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节日中秋的古诗和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传统节日中秋的古诗和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传统节日中秋的古诗和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传统节日中秋的古诗和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内容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内容,一起来看看。
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
节日简介
中秋节,是*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在中秋节,每个地方的*俗不同,但每一种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起源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的字条,
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
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日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进献士兵床战用的天元益健和大批美女以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也越来越精细。
诗句
1、《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3、《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中秋月》
唐·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传统节日中秋节诗句(精选85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7.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8.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10.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1.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2.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4.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15.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中秋见月》
1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17.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8.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0.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22.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3.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4.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6.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8.分不尽,半凉天。——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9.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0.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31.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3.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34.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35.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36.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7.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38.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月夜》
4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1.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43.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4.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45.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好问《倪庄中秋》
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3、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徐凝《七夕》
4、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5、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6、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7、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8、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9、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0、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2、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3、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5、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6、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中秋*上和王路钤》
17、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8、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9、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0、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2、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3、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24、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25、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26、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27、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2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2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0、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1、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3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3、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34、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5、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37、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8、*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39、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40、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41、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2、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3、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44、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4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46、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47、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4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9、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50、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
2.
3.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1、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2、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5、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6、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7、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10、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1、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12、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1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4、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15、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6、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此去杜曲,已*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8、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19、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0、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1、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2、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3、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4、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25、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26、笑摘双杏子,连枝戴。——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8、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29、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0、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31、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2、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3、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4、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5、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36、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37、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38、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39、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0、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41、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2、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4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4、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45、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46、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47、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8、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49、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50、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传统节日古诗句》,愿对您有所启发。
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6、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10、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1、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4、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8、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9、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20、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2、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1、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2、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3、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34、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35、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6、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7、玉纤暗数佳期*,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40、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4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2、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44、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4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8、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4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0、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传统节日古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古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2、*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3、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6、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7、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8、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9、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0、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2、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13、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4、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5、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张埜《夺锦标七夕》
16、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7、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8、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9、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1、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2、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3、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4、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5、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26、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1、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2、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3、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4、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6、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7、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8、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9、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0、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11、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2、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13、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4、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5、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6、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7、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8、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20、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21、千里暮云*,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2、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23、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2、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3、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大不一样!微信“搜一搜”亚马逊Kindle,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佳节到了,小K给大家整理一些有关中秋的诗句,可以收藏一波。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陆龟蒙《中秋待月》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苏轼《水调歌头》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中秋*上和王路钤》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传统节日中秋的古诗和画
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古诗
传统节日中的古诗题
中秋传统节日的古诗
传统节日的中秋古诗
描写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诗句古诗
传统节日中对应的古诗
中秋节的传统节日的古诗
传统节日中的古诗抄报
传统节日古诗的画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古诗鉴赏
中秋古诗中的传统节日介绍
中秋节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画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节日古诗句
秋夕是传统节日的古诗吗
中囯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古诗的配画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中秋月
秋夕古诗写的传统节日
古诗中的传统节日
是传统节日的古诗
以传统节日的古诗
传统节日的古诗配画20首
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古传统节日的古诗
论古诗中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古诗并配画大全
我的节日中秋古诗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