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70个古诗中常用的典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70个古诗中常用的典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70个古诗中常用的典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70个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运用典故诗句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运用典故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 朝闻道,夕死可矣!
5.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6. 亲射虎,看孙郎。
7. 西北望,射天狼。
8.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9.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0.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1.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2.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13.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5.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6.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17.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8.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9.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0.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2.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23.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24.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灏《黄鹤楼》
2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1、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2、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3、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5、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6、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1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1、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1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5、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7、我欲与君相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8、哀叹声声痛饮中,酒醉醒来愁未醒,红颜知己去何处,忆当初,伤流景,往事悠悠记心中。
19、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0、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高贵、富贵;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
1、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蟋蟀:又名促织,表示惆怅。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
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4、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咏蝉诗“三绝”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5、燕子(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2)燕子眷恋旧巢的*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3)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渗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取的意象有: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荣华,最后一句只见破败荒凉。前后强烈的对比将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表思念。古诗十九首:明月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5)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自然类:白云、明月、水、冰雪
1、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时也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场所类:南浦、灞陵、长亭、西楼(借代)
1、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
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使用典故的诗句总结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朝闻语出《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三立:著名相声演员,三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动,其次有立言,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
谢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出自王昌龄诗句:洛阳好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鲁迅:原名周树人,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薄至清:至清取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浩然出自《孟子》:君子善养浩然之气。
傅楚:语出《孟子· 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语也,则使齐傅诸?使楚人傅诺?
马千里:又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左之有千里马。
易家言:家言出自《史记·大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路,以拾遗补缺,成一家言。
孔学思:学思语出《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雨殆。
孙三省:三省语出《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吾身。
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取虚心节高之意。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张驰:语出《孔记·杂记下》: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弛雨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斐冲天:冲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则惊人。
韩三友:语出左诗推李杏疾风一家,松竹梅岁寒三夜。
李宗仁:字德邻,取自《论语》里仁之为美、德不孤,必有邻。
肖春晖:春晖出自唐代孟效《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温知新:出自《论语》温故而知新。
古典诗歌中常用抒情方式例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典诗歌中常用抒情方式例析,欢迎大家分享。
“诗者,吟咏性情也。”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诗人情动于衷,感发兴起,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诸笔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就有了诗。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可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的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重要途径。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多种: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卫风?伯兮》);“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二、间接抒情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2、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乐景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4、咏史抒怀: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二、修辞手法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三、表现手法
1、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问题:有哪些是你印象深刻的典故?
前言
相对文章来说,诗词篇幅短小,想用最少的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内容和思想就比较难 。因此适当地用典就成了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诠释”用典”是这样说的:”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意思是以古代的故事来说明今天的事,用相似的事例来表达诗中的含义。 用典也要注意尽量避免用生僻的典故,以免造成读者的理解障碍;同时也要注意不可用典太多,成为点鬼薄或者掉书袋。
如果让您列举前10个最常见的典故您会推选哪些呢?下面老街就列举10个我以为唐诗中最常见也是必须知道的典故,您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既然是唐诗中的常见典故,那么至少是隋朝以前的故事了。
一、宋玉悲秋
宋玉悲秋典出宋玉的名篇《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时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和宋玉。关于宋玉的身世有几种说法,晋代*凿齿在《襄阳耆旧传》 中说: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
宋玉的作品有 《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 除了宋玉悲秋以外,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巫山云雨等典故都出自宋玉的作品。关于宋玉悲秋的诗词最有名的大概是杜甫《咏怀古迹·其二》了: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二、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典出《汉书·卷五十四 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汉朝想要回苏武,匈奴人撒谎说苏武死了。没想到汉使后来用了一计,说皇帝得到一只被射下来的大雁,雁足上有苏武的书信,就这样把苏武要了回来。这个典故有几十个词语形式,如:上林书、塞雁音书、断鸿书、雁使、雁足、雁书等。使用这个典故的诗词简直太….多了。
李白的《千里思》: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宋朝秦观的《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关于书信的典故还有《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之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称书信为鲤书、鱼书、双鲤、寄鳞、尺素等。例如唐·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三、杜鹃啼血
关于这个典故有几种说法,不过都大同小异,其中一种:
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这个国王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也叫做望帝、杜鹃、杜宇等。其鸣声有哀怨、思归等含义。晋·张华注《禽经》时说这种鸟;
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过: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四、庄周梦蝶
李商隐七律《锦瑟》中使用了上面说的“望帝”典故,出句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周梦蝶来自于《庄子内篇·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起使用的还有唐朝诗人薛能,他在《华清宫和杜舍人》有一段:
祝寿山犹在,流年水共伤。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五、接舆歌凤
接舆是一个神秘的隐者,他曾经唱歌嘲笑孔子看不清世道,这个典故来自于《论语注疏·微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李白有一首诗,很多人能背上来,《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六、高山流水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接舆笑话孔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钟子期和俞伯牙却一见如故成了知音,唐朝诗人元孚就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首诗里做了对比:
《送李四校书》
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无题诗更是写得缠绵悱恻,读来优美动人,回味无穷,说他是唐代情歌小王子,一点也不过分。
例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两则名句出自《无题》诗,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上虽然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情却像灵犀一样,息息相通。又如: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轻狂。
这两则名句出自另一首《无题》诗,意思是说我虽然知道相思对人的健康全无好处,但是我还要痴情到底,落个终身轻狂吧!还有: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两则名句出自《无题四首》中的第二首,意思是说心里爱恋的种子不要和春花争相开放了,对他的寸寸相思,只会被一次次的失望变成了灰烬。
怎么样,这几句诗是不是很唯美,又很伤感。那么这位被誉为情歌王子的诗人是谁呢?他就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今河南省焦作市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他的作品,除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朦胧难懂,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不明觉厉”,也就是读完,大概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但又不能完全明白,就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李商隐的诗难懂,但并非用字生僻,而是因为他占用大量的典故,所指隐晦,上下文之间逻辑关系不紧密,很容易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而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这首诗共八句,其中就有四句用典,末尾两句更是千古流传,但却很难读懂,因此,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很难真的读懂,但是历朝历代喜欢诗词的人们,却是乐此不疲的喜欢和破解李商隐究竟在写什么?
