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

关于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6) 语录(51k+) 说说(8) 名言(1k+) 诗词(33) 祝福(26k+) 心语(1k+)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第一首)

      两鬓苍苍异地行,天公不悯叹息声。

      三更梦里明思目,几度窗前品挚情。

      永记韶华游墨海,常矜彩笔共人生。

      无言庆幸今犹在,且入屏间唱和中。

      (第二首)

      万丈红尘名利诱,丹心一寸却难摇。

      贫穷富贵赏清月,喜怒哀愁看绿蕉。

      几卷诗书修雅兴,半池香墨练柔刀。

      晨邀青剑同天舞,夜捧香茗望鹊桥。

      (第三首)

      燕剪春风舞翅频,莺掀柳线逗流云;

      山前绿麦邀蝶至,庄后红花引鸟临。

      白鹭捉食划碧水,黄鹂摆宴点青林;

      耕牛弓背牵犁逛,四处传来媪叟吟。

      (第四首)

      身虽草莽道非凡,行走城乡艺构天。

      拂晓开工拼体力,黄昏担月到晨烟。

      挥汗筑起新都市,宿露还思故里贤。

      财匮妻儿留大爱,人生管豹见一斑。

      (第五首)

      云淡天高看雁行,喜得挚友踏歌声。

      春风满室添祥义,美酒一杯撩韵情。

      互道和颜神气爽,谁观鸾镜发白生。

      时钟又扰三更梦,如练银河垂地中。

      (第六首)

      尘世珊瑚藏美蕙,怡然自省对炎凉。

      煜光穿月兰亭会,琼岭浮湖茝桂芳。

      修炼惠贤彰圣理,包容施爱总慈祥。

      一生谦让名和利,心静神安养端庄。

      (第七首)

      黄昏信步云栖径,小路通幽翠雨侵。

      静里芳舟游碧海,淡中秋水望清心。

      常思绿意诗魂醉,莫执浮生况味吟。

      不觉喧嚣尘梦隔,当于野鹤共知音。

      (第八首)

      听歌寂寂人何待?此夜朝朝月自清。

      山暖欲寻云合影,梅寒惜与雪添琼。

      缠绵滴翠青霄咏,宛转生烟紫禁声。

      春上只应新鸟骋,梦中还在故园鸣。

      (第九首)

      天成琵琶雨为弦,慢拢轻捻妙手弹。

      点点如倾西子泪,滴滴似述断桥缘。

      已将铁树催花闹,更把枯苗润玉田。

      得子相亲何复憾,神仙也羡五千年。

      (第十首)

      心亏自有惊魂梦,坦荡胸怀睡安然。

      勾心斗角本无益,忘却七情作神仙。

      修仙不必蓬莱去,心静无处不修仙。

      一心修得长生道,笑傲江湖步悠闲。

    [阅读全文]...

2022-02-04 16:26:00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第一首)

      谁持彩笔舞天池,走*江南尽是诗。

      淳朴乡村尽花海,荒芜草木转青姿。

      满园桃李香飘*,一夜春风晨起迟。

      流水小桥成绝唱,饱餐秀色正逢时。

      (第二首)

      鉴赏闲云享自由, 情怜野鹤不知愁。

      心宽似海千舟竞, 酒醉贪杯万事休。

      做客农家常有获, 神游古寺实无求。

      闲情逸致心坦荡, 不问冬春与夏秋。

      (第三首)

      暗流涌动聚苍穹,飘逸清幽自向东。

      游遍千山和万水,笑迎百草与飞鸿

      常寻旧梦为羁客,偶解新愁醉眼瞳

      但愿尘埃不在有,化成细雨润花红

      (第四首)

      赣州冬日美如春,悠久城墙古朴门。

      城外浮桥旅游客,码头江岸洗衣人。

      桥边泳者人人棒,船上人家户户勤。

      羡慕江南空气好,无言京畿雾霾频。

      (第五首)

      总道春来芳菲时,酥雨润得红满枝。

      却是香魂难常驻,一夜飘落花影稀。

      自古伤别心欲碎,莫若不见少愁思。

      青灯黄卷心自静,杨柳不再惹羌笛。

      (第六首)

      远离世上乱纷纷,清静凡心不染尘。

      闲看山前腾紫气,静观天外涌祥云。

      花间酌酒邀明月,柳下吟诗论古今。

      坐卧随心天地*,悠然细品玉堂春。

    [阅读全文]...

