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骚九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离骚九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离骚九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离骚九歌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离骚诗歌全文及翻译
《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骚诗歌全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离骚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古音“洪”)。
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肇锡(通“赐”)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之以修能(通“态”)。
扈[hù]江离与辟(通“僻”)芷[zhǐ]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yù]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qiān pí]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chéng]兮,来吾道(同“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ǐ]!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jié]纣[zhòu]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jiǒng]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ài]。
岂余身之惮[dàn]殃兮,恐皇舆[yú]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zhǒng]武。
荃[quán]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jì]怒。
余固知謇[jiǎn]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shuò]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wǎn]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qí]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yì]。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huì]。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wù]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kuā]以练要兮,长顑[kǎn]颔[ hàn]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茝[chǎi]兮,贯薜荔(bì lì)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lí lí]。[1]
謇[jiǎn]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jī](高中课本上是“靰”)羁兮,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xiāng]兮,又申之以揽茝[chǎi]。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chà chì]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由屈原创作。诗篇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饱含深意,是不得不学*和背诵的佳作。它的内容很长,共有377句,2476个字,其中有一部分高中必背内容。这里截取一段内容,教你如何快速记忆它。
很多人看过我们发布的记忆方法,嗤之以鼻,觉得是无用之物,甚至有些人觉得,所谓超级记忆法就是骗人的,大家也可以看到很多篇文章后边,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发表自以为是的观点:
“这种长诗分成几段来背,从来没觉得有啥费劲的。”
“现在很多所谓记忆法,给人脑子里建立一系列怪诞逻辑,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万万不可让孩子学。”
“乱七八糟,越搞越复杂,念过三五遍不就背下来了吗?”
“不用这么麻烦吧!到底记什么啊!我儿子六岁的时候就会背了,也不是想教他背是我在哪背,大声朗诵出来,一个晚上我没会他会了!”
“多此一举,害人不浅”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方法有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某些人自己是“过目不忘”的“高手”就不要在这里和我们这些记忆力差的人来争论,没有意义。就像是一位心算天才嘲笑一个拿笔计算的人:”愚蠢的人,口算都出来了,还用得着在纸上写写画画嘛,可笑!“
如果你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足,或是记忆力还可以,想进一步提升记忆效率的,可以持续关注我们,那些个参加世界记忆比赛的高手们都在学*和训练,反而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别人的方法。
以下是《离骚》部分内容,结合110数字编码进行联想记忆,大家可以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长太息:一根大肠缠在树上,吐气叹息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2、余虽好:鱼虽好吃,可我不能吃,只能想着流口水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既替余以:鸡蹄抓着一件雨衣得来盖在大山上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亦余:和尚拿着一本英语书在寺门口抓耳捞腮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5、怨灵修:小女孩跳舞的样子越来越灵秀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6、众女嫉余:一群女的手上的柳条各穿着一条鲫鱼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7、固时俗:一本写着关于下棋的故事书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8、背绳墨:长发美女背着一条绳,绳子缠着一 瓶墨水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9、忳郁邑:酒瓶子张口吞了一件雨衣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0、宁溘死:周润发一头磕死
以上内容需要熟悉1-10 110数字编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1、鸷鸟:知了在姨姨肩头叫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2、何方:婴儿把盒子放地上撒尿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3、屈心而抑:打着雨伞取信给鳄鱼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4、伏清白以:一把钥匙刺穿父亲的白衣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5、悔相道:鹦鹉一口啄毁了一条巷道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6、窑炉工人很会整车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7、拿仪器造出了一条会捕鱼的马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8、腰包口太小,手进不入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9、药酒用一只只纸盒装了起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0、不吾知其:恶灵在布屋里置气
以上内容需要熟悉11-20 110数字编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1、高余冠:鳄鱼高高的顶着鱼罐头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2、放鱼在水中去蛰鹅鹅鹅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23、一个戴耳机美女忽然反顾了一下我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4、赔一碗冰粉给要饿死的孩子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5、民生好,人人会拉二胡了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6、二流子在医院躺着体检
以上内容需要熟悉21-36 110数字编码
这篇文章我都是提取每一句的前两个字或者三个字进行记忆。记忆法在运用过程其实主要是起到一个把手提取的作用,并非一字一句的全部记下。相对来说,这篇古文朗朗上口,又有着自身的含义,包含思想情感,我们只需多读几遍就会很容易记住。一般记不住的只是下一句是什么,而不是这一句记不住了。此方法免费供各位学*参考,希望各位多评论,多提观点,交流方法!谢谢!
