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

关于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9) 语录(2) 说说(6) 名言(1) 诗词(797) 祝福(6) 心语(3k+)

  • 《古诗三首》教案

  • 《古诗三首》教案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三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

      1、了解三位作者生*。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

      一、学*《泊船瓜州》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 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⑴ 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 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⑶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 同桌互读,练说。

      ⑸ 指数名学生说。

      ⑹ 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 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⑽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⑾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⑿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⑴ 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⑵ 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⑶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⑷ 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⑸ 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⑺ 感情朗读。

      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阅读全文]...

2022-07-17 11:52:52
  • 人教版古诗两首教案

  • 人教版古诗两首教案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

      学*《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阅读全文]...

2022-01-26 12:53:41
  •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的美。

      2.通过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诵对理解和

      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今

      天,我们再学*三首古诗。

      二、学*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1.读课文。

      2.学*生字。

      亭:上下结构,把“亮”字下面的“几”换成“丁”,就是“亭”。

      3.理解古诗。

      (1)“敬亭山”在哪儿?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宣城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风景优美。独自坐在敬亭山,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

      (2)读第一句诗,说说“众鸟”“孤云”“闲”的意思?(成群的鸟儿;仅有的一片云;云彩飘来飘去悠闲的样子。)

      (3)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空中成群的鸟儿高飞远去了,无影无踪;长空中仅有一片白云也慢慢地飘去了。)

      (4)读第二句诗,说说“两不厌”的意思?(指人和山彼此相看不厌烦,把山人格化了。厌:满足。)

      (5)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只有敬亭山没有走开,我和它互相看望不觉得厌烦。)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和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巩固练*。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敬亭山”“闲”“厌”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3.默写课文。注意标点,不写错别字。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首古诗。

      1.教师范读课文。

      2.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二、学*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泊”的读音是bó,“德”的读音是dé,两字的读音要注意区分,尤其声母b、d,不要混淆。

      “移”的读音是yí,是整体认读音节。

      “愁”的读音是chóu,声母是ch,不是c。

      2.记忆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移:左边禾木旁,右边是“多”,合在一起是“移”。

      泊:左边三点水,右边是“白”,合在一起是“泊”。

      愁:上边是“秋”,下边是“心”,合在一起是“愁”。

      旷:左边日字旁,右边是“广”,合在一起是“旷”。

      (2)分析字形。

      德:左边双人旁,右边从上往下的顺序是“十四—心”,合在一起是“德”:注意不要丢掉心字上面的一横。

      3.理解词意。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省)的一段江水。

      泊:停船靠岸。

      烟渚:烟雾笼罩的水边沙洲。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阅读全文]...

2022-07-16 23:01:40
  • 古诗两首教案(汇编15篇)

  • 古诗两首教案(汇编15篇)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预*提示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是两位诗人的代表作及优秀品质的写照。认真读读诗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古诗含着的意思。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课时布置 两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教师点拨

      初读指导

      教师范读,同学画出生字。

      同学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同学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经常。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烘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性,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再读体会,考虑: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标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同学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标明自身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情感朗读,赛读。

      齐读。

      拓展延伸

      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身一生的写照啊!

      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身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优秀给大家于谦的另一首诗《咏煤炭》,请大家感悟。

      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是怎样学*《石灰吟》的?

      老师总结学*方法:

      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阅读全文]...

2021-12-07 19:16:29
  • 古诗两首教案汇编15篇

  • 古诗两首教案汇编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目标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诗题

      1、揭题

      师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

      二、自主学*,初解诗意

      1、(1)看课件,猜猜是什么诗。(从书法作品中认字、猜字激起学*汉字的兴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体的《回乡偶书》

      (3)不会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集体汇报交流。

      (1) 个别读——正音——齐读

      (2) 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

      (3)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 深悟诗情

      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

      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2、配乐练*读。

      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 客

      客:中间不要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

      *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1、背背课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诗歌。

      a) 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学生简介李白的生*)——教师补充(课件)

      李白*称他为诗仙。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学*其中的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阅读全文]...

2021-12-24 14:16:59
  • 古诗词三首教案

  • 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学*词的内容,理解诗词意思。

      2、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三、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阅读全文]...

2022-04-20 17:28:08
  • 小班咏鹅古诗教案

  • 小班咏鹅古诗教案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咏鹅古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头饰人手一个,塑料地毯围成一个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

      4、我们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鹅鹅鹅)

      2、小白鹅一边在欢迎我们,一边还在跳舞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来跳舞的?

