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

关于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4) 语录(49) 说说(45) 名言(28) 诗词(785) 祝福(19) 心语(243)

  • 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片

  • 书法
  • 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片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 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片,希望大家能喜欢!

      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1


      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2


      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3


      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4


      关于颜体的古诗书法作品图5

      颜真卿书法作品特色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原太守,人称颜*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着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着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阅读全文]...

2022-06-08 18:40:04
  • 观田家古诗翻译(观田家古诗书法作品欣赏)

  • 书法
  •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注释田家:农民。卉(huì):草的总称。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景:日光。晏(yàn):晚。犊(dú):小牛。劬(qú):过分劳苦。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惭(cán):羞愧。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禄食(lù shí):俸禄。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赏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阅读全文]...

2022-06-11 11:13:59
  • 励志古诗书法

  • 励志,书法
  •   关于励志,书法家们又是怎样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呢?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该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为:*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只有心境*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此幅书法作品无论是挂在家中客厅书房或是企业公司办公室都很不错,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提升自身品位和修养的作用!

      《长沙》

      《沁园春·长沙》是*著名的之一,它尤其抒发了*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 此幅作品用行书的手法行云流水般地书写出了诗词的那种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书法笔法流畅而不失变化。此幅佳作最适合挂在办公室,公司可以在员工办公室里挂这么一幅作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有激励作用。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也说明了机遇和灵感往往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这句话出自于《论语》, “天”指“上天”,“天道”即“天意,“道”指“主张”,“酬”可解释为“实现志愿”,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为“勤劳”。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劳、勤奋的人”。所以总的意思是说: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是企业励志书法的首选。

    [阅读全文]...

2022-06-26 16:08:24
  • 爱国古诗句 书法作品

  • 爱国
  • 爱国古诗句 书法作品

      当他爱*家的时候,*家也尊重他。下面是爱国古诗句与书法作品,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阅读全文]...

2022-07-08 05:44:19
  • 形容书法的诗句(关于书法的古诗词句)

  • 书法
  • 修业勤为贵;成文意必高。

    爱画人骨髓;吐词合风骚。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齐白石)

    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

    高松来好月;野竹上清霄。

    座对贤人酒;山藏太史书。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阅古宗文举;临风怀谢公。

    酒香留客住;诗好带风吟。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浮沉休感慨;方正自栽培。

    涧松寒转直;碧海阔逾澄。

    朗抱开晓月;高文激颓波。

    读书滋逸气;阅世益豪情。

    读书难字过;回首白云间。

    谁知大隐者;乃是不羁人。

    谁将佳句并;真与古人齐。

    能除一切苦;照见五蕴空。

    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 …

    [阅读全文]...

2022-06-04 11:16:17
  • 励志古诗软体书法楷体

  • 励志,书法
  •   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阳光。阳光的人生有着励志的宣言。

      励志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宋代: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征师 一作:征骑)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蟋蟀

      先秦:佚名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酹江月·驿中言别

      宋代: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画鹰

      唐代: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芜。

      勤学

      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嘲

      宋代: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始闻秋风

      唐代: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二砺

      宋代:郑思肖

    [阅读全文]...

2022-03-12 14:20:24
  • 荷花诗句书法

  • 荷花,书法
  • 荷花诗句书法

      夏天到了,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了。

      1、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3、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4、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白羽频挥闲士坐,乌纱半坠醉翁眠。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

      5、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6、长恨涉江遥,移*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7、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8、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9、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10、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尽态极妍宛若生一脉幽香把君难。

      11、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厉鹗《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1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13、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14、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15、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16、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17、微雨过,小荷翻。——苏轼《阮郎归·初夏》

      18、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19、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20、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文征明《钱氏池上芙蓉》

      2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22、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叶梦得《临江仙》

      23、见荷花、被风吹。——蒋捷《燕归梁·凤莲》

      24、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25、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26、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石涛《荷花》

      27、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28、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李白《折荷有赠》

      29、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30、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孙光宪《思帝乡》

      31、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32、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33、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高观国《祝英台*·荷花》

      34、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35、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尽态极妍宛若生,一脉幽香把君难。——《画莲》

      36、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37、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黄庭坚《满庭芳》

      38、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吴均《采莲》

      39、友人致电来,邀我游苑址。斜风雨数点,新月柳几枝。行到*春园,立观荷花池。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访莲》

      40、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赞莲》

      41、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42、京北秋来风景异,天高云淡雁迷离;踏破铁岭无觅处,寻遍荷塘空水遗;无可奈何秋睡去,仙衣胜雪倾心起;何故幽叹无缘见,夏风十里一潭碧。——《梦莲》

      43、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孙光宪《河传·风飐》

      44、藻国凄迷,麹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吴文英《过秦楼·黄钟商芙蓉》

      45、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孙光宪《河传·风飐》

      46、画荷花二首 宋.释云岫

      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

      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

      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

    [阅读全文]...

