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壁古诗第一句的拼音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赤壁古诗第一句的拼音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赤壁古诗第一句的拼音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赤壁古诗第一句的拼音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前赤壁赋拼音版原文及翻译
引导语:《前赤壁赋》通篇以景贯穿全文,“风”和“月”是为主,“山”和“水”辅之,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然而,此篇文章生僻字颇多,下面,请欣赏小编整理的《前赤壁赋》拼音版及全文翻译。
前赤壁赋——苏轼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苏轼《后赤壁赋》原文带拼音
引导语:《赤壁赋》有前后两首,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的赤壁所写的赋,苏轼所游得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gāo)之下,揖(yī)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前赤壁赋
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朗诵明月之诗,歌唱《窈窕》这首诗中的章节。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缓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遗弃尘世,飞天成仙了。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与苏轼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渊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容色突变,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友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江面斟酒,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苏轼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天空已经亮了。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带拼音版及翻译
苏轼是我国的伟大诗人,有许多著名的诗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带拼音版及翻译,欢迎阅览。
1、古诗带拼音版
niàn nú jiāo chì bì huái gǔ
念奴娇赤壁怀古
sòng sū shì
宋 苏轼
dà jiāng dōng qù , làng táo jìn 。
大江东去,浪淘尽。
qiān gǔ fēng liú rén wù 。
千古风流人物。
gù lěi xī biān , rén dào shì , sān guó zhōu láng chì bì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luàn shí bēng yún , jīng tāo pāi àn , juàn qǐ qiān duī xuě 。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jiāng shān rú huà , yī shí duō shǎo háo jié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yáo xiǎng gōng jǐn dāng nián , xiǎo qiáo chū jià liǎo , xióng zī yīng fā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yǔ shàn lún jīn , tán xiào jiān , qiáng lǔ huī fēi yān miè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gù guó shén yóu , duō qíng yīng xiào wǒ , zǎo shēng huá fā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rén jiān rú mèng , yī zūn huán lèi jiāng yuè 。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原文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3、古诗翻译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一首诗。虽然这首诗是名诗,但也有一些错误之处和争议之处。
魔法士小乔(桥)图片
错误一:弄错了“二桥”的“桥”字
史书《三国志·周瑜传》中是这么写的:“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也就是说大桥和小桥的“桥”字是带有木字旁的,而杜牧看书不认真,写错了“桥”字。当然,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人不止杜牧一个人,比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小乔初嫁了”,也把“桥”字写错了,而且小桥嫁给周瑜时,周瑜24岁,赤壁之战时,周瑜34岁,那时小桥已经嫁给周瑜10年了,不是“初嫁”。可见,即便是古代名人,也有看书不认真,“桥”“乔”不分,以讹传讹的时候。时至今日,仍有大量的人搞错了“桥”字。
错误二:弄错了风向
史书《三国志·周瑜传》中对于赤壁之战的风的记载只是写“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没有点明风向。《江表传》中关于风向的记载是这么写的:“时东南风急”。给《三国志》写注解的裴松之则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没有史*载“东风”。而曹操的前线军队与周瑜的军队在赤壁交锋时,周瑜打败曹军,曹军“引次江北”,周瑜的军队“在南岸”。按照常理,把周瑜的战船放到长江中,若是东南风,则吹向西北方,利于进攻北岸曹军;若是南风,则吹向北方,也利于进攻北岸曹军;若是东风,则吹向西方,利于周瑜把战船驶向长江西侧,并不利于进攻北岸曹军。所以,杜牧把风向搞错了。
老三国小乔(桥)
争议一:若无东南风,周瑜是否必败无疑?