      (三)再次结合多媒体,通过模仿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1、它们是怎么在跳舞的呀? 它们的脖子是怎样的?(它们伸着脖子,头还抬的高高的一边跳舞一边还唱着歌呢:曲项向天歌)集体模仿动作。

      2、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们看它们还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绿水)集体模仿动作。

      3、它们的小脚可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红的)那它们是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划船一样的,我们来学学看,(红掌拨清波)集体模仿动作。

      (四)和着音乐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边唱边跳,好不好。(轻音乐)

      2、这次我们大声的唱给小白鹅听。(轻音乐)

      3、小白鹅,它送来了一盒它唱歌的磁带呢,不过它唱歌的速度有点快,我们跟着小白鹅一起唱,好吗?(跟念)

      4、这一次,小白鹅想请你们能找个朋友表演给它看,你们愿不愿意呀?(快)两只两只小鹅手牵手到草地上去玩。

      活动反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

      活动过程

      1、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示图片)。

      教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2、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教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在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幼儿初步欣赏古诗。

      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3、感悟古诗韵律。

      4、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阅读全文]...

2022-02-02 12:04:20
  • 语文古诗教案15篇

  • 语文
  • 语文古诗教案15篇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古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练*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颖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上只有酒?

      1、想象:*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阅读全文]...

2022-01-29 16:03:32
  • 古诗《春晓》教案

  • 古诗《春晓》教案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春晓》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能用四个字的成语说说吗?(如:百花齐放、万物复苏)

      2、师:是啊,古人也很喜欢春天,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播放孟浩然的图片,是啊,这首诗就是由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

      3、板书课题:春晓,指名幼儿读,并让幼儿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从而进行解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因此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这首古诗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同学们预*得怎么样了?

      ①指名幼儿读。

      ②全班齐读。

      2、师:现在老师把课文当中的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了,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

      ①指名幼儿读生字。

      ②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③进行词语认读游戏:出示“睡眠、到处、新闻、闻见”等词语让全班同学进行认读。

      ④全班再次齐读古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春天百花齐放,鸟儿飞来飞去,诗人睡得可香啦,连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谁把他叫醒的呢?原来是小鸟,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他突然记起昨天晚上听到的刮风下雨的声音。花园里的花开得那么好,被风吹了一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师边读边指导幼儿看图。

      2、师:那么诗人是怎样来写这么一幅画的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1)学*一、二两句诗。

      ①幼儿自由读这两句诗。

      ②师:春天的早晨,睡得多么舒服,一醒来就听到美丽

      的鸟叫声,心情真舒畅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

      ③幼儿试着高兴地读这两句,接着再指名读,齐读。

      (2)学*三、四句。

      ①师范读,幼儿再跟读。

      ②师:我们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里就觉得很可

      可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④幼儿试读,再全班齐读。

      (3)幼儿试背全诗。

      3、导背

      ①看图试背,指名背。

      ②全班齐背。

      4、配乐朗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古、声、多”

      1、出示三个生字,幼儿认读,并对生字进行组词。

      2、幼儿观察生字,说说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幼儿描红并书写两个生字。

      4、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春晓》。

      2、古、声、多各写两行。

    [阅读全文]...

2022-01-16 23:06:33
  • 古诗梅花教案

  • 梅花
  •   《梅花》是北宋诗人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坚毅的精神令人赞叹。在设计教案时应该表明这个中心。

      【设计意图】

      寒冷的冬季,是各种花草树木枝叶枯萎凋谢的季节,而“梅花”却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生长特别旺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着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为了培养孩子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特设计了古诗《梅花》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二、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三、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和诵读古诗。

      活动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欣赏梅花的品格。

      活动准备:梅花图片、课件、古筝曲

      活动过程

      一、 复*朗诵古诗《青松》后讲话引出主题。

      师: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仅有勇敢高洁的青松,而且还

      有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花

      二、 认识梅花,指导梅花不怕冷,在冬天开放。

      (一) 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欣赏。

      (二) 认识梅花: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

      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电影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 请幼儿欣赏课件,理解古诗内容

      (一) 播放课件欣赏,知道古诗的题目,一共有几句?

      (二) 再次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古诗意境。

      “墙角数枝梅”是什么意思?

      “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

      “遥知不是雪”是什么意思?

      “为有暗香来”是什么意思?

    [阅读全文]...

2022-03-19 03:59:14
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 - 句子
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 - 语录
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 - 说说
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 - 名言
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 - 诗词
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 - 祝福
部编版9古诗三首的教案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