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苏轼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苏轼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苏轼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苏轼 行香子》,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行香子》
作者:苏轼
原文: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注释:
1、行香子:词牌名。
翻译: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苏东坡经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有的评论家便批评苏东坡消极、悲观,但人们仍然爱苏词。人们从苏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是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ju.51tietu.net延伸阅读
《行香子天与秋光》
作者: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注释:
1、转转:犹渐。
赏析:
此词只冷雪盦本《漱玉词》收入,他本皆未收,故属存疑之作。
李清照婚后,丈夫名城曾离家远行,她以《醉花阴。重阳》寄给赵明诚,抒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避乱漂泊,在一个*重阳的时节,写了这首《行香子》,表象他对逝去丈夫的缅怀及悲凉的心情。前者写的是生离,后者写的是死别。故后者悲苦过之。从艺术技巧之精湛上说,虽然不像《醉花阴重阳》那样引人注目,但它的确是一颗明珠瑰宝,在艺海的深处熠熠发光,丝毫没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宇宙造化自然,使人间世界有四季的区别,给人们以秋日的光景。随着节气及阴雨风寒的往复变化,秋天变得天高气清,烟消云敛,西风飒飒,草木衰微,落叶萧萧,山川寂寥,景象凄肃。《文心雕龙》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景物的变化,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波动起来。本来易安因国破、家亡、夫丧,又颠沛流离而心境凄悲,看见眼前衰退的景象,怎能不黯然情伤?转转指天气的反复变化。她年轻时看到秋天的景象是无比欣悦的,赞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然而现在她已遭受种种苦难的摧残,心境情怀产生巨大的变化,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更使他情伤的原因。
探金英知*重阳探,仔细察看。金英,黄色菊花。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女主人仔细观察一下黄色菊花就知道重阳佳节临*了。按照古老的*俗,人们要在重阳节这一天,团聚、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古时重阳节人们的活动。年轻时她曾写《醉花阴重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丈夫赵明诚仅仅是暂别就使她的感情禁受不住,她比菊花还要消瘦了;而今国破家亡,明诚逝世,她转徙江浙,独在异乡为异客*重阳抚今追昔,又何等的情伤。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薄衣,粗糙的衣服。《梁书武帝记入屯阅武堂下令》菲饮薄衣,请自孤始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这种泡沫后来成为酒的代称,也叫浮蚁、碧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李珣《渔歌子》孤素琴,倾绿蚁,扁舟自得逍遥志,其绿蚁就是这种酒。意思是,刚刚试穿了一件粗糙的衣服品尝了新酿成的绿蚁酒。因为时*重阳,衣服要加厚;因为情伤,需要用酒来浇愁。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今虑昔,情怀酸楚。词句承前。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此句回应首句的转转渐,渐次。意思是,在阴雨风凉的反复变化中,每刮一次风,下一次雨,天气便渐次转凉。此句有三个结构相同、两个字相同的词组组成。此类结句,使词自然流动,增加词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上阕写*重阳,天气逐渐转凉,女主人百感交集,格外情伤。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上片,秋光,*重阳,点明节序。此处的黄昏点明时间。落日的余晖已渲染在茫茫的天边,庭院里也变得昏黄、暗淡。一阵秋风吹来,又有庭树的叶子飘落,发出飒飒的声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个人在院子里感到惊恐害怕,凄凉的景象恰似她如水的情怀。白天绿蚁曾使她醉倒,当夜幕要降临的时候,她酒劲过了,麻醉了的神经刚刚恢复正常,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北国沦丧,至今不的收复;家藏的大量的金石书画,荡然无存;相依为命的丈夫,在兵荒马乱中逝去"自己避乱江浙,飘泊无依,抚今追昔真是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愁肠寸断。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愁肠,极言愁事熬心。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永夜,漫漫长夜。易安《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郎士元《宿杜判官江楼》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几个永夜都是同意。明月,是美丽的,有给黑夜以光明,故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奇妙的幻想。古今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诗文中未曾涉及过明月的,几乎没有。骚人有的望月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例也。有的望月怀人,如杜甫月下思念妻子儿女《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有如苏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念手足兄弟的;有的望月怀念故国,如李后主《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就是如此。李清照望着明月,思念逝去的丈夫。美好的明月,它的光辉照耀在词人身边的空床上。过去一起望月,同床共枕的爱人已经不在人世,旧恨新仇,又那忍受得了这般孤单无告的凄凉情景?《古诗明月何皎皎》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都是写女子思念丈夫的着名诗句。易安明月空床由此点化而成,将诗句浓缩简化,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古时妇女多在秋季拆洗缝制衣服,忙到深夜。《子夜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妇女在明月之夜听捣衣的声音,怀念远征丈夫的诗。秦观《满庭芳》有时*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其时节与此词时节是相同的。李煜《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这与易安词意境基本相同。都是表现听砧人对亲人的怀念。易安在往事愁肠的情况下,写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悲苦甚之。