其实,按照魏国这边曾经参与过曹操“*荆州”之战的王粲的《英雄记》的记载来看,早在“浦口”,周瑜就已经打败过曹军了。王粲比陈寿活得早,属于当时人写当时事。“周瑜镇江夏。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无船,乘簰从汉水下,住浦口,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数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持火者数千人,立于船上,以萃于簰,至乃放火。火然,则回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簰。火大起,光上照天,操乃夜走。”也就是说,在没有东南风及黄盖诈降的时候,周瑜依旧能够愉快地纵火,曹军也只能在北岸气得干瞪眼,然后开溜。而曹军不熟悉水战,感染疫病的弊端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得到优质的解决。此外,还有一点容易被人忽视,按照《三国志·吴主传》的记载,当时曹军“士卒饥疫,死者大半”,根据“饥”字来看,当时的曹军除了感染疫病外,还要忍饥挨饿,吃不饱饭,这样一来,曹军战斗力更低下了。至于若无东南风时,最后的大战到底谁会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我个人觉得,即便没有东南风,曹操依旧赢不了周瑜。
新三国二乔(桥)
争议二:二桥被捉是否等同于周瑜完蛋,东吴灭亡?
*赏析这首诗时,常常把二桥被捉等同于东吴灭亡,从而称赞这首诗写得好。那么,果真如此吗?其实也不一定。刘备就是一个反例。刘备的“妻子”被吕布俘虏过,被高顺俘虏过,被曹操俘虏过等等,但刘备依旧百折不挠,闯出一片天地。至于到了关键时刻,周瑜是否会像刘备那样打了败仗却不投降意图东山再起而使大桥小桥被俘虏,自己先溜了,就说不准了。
大家觉得这首诗还有哪些错误之处及争议之处呢?
欢迎各位喜欢历史的朋友关注,留言。
1、念奴娇赤壁怀古——出处:苏轼(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赤壁——出处: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满江红赤壁怀古——出处: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4、赤壁歌送别——出处: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5、咏赤壁——出处: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6、悠悠赤壁——出处:杜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结语: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描写赤壁的古诗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赤壁》古诗翻译和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古诗翻译和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鉴赏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淡实为不*。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有关赤壁的诗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赤壁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2.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4.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5.咏赤壁--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6.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7.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8.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9.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10.赤壁石刻 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11.登赤壁山 --明魏 裳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主题
东坡先生游赤壁,怀想古人影响事迹,望着涛涛东去的江水,感叹人生短暂,感怀身世飘零,但是诗人没有一味沉湎于伤感怀旧情绪,既而抒发今宵对月高歌,明朝海阔天空的胸怀。
苏东坡(1037-1101)
谈到东坡先生,中国人不禁会莞尔一笑,东坡一生坎坷,但给人留下的是人生旷达精神,在低谷时可以自得其乐地做东坡肉吃,在高峰时可以为民造福,留下有名的西湖苏堤。
这首词写作于公元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副团练使,这是个虚职,没有权利,没有薪水。黄州在今天湖北黄冈。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之前的苏轼是一个愤青,书生。黄州之后的苏轼变得豁达起来。当时的苏轼一家生活没有来源,官府里有一个朋友将城东的一块官属坡地暂时借用给苏轼一家耕种,苏轼以这片东坡地为自己的笔名,自称东坡居士。从前人间历史上有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东坡谪居黄州时去游赤壁,写下这首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推测出苏东坡乘船从黄州出发沿长江向上游到达赤壁。
站在船头,看见涛涛东去的江水,想起一千年前的历史名人周郎曾经在这江面上火烧曹操联营,如今一点痕迹没有,只留下涛涛江水……
于是进入船舱,提笔写词,表达自己赤壁一游……
黄州与赤壁地理位置图
念奴娇
词牌名,古人写词一般是为现有的曲子填词,目的是为了吟唱,所以一般都是词牌名。苏东坡改变了这一固定古板的规定,他为写词而词,而不过多考虑音律,不拘泥于格式限制。他用词表达人生,抒发内心。
赤壁
今天湖北省赤壁市,江边是三国古战场。
