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木长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草木长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草木长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草木长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草木诗经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草木诗经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
隰有荷华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簟*长夏,庭前石榴开了金口玉言,田埂上的毛豆在阳光下爆裂。陌边起伏的稻浪从村口一直推到榉木的山脚,塘里荷叶田田,荷花先是开得波澜不惊,随后便是肆意的花盏。开得撩人心思了,就有人唤上一声荷花。附*几个扎了头巾的女子便会从地头直起腰转过身来。哎。总以为是叫着她呢。这世间又有多少被唤做荷或者莲的女子呢。
荷花素面朝天地开着。一根绿茎的柄竿从水底竟自顶出水面,裁着各式各样绿荷的摆裙,也有卷边的嫩叶躺在轻轻的涟漪上。等着花一开就百层瓣千层瓣的,荷花开在荷花里,一朵心事开在另一朵心事里。这般开得还不尽兴,就支开水塘的镜匣,镜里镜外的开,开得镜花水月,开得累了就撑起莲蓬,那些想得苦了甜了的心事,都藏进一颗一颗的莲籽里。
盛得着几珠水露的荷叶才叫最美的荷,不提草尖上点点欲滴的水珠,只提荷篮里的大珠小珠,随着荷摆晃着,晃着晃着水珠聚起来。就有一汪水银,绿荷闪闪的眼神。荷花的更高处盘旋着几架蜻蜓的直升机,它们有时会在水面迫降,从机身尾部扔下的炸弹将成为荷塘里的一群水虿。于水而生,蜻蜓与荷皆活得如此水声水色。
荷的另处美在荷叶的更宽处,包括一只青蛙的跳跃式造访,不要它撩起耳朵的鼓鸣,只要它从水里收起蹼,在叶上安静地盘着腿,露着莲白色的下巴仰起头就行,你所领悟的就是禅意的莲座和一只参禅修行的青蛙。荷有一种别称叫做静客,或许就是梵经里的那一隅静处之美。净瓶杨柳的观世音,从荷而来的哪吒都在一朵禅语大开的莲中。
上古之人将荷花最初的蓓蕾称之为萏菡。待其完全绽放后又称之为芙蕖。这或许就是步步为营的绽放之美,从含苞到一瓣挨着另一瓣、层层叠叠地开,整个过程都开得从容自在,怡然自得。荷花过后就有一桨挨着一桨的采莲歌,小船恋着荷田,剥莲篷采莲籽。日头猛或泼了一场阵雨下来都有一把随手可撑的荷伞,圆荷的谣曲与漂行的水蜘蛛一起在水面滑翔。
若是骚人墨客趋之若骛,荷边长衫袭袭,拈须问莲,莲花便开出成朵成朵的唐诗宋词来。或举着几支清淡文雅的小令。那些被花香绊倒的韵脚词牌都一个二个浸在月色中、蘸在羊毫里。这儿绽着几首荷的七言五律,那儿填着几阙莲的长短句。深深荷夏就这样风清云淡地开过,案前南风边、轩窗笔架下,铺开的就是那一幅铺不尽的水墨荷塘。
荷花一朵朵抬高仲夏。这些白或红的莲奋发向上地开着,无惊世骇俗亦无雍容华丽,只是安静地将花辩举过头顶。不去大嫣大红的大明湖。只在寂寞山野中,攒集着一柄暗力将自己悉数怒放。待到入秋之时,蛙声渐远,荷花凋零成一池秋水。只剩一群塘藕遣来的茎竿,瘦嶙嶙地弯身于水面。冷月芦苇,荷花依旧开在一壶热烫的酒里。收拢荷囊里那些蛰伏的莲籽。等着春意斓斓,再看红萏绿蜓又起风云。
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国风卫风淇奥》
宅前打着柳槐的遮阳伞,日下西山,家家户户的竹床都搬出门,先用凉水冲一道,晾着。等着树影的暗处拧亮萤火虫儿的小灯盏,正是开轩纳凉时,有人摇着蒲扇儿过来,往竹床上一躺,抬眼处挂着一穹繁星。枕下透着一*清风。竹床被透过衣衫的汗渍涸成了深黄,也寻不着竹子先前的那股青涩劲儿。等着竹床和岁月一起变老一起泛黄,竹枕边的怀想也早已转身,而竹子隐隐于山野,他的梦想依旧栉风沐雨,修长而向上。
竹子立身向世,每一处山冈都是他的天地。走进竹林,随处可见的褐色笋尖都会应着你的脚步声破土而出,细圆嫩绿的初出毛竹接踵而来。一根跟着一根的从山麓攀到山腰,或涌进山谷。方圆几十里或绵延几座山头都是他的根据地。枝节攀升间缀着的翠叶,一簇一簇地摇曳着筛入竹林的柔密阳光。光束间或打在一两只弹跳叶柄的竹蝗身上,但几只潜在的竹蝗只能作为绿竹愈后脱下的一小片痂痕。竹子愈发挺立,伸展着一根根折不断的手指,坚韧直起、不畏寒暑。
