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

关于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k+) 语录(120) 说说(323) 名言(3) 诗词(8k+) 祝福(77) 心语(51)

  • 描写竹子漂亮的古诗词

  • 漂亮,竹子,文学
  • 描写竹子漂亮的古诗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与收藏。

      1、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2、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着,箨龙未信怯春寒。

      3、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4、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5、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6、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7、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8、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9、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旅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阅读全文]...

2022-06-18 01:20:36
  •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 方法,文学
  •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通常是体会诗词中的字词、意境、句意、语言特色、主旨、技巧、结构思路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阅读全文]...

2021-12-15 14:05:12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古诗词鉴赏技巧

      我国的古代诗歌经典作品,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存在,是一种精粹的文化产物,是一种纯美的文化构成。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古诗词鉴赏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阔”,有的版本作“潮**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显得格外宽阔;

    [阅读全文]...

2022-01-28 10:16:51
  • 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 写作
  • 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欢迎大家分享。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阅读古诗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什么是诗眼呢?简单地说,诗眼就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详细地讲,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情趣性的能够统领全句、全联或全篇的字词,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诗眼有很多特性,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鉴赏诗词。

      一、诗眼能够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比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就直白地流露了诗人虽然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却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不仅读之令人扼腕,还准确深刻地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二、诗眼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与情趣性

      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是动词。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就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盎然之景,还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了诗人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更流露了作者经历罢相后虽被征召回朝却依然忧虑重重的情思,其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这大概也是王安石不厌其烦地易“十许字,始定为‘绿’”的原因吧!再如,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怒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形象且极具情趣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并被王国维赞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诗眼能统领全句、全联、全阕甚至是全篇

      白居易《长相思》的上阕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根本不会觉得词句有什么奇特之处,无非就是写了两条河在流,而且还是流到了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到“愁”字诗意就陡然发生变化,不仅山水含愁,而且万物齐悲,词人的哀愁一下子就弥漫于山水,充塞了天地,一个“愁”字便点燃了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体味诗眼的艺术表现力,要遵循鉴赏诗歌的基本原则——“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诗眼的最终指向是诗词的意境,鉴赏者应该从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的结构、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中的句式,以及诗词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等角度,去品味诗眼的作用。

    [阅读全文]...

2022-07-09 14:04:15
  • 古诗词以景衬情题的解题技巧

  •   一、类型例说

      以景衬情又可分为两大类:以实景衬情和以虚景衬情。

      1.以实景衬情

      根据景与情的关系,我们又可以将其细分为以哀衬哀,以乐衬乐,以乐衬哀等。

      (1)以哀景衬衷情。

      2007年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分析:这两句描写了送别时所见之景: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写出了山高水长,路途艰险,属于哀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用路途艰险来表达对友人祝福*安的关切之情;以山高水长来流露自己对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此可谓以哀景衬哀情。

      这种手法在的《登高》,马致远的《秋思》,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中也有体现。

      (2)以乐景衬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中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之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诗人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独自于江畔散步,见到繁花似锦,蝶舞莺啼的明丽之景,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就是以乐景衬乐情。

      另有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之情,同样是以乐景衬乐情。

      (3)以乐景衬衷情:

      2010年盐城一模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问:全诗表达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分析:从首联颔联可见描写的是初春时节,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清新明朗和生机勃勃,而从“悬旆”、“寂寥”二词中可见,作者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种以美景反衬人物愁情的手法即以乐景衬哀情。

      这种手法在晏殊的《》和2006年江苏卷辛弃疾的《鹧鸪天》中均有体现。

      2.以虚景衬情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等,是诗人通过主观想象获得的部分。虚景可以丰富诗的意象,拓宽诗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在此试将虚景分为以下几类:

      (1)想象之景。

      ①想象此时异地之景:

      201 1年江苏卷杜甫《春日忆》“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中,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作者通过想象此时李白在异地思念之状,更深切地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思念之情、含蕴极丰。

      另有《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是通过想象此时家人思念自己之情状,流露自己思乡之情。

      ②设想未来之景:

      2010年江苏卷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里的“忆”字,不是回忆,而是想象,词人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柳永的《雨霖铃》中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来突显依依惜别之情,增添了抒*彩。

      (2)梦中之景。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语文教学论文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通过写梦中激烈的战斗场景,来反衬现实闲居的苦闷,表现了词人杀敌报国的渴望与壮志难酬的愤慨。

      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通过写梦中与妻子重聚的场景,来表达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

      (3)回忆之景。

      2010年苏锡常镇三调(二)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通过对与参寥在杭州交游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通过对过去美好场景的追忆,表达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的无限惆怅与寂寞。

      二、答题步骤

      以上我们已经了解了以景衬情的多种形式,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可以分三步走:

      1.明确手法

      回答时要采用术语:“借景抒情、以乐景衬衷情、以哀景衬乐情”等。

      2.分析运用

      要指出衬体与主体分别是什么,有必要的话还要指出衬体与主体间是谁衬谁。

      3.点明效果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若涉及到虚景,还要补充回答“拓宽了诗歌意境,使感情更为深沉”。

      总之,无论是以实景衬托,还是以虚景衬托,无论是“以哀衬哀,以乐衬乐”,还是“以乐衬哀”,都是诗人将情巧妙地融入景中,从而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古以景衬情题的解题技巧]

    [阅读全文]...

