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夷陵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夷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夷陵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赞夷陵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韦庄金陵图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韦庄金陵图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韦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者】: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蜀,为王建掌*。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韦庄传
(录自《十国春秋》)
韦庄字端己,杜陵人。唐臣见素之后也。曾祖少微,宣宗中书舍人。庄疏旷不拘小节,幼能诗,以艳语见长。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登进士第。为判官,晋轶秩左补阙。高祖为西川节度副使,昭宗命庄与李洵宣谕两川,遂留蜀。同冯涓并掌*,文不加点,而语多称情。时有县令扰民者,庄为高祖草牒曰:‘正当凋□(鹱,内加祭)之秋,好安凋□(鹱,内加祭);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一时以为口实。寻擢起居舍人。天复间,高祖遣庄入贡,亦修好于梁王全忠。谈言微中,颇得全忠心。随使押牙王殷报聘。昭宗既遇弑,全忠遣告哀使司马卿宣谕蜀土,兴元节度使王宗绾驰驿上白。高祖颇内怀兴复;庄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乃为高祖答宗绾书曰:‘吾蒙祖上恩有年矣,衣襟之上,宸翰如新;
墨诏之中,泪痕犹在;犬马尚能报主,而况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三月东还,连贡二十表,而绝无一使之报,天地阻隔,叫呼何及?闻上至毂水,臣僚及官僚千余人,皆为汴州所害。至洛,果遭弑逆。自闻此诏,五内糜溃,方枕戈待旦,思为祖上报仇,今使来,不知以何宣告。’且令宗绾以此意谕之。卿乃惶惧而返。明年高祖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以庄为宣抚副使。未几,梁篡唐改元,庄与诸将佐诣高祖劝进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帅吏民哭三日拥高祖即皇帝位。进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顷之,梁复通好高祖,推高祖为兄,庄得书笑曰:‘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其机敏多此类。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章事。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阳。是岁,庄日诵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诗,吟讽不辍,人以为诗谶也。谥为文靖。有集二十卷,《笺表》一卷,《蜀程记》一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庄弟蔼所编,以所居即杜氏草堂旧址,故名。庄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宫人为词,强夺去,庄作‘谒金门’辞忆之。姬闻之不食而死。庄又常取唐人丽句,勒成《又玄集》。其自序云:‘谢玄晖文集盈编,止诵澄江之句;曹子建诗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两歧奚少;繁玄九变,大获殊稀。入花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惟一。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槲;管中窥豹,但取一斑。思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烹鱼去乙,或至伤鳞。自渐乎鼹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独美。然则,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蝇,去虫加爿)之水。左太冲十年三赋,未必无瑕;刘穆之一日百函,焉能尽丽?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虽遗研可惜,而备载斯难。亦由折斧伐山,止求佳木;挈瓶赴海,但汲井泉。等同于风月烟花,各是其□(木虑,去心加且),梨,柚,橘。鱼兔虽存,筌蹄是弃。金盘饮露,惟挹沆瀣之精;花界食珍,仅存醍醐之味。’庄文词甚多,不具录。
【注释】: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评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江雨、芳草、鸟啼,都隐约透出昔时的梦幻。但世事已非,令人感叹。当时唐朝也快灭亡了。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图 明·沈周
枝条最顶端,开着一朵朵辛夷花,鲜红的花萼,十分绚丽。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辛夷花纷纷怒放,瓣瓣飘落。
辛夷坞: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芙蓉花: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此处借代辛夷花。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
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
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
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
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
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
洛阳城里是多麽的热闹,
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
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
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
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赏析:
这首诗与《古诗·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古诗·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色、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向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文选》李善注引《尸子》、《列子》释“远行客”:“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
《古诗》中如“人生寄一世”,“人生忽如寄”等,都是不久即“归”(死)的意思。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南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必会有感想。结尾两句,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自然应指豪*。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势,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不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1.《武夷山中》宋朝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2.《初入武夷》唐朝
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3.《武夷山》唐朝
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4.《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宋朝
辛弃疾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澜上不来。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5.《武夷茶歌》宋朝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6.《题武夷》明朝
戚继光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北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7.《过武夷》明朝
张以宁
羽节霓旌蔽紫氛,幔亭高宴武夷君。虹桥一断青冥隔,天乐多传白昼闻。岩挂玉机虚夜月,洞函金骨暖春云。*见说今犹在,拜乞刀圭傥汝分。
8.《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幔亭彩幄会仙灵》明朝
郑善夫
幔亭彩幄会仙灵,紫雾蒙蒙薄太清。奏罢人间可哀曲,凤笙龙管杳无声。
9.《寄婺卒张同年渭叟并简其婿黄元辅自然二首·江峰映带武夷青》宋朝
王迈
江峰映带武夷青,几度携筇此地行,韵士魁人钟间气,冰翁玉婿并时名。世方争效十赞巧,渠自不贪三字荣。料得*章风月暇,家书一阅万金轻。
10.《和朱元晦九曲櫂歌·听取渔歌说武夷》宋朝
欧阳光祖
听取渔歌说武夷,武夷九曲水涟漪。放舟理櫂从头去,三十六峰天下奇。
11.《武夷曲次晦翁棹歌十首·其六》明朝
郑善夫
大隐屏前烟水深,九霄云覆紫芝林。彤墀不作含香梦,丹洞忻传出世心。
12.《武夷九曲》宋朝
叶梦鼎
兴穷九折更悠然,棹转船头障去川。留取洞中无尽意,桃花水暖鳜鱼天。
13.《武夷精舍十咏·观善斋》宋朝
袁枢
出处绍前哲,典型资后生。虚堂悬青镜,视者心自明。古人不难到,功用在力行。缅怀朋簪盍,耿耿中夜情。
14.《宿田家望武夷山》明朝
蓝仁
仙崖蓄灵异,怪石盘空曲。一水隔花源,千峰入茆屋。金芝暖逾秀,瑶草寒更绿。云中武夷仙,一一颜如玉。白马去不归,玄猿叫相逐。昔陪丹丘侣,酣歌紫霞谷。鸡鸣洞天晓,落月…
