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

关于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7) 语录(16k+) 说说(8) 名言(1k+) 诗词(1k+) 祝福(4) 心语(12k+)

  • 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 唐诗,友人,文学
  • 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

      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白话译文】

      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创作背景】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赏析】

      《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

      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首联用对起格,语言富于对称美,同时也使得眼前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这一联遣词华丽,铺陈宴会隆重热闹场面,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筵*虽然丰盛,但它是为送行而设,因此不免又笼罩上一层离别气氛,使在座的人于欢声笑语之外渐渐产生惆怅与伤感之意。“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一联,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这一联自谢朓《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但比谢诗显得出语更自然意境更深远,明确地抒写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

      第三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写夜空的景色。这里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借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消失在曙色之中。这一联表面看象专写夜空,实则紧扣夜宴。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人却没有散去,示写双方难舍难分,时间在不觉中逝去,通过夜宴之长,衬托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有感染力。

      篇末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

      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这两句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见面?这个结尾,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全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浸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由于诗人此行是满怀信心地去求取功名,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之感。

      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清人纪昀说得好:“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再有,此诗虽写眼前景,心中情,却有所继承和借鉴。有人指出,它“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离夜》即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写一次夜宴。两相比较可知,陈诗在章法、用语等方面都明显受了谢诗影响。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有所创新。谢诗较直露和简洁,陈诗则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更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阅读全文]...

2021-12-22 00:11:54
  • 古诗《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赏析

  • 古诗《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夜雪有佳趣,幽人出书帷。

      微寒生枕*,轻素封阶墀。

      坐罢楚弦曲,起吟班扇诗。

      明宜灭烛后,净爱褰帘时。

      窗引曙色早,庭销春气迟。

      山阴应有兴,不卧待徽之。

      由著名导演管虎执导,刘烨、黄渤、张涵予三大金马影帝共同主演的大型抗战题材连续剧《火线三兄弟》正在山东卫视热播,成为*期最受关注的抗战连续剧。

      此“三兄弟”非彼“三兄弟”

      前不久名利双收的电影《*合伙人》中,最后三位主人公之一的一句台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广大成功人士的共鸣:“不要和你的'兄弟合伙开公司!”这反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心声,和*年代若彼此间有真正的感情则不适合掺杂进复杂的物质因素,有多少禁不起考验的感情躺在了现实面前。*年来荧幕、荧屏上,因“三兄弟“组合而大获成功的作品屡见不鲜。

      《火线三兄弟》以20世纪40年代,山东一个普通家庭性格迥异的三兄弟的命运为核心,讲述他们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闯荡北*,阴差阳错历经生死磨难、情感考验,最终殊途同归踏上共同抗战道路的传奇事迹。

      剧中三大影帝同台飙戏,其中凭借《集结号》中的谷子地角色夺得第45届金马影帝的张涵予,在剧中扮演田家三兄弟的老大田大林,本是队伍中的神*,却因遭鬼子陷害误杀战友,陷入无法救赎的心灵深渊,在精神与现实的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并与著名女演员孙宁[微博]扮演的战友遗孀产生深沉的感情,展现出铁血硬汉柔弱的一面让人动容。刘烨扮演田家老二,田二林,一个只怀揣厨子梦想胆小鬼,误打误撞生拉硬拽成为了地下党的关键人物,凭借驴唇不对马嘴的日语在日本料理店上演无间道谍战戏码,由于形象突出无辜欠下数笔风流债。三十亿影帝黄渤在《火线三兄弟》中继续扮演鬼马、痞气十足的小混混,但是凭借机敏、狠辣在动荡年代逆袭成为老大,并与黑道大哥女儿展开**!原本截然不同的三兄弟,在斗争中重塑了血脉与信仰,热血沸腾举起手中的驳壳枪,朝着敌人开火。

      别样幽默打造靠谱抗战剧

      前不久看过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的观众对《火线三兄弟》的阵容及角色设置似曾相识,甚至有人说《火线三兄弟》就是《厨戏痞》的剧版。但是电视剧版中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并且极赋笑点。除了惯常负责搞笑的黄渤以外,在网络上当红的火华社社长刘烨也在剧中展现了荧幕上难得一见的幽默面,装傻、卖萌将独家冷幽默表现的淋漓尽致。观众表示看刘烨与黄渤二人不同风格幽默碰撞从头笑到尾。其中有一段搞笑对话流传广泛,黄渤扮演的三林对刘烨扮演的二林说“我杀他那是为民除害呢!“二林:“你就是咱村里的害你忘了,你怎么不说你精忠报国呢?”

      《火线三兄弟》幽默搞笑看点十足,但同时也是一部接地气的、真实展现时代背景下不同小人物的命运靠谱抗战剧,与槽点重重的抗战雷剧截然不同。唯一使观众不肯放下纠结的是,田家三兄弟的长相,此个性化的三人为一母同胞实难让人信服。对此问题在剧集的首播发布会上,导演管虎以调侃的方式给出两种解释:一说是“妈是一个妈,但爸不是一个爸”,再一个可能就是,“前两个营养还好,三兄弟中的老三黄渤,年龄最小,母亲生他的时候不够吃了营养不足,没后劲了,所以长成这样!”让人忍俊不禁。

      山东观众偏爱抗战题材?

