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

关于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5) 语录(1) 说说(11) 名言(710) 诗词(374) 祝福(2k+) 心语(257)

  • 关于寒食的古诗

  • 关于寒食的古诗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寒食节,相当于清明节,是我国又一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寒食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壬戌清明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节的诗句(四)

      寒食下第【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

    [阅读全文]...

2022-04-25 22:37:24
  • 《寒食》古诗赏析

  • 《寒食》古诗赏析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的诗意: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这两句是诗人逢寒食节时的一种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不像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食寒”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这是一种苦笑,也是对当时社会本质的控诉,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抒发出深深地不*。看似诙谐幽默,实含无限辛酸。“不独”二字蕴含深沉,似轻描淡写,涉笔成趣,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本质。构思别致,含蓄而耐人寻味。

      出自孟云卿《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释

      ①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

      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

      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

      ④明朝(zhāo):明天。

      ⑤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参考译文

      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一片如烟似雾,而我独自远在他乡,偏又遇上了寒食节,内心感到无限的悲凄。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孟云卿在寒食节时候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孟云卿早年曾科场失意,流落于荆州一带,过着贫苦落魄的生活。无亲朋好友可投而又为失败之情所困扰,这样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大概都是对身心的双重折磨。久而久之,挣扎于重压之下的人或许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寒食》一诗即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

      这首诗写于他飘零贫困流落江南的时候。时值江南的繁花开满枝头的寒食节前夕,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心情愈加悲伤。进而写到社会现实贫困人家没有开火做饭,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因为寒食节的原因。该诗表现了诗人在寒食节来临之前的思乡之情,以及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寒食节在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衬哀景,即反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联承上句“寒食”而写到断火。寒食禁火的*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

      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诗中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像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贵含蓄耐味。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

      《寒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第一句

      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古诗的?

      四、布置作业

      背诵《寒食》。

    [阅读全文]...

2022-06-02 07:41:45
  • 寒食古诗

  •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阅读全文]...

2022-04-22 05:37:51
  • 寒食节的古诗句

  • 寒食节的古诗句

      寒食节是*为数不多的传统佳节之一,主要是为了禁烟吃冷食,下面是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夜深 / 寒食夜

      唐代: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译文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

      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注释

      1.恻(cè):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翦翦(jiǎn):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2.“小梅飘雪杏花红”句:仲春之际,梅花已谢,纷纷飘落,而桃杏花却刚刚盛开。一作“杏花飘雪小桃红”。

      3.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代: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释

      ⑴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⑵空斋:空荡的书斋。

      ⑶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⑷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

      ⑸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寒食

      宋代: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译文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注释

      1、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2、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荆州刺史刘表几次邀他出来做官,他拒绝了,带领全家到鹿门山中采药。后来另一个隐士司马徽来看他,正碰上他上坟扫墓归来。此泛指一般*民百姓全家上坟事。

    [阅读全文]...

2021-11-26 16:44:55
  • 写寒食节的古诗

  • 写寒食节的古诗

      写寒食节的古诗(精选20首)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寒食节的`古诗(精选20首),欢迎大家分享。

      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3、和子由寒食【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4、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6、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7、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8、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9、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0、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1、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12、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3、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壬戌清明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15、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16、寒食下第【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17、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18、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19、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20、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阅读全文]...

2022-05-11 07:32:46
  • 寒食野望吟_写寒食节的古诗

  • 祝福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寒食野望吟》,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白居易 寒食野望吟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写寒食节的古诗。

    [阅读全文]...

2022-04-02 06:10:17
  • 寒食节古诗十首

  • 寒食节古诗十首

      寒食节是*农历清明节前、中、后这三天。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和子由寒食》

      【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2、《寒食日献郡守》

      【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3、《寒食野望》

      【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4、《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5、《寒食下第》

      【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6、《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7、《寒食郊外》

      【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8、《寒食山馆书情》

      【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9、《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0、《寒食上冢》

      【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拓展:

      寒食节,*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阅读全文]...