一、锦瑟起兴
诗歌以锦瑟起兴。锦瑟是一种古代的乐器;琴有三弦、五弦;古筝有十三弦;而“瑟”却有五十弦,作者用这么多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见作者内心是多么的复杂。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一句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思想,柱是弦底下的支柱,五十根弦,每一根弦都有一个支柱,每一根弦只要轻轻的碰触,所产生的音符都是对华年的追思。
二、四句用典
接下来,一连串唯美的用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1、“庄生晓梦迷蝴蝶”,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蝶,浑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梦醒后陷入深思,到底是庄周自己变为了蝴蝶,还是蝴蝶正梦到自己变为了庄周。
“庄生”和“梦”是《庄子》一书中本来就有的,当他梦见自己化为蝴蝶的时候,是多么美丽,多么多姿多彩,他完全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可是这种情感如同梦一样,是破晓的梦,短暂的梦,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传递了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诗意伤感。
2、“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一个传说,在周朝末年蜀地,有一个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魄化为一只鸟,思念着故乡,这只鸟就叫做杜鹃。
这个用典正如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最后两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心不动,则不痛”。“春心”在李商隐的诗里表示相思、爱情。
3、“沧海月明珠有泪”,中国古人说有一种人叫做“鲛人”,鲛人可以织成一种布,叫做绡,绡是一种最薄、最透明的材料,十分贵重。鲛人哭泣时流出的眼泪,可以泣泪成珠。
李商隐把最美丽的东西与最悲哀的情感,用这个典故结合在了一起。
4、“蓝田日暖玉生烟”中国陕西有一座山叫做蓝田山,蓝田山是可以采玉的,当风和日丽的温暖季节,太阳照在蓝田山上,那里的玉石,都处在一片烟霭迷蒙之中,那么高远、那么美丽,可是一旦靠*,便不见了烟雾。
以上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茫;望帝春心,包含了苦苦追寻的执着;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寞;蓝田玉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
这体现了诗人对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全部融于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三、茫然若失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己惘然""追忆”"当时"与开篇的”华年”遥相呼应,发散之后的收束浑然流畅,可见布局颇具匠心,非大手笔不能为也。这份至深至沉的感情,可以值得将来回忆追念,只是当初身历其境之时,却漫不经心、毫不在意,如今思前想后,不禁茫然若有所失。
四、那么此诗究竟是写给谁的呢?有三种说法:
1、怀人
据北宋史学家刘颁在其《中山诗话》中记载:“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青衣是指侍女;令狐楚是刘禹锡曾经的恩师,也就是说,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个侍女,这首诗是追忆李商隐与“锦瑟”的一段感情。
当然这种说法,认同的人并不多。
2、自伤
有人说这是一首自伤诗,写了两件事:
第一是写人生的变化,正如中间的两联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用这四个典故,说明人生世事无常。所以庄生、望帝、明珠、美玉都是在自贬。
第二是写人生的迷离,想想当初是怎么回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时的李商隐对人生很是迷离迷惑,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因为他是牛党的门生,最后却做了李党的女婿,他生存于党羽之争的夹缝中,是何等之艰难,而且两边的人又都不看好他,所以说李商隐在情感上很丰富,在政治上却很失败。
3、悼诗
明末清初诗人钱龙惕,应该是提出这种观点最早的人,他说:“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为二十五而殁也。”
意思是通过瑟这种乐器弦的多少,来猜测李商隐妻子过世的年龄,应该为25岁。不过,从一些书籍的记载中,发现李商隐的妻子并不是二十五岁死的,所以这种推测还有待考究。
说是悼诗,其实都解释的通,唯独“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句难以解释,不过,我们可以按照地理的位置来探寻一下。
李商隐的妻子死时,他39岁,此时他在长安做官,从其他诗里看的出来,他的妻子是在长安死的。当时长安官宦人死后,都要埋在终南山,而和终南山一脉的就是蓝田山,因此他的妻子一定是埋在了终南山,甚至就是埋在了蓝田山。
由此基本可以讲通,这就是一首悼念已故亡妻的悼诗。
结语
1.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9.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岑参《逢入京使》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李煜《望江南·多少恨》
1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1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15.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曹植《白马篇》
16.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17.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诗经》
18.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高适《夜别韦司士》
19.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20.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21.今日园林过寒食,马蹄犹拟入门行。——徐铉《从兄龙武将军没于边戍,过旧营宅作》
22.火速的驱军校戈矛,驻马向长江雪浪流。——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
23.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岑参《碛中作》
24.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李白《少年子》
25.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26.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九曲词三首》
27.况回首、洗马塍荒,更寒食、宫人斜闭,烟雨铜驼。——刘辰翁《大圣乐·音韵低黯》
28.马蹄又上吴山翠,知音今有谁?——张可久《湘妃怨·乐闲吹箫按》
2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0.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31.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李贺《马诗》
32.春风轻柳絮,夜雨瘦梨花,绿杨阴谁系马?——张可久《红绣鞋·次韵剑击西》
33.鸡声连绛市,马色傍黄河。——李端《送张少府赴夏县》
34.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35.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
