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醉我独醒范文3000字

关于众人皆醉我独醒范文3000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众人皆醉我独醒范文3000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众人皆醉我独醒范文3000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众人皆醉我独醒范文3000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2022-10-28 00:00:00
  • 众人皆醉我独醒作文 (菁选3篇)

  • 作文
  •   望着窗外的天空,天是那么蓝,不留一点瑕疵,然而却伤感起来,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早晨,闹钟清脆的铃声把我从梦的天国拉回来。又是新的一天,又是碌碌无为的一日,到底为什么生活如此难过呢?到底为什么每天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呢?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的活着呢?

      人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这四个字最能表达。有些人他的一生已经是风风火火,就如秦始皇,已经是千古传奇,还非要找个什么长生药,继而落得个*之名。同样,现代的年轻人手里有了钱,少有几人能做到请自己的爸爸妈妈吃一顿饭、喝一杯酒。往往多数人都是把自己的肚子填得都胀也不会想到别人,人就是这样,见钱眼开,见异思迁,污染环境的弱智动物!

      我不知道,也不懂,一个好好的在扫地,默默地为大家服务的清洁工,他们在这个世界已经保守不*了,为什么作家们还要利用他们呢?用一篇赞扬清洁工的写的感人肺腑的文章来帮助自己赢得荣誉,明事理的人们表面夸赞作家们好有同情心,其实只是满足一下他们的虚荣心,这种作家根本不配写作。

      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这样,有些人他的确做到了在他生命的最后尽头,留下了光辉的一面,这样的人才是真真正正的英雄,人们永远会拥戴他,他会永恒的活在人们的心里,直到海枯石烂,日转星移。*说过,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错,就想5。12达地震里面舍己为人的老师、同学、社会人员,还有舍生取义的官兵、志愿者,他们都是英雄,真正的英雄,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我们为他们而荣。相信吧!你们已经陶冶了我的情操,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努力,决不会像现在这样整天一事无成。

      在茫茫人海中,我是很*凡的,但是在天空下,我醒着!

      沉醉是最好的享受。我一直都这样认为。而今,我已离开了中学。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渴望赋予它更多含义。恰巧,中学的学*赐予我了一个沉醉的时机。说起沉醉,不得不提起酒。虽说它既不是上古良药,也不是前年神物,但在痛饮之后,便油然而生一种沉醉。我一滴也没沾过,但自从上了中学,似乎我便不断感触。

      中学好似一瓶“白云边”。“诗仙”李白曾经写过无数借酒消愁的诗句,唯有“白云边”之魅力让青莲居士情有独钟。想起李白,不得不想起他的豪放。一曲《将*酒》,写尽李白苦涩传奇的一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一千古绝唱,够让人品味良久。我的中学生活,不得不与李白的豪放联系在一起。从中学开始,我改掉了小学那不爱看书的“致命缺点”,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一扫群书,再是分层细品,现在可谓踏遍江山。我的中学生活因书而精彩,中学时代的我也因书而豪放。如今,我已深深地沉醉在了书中,就如痛饮一瓶“白云边”,我真不苏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我基本的人生观。同样,这也是我在中学时代所认识到的。进入了中学学*生活,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所学内容的深度也在不断提高。从小学简单的思维到中学复杂而又带有逻辑和情理的处理事情的能力,我在不断地向人生的顶峰不断的攀登。儿时简单的数学公式到现在已成为趣谈,曾经认为一扫了之的人生哲理现在又在反复使用,看来,中学是一个永不停歇的阶段。“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儿时的我只认为这是天书中的一行文字,而如今,天书也已被我读懂了。在中学这个会打下人生烙印的阶段中,我会不断努力,从而献出一份力量,因为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中学时期,最值得我津津乐道的便是我结交了很多有志气的朋友。李白有诗云: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我曾经向往“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生死同,一诺千金重”的朋友。果然,我如愿以偿。在朋友的竞争与共同进步中,我立志要做一个“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的有豪情万丈之人。与朋友在一起,恰饮一瓶“糊涂仙”,了解朋友必要糊涂,又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我的中学生活,赋予了我很多人生的哲理,告诉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我的中学生活让我久久沉醉。过去了的四年,我没有珍惜;接下来的生活,想必又是短暂的,稍纵即逝,不比伤感,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北大高材生退学转到技师学院,这让众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如该生摒弃传统观念,离开令他“痛不欲生”的北大,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归宿,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对此,我颇为认可。

      漫画中的大学生从高等学府北大的“巨轮”中一跃而下,跳往名不见经传的技校“小船”中,需要跨越“传统观念”这座大坝。所谓传统观念,即普遍认为留在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总比待在技校强得多。但传统观念毕竟是传统的,并不适应所有的情况。倘若强行留在不适合自己的象牙塔中,图中的大学生将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在我看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现实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我们不妨抛弃束缚自己的传统观念,用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心态去追求适合自己的事物。