2022-05-17 08:52:47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 文学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首)

      两鬓苍苍异地行,天公不悯叹息声。

      三更梦里明思目,几度窗前品挚情。

      永记韶华游墨海,常矜彩笔共人生。

      无言庆幸今犹在,且入屏间唱和中。

      (第二首)

      万丈红尘名利诱,丹心一寸却难摇。

      贫穷富贵赏清月,喜怒哀愁看绿蕉。

      几卷诗书修雅兴,半池香墨练柔刀。

      晨邀青剑同天舞,夜捧香茗望鹊桥。

      (第三首)

      燕剪春风舞翅频,莺掀柳线逗流云;

      山前绿麦邀蝶至,庄后红花引鸟临。

      白鹭捉食划碧水,黄鹂摆宴点青林;

      耕牛弓背牵犁逛,四处传来媪叟吟。

      (第四首)

      身虽草莽道非凡,行走城乡艺构天。

      拂晓开工拼体力,黄昏担月到晨烟。

      挥汗筑起新都市,宿露还思故里贤。

      财匮妻儿留大爱,人生管豹见一斑。

      (第五首)

      云淡天高看雁行,喜得挚友踏歌声。

      春风满室添祥义,美酒一杯撩韵情。

      互道和颜神气爽,谁观鸾镜发白生。

      时钟又扰三更梦,如练银河垂地中。

      (第六首)

      尘世珊瑚藏美蕙,怡然自省对炎凉。

      煜光穿月兰亭会,琼岭浮湖茝桂芳。

      修炼惠贤彰圣理,包容施爱总慈祥。

      一生谦让名和利,心静神安养端庄。

      (第七首)

      黄昏信步云栖径,小路通幽翠雨侵。

      静里芳舟游碧海,淡中秋水望清心。

      常思绿意诗魂醉,莫执浮生况味吟。

      不觉喧嚣尘梦隔,当于野鹤共知音。

      (第八首)

      听歌寂寂人何待?此夜朝朝月自清。

      山暖欲寻云合影,梅寒惜与雪添琼。

      缠绵滴翠青霄咏,宛转生烟紫禁声。

      春上只应新鸟骋,梦中还在故园鸣。

      (第九首)

      天成琵琶雨为弦,慢拢轻捻妙手弹。

      点点如倾西子泪,滴滴似述断桥缘。

      已将铁树催花闹,更把枯苗润玉田。

      得子相亲何复憾,神仙也羡五千年。

      (第十首)

      心亏自有惊魂梦,坦荡胸怀睡安然。

      勾心斗角本无益,忘却七情作神仙。

      修仙不必蓬莱去,心静无处不修仙。

    [阅读全文]...

2022-05-12 09:01:24
2022-02-09 07:52:08
  • 《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

  • 《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

      《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闲情记趣》文言文译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

      《闲情记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闲情记趣全文翻译: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作者简介

      沈复(1765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公元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

      《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伯等名家的赞誉。公元1849(道光二十九年)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阅读全文]...

2021-11-23 15:33:44
  • 关于闲情的诗句

  • 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张宇初《喜晴》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王沂孙《水龙吟·白莲》

    闲情付田园,生意仰膏泽。——徐贲《菜薖为永嘉余唐卿右司赋》

    知君欲作闲情赋,应愿将身作锦鞋。——段成式《嘲飞卿七首》

    柳下官资颜子居,闲情入骨若为除。——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如君真道者,乱世有闲情。——杜荀鹤《乱后再逢汪处士》

    贵人高爵悬金印,狎客闲情减带围。——刘克庄《次韵君节秘书三首·又从天禄合中录》

    望红廧,一抹闲情能赋。——李慈铭《满江红·其九》

    逍遥自旦暮,于以畅闲情。——徐贲《题崔生南轩》

    朝来泼火恰如期,黯黯檐端湿云映,野外闲情拾翠偕,城南嘉约摇鞭竞。——王复《寒食日雨中吴竹屿先生招同钱献之洪稚存孙渊如集杏花春雨山房看花用昌黎寒食日出游韵》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李煜《病起题山舍壁》

    湓江太守多闲情,栏朱绕绛留轻盈。——李咸用《远公亭牡丹》

    西邻迂叟饶闲情,叩户时来索花看。——顾璘《周别驾宅看花》

    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姚合《游春十二首》

    半点闲情千古恨,一波秋水两春山。——杨万里《登牛者蛾眉亭二首·謪仙携妓戏人寰》

    佳辰美景亦有数,莫遣闲情嬲襟度。——李东阳《若虚诗来欲*马讼五叠韵答若虚并柬文敬佩之》

    达人不宝药,所保在闲情。——孟郊《酬李侍御*秋夕雨中病假见寄》

    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白居易《咏怀》

    [阅读全文]...

2022-04-03 19:42:53
  • 陶渊明《闲情赋》原文译文

  • 诗人
  • 陶渊明《闲情赋》原文译文

      《闲情赋》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赋作。这是陶渊明作品中无论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很独特的一篇,不仅一反陶渊明一向的风格,而且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闲情赋》原文译文,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

      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

      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

      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恫恫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译文:

      啊,她的绰约风姿多么瑰丽飘逸,而与众不同、秀丽绝伦。她的美貌可谓倾城倾国、绝艳殊色,她的美德的传闻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响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纯洁,只有高洁的幽兰才能与她一较芬芳。于是我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叹着时光易逝晨曦又到了迟暮,如何不让人深深感慨人生艰勤;同样将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时终止,为何人生中欢欣如此难得而愁绪却是时时不断!那时她撩起大红帏帐居中正坐,拨泛古琴而为之欣欣,纤长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为之迷。顾盼之际美目中秋波流动,时而微笑言语而不分散奏乐的心神。乐曲正奏到一半,红日缓缓向西厢那边沉。略作悲伤的商宫的乐声在林中久久回荡,山际云气缭绕白烟袅袅。她时而仰面望天,时而又低头催动手里的弦作急促的乐声,神情那么风采妩媚,举止又那么安详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乐声使我心动,渴望与她接膝而坐作倾心的交谈。想要亲自前往与她结下山盟海誓,却怕唐突失礼受之谴责,要倩青鸟使递送我的信辞,又怕被别人抢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间神魂已经不知转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呵,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呵,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妆呵,随她远望*看而逸采张扬,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呵,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睡卧之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呵,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便消失不见,一时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为烛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可叹*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遥遥望佳人的襟袖兴叹!愿化身成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抚琴,可叹一旦欢乐尽而哀愁生,终将把我推到一边而止了靡靡乐音!

      推详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厢情愿地用心良苦。为情所困的心情却无人倾诉,缓缓踱到南面的树林。在尚带露汁的木兰边略作栖息,在苍苍青松的遮蔽下感受凉荫。若是在这里与心仪的人对面相觑,惊喜与惶恐将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树林里空寞寂寥一无所见,只能独自郁闷地念想而空自追寻。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头已见夕阳西下,不由发出一声叹息。一路走走停停流连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惨惨。身边叶子不住离枝簌簌而下,林中气象凄凄戚戚。红日带着它的最后一丝影子没入了地*,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鸟凄声鸣叫着独自归来,求偶的兽只还没有回还。。在迟暮的年纪凭吊当年,深深慨叹眼前的美好光景倾刻就会终结。回想夜来梦中的情景想要再入梦境,又思绪万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浆,又似登山者无处攀缘。。此刻,毕昂二宿的星光将轩内照得透亮,室外北风大作声音凄厉,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脑海里回旋。

      于是起身穿衣束带等待天明,屋前石阶上的重重冷霜晶莹泛光。司晨的鸡也还敛着双翅栖息而未曾打鸣,笛声清嘹忧郁的声音往远处荡扬:起初节奏细密而悠闲*和,最终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颓败的声音。在这样的光景里思念佳人,倩天上的行云来寄托我的心怀,行云很快流过不语,光阴也如此荏苒而过。徒然殷殷思念着独自体味悲心,终是山阻脚步河滞行。迎风而立,希望清风能扫去我的疲累,对泛来的阵阵轻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与你作《蔓草》那样的聚晤,吟诵从《诗经·召南》起未曾断绝的长歌余风。而这终究是不能的,还是将万千杂虑坦然释怀,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让心情在遥阔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连。

      创作背景

      这篇赋作的写作时间,一说是陶渊明年轻时的作品,一说大约完成于作者任职或归隐期间。据袁行霈考证《闲情赋》是陶渊明十九岁时所作,而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年谱》认为作于晋太元十六年(391年)陶渊明二十七岁时。

      还有一种说法:陶渊明辞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闲居了六七年。闲居的第二年,即晋太元十九年(394年),陶渊明三十岁时,他的妻子去世,续娶翟氏。翟氏是一个贤良女子,据《南史》本传说:“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大约在诗人丧妻、再娶这一段时间内他写了《闲情赋》。

      一、关于《闲情赋》的主旨,历来是争议的焦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二派

      一派认为此文并无寄托,纯为爱情描写,故可名之为“爱情说”。一派认为有寄托,继承了楚骚“香草美人”的传统,故可名之为“比兴说”。

      “爱情说”一派可追溯到梁昭明太子萧统。他在《陶渊明集序》中批评《闲情赋》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杨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因此,文选虽立“情赋”一类,却不取此篇。萧统虽然没有明确说《闲情赋》纯为爱情描写,但“劝百讽一,卒无讽谏”二语,实际上是批评渊明虽自称“有助于讽谏”,其实不仅无讽谏,倒反而大写特写情欲了。后来赞同萧统意见的人不少。如清代方东树所云:“昔人谓正人不宜作艳诗,此说甚正,……如陶渊明《闲情赋》,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真是轻薄,最误子弟。” 在古代,主“爱情说”者,都是在否定《闲情赋》价值上立论的。*代以来,最先起来肯定它的是鲁迅。他说:

      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有时却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的飘飘然。

      鲁迅先生以诙谐的语言,指出“飘逸”的陶渊明,有时也有热烈而又“摩登”的一面。虽然他没有直接评论《闲情赋》,但引的是《闲情赋》的例子,可见,他是把此赋看作是描写爱情之作。这种评价,与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高度密切相关。

      受鲁迅观点的启发,愈来愈多的研究者以为此文纯为描写爱情,并无寄托和讽谏意味。但不论是批评者,还是赞同者,都只注意到了《闲情赋》的一个方面,即它对封建礼教的巨大超越。