蛩声细蛩,蟋蟀。人长夜不寐,听到蟋蟀细微的叫声,倍觉情怀凄切。唐人白居易《闻蛩》闻蛩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卧床边。杜甫《促织》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悲诗与急管,感激异天真。可见古人常用蟋蟀的哀吟衬托愁人的悲哀心境。促织,即蟋蟀。
漏声长。漏,古代一种滴水计时用的器具。毛熙震《更漏子》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古诗词调名与词的内容是一致的。《更漏子》作为常用词调,及其产生的本身,就说明更漏是诗人常写的素材。长说明主人公久久不能入睡。
易安在*重阳之际追念丈夫,饮酒也无法排遣,酒醒时种种往事时他悲伤。明月照耀,她孤苦伶仃,夜阑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它与李清照的心曲在节奏、旋律、情调上似乎是合拍的。
下片。写黄昏时她情怀悒郁,往事愁肠及永夜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作者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完美的表达了对逝去的丈夫的怀念这一题旨。之一艺术手段,在此词创作上的体现是昭着卓绝的。她首先选取的是四季风光中的秋光。秋光是令人情伤的。从这一点说是典型的;写此季节的环境抓住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这一秋天气候变化的典型特征来写;进而撷取秋光中*重阳这一时节,典型意义在于它是令人倍思亲的时节;写此时节的景物抓住了金英,因为菊花独放百花杀之一时期的独特特点;进而选取重阳时节中最易使人缅怀往事亲人的黄昏永夜;写这一时刻的环境时抓住黄昏院落明月空床砧声"蛩声漏声这些使人愁发郁勃的典型景物和声音。作者写节序时所摄取的景物都是颇具典型的,通过综合、融化儿塑造出来典型的环境。这表现作者艺术技巧的高超和善于继承优良文学传统,同时也表现作者对生活体察的深微,感受的强烈。
易安此词前结: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后结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与她的另一首《行香子》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都是有三个结构相同、个别一二个字相同的词组组成,前人把它叫做重笔此类结句盖祖于温庭筠《更漏子》结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前人评此句说此种句法极锻炼,也及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作三日之想,余韵无穷。温词结句是由两个结构相同、一个结构不同的词组组成。是二重笔到了苏轼,行香子》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用了三重笔,其中有一个重字山。易安两首《行香子》结句用的是三重笔二重字,向前发展了。辛弃疾有《三山作》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问蘧庐随笔》认为此句胎易安语也。明人高启《行香子》正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更明显看出是从易安句化出。
此词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古诗词常用叠字,《诗经》中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杨柳依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易安凄凄惨惨戚戚不胜枚举。此词六个叠字加浓了词的凄凉气氛,把词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诗词的音律美。
此词声声凄切,字字血泪。她的哀愁与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同,与浮薄的闲愁不同,又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采取屈辱投降政策之下,一个难民的痛苦**,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逢的凄悲,但却有代表性。国破家亡,夫死妇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难。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赏析: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知道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当年曾经热情招待过我们的老僧已经死去,变成了寺院里的一座新塔;而我们曾经题诗的那堵墙壁也已经破败,所题之诗也不见了痕迹。还记得我们当日在路上行走的情景吧?漫漫前路,人困驴蹇,嘶鸣声声。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雪泥鸿爪由此成为一个被后世广泛传诵的成语。这四句是针对苏辙原诗中的人生感慨更进一步发表的议论。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老僧新塔,坏壁旧题,也都水过是泥上爪印而已。这样的持论似乎带了虚无主义的色彩,和佛教所说的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无本质的不同。
《行香子》
作者:苏轼
原文: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
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
晓山青。
注释:
1、行香子:词牌名。
2、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3、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4、湛(zhàn):清澈。
5、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鉴,镜子。
6、鹭:一种水鸟。汀(tīng):水中或水边的*地,小洲。
7、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8、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9、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10、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刘秀称帝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翻译: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m.ju.51tietu.net)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苏东坡经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有的评论家便批评苏东坡消极、悲观,但人们仍然爱苏词。人们从苏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是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苏轼 行香子》,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行香子》
作者:苏轼
原文: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注释:
1、行香子:词牌名。
翻译: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苏轼的诗句