2022-04-08 19:06:03
  •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1、鉴赏高中古诗作品里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3、鉴赏高中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高中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诗歌鉴赏的七种题型及答题模板

      第一种是分析意象、意境型答题模板

      古诗词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歌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阅读全文]...

2022-02-02 14:50:51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提问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阅读全文]...

2021-12-22 09:20:01
  • 形容女孩子漂亮的诗句(值得摘抄的3首古诗词)

  • 女孩子,漂亮,值得
  • 诗词不仅是文字游戏,更是情感的凝结,人生的寄托。古人喜欢写诗,男人能够写出好诗,女人同样能够写出好诗。

    尤其是一些美貌的女子,既有外貌,又有才华,留下了不少优美篇章。只是时间太久了,这些诗词作品不被普通人熟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记得关注我,和我一起欣赏3首美人才女的冷门诗词,才华横溢,千年后让人倾心。

    第1首:补天手段暂弛张,不许纤尘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

    这首诗的作者是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妹妹。元好问,大家都听过,金庸《神雕侠侣》里面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名句就是元好问写的。

    不过,知道元好问妹妹的人,相信不太多。元好问的妹妹(下文简称元妹妹)不但有才华,而且人长得特别漂亮。

    根据古籍《坚瓠集》记载,元妹妹出家做了女道士,因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而颇有名声。结果,当时有个姓张的宰相听说后,就有了歪心思。他就去向元好问提亲,想要娶元妹妹。

    元好问好几次拒绝了都没用,只好说:“这个事情,你还是亲自对我妹妹说吧。”显然,元好问本人也不看好这个张宰相,虽然没有直接拒绝,其实已经是一种表态了。

    没想到,这个张宰相居然没听出元好问的意思,屁颠屁颠跑到元妹妹面前,说:“我是宰相,你是道士,如果你嫁给我,你一定风光无限。”

    元妹妹早就听哥哥说过这个事情,对这个张宰相没想法,觉得张宰相胸怀不大,观念庸俗,不是她的意中人。

    所以呢,元妹妹就对张宰相吟了一首诗:“补天手段暂弛张,不许纤尘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

    这首诗什么意思呢?第1句的补天手段,既是说“补天花板”的动作,也是代表了元妹妹的远大追求。第2句说不容许天花板沾染一点凡尘,更是说不容许俗人玷染志向。

    第3句和第4句说燕子快走开,别来这边留灰尘了,劝你还是另外找个地方栖身吧。

    整首诗意思很明白了,翻译一下就是“本姑娘才高气傲,看不上你这个寄人篱下的破宰相。”

    张宰相一听,脸都红了,一方面被元妹妹的才华吓到,一方面也是被元妹妹的心气给吓到:“连宰相她都不放在眼里,如果真的娶她为妻,只怕是母老虎啊。”

    所以,张宰相灰溜溜逃走了。而元妹妹一首诗巧妙打消了张宰相的纠缠,实在是个有才华的奇女子啊。

    第2首:睡起杨花满绣床,为他人作嫁衣裳。因过竹院逢僧话,始觉空门气味长。

    诗的作者是宋代美人道姑“曹希蕴”。宋史·艺文志有曹希蕴诗歌后集二卷,苏东坡曾叹赏其诗。

    这首诗是一首集句诗,说的是尼姑刺绣的事情。所谓集句诗,就是把前人不同诗句放在一起,组成新的诗,具有新的意境。

    睡起杨花满绣床,出自五代词人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湿流光》:“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为他人作嫁衣裳,出自唐代诗人秦韬玉的《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可见,这首集句诗前面两句都是与刺绣有关的,可谓贴切。

    因过竹院逢僧话,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始觉空门气味长,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终南若僧》:“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显然,诗的后两句都与寺院佛门有关。换言之,这首诗4句虽然是集句的方式,却巧妙写出了尼姑刺绣的场景,体现了一种佛门特有的感觉,可见曹希蕴的才华了。

    第3首:楚竹燕歌动画堂,更阑重换舞衣裳。公孙开馆招佳客,知道浮云不久长。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宰相元载的妻子王韫秀。王韫秀不但是美人,而且出身高贵,乃是大将军王忠嗣的女儿。

