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有润字的古诗词上下联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润字的古诗词上下联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润字的古诗词上下联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润字的古诗词上下联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对联吧,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对联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联怎么分上下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按字调*仄分。判断对联的上下联要从最后一个字的*仄声来区分的。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即汉语发音的第三、四声),下联为*声(一般指第一、二声)。
2、按时序先后分。一般来说,时间在前的对联贴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对联为下联。又或者说先要办的事为上联,后办的事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3、按左右方位分。这是最简单的分上下联的方法。一般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这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4、语言*惯区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些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顺序。再如,“福寿双全”,但没有“寿福双全”的说法。
5、按场面范围分。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上来说,年比月大,从空间上来说,城比院大,也就是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
1.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横批:喜迎新春
2.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尽得辉。橫批:喜迎新春
3.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4.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5.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横批:国泰民安
6.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7.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8.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9.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10.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11.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12.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
13.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安。橫批:吉祥如意
14.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
15.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16.创大业千秋昌盛;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17.和顺门第增百福;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欢度春节
18.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19.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20.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21.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22.健康幸福年年在;如意财源日日来。横批:健康长寿
23.春风送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吉祥如意
24.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阖家欢乐
25.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横批:吉祥如意
26.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27.万事胜意迎新春;千秋吉祥贺佳节。横批:吉星高照
28.新春富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横批:阖家欢乐
29.和顺一门有百福;*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
30.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31.多财多福*安宅;好年好景富贵家。横批:良辰美景
32.喜迎四季*安福;笑纳八方富贵财。横批:欢度春节
33.冬去山川齐秀丽;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34.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横批:春回大地
35.门迎百福财运广;户纳千祥喜乐多。横批:新春快乐
36.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37.山清水秀天地美;鸟语花香气象新。横批:春回大地
38.创业门庭鸿运起;和睦宅院财源来。横批:福禧临门
39.接天瑞雪千家乐;献岁梅花万朵香。横批:阖家欢乐
40.朱红春帖千门瑞;翠绿柳风万户新。横批:吉祥如意
4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
42.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
43.门迎富贵*安福;家庆祥和康乐年。横批:吉星高照
对联上下联如何贴
导语:在古代对联撰写张贴均有严格要求,而如今变的随意性很强,无法分辨对联的上下联。怎么办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联上下联如何贴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联上下联如何贴?
古时候的书写方式是从右至左,竖写;如果写横幅,则是从右至左,横写。
按照传统,春联的张贴方法当然应该是当你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横批自然是贴在上面,注意,此时横批是从右至左横写的。
上下联按照最后一个字的*仄声来区分,上联是以仄声(即第三或第四声)收尾,下联是以*声(即第一或第二声)收尾。
但是,现在的书写方法改为从左至右,横写。所以,现在贴对联,先看*仄,再看横批。通过*仄判断上、下联之后,将上联贴在横批首字一方。如:横批为“风调雨顺”(左起),上联就应贴在左边;横批为“门临福五”(右起),上联就要贴在右边。
下面介绍几个识别上下联的方法:
*仄方法区分:
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声),如下联:兴xīng一声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声)。
张贴方法区分:
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
含义方法区分:
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时间关系区分:
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范围大小区分:
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希望大家喜欢。
很多人不知道,贴春联应该从右向左,上联放在右手边,下联放在左手边。一些喜好春联但又不甚了解春联的人常常不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其实窍门很简单,对联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惯,就是上联收尾的字要用个仄声的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收尾字一般是*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或二声。
从音韵学角度说,这样读起来有抑有扬,悦耳动听。这个方法也可用于检查春联是否贴对了。
春节贴春联,将春联的上下联贴颠倒的大有人在,那么,怎样鉴别上下联的顺序呢?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声)。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对子一念就分出上下联
贴春联时,顺序最重要。许多对联上下联有个因果关系,反着念就不通了,而且贴错了还会闹笑话。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北京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成立)
不可以互相颠倒。
首先,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声.