      首创“比兴说”的是苏轼,他第一个驳斥萧统,态度非常激烈:“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东坡此议论一出,和者甚众。王观国、张自烈、毛先舒、阎若璩、何文焕、邱嘉穗、陈沆、刘光贲等,都附和苏轼,异口同声批评昭明“白璧微瑕”之说,都以为《闲情赋》继承“《国风》好色而不淫”和《离骚》香草美人的传统,有深刻的讽谏寄托意义。张自烈谓“昭明识见浅陋,终未窥渊明万一”“此赋托寄深远,合渊明首尾诗文思之,自得其旨。”邱嘉穗在《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五中认为《闲情赋》是“以美人目其君”。陈沆则推崇《闲情赋》,称“《闲情赋》,渊明之拟《骚》”“晋无文,惟渊明《闲情》一赋而已。”并反驳昭明“白璧微瑕”之说,称“不但与所选宋玉诸赋自相刺谬,且以闲情为好色,则《离骚》美人香草,湘灵二姚,鸠鸟为媒,亦将斥为绮词乎?《国风·关雎》,亦当删汰乎?”刘光贲更是概括为:“其所赋之辞以为学人之求道也可,以为忠君之恋主亦可,即以为自悲身以思圣帝明王也亦无不可。”

      总之,以苏轼为代表的“比兴说”一派,都把《闲情赋》比喻成《诗经》、屈原的《离骚》中的某些篇什,寄托着深刻的政治寓意:有的说是宗国覆灭,眷恋故主;有的说是思同调之人不可得,故托以寄怀;有的说是自悲身世,期圣帝明王;有的说是追求人生的理想……

      审察以上两种观点,似乎觉得都有各执一端的弊病。持“爱情说”者以为此赋纯写爱情,并无讽谏意味。虽然说对了一半,但否认此赋的讽谏意味,这也不符合作者的本意。《闲情赋》确实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对美人的追求,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绝色佳人面前灵与肉的颤动,然而作者的本意是使流宕的情欲复归于正。这正是题中“闲情”二字的含义。《闲情赋》序和赋的末尾几句,明白无误地交代了文章的命意。其中序尤其值得注意。序曰: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在这段序里,陶渊明交代了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篇仿作,模仿的对象是《定情赋》和《静情赋》。

      二、陶渊明认为这两篇赋的感情是由逸至澹,由荡至正,其主旨是抑流宕而有助讽谏。

      三、奕代之继作皆广其辞义,也就是不离开原作的基本旨意而又有所发挥,自己的这篇赋也如此。而且他明白地说出这篇赋不谬张衡、蔡邕之原意。

      四、这篇赋是在“园闾多暇”之际写的。总之,这篇序文至少说明了陶渊明写《闲情赋》的主观动机,是分析文章命意的重要依据。这里,首先应当明确《闲情赋》的“闲”字的含义。

      《说文》“闲,阑也,从门中有木。”注:“以木歫门也。”引申为“防”、“限”、“闭”、“正”。《广韵》:“闲,阑也,防也,御也。”《广雅·释诂》:“闲,正也。”正是其引申义。可见“闲”就是防闲的意思。《闲情赋》序曰:“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则“闲情”犹正情也,情已流荡,而终归于正。序又曰:“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抑”者,止也,与“闲”义*。这些内证足以说明“闲情”意谓抑流宕之情使归于正也。这样解释使与陶渊明在序中所说的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之“定”和“静”意思相符了。“定情”、“静情”的含义,便是使“流宕之邪心”,归之于“定”、“静”。

      其次,《闲情赋》序文指出了其与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之间的承传关系。张衡《定情赋》残文见《艺文类聚》卷十八:“夫何妖女之淑丽,光华艳而秀容。断当时而呈美,冠朋匹而无双。叹曰: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恍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又见《文选·洛神赋注》:“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蔡邕《静情赋》残文见《艺文类聚》卷十八:“夫何姝妖之媛女,颜炜烨而含荣。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余心悦于淑丽,爱独结而未并。情罔象而无主,意徙倚而左倾。昼骋情以舒爱,夜托梦以交灵。”又见《北堂书钞》卷一百十:“思在囗而为簧鸣,哀声独不敢聆。”从这些残文已足以看出《闲情赋》确如陶渊明自己所说是它们的“继作”系列中的一篇。这个系列的继作还有王粲的《闲邪赋》,陈琳的《止欲赋》,阮瑀的《止欲赋》,应玚的《正情赋》,曹植的《静思赋》,张华的《永怀赋》等。可见以赋的体裁抒写爱情的流宕最后归于闲正,乃是汉魏以来文人惯用的方式。渊明《闲情赋》也不过是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文人“并因触类,广其辞义”的仿作传统。因此,无论从写作方法和命意来说,《闲情赋》与张、蔡之作一脉相承。

      除序文之外,正文最后也点出了“闲情”的本意:“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蔓草》指《诗·郑风·野有蔓草》。《毛诗序》以为此篇是“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而作。“《邵南》之余歌”指《草虫》、《采蘩》等篇。《毛诗序》谓《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尤《蔓草》”两句,表达了应该“以礼闲情”的意思。最后,流宕八遐的情思在礼法的自律下,渐渐止息,趋于安静。