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唯美的句子、祝福语通通都是简短而优美,发人深省。多读读这些充满智慧,充满人生哲理的短句,会让您对人生有更多感司。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屈原《离骚》名句欣赏。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清晨,我吮吸着木兰花上的坠露,傍晚,我餐食着菊花瓣上的蓓蕾。
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7.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
8.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颛顼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
9.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
1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驾着龙马,飞快地向前猛奔!来!我给你充当向导。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
“屈原《离骚》名句欣赏”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离骚屈原的诗句,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赏析(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能够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述。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提高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很多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坚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并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向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终,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373句,2400多字,为*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很多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十分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资料。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述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离骚》是屈原被贬后写出来的。本诗在*历史上有必须地位,所以诗人也称“骚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梦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異常灿烂的光采。
《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解释。诗里叙述了诗人的所以遭忧和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所以在这首抒情诗里,包含不少叙事的成分。这首诗几乎能够看作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这首诗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境,表示他坚持梦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地说出他的政治梦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境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境。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最终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梦想。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且还愿意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于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的统一。统一*,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梦想。屈原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当时的儒家是提出这些人物来加以梦想化,期望统治者要像这些梦想人物一样来统一*的。屈原这种思想是当时爱国思想的一种最高的表现,他不仅仅想使他的祖国成为强国,并且要让他的祖国来完成当时伟大的历史使命。
《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梦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的精神。诗人的梦想在楚国腐朽统治集团的阻力下不能实现,他愤怒地斥责了楚国统治集团。还这样描述了他自我的情操和耿介之志: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作彭咸之遗则。
诗人写自我早晨饮木兰花上坠下的露水,晚间食秋菊初开的。花朵。身上佩带着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花编成的装饰,用来比喻自我的高洁。和那些统治集团人们的贪婪、嫉妒、驰骛、追逐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于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之后诗人在斥责了统治集团的謠诼和偭规矩而改错后,又写他自我的绝不妥协:鸷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作品里的思想光采正是这样表现的:他十分憎恨腐朽的统治集团,憎恨他们,是为了保护自我完美的思想。正因为这样,憎恨就愈深。他不只是对于腐朽的统治集团揭露和鞭挞,而在揭露和鞭挞时,还举出自我完美的梦想,这就更显出了被揭露者的丑恶,鞭挞也愈重。