上下联的区分与位置
按照古书读法,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现在有不少门上的对子和柱子上的对子,很多都贴反了,往往都是把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了。有时,贴反了不易被察觉,因为有的对联先读哪一联对意思的影响不大,而绝大多数都不行。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下联的区分
上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声”字。如前例中的“柳、绣”(上联末字),“天、图”(下联末字)等。
*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和烦琐。但按照现代汉语的分法(古代汉语中的比较复杂,我们使用的是“偷懒”的办法。),只需把读音中的一二声(如清:一声。明:二声。)视为“*”,把三四声(如马:三声。力:四声。)视为“仄”就可以了(诗词中的*仄也与此相同)。这样,可以使读者读起来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之感,从而朗朗上口。
如:烽火连三月,读做仄仄**仄。家书抵万金,读做**仄仄*。一般地,同半联中的*仄要相连出现,而两个半联中的*仄要分别与另半联的*仄对应出现。比如,上联中如果是“**仄仄**仄”,则下联中相对应的位置就应该是“仄仄**仄仄*”。
对偶和对比的区别
一般地,对偶句在上下句中同一位置上的字不能相同,而对比句则可以。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都是对比句。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是标准的对偶(也叫对仗、对联)句。
总的来说,上联最后的那个字必定是仄音,下联最后的那个字必定是*音。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一、二声为*音,三、四声为仄音。
1、按音调*仄分。
对联比较讲究*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声)。
2、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3、按时序先后分。
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4、按场面范围分。
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比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看,“年”比“月”长;按空间论,“城”比“院”大。
5、按语言*惯分。
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6、按左右方位分。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从使用范围说,对联最常用也是最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以门楣上的横批,便呈“门”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最显著表现形式,*的建筑美又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不宜楹间贴挂的)等可以省去横批。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传统文化瑰宝。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对联上下联怎么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一是按音调*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有趣的对联
1、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尽得辉;橫批:喜迎新春
2、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3、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4、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横批:国泰民安
5、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6、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7、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8、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9、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10、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11、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
12、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安;橫批:吉祥如意
13、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
14、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15、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对联吧,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你所见过的对联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按音调*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三声四声为仄,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声,一声二声为*。
2.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因为先有因后有果。
3.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4.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对联的类别决定对联的贴法。要掌握贴对联,首要任务是明白对联的`分类。如果孤立内容相关来讲*仄相谐,可能会产生不对不联的效果。贴对联之前,应辨别对联的类型。
1、散联,有横额看横额,没有横额看语境。
2、通联:先看横额,再看逻辑,然后语境,顺序,最后*仄。
3、格联:通常看*仄。
一般上仄下*,在特殊意境下,可以倒过来。格律对联看*仄,有时讲语义。非格律对联区分上下联应该根据横额(横批)找线索。如对联{山舞银蛇兆丰年,花开富贵报*安。},开头字“山”和“花”均是*声。结尾的“年”和“安”也是*声。但可以根据横额找线索,把关联字连起来即得上下联。再如对联“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上下联都是仄声收尾,拟出横额即能区分上下联。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门右边。现在,由于书写*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究竟应贴在哪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声(阴*、阳*)。
1、按字调*仄分。判断对联的上下联要从最后一个字的*仄声来区分的。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即汉语发音的第三、四声),下联为*声(一般指第一、二声)。
2、按时序先后分。一般来说,时间在前的对联贴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对联为下联。又或者说先要办的事为上联,后办的事为下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3、按左右方位分。这是最简单的分上下联的方法。一般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这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4、语言*惯区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些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顺序。再如,“福寿双全”,但没有“寿福双全”的说法。
5、按场面范围分。如“年年过年年年好,月月赏月月月圆”;“一城花雨山河壮,满院春风日月辉”。从时间上来说,年比月大,从空间上来说,城比院大,也就是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
1.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横批:喜迎新春
2.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尽得辉。橫批:喜迎新春
3.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4.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5.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横批:国泰民安