苏轼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苏轼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间有味是清欢。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一蓑烟雨任*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春江水暖鸭先知。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3、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5、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6、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西江月》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8、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
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1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1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1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15、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水调歌头》
1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1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m.ju.51tietu.net)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8、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1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
20、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西江月》
2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22、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23、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2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
25、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2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2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28、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9、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
30、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诗词
苏轼是*古代文人中的著名诗人,他的诗、词、散文成就非常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定风波》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蝶恋花》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5、《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6、《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宋苏轼《论书》
苏东坡书法自出新意,不囿于成法,不迷信权威,他指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为自己所用。“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更是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是直指灵性的高层次的阐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苏轼《论书》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基本介绍
《论书》由“论书”、“论古人书”和“自论书”等三部分组成。“论书”篇,开章立旨,提出了书法艺术的必备要素,“有神、气、骨、肉、血”等,若“五者缺一”,则“不为成书也”。作者认为“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正书是基础,行草是升华。“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揭示了学书之道由正至行草的必然规律。更以“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之比喻,提出“书有二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等独特观点。又如“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等,分析书体真、草、大、小之所难,实为书法品评之创见。并论述书法的“用笔”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 著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笔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揭示了定法与非法、虚与实等辩证关系,为古今执笔论中的一大创见。
“论古人书”所论古人*书与品书,亦多陈己见。描述学书经历均十分精辟。
“自论书”则以为:“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而“予亦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又以为:“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皆概述自己作书心得,且揭示了东坡书法“不践古人”而“自出新意”的一大特色,对后世*书者颇多教益。
《论书》见诸《东坡集》,历代翻刻本甚多,较为珍贵的是宋蜀刊大字本四十卷,十行十六字,缪荃荪有残帙,存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等五卷;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历代书法论文选》选录本传世。
此后,其弟子黄庭坚亦有《论书》一卷问世。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进士,以校书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兼擅行、草书,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风韵妍媚,自成格调,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的《论书》于正草各体均有阐述,以为:“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楷法欲如快马人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 “‘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这些无不富有独到之见。在论及古迹借鉴时说:“《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不善学者,即圣人之 笔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在论及书法之品格时说:“凡书要拙多于巧。*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既深人分析了书法的巧拙关系,又提出了学书之大忌。关于执笔,作者以为:“凡学书,欲先学用笔”,而“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意,但能用笔耳”。揭示了用笔在学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心手相应在用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版本