2022-05-06 06:27:20
  • 汪国真诗句书法

  • 书法
  • 有..明朝的汪值... 汪精卫见于史籍的汪姓名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后,以清代为最多。

    唐代有泾县人汪伦,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

    南宋有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

    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曾经两下东西洋,游踪广远。

    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

    明代有戏曲家汪道昆、汪延讷。

    清代有医学家汪昂,著有《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非常实用,流传很广,对普及医学有所贡献;有散文家汪琬;有书画家汪士慎,善于写诗,精通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擅于画梅,笔墨清劲,对后世影响较大,是扬州八怪之一;有军机大臣汪由敦,以办理公文敏捷干练而著称,也善于书法;有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

    他尤其致力于西洋数学,曾经自制仪器多种,测绘黄河新旧海口地势。

    他还曾为墨子荀子翻案被统治者视为明教之罪人。

    有女作家汪端,编著有诗集《明十三家诗选》、小说《元明佚史》。

    还有太*天国将领汪海洋,京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

    *现代有曾在1940年任伪**的大汉奸汪精卫,还有早期话剧活动家、演员、剧作家汪优游;著名诗人汪国真。

    *阳汪氏一世祖姬汪,东周春秋时期鲁国君主鲁成公次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公姬旦直系后裔,就是我们常说梦周公那个,按周礼,祖侯后代“三代命氏”,三世祖诵,以祖父的名为自己这一支的氏,为姬姓汪氏,尊祖父姬汪为汪氏一世祖,那时还是姓姬,汪是氏,比如屈原,他不姓屈,姓芈,没错和《芈月传》那个芈月一个姓,只不过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区别贵贱,贵族有氏,贫民有名无氏,屈原他们家的氏是屈,所以叫屈原。

    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一,*阳姬姓汪氏也随大流以氏为姓了。

    汪姓的起源  一、汪氏家族起源于*阳(春秋时的*阳故城,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城西三十里),繁衍于新安,是新安郡望族。

    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说。

      汪姓源自姬姓。

    商末周文王占领河南鲁山的古鲁国,封与其子周公旦之长子伯禽,是为鲁国。

    周武王灭商后,委派鲁伯禽东征商的盟国徐、奄17国,讨*后,命伯禽长驻奄地,即今山东曲阜,鲁国由河南鲁山移封山东,成为春秋时东方强大的诸侯国。

    传及鲁国第21位国君鲁成公黑肱(公元前574年)生庶子取名满。

    因姬满有功于鲁,为上大夫,受封为颍川侯,食采于“汪”地(在当时鲁国的*阳),人称汪侯。

    其后代以采邑地为氏而得姓,颖川侯姬满为汪氏得姓始祖,即一世祖。

    「汪侯生子挺,挺为周司谏,生子诵、芒,诵为司马,生子金钺、铨、踦(锜),皆有令名」。

    最早见于史书的汪姓人物汪踦(即第四世)。

      二、 迁徙分布春秋时,鲁国有童子汪琦,哀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之礼来安葬。

    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

    东汉时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为躲避祸患,迁至新安,子孙蕃盛,后发展为新安望族。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汪纲,陈亡,自歙州徒河间。

    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于今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

    唐代以前中原已经有汪氏聚居点。

    唐初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

    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

    湖北,陕西等地也有不少的汪姓居住.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

      三、 郡望堂号【堂号】汪氏的堂号主要有: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

    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

    另外,汪氏还有堂号*阳、六桂。

    【郡望】*阳郡。

    周朝的*阳城址,“春秋时属邾地,后为鲁*阳邑”。

    战国时为齐南阳邑。

    汉设*阳县,均属兖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撤*阳县,并入邹县。

    宋元时称*阳镇,明清时置*阳社。

    现在是山东邹城市*阳寺镇。

    新安郡。

    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六桂。

    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

    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

    后来改为闽州。

    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阅读全文]...