这篇作品整个说来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后半部里,这种色彩更浓烈。诗人在前面写他的生*经历、政治梦想以及对于黑暗政治的揭露等,多系实写。但其中采用了一些比兴手法,它和《诗经》中的起兴完全不一样,也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用来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种幽远的意境: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蘺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攬洲之宿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美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人们在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江蘺、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境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的形象。
但《离骚》的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色还不在此。是重要的特色在于诗人的笔锋底下,很多驱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異常雄奇壮丽的完整的图画。如诗人写他的梦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能了解他,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幻想驾着鸾凰、凤鳥、乘风飞上天空,寻天帝去倾诉:
朝发轫于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屬。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鳥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这一段所写的意境极其开阔宏伟。诗人幻想他早晨离开南方的苍梧,日落以前就到了西北的昆仑山上。他还叫太阳神缓轡徐行,要趁日落以前去上下求索。他在太阳沐浴的咸池饮马,在太阳所经的扶桑歇息。跟随他的有月神、风神、鸾皇,雷师等一大群的神物。声势十分煊赫。
不独这一段的描述是这样,还有很多的描述也是这样。宇宙间一切奇丽的景象,他都能使它奔赴到他的笔端。
《离骚》里面还有一些地方抒写诗人的幽独的情怀,和上头那些又有不一样: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汝)?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这些句子能使人迴腸荡气,显出了作品中的另外一种深婉的感情。
屈原在《离骚》中借助于神话传说和宇宙间奇丽景象来抒发他的悲愤,他在现实中失望了,就幻想到神界去漫游。可是,幻想总不能消除他在现实中的愤懑,所以诗中写到十分绚烂之处时,紧之后就描述了他失望的心境,如写他驾着鸾凰、凤鸟飞向天空,叫天上的帝阍开门,而帝阍却是倚阊阖而望予,他在日色昏黄中,只好结幽兰而延佇。又如写他一路车马喧阗,转道昆仑,行过流沙,指向西海时,在光明的天空中忽然看见故乡而悲伤起来。作品里面错综复杂地写出了诗人的满腔悲愤的心境。同时又写得反复曲折,有抑揚顿挫之妙。
《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述等交织在一齐,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全诗每一部分都优美动人,合起来又是一个雄奇壮美的和谐的完满的整体。仅有具有那样热爱祖国坚持梦想的最充沛和最激烈的感情,才能写出这样伟大的篇章来。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此刻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是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屈*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是他对诗篇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我却竟被疏失位,救国无门。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最终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蕴藏着满腔爱国活力,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
《离骚》一诗素称难读,这除了南楚的方言、历史、神话、风物带来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碍之外,主要由于全诗感情回环激荡,反反复复,脉络不易掌握。诚然,《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长诗,凡二千四百七十七言,三百七十三句(从洪氏说删去“曰黄昏以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它既是一首自叙传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而又带有某些神话色彩和事件叙写以及情节因素。所以,对于《离骚》一诗,我们仅有首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才有可能深入到它的思想、艺术深处,发掘出它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艺术创造。
长诗《离骚》,叙写了诗人自我的某些生*经历,从而说它带有自叙传的性质,但它又具有很多的超现实的描述,在自我形象中渗入了浓重的神话因素。诗中的构思,具有某些情节性,但也并非是客观的、真实生活经历的叙写,而完全是主观想像的飞腾。这一切都说明长诗《离骚》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抒情之作,而不像有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篇自传体的叙事诗。也就是说我们读长诗《离骚》,异常应当把握的是它的“情”,是诗人内心世界活动的起伏,以至由此而展开的全部丰富性和贯穿于全诗的艺术特质。
贯穿于《离骚》长诗中的“情”,即司马迁所说的“怨”情,更确切地说就是一股忠怨之情。诗人身处战国时期新旧交替的激烈变化时代,他的父母之邦,他所热爱的祖国,原本是一个强大富庶的国家,在群雄并峙之中,曾居于盟主地位,有着统一天下的诸多条件。但自楚悼王变法失败以后,国政受旧贵族的把持,日非一日。至屈原所生活的怀王时期,由于内政不修,外有强秦压境,已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屈原是一位“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政治家,是一位有梦想、有远见和刚正不阿的爱国志士。他出于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满怀忠贞之志,企图革新政治,振兴楚国。但他的一片赤忠之心,却得不到理解。最初他曾一度受到楚王的信任,担任左徒要职,推行新政;谁料正当他忠心耿耿,报效祖国之际,却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谣诼蜂起。“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群小逞技,而楚王不察,竟遭谗见疏。他怨忿楚王之“数化”,“不寤”;怨忿“党人”之“贪婪”、“工巧”,怨忿“众芳”之“芜秽”、变节、堕落。最使他感到哀伤怨忿的,是他目睹祖国的日趋危亡,而自我却被剥夺了报效祖国的机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做为一个“忠而被谤”,爱国获罪,眼看祖国