6.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7.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8.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9.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10.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11.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12.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
13.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安。橫批:吉祥如意
14.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
15.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16.创大业千秋昌盛;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17.和顺门第增百福;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欢度春节
18.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19.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20.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21.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22.健康幸福年年在;如意财源日日来。横批:健康长寿
23.春风送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吉祥如意
24.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阖家欢乐
25.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横批:吉祥如意
26.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27.万事胜意迎新春;千秋吉祥贺佳节。横批:吉星高照
28.新春富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横批:阖家欢乐
29.和顺一门有百福;*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
30.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31.多财多福*安宅;好年好景富贵家。横批:良辰美景
32.喜迎四季*安福;笑纳八方富贵财。横批:欢度春节
33.冬去山川齐秀丽;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34.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横批:春回大地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对联,是只有*才有的一个传统特色的文化,到了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对联,对联有着左右之分。为大家分享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1、按因果关系区分。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对联是汉字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上下联可不是随便写的,两者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表示“因”的为上联,也就是左联,“果”为下联也是右联。
2、对联的左右也可以根据时间来分辨。
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
3、按事情大小区分。
小在前,大在后。
4、按语言*惯分
区分对联其实很简单,对联基本都是按照语言*惯来写的,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惯来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人们常说“福寿双全”从来没有“寿福双全”的说法,所以就很容易区分出来了。
对联左右联区分例子:
这里按脸背对着大门时的时候来说左右。
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我们*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你看。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现在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我们现在贴对联也应该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这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声。比如“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仄也有例外。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其实,过去人写东西,先右后左,也是这个意思。从书自己的方向来看,是从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所以按面对大门方向来看,上联要在右边。
看横批: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对联上下联*仄的要求及定
*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惯是「仄起*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声。
(一)上下联*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仄仄**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怎么贴
贴对联的位置,面对大门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对联的横批也指示了对联的方向,横批从左往右写;上联就贴在左手侧,横批从右往左写,上联就贴在右手侧。区分上下联最主要是按照最后一个字的声调,来进行区分的,比如上联是(仄),下联是(*);也可以按时间先后分区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来迎接新的一年。但是很多人对于对联怎么分左右,对联怎么分上下联,都不知道。
对联怎么分左右?首先要看看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一般对联分上下联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一、是按音调*仄分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声)。仄声:一般指三四声,*声:一般为一二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总的来说,对联分上下联比较简单,就相当于一句话以前,前半句和后半句要衔接。
对联怎么分左右: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对联的横批也指示了对联的方向,横批从左往右写;上联就贴在左手侧,横批从右往左写,上联就贴在右手侧。
对联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惯,彼此对应*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顶*,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声。
六、形对意联。
有关春节的古诗词对联(精选95句)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春节的古诗词对联(精选95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双手茧花结出丰收果,一身汗水浇开幸福花
2、山下清泉饱含爱民意,村头脆果尽结拥军情
3、奇迹不奇实践能创造,高山不高只要肯登攀
4、庆佳节怀思台湾宝岛,迎新春祝福骨肉同胞
5、春风引紫气一元复始,大地发春华万物更新
6、瑞气满神州青山不老,春风拂大地绿水长流
7、继先辈发扬光荣传统,学英雄争做世纪先锋
8、招财进宝勤劳摇钱树,发家致富俭朴聚宝盆
9、继往开来建设现代化,跃马扬鞭进入新纪元
10、掏尽丹心谱写园丁歌,撒遍汗水当好育花人
11、喜看祖国江山千古秀,歌唱华夏神州万年春
12、泽雨润神州山欢水笑,东风荣大地物阜民康
13、同德同心开拓新局面,群策群力改变旧规模
14、英雄儿女常存英雄志,锦绣河山再展锦绣图
15、迎新春处处春风拂面,祝喜酒家家喜气盈庭
16、有国才有家国家至上,兴家先兴国家国攸关
17、雨顺风调千山生锦绣,人和政肃四海舞虹霓
18、雨顺风调中华铺锦绣,人勤春早大地沐祥光
19、言行并重兴中华伟业,法德兼施树社会新风
20、泽雨润神州年丰国富,东风荣大地世盛民康
21、雪铺富裕路银光闪闪,鹊叩幸福门喜报声声
22、战鼓催春声声震霄汉,东风化雨点点润人心
23、竹林枝叶滴翠春增色,梅岭花蕊凝香雪添姿
24、自力更生创千秋大业,励精图治开万代宏基