      为何山东观众这般偏爱抗战剧?答案是山东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传统导致的,对抗战题材电视剧有着比其他地区更强烈的情感,从甲午战争一直到抗日战争,山东人民是受害时间长、伤亡惨重。此次《火线三兄弟》不但角色是山东兄弟,主演之一的黄渤也是山东青岛人,说着一口纯正的山东话。

    [阅读全文]...

2022-05-02 21:52:36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古诗

  • 友人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

      唐代: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译文

      北方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赏析

      这首诗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这组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但作者并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文

      古诗原文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译文翻译

      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注释解释

      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青春:此指春天。

      滴沥:形容滴水。

      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创作背景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这组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但作者并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阅读全文]...

2022-05-01 17:38:30
  • 二年级早春古诗

  • 二年级,早春
  •   春天,是希望纷飞的季节。大雁饱含憧憬地向着北国的乐土结对航行,一路载歌载舞,排踏出春天的韵律,传递着春的喜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阅读全文]...

2022-07-27 15:56:42
  • 早春二月古诗

  • 早春,二月
  •   春风中,人们走进自然,放飞身心,精神抖擞着,筋骨舒活着。历经风雪磨砺的树枝,一改僵硬呆板的冬姿,仪态轻柔娇嫩,涨满着青春的气息!

      梅花二月吐芳香,莫把冬装衣柜藏。

      乍暖还寒多突变,随时防备晚来凉。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和煦阳光御冷寒,心情舒展话婵娟。

      刺骨冰雨咬春暖,柔润东风吹纸鸢。

    [阅读全文]...

2022-02-19 03:47:10
  • 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 唐诗,友人
  •   《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下面来欣赏下!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

      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语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白话译文】

      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创作背景】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赏析】

      《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

      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春。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首联用对起格,语言富于对称美,同时也使得眼前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这一联遣词华丽,铺陈宴会隆重热闹场面,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筵*虽然丰盛,但它是为送行而设,因此不免又笼罩上一层离别气氛,使在座的人于欢声笑语之外渐渐产生惆怅与伤感之意。“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一联,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这一联自谢朓《离夜》诗的“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二句化出,但比谢诗显得出语更自然意境更深远,明确地抒写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

      第三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写夜空的景色。这里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借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消失在曙色之中。这一联表面看象专写夜空,实则紧扣夜宴。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人却没有散去,示写双方难舍难分,时间在不觉中逝去,通过夜宴之长,衬托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有感染力。

      篇末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问句作结。

      悠悠,遥远;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这两句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见面?这个结尾,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全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浸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由于诗人此行是满怀信心地去求取功名,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之感。

      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淡自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清人纪昀说得好:“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再有,此诗虽写眼前景,心中情,却有所继承和借鉴。有人指出,它“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离夜》即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写一次夜宴。两相比较可知,陈诗在章法、用语等方面都明显受了谢诗影响。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有所创新。谢诗较直露和简洁,陈诗则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更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1-25 20:01:42
  • 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

  • 诗意,阅读
  • 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

      《春夜喜雨》的诗意是什么?《春夜喜雨》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夜喜雨古诗的诗意,希望大家喜欢。

      春夜喜雨

      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诗意一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春夜喜雨》诗意二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春夜喜雨》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牙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2、乃:就。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俱:全,都。

      8、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9、独:独自,只有。

      10、晓:清晨。

      11、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12、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13、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诗意:

    [阅读全文]...

2022-02-06 18:18:23
  • 形容二月春来早的诗句古诗

  • 二月,文学
  • 形容二月春来早的诗句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容二月春来早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3.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宋?张来《春日》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5.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唐?杜甫《清明二首》

      6.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

      7.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8.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沨及第》

      9.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10.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11.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

      1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14.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15.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16.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

      17.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宋?陈亮《南歌子》

      18.东风吹雨细于尘。——宋?辛弃疾《浣溪沙》

      19.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钱起《春郊》

      20.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21.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宋?葛胜仲《临江仙》

      22.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3.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24.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25.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26.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2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30.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3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夜月》

      32.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

      3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4.两句写初春将*时的景色。——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3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宋?苏轼《定风波》

      3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37.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宋?陈与义《虞美人》

      38.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39.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40.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41.马踏春泥半是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2.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唐?杨凌《句》

      43.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

      44.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宋?李清照《懈恋花》

      45.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46.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唐?杜甫《腊日》

      47.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48.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49.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阅读全文]...

2022-04-08 19:52:07
  • 古诗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 八月,月亮
  • 古诗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其一】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译文及注释】

      【其一】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此时月光如水,明亮如昼,好似那月中的兔儿,也秋毫可见!

      【其二】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赏析】

      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2021-12-14 18:54:13
  • 关于二年级的春天古诗

  • 春天,二年级,文学
  • 关于二年级的春天古诗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了。迎春花在枝头上长了出来,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草听了从土地里探出头来,个大地铺上绿色的地毯。下面是关于二年级的春天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村居》

      朝代:清代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晓》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阅读全文]...

2022-05-19 22:07:21
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 - 句子
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 - 语录
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 - 说说
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 - 名言
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 - 诗词
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 - 祝福
春夜别友人其二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