一片悠悠竹林潺潺在一支轻扬的竹笛中。我所沉醉的竹音一定来自林中,南风拂过竹叶翩跹的掌音,因竹而生的礼乐也就在这款款的竹影里喃喃地吹着。丝竹音律盘旋而上。笛孔中流溢的轻风与月光。像是某段远逝的爱情,直至烟云弥漫在竹海,竹涛声翻卷无尽。竹梢上拢翅冥想的一羽白鹤,竹帘间的'一钩新月又是谁悬着的一弯心思。那独处的抒情也都在韧性之外,一节翠竹的柔肠,他的前身一定活在诗中,他遇两小无猜,我骑竹马来,你窗前弄青梅。
竹的去处总在恬淡之间。寻着几把竹椅,在碎谈中坐下来,不聊情愁爱恨只唠家长里短:竹篓里采着芍药与新茶,山野的清香一束一束地开着;竹排沿河而下,排歌举着浪花;河边女子挽着竹篮来,捣衣声声,他的夫君在柳边,把杆垂钓,竹影成双;竹笠蓑衣归于斜风细雨;老汉从垄上走来,他肩挑的竹筐里一边是满满的谷粒,另一边是蹒跚学步的孙子;竹桶饭里的浓香都裹在一缕缕温暖的人间烟火里。如果可以,且让我伐这些淡竹、水竹和毛竹,幸福的手指缠绕在青青竹丝与篾片之间,于此安身我的小镇竹林,我的竹编江南。
打开一卷竹简,已是满目象形比意的篆隶。或遇“钓于淇”的许穆夫人,那“藿藿竹竿”垂的分明是一份其意殷殷的亲情;或遇一洗东坡月色及月下豪饮达旦的子瞻先生,“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爱竹之人其言灼灼;或遇魏晋七贤聚于竹林,针砭时政直抒胸臆,竹的有节常清、超然脱俗一树一树的跃然纸上。静搦竹管,以我蘸墨的羊毫大写兰亭的茂林修竹,写意板桥先生的“六分半书”,一点一捺之间皆是竹意盎然的风骨。
合上一把竹扇,彳亍在竹叶纷披的幽幽小径,我所触碰到的是一片贯古通今的竹林,我所聆听到的亦是一首安于自然的行歌慢板。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风周南-桃夭》
说到桃花就不能不说爱情。桃花之于玫瑰。我更倾心于三四月的桃花。不论她开在李唐的诗里还是别在赵宋的词里,不论她开着婉约还是绽得豪放。都是直抒胸臆,天真烂漫。正是春色撩人时,打着朵儿的桃花开了,瓣儿袍红、洒金,花衣花枝骨节,花丝缕缕,情丝绵绵。桃花一朵朵地开。心生爱慕的人儿也情窦初开地开,一场接着一场的桃花新雨翩跹而至,纤纤女子的脉脉眼神里满是涓涓细流。思绪轻轻地淌着,在桃叶细密的伸展间,在花语淅淅沥沥的雨脚中,在蕾蕾相思潜滋暗长的梢头。
乡野处,桃花是油菜花和紫云英的姐妹。往青青阡陌春风得意中去,田园里紫云英的红盖头铺天盖地;油菜花儿从晨曦到黄昏动情地黄着;桃花小片小片的红妆在舍前屋后,也有野丫头似的由着性子满山坡儿跑的,桃花大幕拉开雷动惊蛰布谷声声的山冈。等着和风馥郁流苏,山坡上就有侧身斜躺的小孩。手折桃枝头插桃红,嘹着满眼的青枝绿叶红花,花枝招展的童年漫无边际地盛开着春天的遐想。
桃花开到江南,是“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的似水柔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一转身就有眉宇间一抹淡淡的惆怅,桃花的背影里就有擦肩而过的那一缕失意,随着一江桃花流水与心上人的失之交臂。徘徊在烟雨江南的巷口,我试着想象一位面若桃花的女子,她的书生情郎正打马春色阑珊,门庭院落间桃红点点,相思成林。桃花开尽了世间所有的爱,而随爱而生的恨呢,或许都交织在落花的泥里了。
桃花开得极致便楚楚动人泪雨涟涟,附了情愁爱恨的血肉之躯。沈园里的桃花细数着陆游唐婉的离愁,“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桃花四十年,青丝白发凋零,相思恍如隔世。红楼黛玉的爱情随葬在“红消香断”的桃花中,“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燃一缕返魂香方可续得她与贾宝玉的后世尘缘,如此大悲的桃花开的落的都是一瓣瓣心碎之词。而扇里香君的一树血色桃花亦恸泣于十里秦淮,桃花开过,已是满怀悲歌。
不寄情愁,不表暧昧,只要桃花浓淡相宜。安安静静地开在春天里就好。“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唐寅的桃花开在酒旗高蹈的画里,画里画外的花径,蜂衣蝶裙,春意融诗意浓。北宋诗人徐俯的“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更有明媚春光下一朵朵灵动的桃花,一个“蘸”字涸活一幅江南春色。不要树下少年的满目踌躇,不要花前少女的簌簌桃花泪,只要和风细雨里的一阙春天,填着莺歌燕语的桃夭柳媚。