      众人不理解大学生弃北大而投技校的原因,大概是民众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传统观念认为,凡事讲究等级名次,也许是自古以来等级观念的影响,使许多人在认识事物时,喜欢用等级的高低来衡量事物的优劣,因此,高等学府自然比技校更适合大学生。当大学生弃北大而选技校时,的确会让众人疑惑。其实不然,传统观念已不适应众多现实状况的需求,我们不应用传统的标准去衡量大学生选择的正确与否。敢于做出抉择的人,敢于追求内心所需的人,不应受到舆论的质疑。

      例如,“北大屠夫”的华丽转变,北大某文科状元毕业后卖起了猪肉,后出版著作《屠夫看世界》。在当年,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甚至成为一则新闻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无非是北大的高材生该不该卖猪肉之类的话题。这与如今的青海大学生弃北大投技校颇为相似。其实哪有什么适合与不适合,冷暖自知,合理不合理当事人说了算。相信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必定也是经过反复斟酌,反复衡量的,有一点理性,而作为旁观者的民众也没必要将社会的舆论指向当事人,认为他这样做“不合常理”或“自毁前程”。

      再有湖南的女大学生北大新闻系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快递员,广西一位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回乡养蚯蚓致富,这些人做出的选择好像能让大众疑惑不解,甚至被民众看不起,受到挖苦和嘲讽,青海大学生转移到技校亦是如此。其实,作为精英的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没有哪项规定要求高校中的学生将来一定要成为上层建筑的建设者,一定要进入高精尖的行业才算是成功。因此,我们应适时摒弃传统观念,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前有鲁迅弃医从文,今有高校学子弃北大从技校,再有班级投笔从戎,沈从文晚年转而研究*古代传统服饰,奥黛丽·赫本放弃成为芭蕾舞者,投身电影行业。改变和做出新的选择不一定都能够获得理解与支持,但只要是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又有何不可?

    [阅读全文]...

2022-10-08 00:00:00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作文3篇

  • 作文
  •   他,曾经当过我的同桌,一张小小的嘴巴里藏着说不尽的废话,脑子里潜在无数的问题,一双眼睛闪耀着无限的好奇,他和我一样戴着一副眼镜,一大一小的眼睛彰显了他的“个性”,瘦小的身子体现出了敏捷和力量。

      “喂!快下来一起踢足球!没有你参加,这场‘中超联赛’就无聊透顶了!!”

      我本想写完一部分作业再下去踢足球,但他在楼下大吵大闹,搅得我不得安宁,被逼无奈,我不得不成为“免费陪练”,再说,这是一个提高脚力、与别人拉开距离的好机会我怎能应战!

      我一踏上赛场,他迫不及待地向我宣战:“接招!”他脚一扬,狠命一踢,一个超高球向我缓缓飞来。他发球后自发当起了解说员:“这一战由客场的代表王利烨迎战主场的代表!还没等对方准备好,我方率先进攻!”我望着这个超高球,心里暗自得意:哼!你脚力不够,使你的进攻破绽百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要反击了!我最后喊了一声:“废话少说!”孤注一掷,垂直跳起,抬起头,拼命往球撞去,球飞得更高了,我再次跳起,聚集全身力量注入脚中,侧身一扫,球因经过双重反射,球速一下子提高到了极限,以千军万马难挡之势冲入敌方球门,他惊呆了!!愣了一下,错过了防守的最佳时机,球在他反应过来之前以“第二宇宙速度”砍下一分!!!我无意中看了他一眼,发现他的内心正被愤怒的烈焰燃烧着,双眼充满了进球的欲望,不就进了一球嘛!不要斤斤计较,可以再追回来的……他“惊天动地”地喊了一声:“我拼啦!”看来我进了一球的现实彻底激怒了他,怎么安慰都没用的~。他突然变得那么严肃,认真起来了!他不顾一切地带球狂奔而来,他要过来了,全体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在我方诸位英豪的围追堵截下,他处于孤立无援、进退两难的地步,四周望望,同队的人都被我方挤在外边,他被逼得无路可走,一咬牙,一脚将球踹出界!我方英豪们得到球后,正要射门,却被他抢走,他发起了第二轮的攻击,切!我们可不是吃素的!队员们一拥而上,将他团团包围,再次切断它与外界的联系,他只好和我方英豪们展开了疯狂的铲球大战,我虽然是前锋,前锋本应该前去奋战的,但是我却欲擒故纵,站在禁区里坐收“渔翁之利”。他竟然“狗急跳墙”,伺机待发,揪准了一个空挡,射出低空球,哼!乌龙球还差不多!我想用膝盖挡住猛烈的进攻,可我没想到他竟如此诡秘,射出的这个球“神出鬼没”,一下子改变了方向,我反应快,快速截击,这球不偏不倚正中我腹部,我跌坐在地,全身无力。我大喊:“可恶!竟然踢我肚子,那么狠!!”我艰难地爬起来,他却笑得前俯后仰:“哈哈哈哈!你,还能被我踢成这样,奇耻大辱啊!”