      从以上分析可以断定,《闲情赋》不存在“香草美人”之类的政治寄托,什么“眷怀故主”,“思同调之人不可得”,以及追求政治理想等等旨意,在《闲情赋》序和正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比兴说”也就无立足之地了。但不可否认,此赋确有讽谏意味。作品固然大肆铺陈爱情的追求,然而铺张本是赋的特点,并且因此产生一段情之流宕。如果没有这一段情之流宕,所谓“抑流宕”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陶渊明写作《闲情赋》的主旨确实是防止男女情欲的流宕不返,即“以礼闲情”。俞文豹《吹剑四录》说:“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渊明作《闲情赋》,盖尤物能移人,情荡则难反,故防闲之。”正确地指出了《闲情赋》一类作品的命意。

      萧统诸人,之所以说《闲情赋》“卒无讽谏”,大概在于此赋描写爱情部分太多太精彩,以至淹没了“曲众奏雅”的本意。钱钟书对此分析得很精辟,称此赋“题之意为‘闲情’,而赋之用不免于‘闲情’,旨欲‘讽’而效反‘劝’耳。流宕之词,穷态极妍,淡泊之宗,形绌气短,诤谏不敌摇惑。以此检逸归正,如朽索之驭六马,弥年疾疢而销以一丸也。”⑼钱先生指出了《闲情赋》旨欲“讽”而效果反而“劝”的原因。其实这是辞赋“劝百讽一”的通病,而不应据此否认此赋的本意。

      《闲情赋》大肆铺陈绝色佳人的美艳以及对她的热烈追求,“始则荡以思虑”,最后“以礼闲情”,“终归闲正”。这尽管是传统的写作手法,但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佳人的审美感受,融入了他曾经有过的性爱体验,可见渊明对异性具有极高的审美能力。如果真有佳人在前,他是能爱和敢爱的;但他又能控制自己的情欲,以礼闲之,让灵肉的颤动,最终归于心神的宁静淡泊。所以说,《闲情赋》表现了陶渊明真率自然的人格,体现了他儒道融合的思想,与他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生活作风完全一致。

      二、理解了《闲情赋》的主旨,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此赋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何此赋遭受如此之多的非议

      《闲情赋》共一百二十二句。小序后的前二十六句可谓之“引”,言佳人的姿容德操和心绪,明动情之因。紧接着以九十二句的篇幅写“余”由动情而溺于情,最终困于情。作者在这个部分充分展示了赋铺陈排比的文体特征,回环往复地表白了溺于情后患得和患失的心绪,极为真实。赋的最后四句是为情作结,求从情中解脱,但读来却似了未了,留有余味。

      作为“引”的二十六句,层层套迭,步步深入地描述出佳人的外表和内心,这些描述是“余”耳闻目睹、感于中而形于外地抒发出来的。有一位佳人不但长得非常美丽,而且具有高洁的品德:“夫何环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姿容德操固可使人情动,尚不能使人情深,故作者着重以“泛清瑟”来形容对佳人心绪的感受。“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方“含言笑而不分”,却“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从中来,于是“仰睇天路,俯促鸣弦”。但是无论欣或悲,都已使“余”一见钟情,“引”也就到此为止。

      从“激清音以感余”句起,是“余”自述的情思。“欲自往以结誓”,又“惧冒礼之为愆”;如以正道“待凤鸟以致辞”,又“恐他人之我先”,这就导致了“余”“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沉溺极深。于是“余”把自己所能想到的,与心中偶然接触的一切办法都写了出来,想方设法去与心中的人“接膝以交言”。他,“愿在衣而为领”、“愿在裳而为带”、“愿在丝而为履”、“愿在莞而为*”,以便能随时随地和佳人肌肤相亲;他,“愿在发而为泽”、“愿在眉而为黛”,以便能时时同心爱的人相依相偎;他,“愿在昼而为影”,以便能与佳人形影相随,永不分离;他,“愿在夜而为烛”,能替佳人照亮黑暗;“愿在竹而为扇”,能替佳人除汗扇凉;他,“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以期能与佳人共享欢乐,共分忧愁。此时“余”的情感不可遏止,达到如痴如醉如狂的地步。然而,每种愿望都不可能达到永不分离的目的,必定引出相应的悲苦。

      “考所愿而必违”时,“余”并不就此罢休,他仍然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⑽:“思宵梦以从之,神飘摇而不安。”即使追求不得,“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他还要“托行云以送怀”,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当“行云逝而无语”,路路断绝,“余”只能借清风冲洗沉重的思虑,让一己的欲念随波留去,“寄弱志于归波”。“余”的这种欲了难了、惆怅万千之情及无可奈何之意最终留在了“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的结语中,使结语留下了无穷的余味。