牵爱情的手去桃林里走走,千朵万盏都是春天娓娓道来的情话,桃花怀春,花开一树,树下坐的是郎才女貌,枝上表的是情投意合。“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桃红浅处和风相送,鸭群的蹼桨划过落英流水,桃花轻推柳岸。桃红深处,鸟鸣山涧草木春回,或有避秦人家,千倾良畴话桑麻。漫步在一簇簇深深浅浅的桃红柳绿中,一路桃花春风,又是一年红情绿意的四月天。
甘瓠累之
“南有樱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雅小雅南有嘉鱼》
“瓠”同“萌”。“萌”声调阳*,而“瓠”字去声,去声响亮。“甘瓠累之”的“累”为“绕”,我初以为“累累”之意。拿繁体文的“累”字,果子们都象形的扯着蔓结成串儿。果色不管绛紫深红还是幽雅的蓝,都是自然沉淀的小精灵。在枝叶闾相互依偎、缠绕。眼神里流淌的也都是芳香沉醉的色彩。挂果一累累的结实地给你瞅,瞅久了眼睛也不累着心里也不生厌,反倒是口齿生津,老想着去摘之食之。也想着小时依恋过的动画片子,只要那些个剪纸的葫芦娃从电视荧屏里的枝蔓上跳下来,满眼都是蜡笔童谣。
邻家爷爷*日里伺弄花草果苗,就有事没事地绕到他家后园子去,隔着木篱笆往里瞅。坐了果的小白花一盏盏的落了。小葫芦瓜们就“蹭蹭蹭”地开长了,裹着一身细细的小绒毛,也像动画片子里似的顺着棚架子攒着劲儿往上爬,一溜一溜地像连排整编的小分队。园子里纤细的丝瓜也都伸展着小蛮腰,南瓜花灿黄地开着,菜畦里的蒜葱也总是绿意不断。若是瓜棚里一阵子凉风小跑,葫芦串儿也胸襟荡漾起来,苦瓜藤儿葫芦藤儿老藤儿新条儿在风里扭秧歌绕麻花,纠缠不清的也不失为赏心悦目的好看头。
邻家爷爷喜野钓,也跟着去耍。荫下河塘的好去处,池塘一隅铺着浮生的水葫芦,野菱花里开着水鸟的掠影和豆娘的织纱。拣一处向阳的水域抛钩引线,自有鱼虾亲*。钓的也就是个耐心,我的耐心活不在鱼那儿,隔三差五地问爷爷渴了没,渴了就去取大葫芦。大葫芦有两只,一只装水一只装水酒,拔了葫芦嘴撩起鼻子用手拨拨风就自有分晓。有时我也偷些水酒尝尝,也不是醉的那种,总觉着脑袋成了葫芦――头昏脑胀的。抱着葫芦儿把爷爷瞧成铁拐李或太上老君什么的也在情理之中。
小时候也见着些走街串巷的游医或算卦先生,大多有随身携带的宝葫芦。凑上前去也瞅不出什么究竟,人家说了葫芦里的药都是灵丹妙药。自然不肯轻易示人。那时就想着宝葫芦的神秘都在那小嘴大腹里,收得紧着呢。葫芦理应做了玄远的神器。上古神话玄之又玄,有葫芦的化身伏羲和女娲。据说“*”之意也通用于“葫芦”。“葫芦是先祖灵魂的归宿地:葫芦籽是万物的种子;葫芦笙声是祖先的声音。”葫芦寓意显而易见。
“瓠”是挂在《卫风》里的葫芦,“齿如瓠犀”是葫芦籽般洁白美丽的一口好牙;“匏”是系在《邶风》里的葫芦,“匏有苦叶,济有涉深”,腰间拴着葫芦涉水而行;“壶”亦是悬在《豳风》里的葫芦,“七月食瓜,八月断壶”,正是小葫芦瓜熟蒂落之时。这些摇曳在葫芦架上的通用字中,我最中意“壶”字,形象至极。不论诗经里的“壶”还是《本草纲目》里的“壶卢”,都有小葫芦里的大世界,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大树上结蔓向上,生生不息。
我有事没事还去邻家爷爷园子里看葫芦。舀一葫芦瓢清水,搞上几只西葫芦,听听酒葫芦里摇响的轻澜,一把葫芦丝就要从墙上走下来。娓娓的曲音穿越*开天的鸿蒙,穿越高远的图腾。
扩展阅读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栻《立春偶成》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其一》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杜甫《洗兵马》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爱莲说》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王昌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苏辙《游景仁东园》
诗竞山川秀,亭随草木新。——袁说友《武康县治松桂林二首》
霜降水泉涸,风紧草木枯。——舒岳祥《送达善归玉塘》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张衡《定情歌》
每到西湖辄黯然,山川草木亦雕镌。——钱时《唐山赤县距修门不二百里土风俭朴专务桑麻余·每到西湖辄黯然》
春雨能膏草木肥,就中林野碧含滋。——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莓苔古屋荒秋雨,草木空山起夜风。——张耒《福昌杂咏五首·天倚冈峦翠万重》
