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

关于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33) 说说(40) 名言(11) 诗词(4k+) 祝福(13) 心语(1k+)

  • 八阵图的诗意

  • 诗意
  • 八阵图的诗意

      《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八阵图的诗意,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词语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1-12-17 03:26:58
  • 八阵图杜甫古诗赏析(八阵图唐杜甫的古诗朗诵)

  • 杜甫
  • 杜甫是夜空中最耀眼的诗人星光之一,他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上悯国难,下痛民穷”,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因此被称为“诗史”。杜甫诗成就最高的是律诗和古体诗,如五律的《春望》《望岳》、七律的《登高》、五言古体的“三吏”和“三别”等,他写的绝句就比较少了,有记载流传下来的五绝更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其中写给诸葛亮的便有《八阵图》《武侯庙》两首。

    杜甫对诸葛亮非常推崇,一共写了20多首诗,要知道即使是给他的好基友李白,杜甫也才写了15首而已。在杜甫给诸葛亮的诗中,《八阵图》是历来评价比较高的一首,仅次于《蜀相》和《阁夜》。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释义:

    诸葛亮建立了盖世功勋,力压三国。他的声名从创制八阵图开始。

    任凭江流的冲击,到如今那阵中的石块依然牢固不动。

    最让人遗恨的是,刘备失策,想要吞并吴国。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吞并吴国是刘备的失策?

    在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曹丕)最强,吴国(孙权)次之,蜀国(刘备)最弱,所以为了自保,诸葛亮原计划是联吴抗魏,但因孙权暗中联合魏国杀了关羽,刘备刚打下汉中后头脑发热,便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起兵攻打孙权,想要一举拿下吴国,结果一败涂地,刘备也死于白帝城。

    蜀军损失惨重,而刘禅又是一个扶不起来*,由此埋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最终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第五次北伐时,突患急病,逝于五丈原。

    这首诗是杜甫到夔(kuí)州时感怀诸葛亮所作,夔州正是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守之地,诸葛亮在夔州江滩修建了八阵图,作为攻吴失败的补救措施,而夔州也被刘备改名为永安县,也许他是想以此表达永享*安之意,可惜天不遂人愿,仅过了一年,刘备于永安宫病逝。

    此诗首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开门见山地对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表达了赞颂之意。刘备本无帝王之资,正是得益于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才使蜀国能够三分天下。

    “八阵图”则是诸葛亮用石堆根据“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进行推演兵法、操练士卒的军事作战阵法图,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突出反映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华,正是有了八阵图,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抽象的将才形象得以具象化和有了参照物,使他的名声更加显赫。

    后两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精炼的描写出了“八阵图”历经六百年江水冲激依旧岿然不动的神奇。“八阵图”石堆建于江滩,一到夏天就会被洪水淹没冲刷,但它一直保持着当年的状态,体现了“八阵图”建造的精良,同时也隐喻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贞和一统天下的坚定信念,如磐石般不可动摇

    但即使有如此良才的辅佐,却算不过刘备走出了吞吴的错棋,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遗恨非常。

    杜甫在这里一方面为诸葛亮感到惋惜,其实也借此抒发了自己仕途坎坷,英雄无用武之地,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杜甫在诗写作上,炼字精到、格律工整,注重声律对仗,被誉为“格律大师”,他自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自己情性孤僻,醉心于写出好的诗句,如果达不到惊人的地步,就不罢休。他又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到了晚年,诗的格式韵律越发精细,这些都表明了杜甫对格律和音韵美的注重,体现了他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如这一首《八阵图》即充分展现出了这方面的特点。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首联二句以对仗开篇,精巧工整,后两句“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则体现了杜甫句法气象万千的特色,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在里面。正如他的另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江南逢李龟年》),只有深入地了解了背后的故事,才能明白诗中的真情感,也才能真正读懂杜甫。

    《八阵图》在格律上也是很优秀的。总是有人说格律是今人搞出来的东西,唐人写诗都不按格律,这话后半句说对了一半,因为格律诗是在唐初才开始形成,至中唐时完善,所以部分唐人写诗确实不依格律,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出现啊。但在格律诗完备以后,会写格律诗成了每一个诗人必备的技能,毕竟那时的科举考试中,格律诗是必考题(以五言为主,有四韵、六韵、八韵等)。

    当然即使如此,也并不是说大家就只能写格律诗,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格律、古体两者兼备,最出名的就是李白,因为古体诗更符合他即兴成诗的需要,所以李白的古体诗非常多,成就斐然,但李白也有很多格律工整的*体诗。

    成都杜甫草堂

    回到《八阵图》,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由首句第二字“盖”(仄声)和尾字“国”(仄声,注:以*水韵为准),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仄起仄收的句式,它的*仄格式是(括号中表示可*可仄):

    (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

    《八阵图》的*仄格式为: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仄**仄,**仄仄*。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仄仄仄,*仄仄**。

    可以看出,除了“石”字的*仄与标准格式不符外,其它均是合律的。“石不转”形成了三仄尾,但相对于格律诗中完全不能出现的三*尾,三仄尾在唐诗中相当普遍,因此有观点认为这并不是出律,是可以归入格律诗(*体诗)的——如果有三*尾,则只能划入古体诗。

    所以从结构上分析,这可以算是一首比较标准的格律诗,也体现了杜甫在格律方面的造诣。

    正是因为《八阵图》语言朴实而情感充溢,将怀古与述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结尾又给人余音不绝、情深意长之感,兼之格律完美,《八阵图》作为杜甫少有的五绝,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唐宋诗醇》——遂使诸葛精神,炳然千古,读之殷殷有金石声。

    [阅读全文]...