濒临险境而又“救国无门”的人,该是有怎样的一种激怨之情啊!于是诗人的感情犹如火山爆发,迸射而出,铸就这篇积忿幽深、摧人肝胆的长篇诗作──《离骚》。
忠怨之情是长诗《离骚》的一条主线,而从全诗结构上看,则能够分为两大层次,即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能够视为诗篇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从女媭的责难至篇末,则主要写诗人遭到迫害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动起来的内心冲突,以至于最终的抉择。从艺术手法来说,前半部分虽然也有艺术夸张,并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但基本上是诗人现实生活的经历,是实写;而后半部分,则主要把炽烈的感情化为超现实的想像,表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一个苦闷的灵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是虚写。
掌握了长诗《离骚》这一结构层次,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它的内在逻辑,亦即诗篇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轨迹,以及起伏于全诗中的细微的心理描述。
长诗《离骚》的开端就是很奇特的。诗人首先以十分庄重而自矜的口吻,自叙了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以及由于父亲对自我莫大期望而赐予的“美名”。前人分析说:“首溯其本及始生之月日而命名命字,郑重之体也。”(清顾天成《离骚解》)诚然,开篇起始的八句,感情是很肃穆的,含蕴是深邃的。他强调自我与楚王同宗共祖(“帝高阳之苗裔”),意在证明自我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为他的至死不能去国埋下了伏线。他自道奇异的生辰,完美的名字,也正是在表现他的尊贵不凡和具有崇高的梦想。“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正道直行,严于律己;灵均,禀赋良善,公*均一。这是亲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总之,这起始的八句,就为他一生的自尊自重自爱(“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定下了基调。之后诗人表白了自我的品德、才能和梦想,并以万分急迫的心境表达了自我献身君国的愿望。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这是对自我的。他担心时光飞逝,自我为国家做不成事业。所以他不满足于先天的“内美”,还“重之以修能”,朝夕充实、提高自我,以便奉献于祖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是对楚王(“美人”)。他担心楚王不能及时奋进,耽误了楚国的前途。两个“恐”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异常是诗人为祖国的前途而焦虑,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忧的急迫心境。他寄期望于楚王,他劝导楚王“抚壮而弃秽”,愿为楚王“导夫先路”,期望日益衰败的楚国,重新振兴,恢复到开国盛世的那种局面: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但诗人的这一片赤忠之心,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的却因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而招来了重重的打击和迫害。诗篇展现了楚国社会的一片令人窒息,令人愤慨的图景。楚王昏庸不察,信谗多变(“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群芳”(培植的人才)随风转舵,堕落变质(“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朝廷群小“贪婪”、“嫉妒”,蔽美称恶,无所不为。黑暗的现实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诗人的爱国梦想“不可能实现”的杯具性的冲突。诗人于是感到苦闷、孤独、愤懑,以至强烈的失望。但诗人是坚决不屈服的,在诗篇中他反复申说了对自我的梦想、信念和人格操守至死而不悔的决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诗人是要誓死坚持自我的梦想和信仰,誓死坚持自我人格的清白的。
离骚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唯 通:惟)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离骚》的原文及翻译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离骚》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有用哦。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离骚中的香草
《离骚》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吸取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下面是离骚中的香草,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意象美人、香草了。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很多时候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形象生动,符合当时的情境。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而王逸说:“女以喻臣。”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内外美统一的女子。屈原想寻求一个与自己一样既有美好之心灵又有动人之仪表的女子,来陪伴自己,安慰自己。然而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像草一般朴素,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斗争的双方。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
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追求。屈原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他的追求、爱好无不打上美的烙印。
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贬官人士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香草美人与后世文学
香草美人系统,是对《诗经》中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但是因为融汇了屈原的身世悲剧和人格魅力而赢得了一代代文人骚客们的认同,朝代更替,时代变迁,香草美人这一原型意象却没有在社会变迁的洪流中削弱。像屈原这样壮志难酬,孤苦无依的文人士子,借用“香草美人”宣泄着自己的情感。香草美人成为一条延绵不绝的文学传统,后虽经过汉儒文化的改造和接纳,已经基本失去了它的庐山真面目,但是这些由深邃的原始文化所凝聚成的原始意象,是一种隐藏在文化和人心深处的情感力量,不时地从诗人的心中喷涌而出。