冬至阳来复,草木潜滋萌。——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其二十三·十一月》
江声不尽英雄恨, 天意无私草木秋。——陆游《黄州》
岐丰禾黍泣寒露,咸阳草木来悲风。——王冕《痛哭行》
楼台成海气,草木皆天香。——李白《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含元殿坏荆榛古,花萼楼空草木春。——耶律楚材《又用韵和王巨川·其二》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草木风声成破竹,山川缺陷黯长杨。——林熙春《入虔闻奴陷辽阳·其一》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杜甫《武侯庙》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杜甫《佳人》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苏轼《和子由踏青》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苏轼《后赤壁赋》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李白《古风其五十二·青春流惊湍》
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李白《古风其四十四·绿萝纷葳蕤》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李白《长歌行》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青春烈,火正熊,春岂在温房草木丛?——*《沁园春·再访十三陵》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方孝孺《画梅》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边。——杜甫《恨别》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杜甫《述怀》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唐寅《落花诗》
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李白《赠张相镐其一》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李白《北上行》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江湖发秀色,草木含荣滋。——李白《泾川送族弟錞》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曹操《对酒》
草木於人也作疏。——辛弃疾《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白居易《喜雨》
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苏轼《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
乘龙上天去无踪,草木无情空寄泣。——苏轼《竹枝歌》
入海鱼龙喜,怀山草木愁。——陈录《古揶寄周京》
草木结悲绪,风沙凄苦颜。——李白《禅房怀友人岑伦》
草木半舒坼,不类冰雪晨。——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我如草木知秋 文/*丝阿甘 迈过低矮的冬天,冬雪融化那一刻 我推开了春天的那扇窗 久违的眼神,不需要过多的隐喻 有一朵桃花的暗香残余 足以容纳,我渴望的灵魂 是春天,点燃了浴火重生 走*绿的视野,有风吹草动的夏天 尽情浓郁着苍翠绿荫,草木 丰盈着,露水晶莹 葱茏的轮回,有一颗老树 旁白,纸上人烟 吞下的那杯情愁,凤凰涅槃的 仰望,一片落叶的凋零 枯萎枯黄,付下身的 我,知秋
编辑点评:
从春走到秋,对万物来说是生命的轮回。知春知秋,莫过我们对自然界的爱。诗人的作品,充满着灵性,蕴含着哲理。春天点燃了重生的浴火,秋天收获着希望和未来。好诗共赏!感谢赐稿!问好!祝福!