黄庭坚《论书》见诸《山谷集》,历代刊印本甚多,今有《历代书法论文选》的选录本传世。
原文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⑴。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⑵。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⑶。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⑷。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⑸。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⑹。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⑺,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⑻,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⑼,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⑽。
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⑾。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⑿。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⒀。若匆匆不及,乃是*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⒁。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王荆公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⒂。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⒃。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⒄。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注释
(1)阙:同“缺”。
(2)庄语:《庄子》之语。放言:大话,玄言。
(3)辩讷:辩,善于辩解、辩论。讷,说话迟钝,不善言辞。
(4)结密而无间:结构紧密而不散疏。宽绰而有余:结体疏朗而宽松。
(5)虚而宽:虚空而宽松,指执笔不要僵化,要灵活自然。
(6)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故称文忠公。
(7)柳诚悬:即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8)张长史:即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独特风格。
(9)雷太简:即雷简夫,字太简。宋同州郃阳人。自号“山长”。宋朱长文《续书断》云:“简夫善真、行书,尝守雅州,闻江声以悟笔法,迹甚峻快,蜀中珍之”。
(10)文与可:即文同(1018—1079),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画竹,书法各体兼工。
(11)献之:即王献之,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逸少: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12)笔成冢:宋朱长文《续书断》云:“释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也,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墨成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张芝:字伯英,东汉时敦煌人,好书,善章草。索靖:西晋书法家。字动安,敦煌人,张芝的姐孙。
(13)匆匆不及草书:谓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不及,亦作不暇。
(14)周越:宋仁宗时人,字子发,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更体法。仲翼:宋仁宗时人。朱长文《墨池编》云:“工草、隶,颇有时誉。”
(15)王荆公: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宣和书谱》谓荆公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未尝经意。
(16)言法华:释言法华,宋代僧人,工书。
(17)欧阳叔弼:欧阳,字叔弼,宋时人,登进士乙科。知襄州。善文事,有文集。李北海:即李邕,字泰和,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唐代著名书法家。
译文
书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气韵、骨力、肥瘦、浓淡,五者缺一则不成为书法。
书法要先学好正书,进而再学*行草。未能正书而写行草,就像未读过庄子之语,而动辄口出玄言,这不是真正的道家。
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然君子与小人之态,无法掩饰;言语有雄辩与不善言辞之别,然君子与小人的气质,瞒不住人;书法有工有拙,然君子与小人的`心性,却无法混淆。
大凡世人所贵,必贵其难。楷书难以飘洒生动,草书难以严肃持重,大字难以紧密不散,小字难以宽绰疏朗。
执笔没有定法,要使掌心虚空而放松。欧阳修对我说:应当以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动,这句话说得真妙。运笔时,笔前后左右顺势运转,免不了会出现攲侧,当笔停止,笔管竖直,笔锋与笔管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这就是笔正。柳公权的话有道理,他说古人笔法都有原由,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雷太简说他闻江流水声而使笔法大进,文与可也说观蛇争斗而草书有长进,这就有点靠不住了。
王献之小时候学*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之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废笔成堆,磨墨成池水,达不到羲之也能有献之的水*。笔用秃千管,墨磨研万锭,不成张芝也能比上索靖。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草书的学*虽然是靠积累而成但它的要点是为了书写的快速。古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此语不对。如果匆匆忙忙之际来不及作草书,而是*时闲静之时用心于草书,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书法虽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于古人,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王安石的书法得无法之法,正因为他自出机杼而“无法”,所以不可学。我的书法如果尽心创作,风格则如蔡襄,如果得意而作,风格则如杨凝式,如果放纵作书,风格则似言法华。欧阳说:“你的书法很像李北海。”我也感觉是这样。有人认为我的书法像徐浩,是不对的。南北朝·王僧虔·笔意赞、论书
苏轼文集