后世文人对香草美人传统的继承,很明显地分成了香草与美人两类:一是以男女喻君臣,这因与广大失意文人的情怀相切合,所以影响最广。《离骚》中的美人,无论是自比还是作为被追求的对象,都没有明晰的形象,而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一种象征。在曹植的手中,这种传统有了创新,曹植突破了仅仅把美人视为一种文化符号或象征的局限,将其变成为典型的艺术形象,使其神采面貌与精神世界同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代表作品如《洛神赋》、《美女篇》。在《洛神赋》中,作者与洛神之间的人神殊途,暗示了自我与理想之间的隔断,哀怨悲伤,“常系心于君王”的洛神有着极为鲜明的形象。
“后来杜甫的《佳人》、孟郊的《烈女操》、张籍的《节妇吟》、陈师道的《妾薄命》,以及一切寄托于妇人女子以抒写作者情意的诗篇都是屈原这种作风的继承。”(游国恩《楚辞女性中心说》)。辛弃疾对于国家的爱和忧,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情感体验,他的诗词中渲染气氛的境界建构和语句的表达也受到楚辞的影响。如:
自古娥眉嫉者多,须防按剑向隋和。
此身更似沧浪水,听取当年孺子歌。
以众女嫉妒象征群小中伤,这是一首完全脱胎于《离骚》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遥琢谓余以善淫”的诗。
另一类是以禽兽花草比谄佞贤良,后世学者虽各有其所选择的具体的意象,但是都遵循着“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谄佞”的基本模板。辛弃疾有诗“有美玉于斯,雕琢那可废,芝兰生当户,虽芳亦芨刈。……”以芝兰象征顽石,将自身寄予顽石,实际就是在象征自身。
不仅是在诗词领域中,在小说中,香草美人也有发扬,尤其是在蒲松龄的笔下,鬼狐世界的跨时空阴阳地界的爱恋,显然受了楚辞的影响,《聊斋》中的花妖,激活勃发了香草这一原型意象。《竹青》、《香玉》、《荷花三娘子》等等,都显示了蒲松龄对于“香草美人”的情有独钟和独到发挥。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的说法大约是来自《楚辞》原文中的,如《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般来说,"香草美人"主要是指《楚辞》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主要在于它具有政治抒情的意味。正如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所言:"《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所论当否,姑置不论。但由此可知"香草美人"在作为《楚辞》中一种表现手法的意义上,大抵是要象征诗人的政治理想与高尚人格。这种意义上的"香草美人",最典型的主要存在于《离骚》《九章》以及《远游》等几篇中。
拓展阅读:《离骚》语言艺术特色
《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其一: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以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主;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主;用采摘和披挂江离和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美好政治理想;用婚期中途变卦比喻君主失信。
其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其三、全诗以四句为一节,多用“兮”,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如: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陂之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对后世的影响
《离骚》是*爱国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开辟了*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对*文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无不对这首长诗推崇备至。唐代大诗人李白宣称:“屈*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的许多作品同《离骚》一样,往往大量编织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和历史人物,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雄奇图画。*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在1926年出版《彷徨》时引《离骚》诗句作为书前的题词,显示出《离骚》所体现的屈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的巨大影响。
《离骚》在文学史上开创“楚辞”(即骚体诗)体裁。汉魏以后甚至以“骚”概称楚辞。晋郭璞《山海经注》引用《天问》《远游》,都称《离骚》;梁刘勰《文心雕龙》有《辨骚》一篇,所论包括全部《楚辞》作品;梁萧统《昭明文选》列“骚”类,包含《离骚》《九歌》《九辩》等篇;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一到卷五总称《离骚》,之后称《续离骚》。其他像明吴仁杰《离骚草木疏》、明黄省曾《骚苑》、明张之象《楚骚绮语》、清贺宽《饮骚》等书,都是就全部楚辞而言的。《离骚》已经成为楚辞的代名词,“骚人”也成为诗人的代名词。
《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殉身无悔的态度、上下求索的精神、香草美人的喻托和悲秋伤逝的传统等方面。《离骚》诗中包含的殉身无悔的执着和坚韧,激励着后世诗人在诗歌中以这种顽强执着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社会,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爱情。后世诗人还从诗中继承了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美好理想的追求精神,继承发展了诗中以香草美人喻美好品质的比兴手法。此外,*古代诗歌的“悲秋”传统,当亦源于《离骚》。
《离骚》不仅在*备受推崇,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声誉。随着《昭明文选》的传播,《离骚》在日本奈良时代即传入日本。它传入朝鲜、越南的时间也很早。在欧洲,自从1852年德国费兹曼在维也纳皇家科学院报告上的德译本《〈离骚〉和〈九歌〉——公元前三世纪的两篇*诗歌》问世以后,法、英、意、俄、匈等译本相继产生,有的还不止一种译本。
离骚课文翻译