描写山水草木的诗句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春望》)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滁州西涧》)
10.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1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1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2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3.*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2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描写山水草木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6.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杜甫《望岳》)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春望》)
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 《滁州西涧》)
1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0.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陶渊明《归园田居》)
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2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6.*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2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2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草木皆兵:ǎo mù jiē bīng
*义词: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反义词:若无其事稳如泰山措置裕如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用草木皆兵造句
记者在市区某超市获悉对于蒙牛和伊利这两个知名品牌市民现在有点草木皆兵。
这场瘟疫发生以来之所以迅速反复传染到世界其他地区以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战战兢兢凤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逃犯坦承在逃亡过程中终日心神不寧草木皆兵。
同一切非正义的统治者一样他们色厉内荏十分害怕中国老百姓简直害怕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
然而消费者对此抱有的恐慌心理却反向大幅上升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连遭几次挫败不用追杀敌军已草木皆兵仓皇逃命。
艾滋病的危害的确使人谈虎色变但面对艾滋病患者也不必草木皆兵惊恐万分。
然而消费者对此抱有的恐慌心理却反向大幅上升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在我军多次围剿下,这股土匪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了。
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在国内我们时刻要提防商业骗子搞得草木皆兵。
若要让自己强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风雨中历练有了真枪实弹也就无畏荆棘密布。强装的终感觉是草木皆兵。吓了自己也苦了自己。最后只能像离开土地的草和离开大海的鱼一样逐渐衰竭。
他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美国就是草木皆兵。
然而草木皆兵的阿根廷人肯定会由于总统的一时兴起而阻止他们兑换货币而更加紧张。
灾难来临前夕镇上的村民草木皆兵心神不定。
听说有逃犯逃窜到此居民一时之间草木皆兵家家自危。
经历上次的挫折他整天草木皆兵疑神疑鬼。
逃亡的日子怎么形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最贴切。
顾虑多的人草木皆兵。
我军在地道中出没无常敌人腹背受敌军心惶恐草木皆兵。
记者在市区某超市获悉对于蒙牛和伊利这两个知名品牌市民现在有点草木皆兵。
山上的匪徒惊疑不安,闻讯后草木皆兵,不知所措。
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他受了惊吓整个晚上都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为对方的声势所吓倒而疑神疑鬼产生错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木皆兵出自哪场战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战争起源:前秦的苻坚在夺得帝位(357年),重用*王猛之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拔拓氏之后代,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但一心希望尽早统一*的苻坚却嗤之以鼻,并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们把皮鞭投入长江,足可断掉流水了!”,此为成语“投鞭断流”之典故。王猛死后,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兵力比较:前秦:27万氐族兵(主力,投入决战者15万),20余万鲜卑等其他族兵力(主要在荆州战场),60万民夫(未投入实际作战)。号称百万东晋:8万北府兵,决战时,兵力为7万。经过: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战前准备377年,广陵缺乏良将防守,谢安不顾他人议论,极力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线的军事防守。谢安则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谢玄不负叔父重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并训练出一支在当时的整个*最具有战斗力的精兵——北府兵。