36.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王昌龄《箜篌引》
37.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刘长卿《送侯中丞流康州》
38.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李白《白鼻騧》
39.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王维《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40.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李白《侠客行》
41.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秦嘉《赠妇诗·皇灵无私亲》
42.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 ——许浑《途中寒食》
4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44.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45.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李商隐《韩冬郎即*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46.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吴文英《忆旧游·别黄澹翁》
47.山色日微茫,黄花绽也,妆点马蹄香。——杨果《仙吕·赏花时》
4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49.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50.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胡令能《喜韩少府见访》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
语文高考古诗词的阅读鉴赏题从一卷移到二卷,变客观题型为主观题型,答题的难度显然有所提高。鉴赏中有关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前只要求考生对题目中的解说进行正误判断,热现在则要求考生作出分析,并作简要的阐述。这就要求考生对常见的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就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4、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比喻和象征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6、夸张
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1、你以为最酸的感觉是吃醋吗?不是,最酸的感觉是没权吃醋。
2、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3、上天决定了谁是你的亲戚,幸运的是在选择朋友方面它给你留了余地。
4、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5、傻与不傻,要看你会不会装傻。
6、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7、幸福是可以通过学*来获得的,尽管它不是我们的母语。
8、不要见一个爱一个,爱的太多,你的爱就要贬值。
9、想完全了解一个男人,最好别做他的恋人,而做他的朋友。
10、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11、当我们搬开别人架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12、痛苦来临时不要总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快乐降临时你可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13、如果说我懂的道理比别人多一点,那是因为我犯的错误比别人多一点。
14、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
15、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6、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17、走的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18、在事实面前,我们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
19、当别人开始说你是疯子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20、你永远看不见我眼里的泪,因为你不在时我才会哭泣。
21、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22、如果我能够看到自己的背影,我想它一定很忧伤,因为我把快乐都留在了前面。
23、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幸好还有差距,不然,谁还稀罕理想?
24、说有上辈子的人是在骗自己;说有下辈子的人是在骗别人。
25、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嫉妒。
26、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结果……在树林里迷路了。
27、爱情就像攥在手里的沙子,攥的越紧,流失的越快。
28、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不想要的东西。
29、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
30、问候不一定要郑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31、做与不做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拥有对前者的评论权。
32、人,长得漂亮不如活的漂亮。
70个古诗中常用的典故
古诗中常用的50个典故
怀古诗中常用的典故
古诗中常用的典故及出处
了解古诗词中常用典故的含义
古诗中常用的典故人物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70个古诗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古诗中的常用的典故
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来进行比喻
古诗中常常运用的典故
27个古诗中常见的典故
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古诗中常见与牛有关的典故
古诗中的引用典故
古诗中运用典故的
古诗常用鱼的典故
古诗中用典故的手法
古诗中反用典故的例子
古诗中运用典故的用途
古诗常用的36个典故
70个古诗中的文化典故
古诗中采用典故的手法
古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
古诗中运用典故的利弊
古诗中常用的鸟名
中国古诗词常用的典故
y古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
古诗中常用的汉字
古诗中常用的名字
李清照的古诗改编
对自然界中声音的赞美的古诗
新坟旧冢的古诗词
科学探索发现的古诗
辽朝悲愤的古诗
古诗中含有春的字
唱出来的古诗墨梅
与梅花有关的古诗大全
很多诗人和对应的古诗
吴少婉的古诗
表达感恩友谊的古诗
古诗春望中的深是否可以改为盛
在线阅读春天的古诗
祝福别人端午节的古诗文
有关信封的古诗
燕来古诗的感想
带静柳的悲伤古诗词
韩愈的漓江古诗
甄士隐作的古诗
赞美努力奋斗的古诗
赞美一棵树的古诗词
关于月亮的望月古诗
古诗中有花的词
求上热门的古诗
交一个有情有义的朋友古诗词
关于揭示宇宙哲理的古诗
古诗词含有意义的情侣网名故渊
关于守卫祖国的古诗
重阳活动的古诗
聿字的美好古诗词
杜甫的旅夜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