《苏轼文集》收录了苏轼一生的鸿篇巨著,是苏学研究者和广大古文学爱好者的一套很具价值的参考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文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富有文学气氛的地主家庭。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辙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祐六年(1061年),除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时期,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不合,请求外任,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在任职期间,由于作诗讽刺新法推行中的流弊,被新进官僚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罗织罪状弹劾,于元丰二年(1079年)被捕入狱,勘问“谤讪朝廷”之罪。这就是北宋有名的*“乌台诗案”。数月后侥幸获释,责贬黄州。元祐元年(1085年),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因不同意司马光全部废除新法,引起旧派疑忌。先后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召回京后,任端明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得势,苏轼被贬至英州、惠州,远放儋州(今海南岛儋县)。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遇赦北归,七月卒于常州,追谥文忠。著有《东坡七集》、《苏氏易传》、《书传》,《论语传》和《东坡志林》等。《宋史》、《宋史新编》、《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三朝名臣言行录》、《元祐党人传》及《乾道临安志》、《嘉泰吴兴志》、《咸淳毗陵志》等均有传。其弟苏辙撰有《东坡先生墓志铭》,宋人王宗稷有《东坡先生年谱》,均附载于《苏东坡集》,明人郑鄤有《考定苏文忠公年谱》,清人冯应榴有《苏文忠公年谱合注》。
《东坡诗话》原书二卷,今本一卷,三十二条。旧题苏轼撰。然据《郡斋读书志》小说类称“轼杂书有及诗者,好事者因集成二卷”。可知实非苏轼自撰,但成书较早,至迟在南宋集成。因非苏轼自撰,故未附载于全集。除《郡斋读书志》著录外,《通志·艺文略》著录于诗评类。《诗话总龟》和《苕溪渔隐丛话》曾摘引其文。今所存仅有《说郛》本。日人*藤元粹即据以辑入《萤雪轩丛书》。元人陈秀明有《东坡诗话录》,清人辑入《学海类编》,则为别本。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苏轼诗有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诗》二十五卷,有黄善夫刊本、《四部丛刊》影元刊本。编年注本,即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有宋嘉泰刊本、景定补刊本,均已残。清有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五十卷,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五十卷,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华书局《苏轼诗集》共五十卷,其中每——第四十六卷用王文诰本,第四十七——五十卷用冯应榴本。苏轼词较常见的是朱祖谋编年本《东坡乐府》三卷,有龙棆生《东坡乐府笺》本。苏轼文在宋代就有多种刊本,最早的选本是南宋邱晔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有《四部丛刊》影宋刊本。明末茅维《苏文忠公全集》七十五卷本只有文和词,为中华书局《苏轼文集》七十三卷本所沿用(书后有点校者辑《苏轼佚文汇编》)。其诗文全刊本,宋代就有《东坡集》《东坡后集》等。明成化四年程宗刊《苏文忠公全集》(包括《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奏议集》十五卷、《内制集》十卷另附《乐语》一卷、《外制集》三卷、《应诏集》十卷、《东坡续集》十二卷及《年谱》一卷)一百一十二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备要》本。
1036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苏轼与其弟苏辙、父苏洵并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
扩展阅读:苏轼的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苏轼文集 原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士有自京师来者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以告之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 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答案:
(一)
5、答案.C(酬:实现。)
《哨遍》
作者:苏轼
原文:
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
有卜邻之意。
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概括,
使就声律,以遗毅夫。
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
释耒而和之,
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
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曦,征夫指予归路,
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
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
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返,
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
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
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
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
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赏析: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既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钺)过而悦之,(m.ju.51tietu.net)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形容苏轼的句子
描写苏轼的句子
苏轼的古诗句子
赞美苏轼的句子
苏轼的古诗苏轼
关于苏轼的句子古诗
苏轼名句
苏轼的诗句
苏轼的名句
苏轼诗句
苏轼雨的诗句
苏轼的词名句
苏轼写的诗句
苏轼写竹子的诗句
苏轼的古诗
古诗中的绝美句子苏轼
苏轼的竹子古诗
有关苏轼的诗句
苏轼名句大全
苏轼诗句大全
苏轼语录
苏轼的名言
苏轼的诗句大全
苏轼的诗词
苏轼名言
有苏轼的古诗吗
竹子的古诗苏轼
苏轼写月的诗句
苏轼写鸟的诗句
关于苏轼的诗句
跳舞在古诗中的代替词
描写春天或夏天的古诗五字
美到窒息的古诗全文
描写鸟燕子的古诗词
关于游子踏月而归的古诗
含药字的七言古诗
古诗75首的第三十五
形容青团的古诗
诵读国家的古诗
有关龙的古诗
关于月亮伤感的古诗
形容变与不变的古诗词
形容秋天的杭州美景古诗词
带酒的古诗配画
颂玉的古诗词
整100个字的古诗词
明月清影的古诗
古诗词的欣赏课视频
关于熬粥的古诗
古诗里的元宵节
描写经历失败黑暗的古诗词
五岁小孩学的古诗
古代的古诗古字组词
有一字诗的古诗
150字左右的古诗词硬笔
写小时光的古诗
风筝有关的爱国古诗
带有爽字的古诗词
自喻的古诗大全
清明节的古诗只唱歌不读诗
形容痛苦煎熬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