      比赛终以“5:2”结束,我方完胜!!他虽然败了,但毫无认输之意,大声嚷嚷:“我不认输!我不认输!再来一场!”想继续比赛?这周体育课已经玩完喽!等下周再一决雌雄吧!......

      厌倦了生活的繁杂,看透了社会的阴暗.看着窗外的天空,一个人想着那些无聊的问题.

      当人们为这无聊的生活忙碌的时候,独我一人独居其外.因此,我遭到很多人的白眼,说我装清高,以为自己是陶渊明呢!也不看看自己的模样.有人说我是一个把自己当成天才的神经病,对此我一笑而过,我是把自己当成天才不假,可我绝对不是一个神经病!

      或许我是着世上唯一清醒的人吧?我不必把自己淹没在繁杂的生活、阴暗的社会中,我可以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甚至是全世界的眼光!有人说我不正常,可我发现:在我认为我最正常时,就是别人认为我最不正常的时候!我想不是我不正常,而是他们不正常,当全世界的人都不正常,只有一个人正常时,这个正常人将会被说成不正常!如果只有与不正常的人一样,才能被认为是正常的,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说我是蠢材,可他们明白什么叫蠢材吗?在我认为:蠢材只是不为人们所认同的天才!很多人都说我错得一塌糊涂,不!是他们错了,我没有错,如果我有错,那么我的错误就在于众人皆醉我独醒.

      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如果一个人认为全世界都有错,那么其错误很可能在于他自己.难道我错了?我认为自己是21世纪的*,*有错吗?*错了,而且错得很惨很惨.他把一条真理放到了不该放的人面前,把自己推向了死神,他一错再错,由于他不肯向教会屈服,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受尽了苦难,最后在悲哀中死去!那我呢?或许就是不肯向别人一样吧?例如,当人们为所谓的素质教育高呼万岁时,我却发神经般的叫喧到:素质教育包裹下的是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由此可见为什么会有人说我发神经、说我是白痴了.每当别人为那些美丽的.光环高呼万岁时,我总是去说那美丽光环后的灰暗.或许他们才是最清醒的人,他们比我更能适应这个阴暗的社会,那些美丽的光环后有多么的灰暗,他们不是不清楚,甚至比我更清楚,可他们依旧视而不见,依旧为那些在他们心中早已变色的光环喝彩,他们可以人云亦云,可以随波逐流,可以见风使舵,他们却更能适应社会.难不成我醉了?

      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醒我独醉?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原文赏析

  • 赏析
  •   原文: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赏析: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时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词境含蓄蕴藉,情意深长。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 赏析,翻译
  •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古诗简介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伤别的恋情之作,写别后的凄凉情景。此词没有事件的具体描述,通过一组意象反复诉说离愁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上阕写醉梦醒来,感慨人生如梦如云,醉别西楼,醒后已不记得当时的情景,即使什么都忘了,可醒后有一点清醒的:人生聚散,像春梦,像秋云,容易消失;下阕写聚时的酒痕诗文,现在睹物生情,无不感到哀伤,最后两句写燃烧的红烛也好像悄悄替人流泪。全词意象清幽,缠绵凄婉,迷茫的意态和伤感的氛围*添了含蓄酸楚的氛围,颇有情调。

      翻译/译文

      醉别西楼的情景醒后全都忘记。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月光斜照窗棂,我难以入睡,闲看画屏上吴山的葱翠。

      衣上的酒痕和诗里的字,一点点,一行行,都是那凄凉的情意。可怜的红烛自怜没有好办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为人垂泪。

      注释

      ⑴蝶恋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⑵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⑶春梦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云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⑷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⑸“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蜡烛拟人化。

      赏析/鉴赏

      晏几道年轻时,曾有过一段舒适安逸的生活。后来,他家道衰落,就连正常的衣食起居都成了问题。这使他深谙人生的无常。这说辞就是一篇抒写人生聚散的作品。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时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词境含蓄蕴藉,情意深长。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 赏析,翻译
  •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译文

      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

      衣上有宴酒的痕迹,聚会所赋的诗句,点点行行,总唤起一番凄凉意绪。红烛自悲自怜也无计解脱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伤心泪。

      注释

      西楼:泛指欢宴之所。

      春梦秋云:喻美好而又虚幻短暂、聚散无常的事物。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云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吴山:画屏上的江南山水。

      “红烛”二句:化用唐杜牧《赠别二首》之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蜡烛拟人化。

      赏析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 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常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当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无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在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

      “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时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词境含蓄蕴藉,情意深长。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