2022-03-09 10:46:07
  • 八阵图杜甫古诗欣赏(八阵图古诗诗意)

  • 杜甫,诗意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是杜甫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公元766年。夔州江边有八阵图。

    八阵图传说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由八种阵势组成。主要是用来操练军队和作战的。八阵分别是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作者初到夔州,观赏遗址后想起诸葛亮,作此咏怀,赞扬诸葛亮的卓越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对诸葛亮丰功伟绩高度概括,反映真实的历史。

    “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声誉卓著,赞扬诸葛亮的军事业绩,为下面凭吊遗迹作铺垫。

    “江流石不转”——是说八阵图的石堆,六百年来岿然不动。“石不转”不但写出遗迹的神奇特征,更赞扬了诸葛亮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渝,磐石不动,

    “遗恨失东吴”——是说刘备吞吴是完全失算的计谋,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国之大计,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遗恨”不仅是对诸葛亮的惋惜,更是对自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抒*彩丰富,怀古和抒怀融为一体,给人此恨绵绵,寓意不尽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3-31 00:59:52
  • 《八阵图》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 杜甫
  • 《八阵图》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阵图》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注释

      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海兵 .杜甫诗全集详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78-279 .

      2、 吴小林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65-566 .

      八阵图的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人称杜子美(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李白被后人称为“李杜”

    [阅读全文]...

2022-04-23 16:43:02
  • 《八阵图》赏析

  •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诗文解释】

      三分天下功业盖世,创制八卦图名声更加卓越。江水冲击阵石不动,吞并吴国失策铸成遗恨。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着,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八阵图【词语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八阵: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图:法度,规模。八阵图:聚细石成堆,各高五尺,纵横棋布。夏时为水隐没,冬时水退仍然出现。遗迹曾见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沙上,相传诸葛亮所布八阵有四处,都在四川,以夔州最为有名。

      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八阵图【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初到夔州时所作,写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诗人咏怀诸葛亮,赞颂了诸葛亮的功绩,尤其歌颂了他的八阵图卓越的军事价值,同时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予以同情。全诗概括精练,意义深刻,感情浓郁。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2022-06-14 22:42:09
  • 杜甫:八阵图

  • 杜甫
  •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

      三国鼎立,

      孔明的功勋最为卓着,

      他创制的八卦阵,

      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

      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

      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阅读全文]...

2022-02-22 16:33:06
  • 中秋的古诗名句签名

  • 中秋,文学
  • 中秋的古诗名句签名

      从古到今,中秋节总会惹得文人墨客文思如泉涌。那么,古诗词中有关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一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踏莎行中秋不见月》陈德武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苏轼

      3、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

      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5、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文天祥

      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7、*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中秋》李朴

      8、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尾犯中秋》曹勋

      9、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辛弃疾

      10、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对月》曹松

      11、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13、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中秋夜临镜湖望月》陈羽

      14、何人意绪还相似,鹤宿松枝月半天。《关中秋夕》薛能

      15、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

      16、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

      1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念奴娇中秋对月》文征明

      18、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中秋对月》曹松

      19、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9、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1、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12、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5、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0、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2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4、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5、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6、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7、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8、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9、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30、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阅读全文]...

2022-05-26 02:18:46
  • 有关中秋的古诗名句

  • 中秋
  • 有关中秋的古诗名句

      1、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3、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5、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

      6、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7、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8、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0、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11、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2、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3、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5、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16、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7、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8、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9、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0、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21、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曹松《中秋对月》

      22、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3、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4、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5、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6、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7、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8、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0、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1、何人意绪还相似,鹤宿松枝月半天。——薛能《关中秋夕》

      32、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3、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35、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6、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8、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9、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40、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1、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曹勋《尾犯·中秋》

      4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3、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阅读全文]...

2022-04-14 03:25:00
  •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名句

  • 中元节
  •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竟把清河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水调歌头· 天地有中气》

    宋·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阅读全文]...

2022-01-27 08:01:04
  •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名句

  • 中元节
  •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庞垲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竟把清河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水调歌头· 天地有中气》

    宋·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

    正是使君初度,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未可愿公还。

    [阅读全文]...

2022-03-20 09:19:27
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 - 句子
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 - 语录
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 - 说说
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 - 名言
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 - 诗词
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 - 祝福
八阵图中的古诗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