第一阶段:淮南之战378年四月,前秦征南大将军苻丕率步骑7万人进攻襄阳。苻坚又另派10万多人,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就是17万。襄阳守将朱序死守*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4战4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第二阶段:淝水之战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姚苌和慕容暐等人迎战,自己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以弟苻融为先锋,于八月大举南侵。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八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十二月,双方决战于淝水,晋朝派出的朱序在秦军阵中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影响:*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前秦元气大伤,苻坚于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苌所杀,各族纷纷独立,*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先后成立了十国。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而东晋则延续了数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改国号为宋;*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5*,才被隋文帝杨坚统一,建立了“隋朝”。这场战役为日后带来了三句四字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草木苍翠茂盛的词语
引言:形容草木生机,表示草木茂盛的成语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词语,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本固枝荣】: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本深末茂】:本:树根;末:树梢。根深而枝叶茂盛。比喻事物根底深厚而富于生机,蓬勃茁壮。
【草木荣枯】:荣枯: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葱葱郁郁】: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蜚英腾茂】:英:英华之声,指名声;茂:茂盛之实,指实际。称颂人的声名事业日盛。
【夫荣妻显】:荣:草木茂盛,比喻兴盛显达。指丈夫有了荣耀的地位,妻子也随之显贵。
【根深叶茂】: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花凋谢。形容暮春景色。
【集苑集枯】:集:栖息;苑:茂盛的树木;枯:枯树。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有些鸟栖于枯树。比喻人的志趣不同,趋向各异。
【绿肥红瘦】: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蔓蔓日茂】:蔓蔓:形容长久。天长日久,一天天茂盛起来。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掉:摇动。树梢茂盛,主干就会折断,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浓郁葱茏】:浓郁:花草的香气浓重;葱茏:草木青翠茂盛。形容花草香气浓重,枝叶茂密青翠。
【青枝绿叶】: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岁:年;弥:更加;阴:指茂盛。年岁越老根越壮实,阳光越强,枝叶越显得茂盛葱郁。形容人的阅历越深,经受考验越多,就越坚强。
【突兀森郁】: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萧敷艾荣】:萧、艾:艾蒿,蒿草;敷、荣:开花。指蒿草长得很茂盛。比喻才能低下,品行卑劣的人一时得势。比喻小人得志。
【欣欣向荣】: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于思于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郁郁苍苍】: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长林丰草】: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
【支叶扶疏】:支:同“枝”。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形容树木茂盛。也比喻宗支繁衍鼎盛。
【支叶硕茂】:支:同“枝”;硕:大;茂:茂盛。枝叶大而茂密。比喻子孙繁衍,家族兴旺。
【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
【枝叶硕茂】:硕:大;茂:茂盛。枝叶大而茂密。比喻子孙繁衍,家族兴旺。
【竹苞松茂】: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蔚然成风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声情并茂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春风化雨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欣欣向荣 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郁郁葱葱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陟岵陟屺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望风披靡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荣华富贵 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郁郁芊芊 犹言郁郁葱葱。①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②气盛的样子。
