亥杂诗的意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己亥杂诗

      清代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1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意思2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浩荡:无限。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令人肃然起敬。这正好比悲心回向、永远利他的大乘精神;而无论盛开的花、落下的花、还是地上的泥土,其实原本就是一体,只不过是随缘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这两句的通俗解释: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

      赏析

      此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6-11 00:10:24
  • 《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

  • 《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杂诗》古诗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介绍】

      《杂诗》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7卷第37首。

      【原文】

      杂诗

      作者:唐·王维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注释】

      1、折杨柳:古典诗文中言及折杨柳,多称欲以之送别,或欲以之寄托别后的思念之情。

      2、城:全诗原作“阳”。

      3、“秦家”句: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4、传玉碗:指男子用玉碗盛酒,递送给女子。“碗”全诗原作“腕”。

      5、竹:全诗原作“烛”。襦:短袄。

      6、“人见”二句:《陌上桑》叙罗敷盛夸其夫曰:“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7、“持谢”二句:辛延年《羽林郎》:“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持谢,犹言奉告。金吾子,胡姬对贵家豪奴的称呼。提玉壶,指提上玉壶离开。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雜詩】王維

      朝因折楊柳,相見洛陽隅。

      楚國無如妾,秦家自有夫。

      對人傳玉腕,映燭解羅襦。

      人見東方騎,皆言夫婿殊。

      持謝金吾子,煩君提玉壺。

    [阅读全文]...

2021-12-01 12:19:46
  • 王维古诗杂诗赏析

  • 王维古诗杂诗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古诗杂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鉴赏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阅读全文]...

2022-01-08 04:39:25
  •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原文及诗意

  • 诗意,古诗文
  •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原文及诗意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组田园诗,全诗共60首,分别描写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各个时节农家生活的诗句,每个时节12首,反映出了当时农民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原文

      春日田园杂兴(12首)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日长路好城门*,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晚春田园杂兴(12首)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夏日田园杂兴(12首)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秋日田园杂兴(12首)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

      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阅读全文]...

2022-05-07 11:48:11
  • 诗名含有杂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杂字的诗词

  • 杂诗三首(一本连前春闺作杂诗四首)

    沈佺期〔唐代〕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杂曲歌辞。杂曲

    王勃〔唐代〕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蛾眉始约,罗袖初薰。歌齐曲韵,

    舞乱行分。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杂体诗 孙廷尉绰杂述

    江淹〔南北朝〕

    太素既已分。吹万着形兆。寂动茍有源。因谓殇子夭。道丧涉千载。津梁谁能了。思乘扶接受翰。卓然凌风矫。静观尺棰义。理足未尝少。冏冏秋月明。凭轩咏尧老。浪迹无蚩妍。然后君子道。领略归一致。南山有绮皓。交臂久变化。传火乃薪草。亹亹玄思清。胸中去机巧。物我俱忘怀。可以狎鸥鸟。

    春闺(一本连后杂诗三首作杂诗四首)

    沈佺期〔唐代〕

    铁马三军去,金闺二月还。边愁离上国,春梦失阳关。

    池水琉璃净,园花玳瑁斑。岁华空自掷,忧思不胜颜。

    开元杂题七首。杂伎

    陆龟蒙〔唐代〕

    拜象驯犀角抵豪,星丸霜剑出花高。

    六宫争*乘舆望,珠翠三千拥赭袍。

    拟皮日休杂体诗 拟杂言

    弘历〔清代〕

    刻漏丁丁,刹那不停。日复一日,百年此声。云是现前,瞥然已迁。

    去来今者,名也非坚。谓学佛言,佛无我分。了当忘物,不可为训。

    期月三年,宣尼有言。知人则哲,尧舜犹难。慎言谨行,古之君子。

    恕必恕人,责斯责己。曰褒而贬,曰刺而誉。三代以降,此风纷如。

    山居杂体五杂俎

    王夫之〔明代〕

    五杂俎,采野䔩。往复还,沿溪谷。不获巳,黄农伏。

    寿安杂诗十首·寿安杂诗十首·喷玉泉

    司马光〔宋代〕

    苍崖双起秋云齐,乱峰迸出如攒犀。石棱涩不容马蹄,下马步入荆榛豀。瀑泉沃雪拖白霓,落潭横引成清溪。老木长藤咫尺迷,兴兰欲出忘东西。

    寿安杂诗十首·寿安杂诗十首·神林从二首

    司马光〔宋代〕

    石下泉声蔓草深,石上露浓苍藓遍。山禽惊起冰且鸣,叶坠空林人不见。

    寿安杂诗十首·寿安杂诗十首·神林从二首

    司马光〔宋代〕

    鸡帻奇峰云外横,青壁行寻不可上。却羡樵儿轻险峡,腰绳操斧长来往。

    [阅读全文]...

2021-12-17 20:04:58
  • 古诗杂诗王维拼音版

  • 古诗杂诗王维拼音版

      导语: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古诗杂诗王维拼音版,欢迎借鉴!

      zá shī

      杂诗

      wáng wéi

      王维

      jūn zì gù xiāng lái

      君 自 故 乡 来

      yīng zhī gù xiāng shì,

      应 知 故 乡 事 。

      lái rì qǐ chuāng qián

      来 日 绮 窗 前 ,

      hán méi zhuó huā wèi

      寒 梅 著 花 未 ?

      古诗杂诗王维注释及译文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④选自《王维集校注》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这首诗表现诗人的情趣与倾向。作者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诗人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赞《杂诗》阅读练*及答案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2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21.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

      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

      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

      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

      22.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阅读全文]...

2022-05-06 05:38:38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已亥杂诗

  • 小学生
  •   80.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小学生必背古鉴赏——已亥杂诗]

    [阅读全文]...

2022-03-04 13:11:55
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 - 句子
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 - 语录
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 - 说说
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 - 名言
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 - 诗词
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 - 祝福
杂诗这首古诗的生字占格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