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古诗20首

关于曹操的古诗20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曹操的古诗20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曹操的古诗20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曹操的古诗20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0) 语录(16) 说说(6) 名言(20) 诗词(191) 祝福(1) 心语(375)

  • 曹操的观沧海古诗赏析

  • 曹操
  • 曹操的观沧海古诗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曹操的观沧海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词语注解: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星汉:银河,天河。

      至:非常;

      幸甚至哉:十分庆幸;

      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观沧海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上,来观赏沧海。眼前的海水是多么的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看起来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一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一样。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作品背景: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观沧海之后,也就是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观沧海赏析:

      这首四言绝句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当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是千古名句。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人物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创作背景: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后世影响:

      《观沧海》这首诗,前六句写的是实景,而后四句则是曹操的想象,最后两句跟本诗原文没有直接关系。这首诗不但通篇写景,且独具一格,堪称*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情景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来抒**感,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机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虽然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阅读全文]...

2021-12-26 19:47:00
  • 《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

  • 曹操
  • 《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蒿里行》曹操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诗

      《蒿里行》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赏析】

      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将士们由于连年征战连铠甲都不能解脱,因而生了虱子,由此可见战争的时间之长,死的人就难以记数了。将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当然就难以想象死亡的人数了。死后尸体无人埋葬,烂成了白骨,布满了原野。千里之内,连鸡的叫声都听不到,说明到处都是废墟,没有人烟了。战争如此的惨烈,归根到底,还是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诸侯们在争权夺利。至于人民呢?那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做为一个政治家,一个古代的政治家,处处在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钟嵘的《诗品》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读此诗,恰如其分呀!

      《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是指讨伐董卓的各位将领,“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乱臣。“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联合讨伐;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愿,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不能统一,互相观望,丧失打击董卓的机会。“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看来这各路的将领,目的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占领地盘,争权夺利。联军散后就开始互相残杀,闹得天下大乱。“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袁术,后一句讲袁绍。当时,他们两人颇有实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是写军阀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蒿里行》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描写了人民的灾难。语言质朴,感情悲凉,表现了曹操诗的独特风格。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立场。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他尊奉汉室,恪守臣节。他爱护百姓,讲究礼让,希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阅读全文]...

2022-05-12 08:34:37
  • 曹操著名古诗词

  • 著名,曹操,文学
  • 曹操著名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操著名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度关山》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2、《短歌行》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对酒》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歌,太*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阅读全文]...

2022-06-20 00:31:33
  • 曹操诗歌的代表作品(曹操的诗千古名句)

  • 曹操,诗歌,千古
  •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文学家、诗人。

    作为“建安文学”的领袖,曹操的诗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南朝的文学批评家钟嵘评价: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作为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歌和他的人生经历、雄心壮志息息相关。

    诗词君总结了曹操最经典的10首诗词,一起来了解曹操的志向、人生和悲悯吧!

    1、最气势磅礴的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而归,经过碣石山时写作此诗。

    这首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清·沈德潜《古诗源》:“有吞吐宇宙气象。”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2、最大气的求贤诗:《短歌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为政治家,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渴求天下的人才来都为自己效劳,实现心中“九合诸侯,一统中国”的政治理想。

    他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求贤若渴的心,在此诗中,也展露无遗。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操的渴望,也是曹操的理想。

    曹操深知:以边关将士的生命为长城,远远不如以天下人心为长城更为稳妥。

    3、最慷慨激昂的诗:《龟虽寿》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阅读全文]...

2021-11-25 05:59:19
  • 曹操的诗词

  • 曹操
  •   1、《善哉行(三首)其一》

      古公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2、《善哉行(三首)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3、《善哉行(三首)其三》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

      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4、《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阅读全文]...

2022-07-05 15:15:21
  • 曹操的诗

  • 曹操
  •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4、《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艹丰〕〔艹赖〕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昆鸟〕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博改金旁)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阅读全文]...

2022-01-13 16:46:59
  • 说曹操曹操就到的典故

  • 语文
  • 说曹操曹操就到的典故

      我国有句老话叫“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指的是对方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说话者面前,常常给人惊喜。这句俗语来自《三国演义》中,这其中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曹操曹操就到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为什么是曹操,而不用别人的名字?

      解释:说曹操曹操就到意思是正在讲谁,谁就出现在你面前。

      典故: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戏说曹操:

      生肖属羊的曹操(公元155--220年)已经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人物了,《三国演义》把他的性情刻画得入木三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也塑造了戏剧中阴狠残酷不仁无义、脸白心的黑的`奸臣形象。乔玄在曹操年少时就当面指称他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识鉴之精,令人赞叹。

      曹操中年时曾立下志愿“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没想到风云际会,“偶然”地封了候拜了相便不愿放下权位,理由是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既为子孙计,又已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江湖未静,不可让位!”后来又很快地蹿升为“魏公”“魏王”,心态上也从“父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以报答汉朝“三世厚恩”,转变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既然已经说清楚讲明白了,因此在他死后9个月,儿子曹丕就把汉献帝拉下来,自己当了皇帝,哪里还管他厚恩不厚恩的!不过曹操的心愿只实现了一半,他是被尊为“国父”了,他的儿子曹丕却偏偏只肯尊他为“武帝”。根据《谥法》,“武”比“文”略逊一筹而且有“博闻而无德不得为文”的说法曹操想当“文”王的心情,连儿子都认为不切实际他能不遗憾九泉乎!