25、十六座丰碑与时俱进,五千年伟绩同日齐辉
26、七十老夫圆富足美梦,千年古国得安居太*
27、继往开来开创新局面,与时俱进俱兴大发展
28、喜迎美好未来天地宽,乐创幸福生活日月新
29、云霞蔚彩新年添福寿,山水韶光秀色满乾坤
30、喜气盈门政惠千家福,华光满目民欢万代春
1、 上联:事业辉煌年年在 下联:锦绣前承步步高 横批:心想事成
2、 上联:健康幸福年年在 下联:如意财源日日来 横批:健康长寿
3、 上联:好运常临*安宅 下联:和气生财幸福家 横批:喜气洋洋
4、 上联:财神送宝年年发 下联:合家迎春岁岁兴 横批:福是高照
5、 上联:三星高照*安宅 下联:百福齐临富贵家 横批:喜气洋洋
6、 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 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7、 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 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8、 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 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9、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10、 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 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11、 上联:顺风顺水顺人意 下联:旺丁旺财旺家宅 横批:事业兴旺
12、 上联:好景常临家宅旺 下联:*安富贵福满堂 横批:吉星高照
13、 上联:福满华堂添富贵 下联:财临吉宅永*安 横批:迎春接福
14、 上联:人兴财旺家宅旺 下联:富贵如春福满堂 横批:富贵吉祥
15、 上联:金玉满堂家兴旺 下联:福星护宅赐*安 横批:华宅生辉
1、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2、上联:新春如意多富贵,下联:佳节*安添吉祥。横批:福喜盈门。
3、上联:好运常临*安宅,下联:和气生财幸福家。横批:喜气洋洋。
4、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格言联璧·存养类》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格言联璧·接物类》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格言联璧·学问类》
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格言联璧·持躬类》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类》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格言联璧·处事类》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格言联璧·持躬类》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格言联璧·接物类》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格言联璧·持躬类》
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格言联璧·持躬类》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格言联璧·接物类》
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格言联璧·持躬类》
世人以七尺为性命,君子以性命为七尺。——《格言联璧·持躬类》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格言联璧·处事类》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格言联璧·接物类》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格言联璧·学问类》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格言联璧·持躬类》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格言联璧·存养类》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格言联璧·持躬类》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格言联璧·接物类》
无事时埋藏着许多小人,多事时识破了许多君子。——《格言联璧·接物类》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格言联璧·处事类》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格言联璧·学问类》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格言联璧·学问类》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格言联璧·处事类》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格言联璧·学问类》
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洞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格言联璧·持躬类》
事当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格言联璧·持躬类》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格言联璧·处事类》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格言联璧·存养类》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格言联璧·持躬类》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李忱《吊白居易》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格言联璧·持躬类》
直道事人,虚衷御物。——《格言联璧·接物类》
不可不存时时可死之心,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格言联璧·惠吉类》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贫民不可威也。——《格言联璧·接物类》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格言联璧·处事类》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格言联璧·接物类》
顽石之中良玉隐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格言联璧·接物类》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格言联璧·学问类》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格言联璧·接物类》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格言联璧·惠吉类》
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情事。——《格言联璧·惠吉类》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格言联璧·存养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格言联璧·惠吉类》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格言联璧·学问类》
龙吟虎啸,凤翥鸾翔,大丈夫之气象。——《格言联璧·持躬类》
1、酒精本有毒,不喝不舒服。
2、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
3、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4、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5、只要感情到了位,不喝也会陶醉。
6、东风吹,战鼓雷,今天喝酒谁怕谁!
7、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8、市场经济不轻松,快将美酒喝一盅。
9、商品经济大流通,开放搞活喝两盅。
10、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
11、会喝一两的喝二两,这样朋友够豪爽!
12、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13、危难之处显身手,兄弟替哥喝杯酒。
14、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盅。
15、会喝一斤的喝一桶,回头提拔当副总!
16、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17、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大口喝。
18、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19、会喝一桶的喝一缸,酒厂厂长让你当!