      全赋最值得反复吟咏、最荡人心魄的地方,便是以“十愿”的虚想、铺陈对佳人的依恋、追求和心愿不遂的“十悲”。“十愿”是大胆离奇的幻想,“十悲”却符合生活实际而非凭空设境,处处契合“余”对佳人的心许神会。于是由“愿”得“悲”,以虚生实,一起一落,一扬一抑,使全赋在情感的起伏和语调的流动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并将“余”一面激情澎湃,一面又悱恻缠绵的非“闲”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如果说,“十愿”是火焰,表现的是对爱情热烈追求,充满的是满怀的缠绵和温柔,那么,“十悲”则是鼓风机,它使爱火更加炽热,更加灼人,更加让人荡气回肠。

      描写爱情的深刻,达到了一种未曾有过的高度,这正是《闲情赋》的可贵之处。它表现了人间的至性真情,展示出人性的威力,惊得封建卫道士们目瞪口呆,于是也就遭受了大肆攻击、歪曲和非议。

    [阅读全文]...

2022-05-04 10:08:49
  • 陶渊明《闲情赋》全文欣赏

  • 欣赏
  • 陶渊明《闲情赋》全文欣赏

      《闲情赋》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指斥世俗的邪恶,抨击现实的黑暗,是陶渊明辞赋创作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闲情赋》全文欣赏,欢迎参考。

      闲情赋 并序

      (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绢去纟补忄---或可与狷通?)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本作忄旁,从辞海,通)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赏析:

      陶渊明27岁的时候,曾写了一篇《闲情赋》,却异常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以炽热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赞美女性、热爱美丽、青春激荡、大胆追求爱情的另一面,也是非常活泼可爱的一面。

      其实陶渊明在写这个《闲情赋》之前,他是为自己先站住一个道德的角度,一个伦理道德的角度。他说我为什么写《闲情赋》呢?他说“初,”就是以前,“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东汉的张衡曾经写过《定情赋》,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亲,他作了一篇《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我就检点前人写过的《定情赋》跟《静情赋》,而我的宗旨是澹泊,就是说你写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男女私情的感情,但是其实不然的,所以他说怎么样?“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他说开始的时候“荡”,“荡”就是动荡、动心了,我们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上说的,子都还不是美女,子都是美男子,他说不能够看到、不知道欣赏子都之美的人,除非是没有眼睛的人。你看到了美好的东西,那大家就会欣赏,这是一种本能,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花都会欣赏一样。所以“始则荡以思虑”,那美好的东西就使你动心了,可是最终要归于闲正。

      第二节是全赋的高潮,一反作者朴素淡远的风格,炽热无比。

      十愿连翩,一气呵成,要化己身为美人衣之领,腰之带,发之膏泽,眉之黛墨,身下之*,脚上之鞋,随身之影,照颜之烛,手中之扇,膝上之琴,只为了亲*美人,陪伴美人。一连串拟物手法的运用,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十种物事,寄托同一个美好心愿,十番转折,十种设想的结果,表达同一种担忧,尤为衬出心愿的强烈。

      该赋所写十愿,有人赞曰:“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

      拓展内容:

      序(译文)

      当初,张衡写作《定情赋》,蔡邕写作《静情赋》,他们摒弃华丽的辞藻、崇尚恬淡澹泊的心境,文章之初将(功名场里的)思虑发散开来,末了则归总到自制中正的心绪。这样来抑制流于歪邪或坠于低鄙的不正当的心念,想来也有助于讽喻时弊、劝谏君主。缀字成文的雅士们,代代承继(他们的传统)写作这种文赋并将之发扬,又(往往)从某些相似点推而之广言及其他,把原来的辞义推广到更开阔的境地。*日闲居里巷深园,多有闲暇,于是也重提笔墨,作此情赋;虽然文采可能不比前人精妙,大约也并不致歪曲作文章者的本意。

      正文(译文)

      (啊,)她的绰约风姿多么瑰丽飘逸,而与众不同、秀丽绝伦。她的美貌可谓倾城倾国、绝艳殊色,她的美德的传闻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响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纯洁,只有高洁的幽兰才能与她一较芬芳。(于是我)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叹着(时光易逝)晨曦又到了迟暮,如何不让人深深感慨人生艰勤;同样将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时)终止,为何人生中欢欣如此难得而愁绪却是时时不断!(那时她)撩起大红帏帐居中正坐,拨泛古琴而为之欣欣,纤长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为之迷。顾盼之际美目中秋波流动,时而微笑言语而不分散奏乐的心神。乐曲正奏到一半,红日缓缓向西厢那边沉。略作悲伤的商宫的乐声在林中久久回荡,山际云气缭绕白烟袅袅。(她)时而仰面望天,时而又低头催动手里的弦作急促的乐声,神情那么风采妩媚,举止又那么安详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乐声使我心动,渴望(与她)接膝而坐作倾心的交谈。想要亲自前往与她结下山盟海誓,却怕唐突失礼受之谴责,要倩青鸟使递送我的信辞,又怕被别人抢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间神魂已经不知转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呵,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呵,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妆呵,随她远望*看而逸采张扬,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呵,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睡卧之时)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呵,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便消失不见),一时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为烛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可叹(*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遥遥望佳人的襟袖(兴叹)!愿化身成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抚琴,可叹一旦欢乐尽而哀愁生,终将把我推到一边而止了靡靡乐音!