2022-04-17 02:20:50
  • 寒食古诗的意思翻译(寒食古诗原文及翻译)

  •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首诗成就了一个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虽说算不上大官,但可上达天听,起草中书省的诏令,参与机密,权力还是不小的。这个被成就的中书舍人就是诗人韩翃,那首诗就是《寒食》。

    这首《寒食》是一首七绝。之所以能受到唐德宗的青睐,是因为白描写实,刻画皇室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的歌咏。“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对“寒食”更是重视,皇帝会取榆柳之火赏赐*臣,以示皇恩。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日的长安,春意融融,笼罩全城。开篇就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的加强了语气的肯定效果。更有效的烘托出全城沉浸于春风春光中的盛况。一阵和风吹来,全城花雨纷飞。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无私的吹入御苑,苑中的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寒食东风御柳斜”,飞花斜柳,城中宫中,春风里是没有贫富贵贱,远*亲疏之分的。前两句很显然是白天的风光,对皇都长安落英纷纷和皇宫园林柳絮飘飘的迷人春景盛赞有加。不管是“飞花”还是“柳斜”都有赖于“东风”之力。如“东风”无力,那么百花尽残。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然已经开始“传烛”,无疑已经进入了黑夜。随着蜡烛的燃烧而飘起的袅袅轻烟,此时显得格外惹眼。这既显示的是皇帝的专宠,又表明了身份地位之显赫。显赫到什么程度呢?在这个天下禁火的“寒食节”,只有“五侯”秉烛,还是皇帝亲赐的蜡烛。这里的“汉宫”和“五侯”是借古讽今的写法,实际上韩翃说的是当朝的朝廷和皇帝的*臣。

    宫中传火的仪式原本是宫中取火以赐*臣,再传递民家。表示虽然禁烟火,皇帝心中还是有黎民百姓的。禁烟火同时也是提醒所有大臣一定要“记住”有功而不受禄的介子推高尚。到了中唐以后“传火”的意味就发生了变化。皇帝身边受宠的宦官成为得到蜡烛的主要群体,这也成了宦官炫耀的资本和欺凌百官的依仗。

    在寒食这样一个本该漆黑一片的夜晚。只有那几个受宠的*臣家中,烛火通明,轻烟缭绕。多么辛酸老辣的讽刺,多么巧妙含蓄的手法。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寒食节”,窥一斑而见全豹。

    韩翃仅仅用了两句借古的诗,一件传烛的事,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臣和*臣的可憎面目暴露无遗。这是不是韩德宗提拔韩翃的原因我们无从知道。我们只知道这就是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广为传唱的原因。

    [阅读全文]...

2022-01-16 12:31:47
  • 寒食节古诗教案大全(寒食节的诗句古诗)

  • 每每节日之时,诗人们都会填诗作赋,或书写节日*俗,或抒怀此时境况。

    寒食节时,诗人们在诗词中,抒发在节日的感慨。哪一首最能打动你呢?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最知名的一首寒食诗。诗中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据说,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读了这首诗后,唐德宗特地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这首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

    《寒食》

    唐·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寒食节,有吃冷食的*俗。

    沈佺期说:寒食这天,家家都禁火藏烟。自己飘泊在外,不知道哪里的火,可以温暖自己这颗游子的心。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唐·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寒食节时,唐代宫廷一片热闹景象。

    在唐朝时,寒食节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盛大节日,从这首应制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唐代的寒食节在皇家是如何的重视,活动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时,孟云卿是孤独困苦的。

    生活有悲就有喜,有人的寒食节是快乐的,有的人却是悲伤的。一如孟云卿。

    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一片如烟似雾,而我独自远在他乡,偏又遇上了寒食节,内心感到无限的悲凄。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寒食》

    唐·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寒食节时,杜甫想家了。

    今天是寒食,远离家乡的杜甫走在乡村小路上,轻烟冉冉,日色晖晖。地处偏僻,这里没有一个好友,真叫人悲伤。

    每一个飘泊在外的人,逢节气,必会心念故乡。千百年,莫不如此。

    《春闺二首》

    崔道融

    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满泥。

    佳人持锦字,无雁寄辽西。

    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

    辽阳在何处,莫望寄征袍。

    寒食节,闺中的女子们思念远方的丈夫。

    寒食下着太阳雨,花落在泥里,泥也染上了香味。少妇们拿着写好的书信,想要寄到辽西给心上人。

    寒食节注定是一个思念的节日。不论你在哪里,此刻,请记得,我在想你。

    [阅读全文]...

2021-12-21 17:07:28
  • 寒食古诗唐诗朗读80句

  • 唐诗,经典
  • 唐诗《寒食》

      《寒食》

      年代:唐作者: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赏析: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臣”的意思。

    [阅读全文]...

2022-03-21 16:23:12
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 - 句子
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 - 语录
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 - 说说
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 - 名言
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 - 诗词
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 - 祝福
寒食古诗描写的地点是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