衔华佩实 衔:包含;华:比喻文采;佩:佩带;实:果实,比喻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开花结果。
头童齿豁 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夫荣妻贵 荣:草木茂盛,比喻兴盛显达。指丈夫光荣,妻子也随之尊贵。
饮灰洗胃 灰:古代以草木灰作洗涤剂。比喻悔过自新。
苍翠欲滴 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郁郁苍苍 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东风化雨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摧枯拉朽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风靡一时 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引伸为很风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象风吹倒草木一样。
大地回春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的翻译赏析
“孟夏草木长”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读山海经(其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的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山海经(其一)》翻译: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读山海经(其一)》注释:
1、孟夏:初夏,农历四月。
2、扶疏:枝叶茂盛纷披的样子。《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本枝扶疏。”
3、“众鸟”句:言众鸟因有树可依而欣喜。
4、穷巷:陋巷。隔:隔绝。深辙:大车所轧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
5、周王传:指《穆天子传》,写有关周穆王的有关传说。
6、山海图:《山海经图》。古人疑《山海经》依图画而述之。
7、“俯仰”句:顷刻间遍游宇宙。俯仰,俯仰之间,指时间短暂。
《读山海经(其一)》赏析:
第一首写耕余读书之乐。一起先从良辰好景叙开,结穴到“得其所哉”的快乐。“孟夏”四月,是紧接暮春的时序。“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到四月,树上的杂花虽然没有了,但草木却更加茂密,蔚为绿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扶疏”便是树木枝叶纷披的样子,陶氏山居笼在一片树阴之中,这是何等幽绝的环境。鸟群自然乐于到这林子中来营窠。“众鸟欣有托”一句,是赋象。然而联下“吾亦爱吾庐”之句,又是兴象——俨有兴发引起的妙用。“欣托”二字,正是“吾亦爱吾庐”的深刻原因。不是欣“吾庐”之堂华而宅高,而是如同张季鹰所谓:“人生贵得适意尔”。渊明此时已弃“名爵”而归来,于此“衡宇”中,自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已感到今是昨非,得其所哉。“吾亦爱吾庐”,**常常五个字,饱含有欣喜之情和无穷妙理。诗人推己及物,才觉得“众鸟”“有托”之“欣”。故“众鸟”一句,又可视为喻象。比较诗人自己的“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二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更能反映陶渊明得到心理*衡的精神状态,“观物观我,纯乎元气”,颇有泛神论的哲学趣味,大是名言。
紧接诗人就写“吾”在“吾庐”的耕读之乐及人事关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二句值得玩味的,首先是由“既已”、“时还”等钩勒字反映的陶潜如何摆放耕种与读书之关系。耕种在前,读书其次。这表现了诗人淳真朴质而富于人民性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热爱生产劳动,正是陶渊明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到孟夏,耕种既毕,收获尚早,正值农闲,他可以愉快地读书了。当然他还不是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读书,这从“时还”二字可以体味。然而正是这样的偷闲读书,最有读书的兴味。关于陶潜是否接待客人,回答应是肯定的。他生性是乐群的人,“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便是他的自白。《宋书·隐逸传》则云:“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但如果对方有碍难而不来,他也不会感到遗憾。这种怡然自得之乐,比清人吴伟业《梅村》诗句“不好诣人贪客过”还要淡永。读者正该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这里,诗人信笔拈来好句,无意留下难题,使后世注家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解会。一种认为这两句都为一意:“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意谓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两句各为一意:“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然颇回故人之驾,欢然酌酒而摘蔬以侑之。”无论哪一说,都无害渊明诗意。但比较而言,后说有颜延之“林间时宴开,颇回故人车”参证,也比较符合陶潜生活的实际情况。盖“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也,虽然“门虽设而常关”的情况也有。
