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赏牧丹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赏牧丹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赏牧丹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赞赏牧丹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赞赏桃花的诗句
桃花,它没有玫瑰那样妖娆的红,但却有可爱的粉红;桃花,它没牡丹那样的高贵,但却有少女般的文雅;桃花,它没有夜来香那样的.特别,但却是那样的迷人。下面我们来看看赞赏桃花的诗句,欢迎阅读借鉴。
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7、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
8、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9、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10、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11、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12、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秦观《点绛唇·桃源》
13、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14、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15、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16、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17、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18、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19、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20、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21、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22、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23、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王维《桃源行》
24、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頫《东城》
25、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26、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2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28、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29、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30、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31、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2、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王维《桃源行》
33、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34、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35、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赠郭给事》
36、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37、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38、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39、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40、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白居易《牡丹芳》
41、*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42、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李白《长歌行》
43、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元稹《离思五首》
44、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45、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
46、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47、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戴复古《淮村兵后》
48、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49、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牧童古诗赏析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牧童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牧童
作者: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①横野:宽阔的原野
②弄:逗弄。
③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赏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思想
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母爱就像空气,阳光和水,拥有它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
1、《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3、《母别子》
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4、《·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5、《豫章行》
唐·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6、《》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赞赏菊花的诗句
秋天,百花凋零,惟独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
一、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 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二、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 徐灿《菩萨蛮•秋闺》
三、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 杜甫《九日寄岑参》
四、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五、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 汪遵《彭泽》
六、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
七、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 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八、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九、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十、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欧阳修《秋怀》
十一、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 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十二、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十三、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十四、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
十五、 绮*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十六、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 李世民《度秋》
十七、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十八、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唐•杜甫《宿赞公房》
十九、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 曹雪芹《咏菊》
二十、 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 德隐《新秋晚眺》
二十一、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
二十二、 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 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二十三、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二十四、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二十五、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 唐寅《菊花》
《菊》:“雪菊金英两断肠,蝶翎蜂鼻带清香。寒村宿雾临幽径,废苑斜晖傍短墙。*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年来病肺疏杯酒,每忆龙山似故乡。”(唐彦谦)
《菊》:“篱下霜前偶得存,忍教迟晚避兰荪。也销造化无多力,未受阳和一点恩。栽处不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尊。陶潜殁后谁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甫)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菊花》:“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元稹)
《菊花》:“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徐夤)
《菊》:“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荣舒洛媛浦,香泛野人杯。靃靡寒潭侧,丰茸晓岸隈。黄花今日晚,无复白衣来。”(李峤)
《菊》:“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李商隐)
《菊》:“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罗隐)
《菊》:“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郑谷)
《菊》:“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
《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催。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野香盈客袖,禁蕊泛天杯。不共春兰并,悠扬远蝶来。”(无可)
《菊》:“细丽披金彩,氛氲散远馨。泛杯频奉赐,缘解制颓龄。”(徐铉)
《白菊》三首(司空图):
“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其如有定情。犹胜江南隐居士,诗魔终袅负孤名”;
“自古诗人少显荣,逃名何用更题名。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
《白菊》三首(司空图):
“人间万恨已难*,栽得垂杨更系情。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白菊》:“所尚雪霜姿,非关落帽期。香飘风外别,影到月中疑。发在林凋后,繁当露冷时。人间稀有此,自古乃无诗。”(许棠)
《白菊》:“秋天木叶干,犹有白花残。举世稀栽得,豪家却画看。片苔相应绿,诸卉独宜寒。几度携佳客,登高欲折难。”(张蠙)
《对菊》:“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贾岛)
《对菊》:“无艳无妖别有香,栽多不为待重阳。莫嫌醒眼相看过,却是真心爱澹黄。”(齐己)
赞赏西湖的诗句
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
3)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5)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张岱《湖心亭看雪》
6)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野岸无人舟自横。 ——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7)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白居易《春题湖上》
8)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9)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0)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1) 一春不识西湖面。 —— 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12)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13)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14)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 白居易《杭州回舫》
15)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 赵孟頫《岳鄂王墓》
16)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白居易《西湖留别》
17)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 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18)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苏轼《卜算子•感旧》
19)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0)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 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21) 西湖雨后,绿波**拍。 —— 程必《念奴娇(忆先庐春山之胜)》
22) 西湖岂忆相思苦。 ——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23) 西湖依旧流。 —— 佚名《长相思•去年秋》
24)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 —— 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25)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 周德清《满庭芳》