《离骚》是战国时楚国屈原的抒情长诗。作品表达了关心国家命运、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理想,倾诉了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和忧愁,表现了对保守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艺术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骚课文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骚》课文翻译
原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翻译: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原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翻译:他们既诽谤我佩带蕙草,又指责我采集苗兰。
原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翻译: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原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翻译:我埋怨王上太肆无忌惮,始终不考虑人民的情感。
原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翻译:众女(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谣诬蔑说我放荡不羁。
原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翻译:庸俗之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他们违反规矩,改变措施,
原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翻译:违背标准,追求邪曲,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
原句: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翻译:我忧愁抑郁失志无聊,现在我多么孤独穷困!
原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翻译:我宁愿马上死去魂离魄散,也不愿采取这种态度取悦于人。
原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翻译:雄鹰不与燕雀同群,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原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翻译: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原句: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翻译:只好暂时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忍受责怪,容忍咒骂。
原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翻译:保持清白,死于直道,这本是前圣所称道。
原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翻译:我后悔没有仔细观察道路,长久站立后我又反回。
原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翻译:我调转车子走回原路,趁我迷途还不太远的时候。
原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翻译: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
原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翻译:我进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旧服。
原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翻译:我把菱叶制成上衣,并把荷花织就下裳。
原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翻译: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的感情真正芳洁。
原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翻译: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带增得长长。
原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翻译:芳洁(贤士)与污垢(佞臣)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败。
原句: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翻译: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往观四面遥远的地方。
原句: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翻译:我佩戴五彩缤纷华丽服饰,它散发出浓烈的芳香。
原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翻译: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爱好修饰,*以为常。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代: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宋代: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五代: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宋代: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宋代: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宋代: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木兰花慢·*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宋代: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木兰花·立春日作
宋代: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宋代: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离骚九歌的古诗
离骚古诗改为歌曲的有
有关离骚的古诗
离骚诗句
比离骚长的古诗
古诗词为名的歌曲离骚
引用离骚的古诗
离骚的古诗诗意
离骚的常考古诗
古诗离骚的诗人
离骚的名句
离骚的古诗视频
离骚的古诗写法
离骚古诗的图片
离骚的诗句
适合离骚的古诗
带有离骚字的古诗
古诗离骚的音乐
离骚名句
屈原的离骚算古诗吗
离骚中的古诗词
带离骚的古诗词
离骚中名言
离骚中的名句
离骚古诗的注音
赞扬离骚的古诗
离骚的名言
古诗离骚的诗人是谁
屈原写的古诗《离骚》
离骚和沈约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