如从“次写好友”一说,则以下就是写田园以时鲜待客,共乐清景了。“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二句极有田园情趣。农村仲冬时酿酒,经春始成,称为“春酒”,初夏时节,正好开瓮取酌。举酒属客,不可无肴。诗人却只写“摘我园中蔬”,盖当时实情有此。四月正是蔬菜旺季,从地中旋摘菜蔬,是何等新鲜惬意的事。而主人的一片殷勤欣喜之情,亦洋溢笔端。“欢言”犹“欢然”。“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乃即景佳句,“微雨”“好风”的“好”“微”二字互文,即所谓和风细雨。风好,雨也好,吹面不寒,润衣不湿,且俱能助友人对酌之兴致。在很容易作成偶句的地方,渊明偏以散行写之,雨“从东来’、风“与之俱”,适见神情萧散,兴会绝佳,“不但兴会绝佳,安顿尤好。如系之‘吾亦爱吾庐’之下,正作两分两搭,局量狭小,虽佳亦不足存”,盖中幅垫以写人事的六句,便见“尺幅*远,故托体大”。
诗人就这样次第将欣托惬意、良辰好景、遇友乐事写足味后,复落到“时还读我书”即题面的“读山海经”上来,可谓曲终奏雅。“泛览周王传,流览山海图”,虽点到为止,却大有可以发挥之奥义。盖读书,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是出于现实功利目的,拼命地读,由于压力很大,有时得“头悬梁,锥刺股”,可名之为“苏秦式苦读”。一是出于求知怡情目的,轻松地读,愉悦感甚强,“乐琴书以销忧”、“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可名之为“陶潜式乐读”。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虽读经书,已有“乐读”倾向。而在归园田居后,又大有发展。这里读的就不是圣经贤传,而是《山海经》、《穆天子传》。《山海经》固然是古代神话之渊薮,而《穆天子传》也属神话传说。它们的文艺性、可读性很强。毛姆说:“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去读诗、小说或其它可以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
可以说陶潜早就深得个中三昧。你看他完全不是刻苦用功地读,也不把书当敲门砖;他是“泛览”、“流观”,读得那样开心而愉快,读得“欣然忘食”——即“连饭也不想吃”。从而感到很强的审美愉悦。同时,他有那样一个自己经营的美妙的读书环境,笼在夏日绿荫中的庐室,小鸟在这里营窠欢唱,当然宜于开卷,与古人神游。他的读书又安排在农余,生活上已无后顾之忧。要是终日展卷,没有体力劳动相调剂,又总会有昏昏然看满页字作蚂蚁爬的时候。而参加劳动就不同,这时肢体稍觉疲劳,头脑却十分好用,坐下来就是一种享受,何况手头还有一两本毫不乏味、可以消夏的好书呢。再就是读书读到心领神会处,是需要有个人来谈上一阵子的`,而故人回车相顾,正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呢。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它直接地,是承上“泛览”“流观”奇书而言。孟夏日月几何?就是人生百岁,也很短暂。如何可以“俯仰终宇宙”呢?此五字之妙,首先在于写出了“读山海经”的感觉,由于专注凝情,诗人顷刻之间已随书中人物出入往古、周游世界,这是何等快乐。就陶潜有泛神论倾向的人生哲学而言,他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精神上物我俱化,古今齐同,这是更深层的“俯仰终宇宙”之乐。就全诗而言,这两句所言之乐,又不仅限于读书了。它还包括人生之乐,其间固然有后人所谓“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安于所适的快乐;是因陶潜皈依自然,并从中得到慰藉和启示,树立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缘故。在传统上,是继承了孔子之徒曾点的春服浴沂的理想;在实践上,则是参加劳动,亲*农人的结果。是一份值得重视的精神遗产。
虽然不乏要言妙道,此诗在写法上却纯以自然为宗。它属语安雅,间用比兴,厚积薄发,深衷浅貌,在节奏上舒缓适度,文情融合臻于绝妙。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就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描写山水草木的诗句欣赏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6.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1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0.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6.*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草木长的古诗
草木长的古风古诗
赞美草木长高的古诗
草木的古诗
草木的古诗句
草木的诗句
草木知春的古诗
草木之情的古诗
草木有情的古诗
草木诗句
带有草木深的古诗
草木重生的古诗
以草木抒情的古诗
写草木的古诗句
消失草木的古诗
草木兴衰的古诗
描写草木的古诗
草木低吟的古诗
山河草木的古诗
赞扬草木的古诗
写草木的诗句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古诗古词
草木枫叶红的古诗
对草木抒情的古诗
关于草木花的古诗
山间草木秀的古诗
水路草木之花的古诗
带草木植物的古诗
关于草木的20首古诗
有关草木的诗句
迎新春的5字古诗
含有多种含义的古诗词
美好期许的古诗
静夜思古诗中的象形字
灯台的古诗
与新生有关的古诗词
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题
数字和花的古诗词
写丝娃娃的古诗词
含有竹林外文字的古诗
有关于早春的古诗
春日古诗诗人春游的时间地点
唐代感时伤世的古诗
敕勒歌古诗四野的读音
乌衣巷门口的古诗
李白古诗里那些很好听的名字
一行8字一竖七字的古诗
带困意的古诗
用夸张手法的古诗
吴伯箫的古诗
咏风的咏风的古诗意思告诉我
正月19的古诗
有关生命价值的古诗词
含有啼笑皆非的古诗
山行的古诗图画
月夜孤江垂钓的古诗带拼音
古诗三衢道中的节奏划画
关于猪的古诗词(一整首)
评价《西游记》的古诗
写春风春雨的古诗
古诗春夜喜雨的体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