      曹操当权时,曾经两次下令求才,“唯才是举”,却并不要求德行。于是把东汉以来将*两百年好不容易重整的道德观念完全破坏了。这么样得来的“人才”,司马懿就是个*翘楚;司马懿的为人,史传上说是猜忌多权变“有狼顾之相”,看来与曹操的心性是差不多的。曹操曾梦见“三马食槽”的景象,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然而曹丕对司马懿已经是言听计从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就更

      明目张胆地表露了“天下皆知”的篡夺之心;司马昭死后4个月,儿子司马炎就老实不客气地取代了曹魏。祖孙三代轻易地就把曹操年辛苦经营的“槽”给吞掉了。

      曹操说的可能是“真心”的话,连他儿子都不相信、不肯做;然而他说得很动听的“假话”,天下却有三分之一的人深信不疑。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吗!

      说起“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让人不由想起2008年央视春晚中一个叫做《火炬手》的小品节目。这个小品中有这样一个问答题,问:“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答:“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后来,从这个春晚小品中得到启发,河南许昌的几名大学生开了一家名叫“曹操跑腿”的替人跑腿公司。据说,这几名大学生就是要发挥自己年轻力壮“跑得快”的专长,让“曹操”成为公司的一个金字招牌。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说“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个典故究竟有什么来历呢?

      自古以来,民间说法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献帝刘协在汉军将领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捕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

      然而,信使未出时,李郭的联军就已经杀到了。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前来救驾,并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就到”之说。

      但是,这种“曹操主动前来救驾”的民间说法显然与《三国演义》的说法稍有不同。《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一章中说,曹操在讨伐董单之后,曾任东郡太守。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董承、杨奉护驾至洛阳后,仍担心李催、郭汜来犯,故奏请献帝,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操接旨后,尽起山东之兵,赶来洛阳护驾。刚到洛阳城外,适逢李催、都记领兵来攻洛阳。这种“说曹操,曹操就到”的说法是“曹操被动前来救驾”之说。

      据说,还有两种说法:其一,在《三国演义》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一章中,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

      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反指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明末清初文人毛宗岗评说道:“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其二,“说曹操,曹操就到”的意思是在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因此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必须小心提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这大概与曹操的品性分不开的。曹操虽然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但是,明朝的《三国演义》却把他塑造成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奸臣形象。

      那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更是将他的品性刻画得入木三分。东汉末年,朝中重臣乔玄在曹操年少时就当面指称他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乔玄识鉴之精,看来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阅读全文]...

2022-03-05 06:34:31
  • 曹操的诗歌有哪些(曹操的诗歌分享)

  • 诗歌,曹操,分享
  •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东汉末年的舞台上,曹操纵横捭阖、大放异彩。

    有人说他是奸雄,有人说他是英雄,关于他政治上的定论,难以统一。但是,在文学上,曹操却得到一致的肯定。

    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改革文章的祖师”。

    曹操喜爱读书,爱写诗,他流传下许多优秀的诗歌,今天,诗词君总结曹操的4首经典诗歌,一起体会其中的哲理与深情。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逃到乌桓,勾结乌桓,骚扰边境。

    曹操不得不远征乌桓,在一番对抗之后,曹操取得了胜利,巩固了后方。曹操得胜归来,在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这首《观沧海》。

    曹操登临碣石山,居高临海,借着眼前大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曹操说,太阳和月亮,灿烂美好的银河星光,似乎是从这海洋中生出的。

    超凡的想像力体现是曹操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意味着自己要像大海一样,包容万物。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战乱不断,生灵涂炭。*有诗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曹操目睹了百姓在战乱中的悲惨境况,写下了这一首饱含同情的诗作。

    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

    最后曹操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馀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在这首《蒿里行》里,体现的是曹操的忧国忧民之心。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说法不一。较普遍的说法是,这首诗是曹操挥师南下,在赤壁大战前吟诵的这首《短歌行》。

    不论这首诗是曹操什么时候创作的,其中求贤若渴的主旨,却是十分明显的。

    曹操渴望接纳天下贤才,以期实现自己九合诸侯、一统中国的政治理想。他曾三次发布求贤令,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帮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事业。

    [阅读全文]...

2022-02-14 23:12:31
  • 曹操的诗有哪些

  • 曹操
  •   1、《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5、《短歌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6、《步出夏门行》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昆鸟]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7、《步出夏门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艹丰][艹赖]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8、《步出夏门行》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豫,

      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9、《董逃歌词》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

      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10、《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11、《对酒》

      对酒歌,太*时,吏不呼门。

    [阅读全文]...

2021-12-09 20:52:44
  • 曹操诗词

  • 曹操,抒情
  • 1、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2、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3、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4、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7、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8、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9、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10、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11、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12、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13、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14、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15、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16、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17、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18、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19、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20、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21、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22、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23、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24、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25、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26、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27、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28、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29、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30、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

    3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2、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33、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3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5、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36、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37、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38、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39、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40、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41、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42、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43、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44、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45、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4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7、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48、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49、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50、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51、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阅读全文]...

2022-06-18 23:49:58
曹操的古诗20首 - 句子
曹操的古诗20首 - 语录
曹操的古诗20首 - 说说
曹操的古诗20首 - 名言
曹操的古诗20首 - 诗词
曹操的古诗20首 - 祝福
曹操的古诗20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