26)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 白居易《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27)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28)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29) 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 —— 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30) 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 王恽《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31)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 吴文英《风入松•桂》
32) 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 —— 董嗣杲《齐天乐》
33)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 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34) 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 —— 严公贶《题汉州西湖》
35)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 ——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6) 钱塘风月西湖柳。 —— 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37)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38)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 —— 张翥《摸鱼儿•送春》
39) 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 —— 王蕴章《醉太*•西湖寻梦》
40)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 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
3)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5)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张岱《湖心亭看雪》
6)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野岸无人舟自横。 ——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7)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白居易《春题湖上》
8)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9)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0)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1) 一春不识西湖面。 —— 许棐《*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12)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13)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14)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 白居易《杭州回舫》
15)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 赵孟頫《岳鄂王墓》
16)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白居易《西湖留别》
17)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 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18)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苏轼《卜算子•感旧》
19)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0)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 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21) 西湖雨后,绿波**拍。 —— 程必《念奴娇(忆先庐春山之胜)》
22) 西湖岂忆相思苦。 ——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23) 西湖依旧流。 —— 佚名《长相思•去年秋》
24)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 —— 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25)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 周德清《满庭芳》
26)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 白居易《寄题馀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27)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28)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29) 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 —— 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30) 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 王恽《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31)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 吴文英《风入松•桂》
32) 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 —— 董嗣杲《齐天乐》
33)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 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34) 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 —— 严公贶《题汉州西湖》
35)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 ——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6) 钱塘风月西湖柳。 —— 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37)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 ——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38) 涨西湖、半篙新雨,麯尘波外风软。 —— 张翥《摸鱼儿•送春》
39) 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 —— 王蕴章《醉太*•西湖寻梦》
40)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 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
3)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5)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张岱《湖心亭看雪》
6)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野岸无人舟自横。 ——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7)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白居易《春题湖上》
8)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9)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0)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1) 一春不识西湖面。 —— 许棐《*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12)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13)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雨后的荷花赞赏诗句
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湖面盖的严严实实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白居易《池上》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乌栖曲
张籍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
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杜牧《清明》古诗赏析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是关于杜牧《清明》古诗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鉴赏: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继承的地方吧!
翻译: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撑油纸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披蓑戴笠的人们,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耕耘。他们忧郁的神情,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没有把握的收成呢?活着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影,诗人不觉轻轻喟叹。
远处的树荫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爱人温柔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了。
杜牧《清明》古诗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清明》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古诗词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拓展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显示全部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评析】
清明节真实的写照,短短的几句话把清明节赶去给故人上坟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后人不会有比这首诗写的更完美了!
对杜牧《清明》诗旨之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反复揣摩诗意,则第三说最为切实。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所产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绪。诗旨主要在于表现生者“行人”对已故之亲友们的沉痛伤悼之怀与深切怀念之情。此诗艺术手法高超,别具形象圆整、叙事曲折、画面丰盈、章法自然之审美价值。后人甚爱此诗,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之方式,形成一道诗歌接受的亮丽景观。《清明》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清明哀悼诗千古绝唱之地位。
世事多所难以逆料者。一千多年前的晚唐诗人杜牧,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千载之后,他的一首七绝小诗《清明》,竟然在90年代初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并名列第二。①“小杜”虽然未能亲获这份殊荣,享受这份快乐,但就其《清明》一绝的魅力与影响而言,就足以使其百世流芳、千古不朽。
①十佳”唐诗排名依次为:盂郊《游子吟>、杜牧《清明)、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乐游原》、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绅《悯农》、李白《早发白帝城》、贺知章《回乡偶书》。见1992年9月23日《新民晚报》。
赞赏中秋节的诗句(精选60句)
导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赞赏中秋节的.诗句,欢迎阅读参考。
1、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5、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6、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7、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8、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1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1、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2、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3、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4、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2、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8、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9、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10、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2、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着《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5、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2、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3、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4、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1、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4、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佚名《月夜思乡》
6、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赞赏牧丹的古诗
赞赏牡丹花的诗句
赞赏的古诗
赞赏雪的古诗
赞赏日的古诗
赞赏屈原的古诗
古诗赞赏女人的
赞赏建筑的古诗
赞赏信阳的古诗
赞赏古诗的诗句
赞赏石头的古诗
赞赏北京的古诗
赞赏情话的古诗
赞赏李广的古诗
赞赏腊梅的古诗
赞赏英才的古诗
赞赏景色的古诗
赞赏的句子
赞赏鲁迅的古诗
赞赏白兰的古诗
赞赏人的诗句
赞赏鱼的诗句
赞赏梅花的古诗
赞赏阅读的古诗
赞赏梨的古诗词
赞赏人的诗句古诗
赞赏人的古诗词
对朋友赞赏的古诗
赞赏赵子龙的古诗
赞赏德高的古诗词
形容健康快乐的古诗词
令有关的古诗词
描写大明宫的长篇古诗
剪纸与古诗词的评价
.写梅花的古诗注解
自己创的古诗七言律诗
显示真情实意的古诗
小池古诗的停顿和重音
关于萍的古诗自我介绍
类似古诗的网名
形容开心愉悦的古诗
形容异性知己的古诗
唐代诗人李峤的古诗
表示赠送的古诗词
小学生适合练字的古诗
写妇人的古诗
关于古诗爱情的文字
王恒屹背诵的古诗视频
描述父亲伟岸的古诗词
竞选稿的结束语要古诗
适合10孩子朗诵的古诗文
表达心情郁闷的简单古诗
描写北京的著名古诗
赞美获得好成绩的古诗词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形容同事之间友谊的古诗
写云追月的古诗词
想念去世的爸爸古诗
古诗的几个韵脚
给男朋友的备注古诗
形容周年庆典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