赤壁这个地名起于西汉,汉高祖刘邦崇尚赤色,按照五行星宿之说,在湖北沙县小城附*也要遵行这个准则,于是当时的梅县令丈参照一个修炼百年的老道长的意见,考察周边,发现北乃玄武之象,取其壁,于是赤壁这个地名就出现了。
赤壁这个地方有很多名人喜欢来这里抒怀,苏东坡之前唐朝杜牧也来这里到此一游,留下赤壁名诗一首。
江边有一座临江的悬崖,崖上岩石上有‘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
赤壁
公元208年东吴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与曹操打了一场战役,曹操战败。赤壁之战的意义在于中国军事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
赤壁位于长江南岸,曹操大营驻扎江北,水军停在长江中。刘备当时半占据江夏,即刘表长子刘琦处,江夏即今天的武汉,江夏在三国时还是个小地方。刘备当时军力不够,不足以对曹操造成危险,所以曹操此次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孙权。孙权的部队基本都布置在江南岸边一带。赤壁附*的陆口当时就是孙权指挥部所在地。周瑜联合刘备的目的是不让刘备军队在长江下游捣乱,不能让东吴后院起火。当时与曹操决战的就是周瑜的部队。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东坡先生站在长江边,望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发出的感慨,多愁善感的东坡先生。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瑜(175-210)
今天安徽舒城人,早年跟随孙策一起到江东创业,那句成语“情同手足”就是源自周瑜与孙策的友谊。孙策死前将东江大权交给弟弟孙权,嘱咐:内不决问张昭,外不决问周瑜。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收复荆州刘表的水军后准备对待东吴。周瑜支持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在赤壁这个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火烧了曹操的战船,打败曹操。当时周瑜是总指挥,刘备是打配合战。
赤壁之战时,周瑜33岁,正是人生好时光,指挥一场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这风光在中国历史上也没几个吧。
周瑜为东江人喜爱,才华横溢,长相英俊,英雄武猛,所以被当时的百姓以及后世称为周郎。《三国演义》是小说创作,为了抬高刘备,所以有意抹黑了周瑜。《三国志》中的真实周瑜是个了不起的人。
故垒
这里是说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苏东坡游赤壁是公元1082年,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10月,二者时间间隔八九百年。苏东坡这首词距离今天时间间隔大概也是九百多年。从词中可以推测,九百年前,赤壁还留有三国战争的遗迹,今天我们去赤壁看,一点遗迹都没有了,今天在江边修建的三国古战场更多的是人工模拟赤壁战争的小公园。
西边有古代遗留下的军营遗迹,人们都说是当年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留下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在描写赤壁江边的景色。
江边耸立着悬崖山石,山下是乱石不规则地堆砌着,江风起时,这些乱石激起惊涛,拍打着江岸,浪花卷起的样子就像一堆堆雪花。
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美丽壮观的山河啊,曾经孕育过无数英雄豪杰啊!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作者在想象千年前的周郎是什么样的,雄姿英发,刚娶到江南二乔中的小乔为夫人,正是人生好时光。
《赤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诗词如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前言】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注释】
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翻译】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淡实为不*。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2020年4月4日,我们迎来“清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三候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二候田鼠化为鹌。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
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1.扫墓祭祀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俗由来已久。
2.踏春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3.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4.插柳
明素有折柳、插柳的*俗。“柳”与“留”同音,杨柳飘悠,表达了人们的依恋之情、挽留之意。
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这春日如许
你又在思念着谁?
赤壁古诗的拼音
赤壁的拼音古诗
赤壁的古诗的拼音
赤壁古诗第一句的拼音
赤壁的古诗带拼音的
赤壁的古诗带拼音版
赤壁诗句拼音
古诗赤壁的全文拼音
赤壁这首古诗的拼音
赤壁古诗所有字的拼音
赤壁赋这首古诗的拼音
赤壁唐代杜牧古诗的拼音
赤壁古诗的读音
赤壁古诗注音的
赤壁古诗的注音版
赤壁古诗词的读音
关于古诗《赤壁》的音乐
念奴娇赤壁古诗的读音
古诗赤壁的词
古诗赤壁的ppt
赤壁的怀古诗
胡曾的赤壁古诗
醉赤壁讲的古诗
夜月赤壁的古诗
《赤壁赋》的古诗
赤壁名句
赤壁唐杜牧的古诗音频
赤壁有感的古诗
有关于赤壁的古诗
赤壁时期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