2022-02-02 16:19:22
  • 关于*著名十大书法家

  • 著名,写作,文学
  • 关于*著名十大书法家

      *著名十大书法家都有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著名十大书法家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行书和草书成就相当高。是一位影响及其深远的大书法家。后世尊其为"书圣"。几乎可以说,王羲之决定了其后2000年的书法发展方向。

      其作《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为一代名臣。德宗诏文称之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颜体”犹如:“关羽坐帐,正气逼人。”其楷书《多宝塔碑》,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书《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大义凛然,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了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史上千百年来不朽的领军地位,颜真卿是*书史上最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

      〔3〕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由于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和政治上的位高权重,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同时是一位气贯古今的书画大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的这首题画诗已成为我国书画界的座右铭。

      作为一位士大夫画家,赵孟頫一反北宋以来文人画的墨戏态度,这是十分可贵的。作为价值学原则,赵孟頫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作为形态学原则,赵孟頫既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又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并在绘画的各种画科中进行全面的实践,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应该说,赵孟頫使职业正规画与业余文人画这两种原本对立或并行的绘画传统得以交流融汇,从此,一个以文人画家为主角,以建构文人画图式为主题的绘画新时代,拉开了序幕。赵孟頫也成为文人画的一代宗师.*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赵孟頫同时还是元代的书坛领袖.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法作品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这是赵氏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超凡脱俗的气质所致。世称“赵体”。到其晚年更是达到:人书具老,超神入圣的境界.为*书法史立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鉴于赵孟頫在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

      〔4〕柳公权

      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位擅长楷书,以骨力清劲著称于世的大家,这就是为人所熟知的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柳公权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又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去摘取的。他善于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竖起了一座巍峨丰碑。人们瞻仰这丰碑时,景行仰止,重其书,慕其人,故书与人并垂不朽。

      柳公权的楷书成就之高,以至其后一千年来,在柳体一路中再无名家。所谓:“自古学柳无大家。”

      〔5〕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王献之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之一。

      *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后世书家所叹为观止的。

      〔6〕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皆有精湛的造诣。他是*杰出的文豪,是北宋文坛领袖.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清新刚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歌新貌.词风豪放雄浑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改革了词风,开拓了词境,提高了词品.他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同时是宋代杰出的书法家,居北宋书坛“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苏轼书法早年学徐浩、柳公权,中年又学颜真卿、杨凝式,最后形成独特的风格。他精于行书及楷书。苏轼的行书与黄庭坚的清劲、蔡襄的温淳婉媚不同,而是笔墨丰肥圆润、浑厚爽朗;因其修养广博,故“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天真*淡,格调俊逸,以气韵见胜。其作《黄州寒食帖》用笔浑厚遒逸、跌宕多变,富有情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其书风之影响至今不绝。

      〔7〕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董的绘画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并波及到*代画坛。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虽然康熙有些言过其实,但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董其昌是可以与赵孟頫比肩的扛鼎书家.在其之后再没有一位有如此影响的书法大家.另外,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所无法比拟的。

      〔8〕张旭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草楷俱佳尤长草书。*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他的草书,名噪当代,影响后世,在*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被后世誉为“草圣”。

      〔9〕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米芾*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家云山”,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10〕怀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

      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最著名的十大书法家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阅读全文]...

2022-03-25 21:14:20
  • 小学生古诗书75到80首

  • 小学生,优美,诗歌
  • 导语:小学生古诗书75到80首1、《咏鹅》2、《咏柳》3、《登鹳雀楼》4、《春晓》5、《鹿柴》6、《送元二使安西》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静夜思》9、《望庐山瀑布》10、《赠汪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 80首》是按照教育部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编写。标注重难疑点,释义精确贴切。翻译直白易懂,便于理解全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鉴赏》等都可使初期小朋友们了解古诗词,从而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热爱

    小学生古诗书75到80首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6、《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江南》

    [阅读全文]...

2022-02-28 14:21:48
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 - 句子
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 - 语录
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 - 说说
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 - 名言
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 - 诗词
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 - 祝福
七十个字的古诗书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