      推详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厢情愿地用心良苦。为情所困的心情却无人倾诉,缓缓踱到南面的树林。在尚带露汁的木兰边略作栖息,在苍苍青松的遮蔽下感受凉荫。若是在这里(与心仪的人)对面相觑,惊喜与惶恐将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树林里空寞寂寥一无所见,只能独自郁闷地念想而空自追寻。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头已见夕阳西下,不由发出一声叹息。一路走走停停流连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惨惨。(身边)叶子不住离枝簌簌而下,林中气象凄凄戚戚。红日带着它的(最后一丝)影子没入了地*,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鸟凄声鸣叫着独自归来,求偶的兽只还没有回还。在迟暮的年纪凭吊当年,深深慨叹眼前的(美好)光景顷刻就会终结。回想夜来梦中的情景想要再入梦境,又思绪万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桨,又似登山者无处攀缘。此刻,毕昂二宿的星光将轩内照得透亮,室外北风大作声音凄厉,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脑海里回旋。(于是)起身穿衣束带等待天明,屋前石阶上的重重冷霜晶莹泛光。(司晨的)鸡也还敛着双翅(栖息)而未曾打鸣,笛声清嘹忧郁的声音往远处荡扬:起初节奏细密而悠闲*和,最终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颓败的声音。 在这样的光景里思念佳人,请天上的行云来寄托我的心怀,行云很快流过不语,光阴也如此荏苒而过。徒然殷殷思念着独自体味悲心,终是山阻脚步河滞行。迎风而立,希望清风能扫去我的疲累,对泛来的阵阵轻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与你)作《蔓草》那样的聚晤,吟诵从《诗经·召南》起未曾断绝的长歌余风。(而这终究是不能的,)(还是)将万千杂虑坦然释怀,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让心情在遥阔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连。

      注解:

      粲càn 1. 古称上等白米。2. 鲜明:~烂(同“灿烂”)。~~。~然。3.美:~者。~花(形容言谈之美)。4. 笑:以博一~。

      主旨

      关于《闲情赋》的主旨,历来是争议的焦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二派。一派认为此文并无寄托,纯为爱情描写,故可名之为“爱情说”。一派认为有寄托,继承了楚骚“香草美人”的传统,故可名之为“比兴说”。

      “爱情说”一派可追溯到梁昭明太子萧统。他在《陶渊明集序》中批评《闲情赋》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杨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1]因此,虽立“情赋”一类,却不取此篇。萧统虽然没有明确说《闲情赋》纯为爱情描写,但“劝百讽一,卒无讽谏”二语,实际上是批评渊明虽自称“有助于讽谏”,其实不仅无讽谏,倒反而大写特写情欲了。后来赞同萧统意见的人不少。

      首创“比兴说”的是苏轼,他第一个驳斥萧统,态度非常激烈:“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以苏轼为代表的“比兴说”一派,都把《闲情赋》比喻成《诗经》、屈原的《离骚》中的某些篇什,寄托着深刻的政治寓意:有的说是宗国覆灭,眷恋故主;有的说是思同调之人不可得,故托以寄怀;有的说是自悲身世,期圣帝明王;有的说是追求人生的理想……

      审察以上两种观点,似乎觉得都有各执一端的弊病。持“爱情说”者以为此赋纯写爱情,并无讽谏意味。虽然说对了一半,但否认此赋的`讽谏意味,这也不符合作者的本意。《闲情赋》确实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对美人的追求,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绝色佳人面前灵与肉的颤动,然而作者的本意是使流宕的情欲复归于正。亦可以解说为,为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对理想的不断追求,不断的失败,而不断的改变方法。有句话说:成功,在于不断地改变方法,而从不改变目标。

      独特地位

      首先,《闲情赋》对男女爱情大胆泼辣、生动细腻的描写,对后世写男女之情的作品有深刻影响,提供了丰富经验。杨升庵说:“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尽丽情,深入冶态。裴硎《传奇》、元氏《会真》,又瞠乎其后矣。”他只提到了裴硎和元稹,其实《闲情赋》在历代文学家中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真可谓衣被作家非一代也。

      其次,《闲情赋》在语言风格上也很有它的特色,迥异于陶集中的其他诗文的风格。众所周知,陶渊明在运用语言上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在描写农村景物与生活时甚至引用农民的口头语言。而此赋的语言,适应其文体的特点和内容的需要,一改其语言风格的常态,变得缠绵悱恻、富丽华美、柔婉多姿。如写佳人仪态、美貌只用廖廖数语“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神仪妩媚,举止详妍”便把佳人楚楚动人的神态及内心世界,和盘托出了。特别是写“余”追求佳人失败后的复杂心绪时,“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令人叫绝;写思念而不得见时丧魂失魄的样子,“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再确切不过了。