    王忠嗣曾经同时担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威名赫赫,乃是唐代最出名的名将之一。

    王韫秀和元载刚成亲时,元载家里穷,出身也不好,不得不住在王忠嗣家里。古代对这种类似“倒插门女婿”是很耻笑的,所以王忠嗣的一些亲戚朋友都嘲笑元载是无能之人。

    元载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告别妻子,准备离开王家。王韫秀见此情景,决心离开娘家。她宁愿和元载一起受穷,写下了《同夫游秦》诗:“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

    结果这个元载还真是有志气,终于功成名就,成为了宰相。妻子王韫秀终于可以抬头见亲戚朋友了,她写了一首诗给亲戚,《夫入相寄姨妹》:“相国已随麟阁贵,家风第一右丞诗。笄年解笑鸣机妇,耻见苏秦富贵时。”

    这首诗前两句写王丈夫元载贵为宰相,而自己并没忘记自己的本心。后两句回忆以前自己因为嫁了个穷丈夫而被姨妹们嘲笑,如今自己夫妇俩发达了,这些势利小人却前倨后恭。

    王韫秀不忘本来,可元载当宰相之后,却有些小人得志,大肆贪污,名声不佳。

    王韫秀于是写下了一首诗,作为对元载的规劝:“楚竹燕歌动画堂,更阑重换舞衣裳。公孙开馆招佳客,知道浮云不久长。”

    这首诗劝元载不要沉迷歌舞,不要大肆举办宴会邀请门客。王韫秀已经感觉到未来的危机了,早早用诗句写下了命运:“夫君的富贵,就像浮云一样,是不可能长久的。”

    可惜元载执迷不悟,最终被满门抄斩。王韫秀不愿苟活为奴,留下了一段话,也随之而死:“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坚不从命!”

    [阅读全文]...

2022-02-04 08:24:19
  • 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表达

  • 高考
  •   重点难点梳理

      鉴赏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考试大纲》,还是有关的工具书或写作教材,都没有对它的内涵或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因此我们只能对其作如下大致的表述:凡是能提高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西卷)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并常常涉及的主旨。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作者内心之情(即虚)。

      【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解析】该题两个题目均为表达技巧鉴赏题,且都提出了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修辞方法、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动静结合)。

      第一问:考查修辞方法,涉及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等,考生选择其中三种并结合作出说明即可。

      第二问:须明确诗歌的写景顺序。写景顺序一般指的是时间(早晚白天黑夜等时间变化)顺序和空间(远*高低内外等层次变化)顺序;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以多角度开拓意境,使景物互为映衬,从而构成一种情趣,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词写鹰,但作者几乎未从正面描写鹰的形象,而是极力着笔于鹰身处的背景和环境。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烘托了鹰凌厉激荡的气势形象;风低一句更让人仿佛看到鹰在广阔草原上迅疾低飞的雄姿。显然,作者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写鹰矫健的英姿和凌厉的气势的。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烘托鹰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解析】该题是一道比较鉴赏题,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鉴赏角度,应仔细揣摩诗歌内容,从中找出最为鲜明突出的表达技巧类型。两首诗前后两句所描写的内容反差都很大,很明显均是采用了对比手法。古诗中的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或让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以此来揭示主题,增加诗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难点攻略

    [阅读全文]...

2021-12-09 09:32:17
  • 中考的必备语文古诗词解题技巧

  • 中考,语文
  • 中考的必备语文古诗词解题技巧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的必备语文古诗词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命题的例式

      中考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内和“课标”附录一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边塞军旅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从20xx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来看,命题形式和命题角度大致有下面几种情况。

      命题的形式

      1.分别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出两道主观题。如南通市古诗阅读《春雪》:诗歌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两首同题材诗词比较评价,这种题型往往要求比较阅读两首诗词,对其内容、情感、观点、手法等异同进行比较,如扬州市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作比较赏析,既体现了开放性,又体现了选择性。

      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用典

      定义:有引用前人诗句和借用历史故事两种。

      作用:引用古诗:增加里诗歌的包容量;引用诗词:使文章典雅、大气。

      典例分析:

      【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解】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答案】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拓展: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人都已经亡故

      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

      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

      ②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碰到了这种手法怎么答题呢?

      看这里啦!

      诗句“”应的典故,说明了…….(此处回答典故主要体现的内容)表现了诗人……(诗人对应典故想表达的感情)

      对照、比照

      定义: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例句: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作用:使读者感受更加深切。

      分类:时间对比、空间对比、性质对比。

      关键词:唯/惟。(关键词)

      常见对比方式:时间:古今

      空间:内外(前后)

      性质:优劣

    [阅读全文]...

2022-05-29 16:34:11
当前热门
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 - 句子
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 - 语录
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 - 说说
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 - 名言
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 - 诗词
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 - 祝福
写漂亮字的技巧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