20、啥话也别说,最亲是大哥。——与年长者饮
21、感情浅,哪怕喝大碗;感情深,哪怕舔一舔。
22、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兄弟)替哥喝杯酒。
23、女有貌,朗有才,杯对杯,一起来——与女士饮。
24、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自饮一杯。
2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干三杯酒,你说苦不苦?
26、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27、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与新老朋友共干一杯
28、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盅。——用于业务宴请
29、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好酒量,喝一杯。
30、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得喝倒。——用于本单位自家人饮酒。
31、路见不*一声吼,你不喝酒谁喝酒?——令打酒官司的人喝一杯
32、心儿颤,手儿抖,我给领导端个酒,领导喝了俺高兴,领导不喝俺不走。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不夸门前桃李多,只笛清风满乾坤。
34、国家领导民众选,人民公仆为人民,在此给您端杯酒,祝愿领导永安康。
35、美酒倒进白瓷杯,酒到面前你莫推,酒虽不好人情酿,远来的朋友饮一杯。
36、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
37、领导来到金狮麟,做看祥鱼条龙门,喝上几杯富禄酒,*安财富落满身。
38、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到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39、“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领导喝杯美酒,祝你在政绩上有跨上有跨世纪的一笔。
40、感谢各位领导来到金狮麟,为我们增辉添彩,在这祝各位领导的事业*步青云,步步高升。
41、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脸,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42、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43、一两二两不是酒,三两四两漱漱口,五两六两才是酒,七两八两扶墙走,九两十两墙走人不走。
44、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小姐:酒之意不在翁。小姐: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先生:不让一人吊死树。
45、**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伤了胃,喝得老婆不让睡,老婆告到了纪检委。纪委说,该喝不喝也不对。
46、地方发展靠**,政策还要领导给,
池上古诗词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池上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池上原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翻译:
译文二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译文二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注释①撑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③解:明白,懂得。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赏析:
夏天到了,村边的池塘里景色迷人。碧绿的荷叶,一片连一片,一片接一片,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水中。雪白的荷花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开放,还有的花已经谢了,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莲蓬。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头上扎两个髻,穿一身红衣裤,蹦蹦跳跳地从家中出来,他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高兴地跳上一条小船,解开船绳,拿起船桨,划向池塘的深处。小男孩一边欣赏美丽的荷花,一边摘了几个莲蓬,划船回来。可是他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小船冲开浮萍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
这情景被诗人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原文: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赏析: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试题】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
【参考答案】
1.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2. 垂杨、荷叶,春季。
(20xx年广东省肇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补充注释】
(1)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作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2)檐楹(yányíng):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3)垂杨:杨柳。荷心:荷叶。
【译文】
春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几乎与地面相*。那*静的水面如淡磨的明镜,光亮耀人,倒映出屋檐下的梁柱。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春风拂过,万千杨柳枝条顿时袅娜地舞动起来。它们纷纷抖落一身晶莹的水珠,洒向那池中的荷叶,霎时传来很多清脆的响声。
【作者简介】
刘攽(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鉴赏】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静,只淡淡地出一“*”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风狂雨骤时,杨柳枝条不停摆动不会引人注目,雨打荷叶响声一片也不会声声入耳。只有在风停雨住之后,一切归于沉寂,才会留意那突然风穿杨柳出现的舞动,才会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抛向荷叶时发出的点点声响。
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含有润字的古诗词上下联
有趣的上下联古诗
上下联都有数字的古诗
关于黄河的古诗含上下联
上下联均有色彩的古诗句
50字上下的古诗词
关于上下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上下字
带有上下的古诗词
雨中的古诗下联
上下句的古诗词
八下九上下的古诗词
不分上下的古诗词
上下六句的古诗词
分上下片的古诗词
有关于上下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词上下阙
情话上下对联
晚上下雨的古诗词
天地分上下的古诗词
含有上下的古诗词句
漫步古诗苑的下联
古诗雨沐江城的下联
楼亭仿古诗的下联
早上下雨的古诗词
有趣的古诗词上下句
漫步古诗苑品词简句的下联
古诗词的上下句关系
爱国的上下句古诗词
带月上下连续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