      再次,《闲情赋》构思奇特,抒情细密,丝丝缕缕充满张力,如水波层层相涌,高潮处汹涌奔腾,回落时仍有暗流回还,绵延起伏,终而不绝,纵然“憩遥情于八遐”,留下的却是余波未*,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感慨万千。

      最后,《闲情赋》中的景物描摹、声光细节,无不细腻工巧,配合*似影视分镜头般的心理刻绘,达到了情景交融高度和谐的程度。“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于是悲从中来:“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由此可见,陶渊明不愧为写景抒情的大手笔。

      在陶渊明的全部创作中,唯独这篇《闲情赋》是吟咏爱情的,虽然陶渊明作此赋的主观动机是防闲爱情的流宕。陶渊明以他“不狎世”的率真和洋洋洒洒的“愿”“悲”,将人间俗世的儿女之情尽兴地倾吐出怀,展现了自己真率自然的美好人格,同时在客观上它成为了一篇虽非空前亦乃绝后的爱情赋。

    [阅读全文]...

2022-05-06 12:01:47
  • 关于散步发朋友圈的心情说说 闲情逸致的散步文案

  • 散步,朋友圈,心情
  •   

      2.我也是终于知道为什么老年人喜欢早上散步了,真的很舒服。

      3.最喜欢晚上沿着河边散步,看万家灯火亮起时的那种温暖。

      4.我就想拉着对象的手在夜晚,在夜晚人群散去安静的街边,在夜晚十点多西湖的湖水边,不顾湖边多大的风,安静地散散步。

      5.安亭老街。那里像古镇一样,宁静而安逸。夜晚在那里散步,吹这有一丝凉意的秋风,无比惬意。

      6.每每有心事,就戴上耳机听歌,喝着奶茶吹着夜晚的风独自散步真的很舒服。

      7.上海的秋天太舒服了夜晚也是想一直散步散步。

      8.我喜欢和朋友一起聊天,一起散步,一起说话,因为这样不会觉得孤独。

      9.我喜欢的夏天是和你一起散步吹晚风的浪漫夜晚。

      10.做那个永远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不要一味沉溺于食欲和庸碌。做那个可以穿短裙有背影,和喜欢的人在夏日月光下散步的人。

      11.喜欢散步,可以吹吹风呀!想些开心的事情呀!

      12.和喜欢的姐们在一起,吃不好吃的烤肉,散步晚风吹过的江边。

      13.年少时最喜欢在操场上散步,听着歌,时光荏苒,再也没有当初那种感觉了,心中一片感慨,岁月哎。

      14和喜欢的姐们在一起,吃不好吃的烤肉,散步晚风吹过的江边。

      15.我太喜欢散步了,我感觉上辈子就是条马路。

      16.喜欢雨后去散步,干净的晚风,轻脆的知了声,这才是夏天应有的。

      17.我太喜欢下雨天了,这个天气一个人出来散步简直太美妙了。

      18.夜晚散步次数愈发频繁,脑子也开始记得路了,耳机还是摘不下来。

      19.刚从外面散步回来,宁波的夜晚特别冷宝贝如果夜晚拍外景,要多穿衣服哦。

      20.好喜欢夜晚去散步,穿过长长的桥,看着长长的河。挽着手,摇一摇胳膊,或者小跑几步,影子被路灯拉的好长好长。

      21.以前觉得和喜欢的人傍晚一起散步,看夕阳,吹晚风,漫无目的地走,浪漫又幸福现在觉得一个人做也很浪漫。

      22.好喜欢晚上散步,坐在路边摘了眼镜听歌,夜晚真的好想让人重新来过。

      23.和喜欢的人在秋天有微风的夜晚散步真的狠美好。

      24.夜晚,在细密的雾中散步,假装自己正在魔法森林探险,山里空气真清新啊。

      25.夜晚,在林间散步,遇一只野猫,彼此停顿看了一眼,然后各自错身离开。

      26.以前觉得和喜欢的人傍晚一起散步,看夕阳,吹晚风,漫无目的地走,浪漫又幸福现在觉得一个人做也很浪漫。

      27.喜欢在这种刚修好的路上散步,听歌人很少,可以唱出来,还有风。

      28.夏天有风的夜晚,和喜欢的人一起散散步,看看月亮或者星星就是很好很好的生活。

      29.喜欢初秋的天气,不冷也不热喜欢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去外面散步落日的余晖,清新干燥的空气,稍热闹的人群让人心里都会很舒坦。

      30.今天也是无需滤镜的高饱和度夏天,我永远喜欢出门散步和骑行。

    [阅读全文]...

2022-06-07 02:40:27
  • 悠闲生活的古诗

  • 悠闲,生活
  •   在古代,诗人以生活为题裁作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宋·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唐·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唐·耿湋

      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着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阅读全文]...

2022-02-15 23:37:16
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 - 句子
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 - 语录
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 - 说说
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 - 名言
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 - 诗词
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 - 祝福
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