15.《武夷十咏·其七·金鸡洞》明朝
徐熥
红尘容易使人迷,流水无情日又西。大梦纷纷谁自觉,空劳仙洞报金鸡。
16.《武夷十咏·其二·架壑船》明朝
徐熥
壑里藏舟经几春,溪头何用叹迷津。世人自爱风波险,岂是神仙不渡人。
17.《和朱子武夷杂咏十首·其八·钓矶》宋朝
丘崇
清溪转回环,石矶俯深碧。公来坐忘归,此意白云识。
赞美花的古诗(精选120句)
貌似玫瑰,却不如玫瑰艳丽,但,只要有充足的阳光空气,月月都是它开花的季节。而不象玫瑰,只为夏天释放热情。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赞美花的古诗”,希望能帮助到您。
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2、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1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1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1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1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1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9、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0、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2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2、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2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2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25、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6、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27、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2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2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3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3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3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3、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3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5、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36、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37、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
38、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39、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4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2、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4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4、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46、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47、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48、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49、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导语: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为诗人李白所写。那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呢?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意一: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诗意二: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为送别诗中的千古名篇。写作者于黄鹤楼畔送友人孟浩然放舟东游,先设想三月烟花,江南春早,故人启程,继写孤帆影远,友人已去,江水自流。一幅大写意画展现在眼前,别离之情,也就不写自露。
李白一生交游最广,孟浩然长他12岁,忘年友情,诚挚笃厚。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深情大呼:“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盛赞孟浩然弃轩冕冠服,卧云泉山林的高风亮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深深的敬慕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奔放潇洒,充满画意诗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天下胜景,原址在今湖北省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相传黄鹤楼是仙人乘鹤飞升之处,是当时骚人墨客流连聚会之地。崔颢著名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黄鹤楼增添了情深思远的人文景色。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用清丽明快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因为此人,乃“风流天下闻”的当代名流孟浩然;此时,乃大唐开元盛世,绣户珠帘,百业兴旺,繁荣而又太*,千古难逢;此景,又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所去之地“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从黄鹤楼到扬州古城,大江上下,该有多少看不尽的风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开头这两句看似*淡的叙事,包含了李白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呀。而此时,他又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倾述呀。虽依依惜别,却没有一丝感伤的情调,完全摆脱了一般的写法。
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孤帆远影碧空尽”,目送航船远去,孤帆渐淡,消隐在天水一色的蓝天碧水之间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极目远送,更显友谊深长;孤帆淡去,反衬深情更浓。此刻,画面上帆影逝去,已空空无物了。可是,恰恰是这片空白中,为诗人的思绪驰骋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驻足良久,不忍离去时的所见。面对悠远无尽的江水,面对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悠远境界。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安!这向着遥远的天边流去的滚滚江水,也正象征着他们的友情;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而他们之间的情意也是说不完的。
这首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景中寓情,以景抒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正所谓“不见帆影,惟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李白的诗,意境开阔,如来天外;李白的诗,感情奔放,直薄云霄。这首送别诗,写景,大处落墨,笼天地于笔端;写情,豪情满纸,随江水而奔腾。诗意飞动,自然流走,这是最典型的李白的风格。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7、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赞夷陵的古诗
古诗有夷陵的
含有夷陵的古诗
带有夷陵的古诗
夷陵的古诗词
写夷陵之战的古诗
陆游的古诗初发夷陵
夷陵老祖名言
夷陵老祖语录
夷陵老祖口号
夷陵老祖魏无羡句子
赞叹辛夷华的古诗
赞美江陵的古诗
赞美严子陵的古诗
赞高陵的古诗词
赞美辛夷花的诗句
赞赏武夷山的古诗词
赞美武陵丛台的古诗
赞美金陵山的古诗
赞美武夷山的诗句
赞武夷山的句子
赞美夏威夷的句子
赞美辛夷花的句子
赞武陵源的古诗词
赞美丘陵的古诗词
赞美武夷山的诗词
赞美庐陵的诗句
入希夷的古诗
关于赞美武夷山的诗句
赞美铜陵的诗句
描写树的好词好句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
描写的好词好句
描写的好句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古诗
描写白云的诗句古诗
描写润玉的诗句
描写人间真情的名句
描写柿子的句段
描写冰川的诗句
不是描写江苏镇江的诗句
远景描写的诗句
描写明月的词句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描写花与美人的诗句
描写夏季夜晚的诗句
描写榆树的诗句
描写春景的诗句美景
描写春天的比喻句短
描写儿童的诗句有
描写少年美好的诗句
描写一切都会好的诗句
描写古镇意境的诗句
描写绿意盎然的诗句
描写发小情深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美好诗句
描写内心愤怒的诗句
描写鸡的好词好句
描写秋天凄凉的诗句是
描写春天的风沙的诗句
描写石林风景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