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

关于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大班美术活动清明节教案3篇

  • 教案,清明节,美术
  •   活动

      《清明上河图》教育活动是一节美术欣赏课。该欣赏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使幼儿了解、认识祖国经典绘画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其目的是把“清明上河图’’作为古代艺术及文化启蒙的种子播洒在幼儿心中,为幼儿今后的成长铺路。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引导幼儿深入细致的了解宋代首都汴京城的繁荣景象,感知古代热闹的大街场景。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布局、感受其和谐流畅的美感。张择端大师在这幅作品中采用了散点透视的绘画手法,将繁杂的内容纳入到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之中。幼儿在欣赏绘画的同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幼儿审美观和评价美的能力。整个活动从人物形态、画面的点、线、造型及*画的色彩入手,把重点放在整幅画的高潮部分“虹桥"。在活动中,采用了让幼儿学一学、做一做等教学方法体会古代人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幼儿的学*兴趣。幼儿在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这一环节中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清明上河图画的欣赏能力,感知热闹的宋代首都景色。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力与知识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绘画的色彩美、构图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感受其和谐流畅的全景式表现方式。认识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古代建筑的造型。

      3、技能目标:提高鉴赏能力,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4、创造力培养目标: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内涵。

      2、物资准备:课件《清明上河图》,音乐《高山流水》,实图《清明上河图》。

      3、环境准备:将《清明上河图》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

      活动过程:

      一、通过兴趣,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长大想成为一名画家吗?在很早很早的古代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把汴京城外的繁华景象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十大名画之一,也是我们*人的骄傲。

      二、欣赏画面,感受画面的布局

      1、整体欣赏。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这幅画清楚吗?现在随着优美的音乐大镜头放大仔细的来看一看。

      (1)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

      (2)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妇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3)这里描绘的是汴河*小镇的风光,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4)这里有什么?在什么上面停泊着?船身有好看的花纹,都有哪些花纹?(线和点)船头尖尖的,非常的漂亮。

      (5)横跨在汴河*的有一座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

      (6)这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上有什么?(人)街道两边有什么?

      (房、子树)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会怎么样呢?

      (7)这是什么啊?(牛车)这里又是什么?(轿子)轿子和牛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和出租车一样。

      (8)这是一座高高的什么?楼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里面都画了许多条什么线?墙身和阶梯是用什么线表现出来的?这是城门,穿过城门会来到什么地方呢?

      (9)这里的人好多啊!你们快来看一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里的人非常多,川流不息,人来人往。

      小结:刚才欣赏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在这幅长卷上画家共画了8 1 5人,各种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条,房屋建筑三十多栋,张择端大师把这么多的人和物都画在了这幅长卷上,并且让人感到又清楚又有序,就像我们真的来到了汴京城。

      过渡语:如果《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动物都动了起来,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

      2、欣赏动态《清明上河图》。

      这是什么声音啊?停靠在汴河上的船怎么样了?虹桥上的人都怎么样了?树底下的人在干什么?船夫在船头上划动着船桨,我们学一学。。。。。

      过渡语: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很热闹,我们看一个地方……

      3、局部欣赏——虹桥。

      谁还记得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虹桥)你们可别小看这座桥,他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他的跨度有40多米,没有桥墩,而且全是用木头做出来的,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造出这样的桥,造这种桥的方法也已经失传了。你们觉得可惜不可惜啊?我们现在只能从《清明上河图》中欣赏到。

      桥上的人好多啊,这么,热闹啊,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放大镜头仔细看一看。

      (1)桥上的人都在干什么,呢?(抬轿……)他们是怎么抬轿的?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来学一学0

      (2)在这幅画面都有干什么的? (骑马、挑担、推拉车……)前面的人在拉车,后面的人为保持*衡用力往前推车,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是怎样推拉车的。

      (3)这里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4)桥中间有一个人正在往下抛缆绳,他想干什么?船上有一根高高的桅杆,这艘船到桥的对面,高高的桅杆就会和桥梁碰到,所以桥上的入是想用缆绳把桅杆放倒,使这艘船顺利地到了桥的对面。

      (5)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的,好像在大声地吆喝着什么? 离我们最*的有一排排房子,房顶有好看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

      这是一条什么?(河)你是怎么看出来是河的?这些花纹就是用浅浅的黑色画出来的,*的国画就是用墨来作画,以黑白色为主,深的地方是用浓墨画成的,浅的地方是用淡墨画成的。

      小结:刚刚我们欣赏的就是最热闹的地方——虹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幅长卷的名字叫什么?《清明上河图》

      4、整体欣赏。

      今天,老师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仔细找一找IIlj才我们都欣赏到了哪些地方?

      三、通过欣赏,对画家的赞美

      画家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反映了北宋年间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以长卷形式来构图,深受*人民的喜爱,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情绪振奋。尤其是在分析画面构图布局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不同,人物、帆船、建筑、桥梁等——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令人折服。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专家点评: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它生动地记录了*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风貌,这在*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美术欣赏《清明上河图》就在于让幼儿了解该画的历史价值。在幼儿欣赏课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对画面的点、线、面进行认知,对画面的各种人物形态加以模仿,从而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以及心理活动,如抬轿人、推车人、大人和小孩以及邻船人的模仿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幼儿的天真和想象力。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引导幼儿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其他画家的名画,通过整体欣赏——动态欣赏——局部欣赏——整体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画的鉴赏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师幼一同欣赏后,更能够了解到画家的伟大以及《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大班活动清明节教案3篇

  • 教案,清明节,大班
  •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本次教学活动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加上音乐的力量,使幼儿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带给我们的意境。

      二、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四、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5篇

  • 教案,清明节,大班
  •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惯。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欣赏古诗朗诵。(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

      (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伸:

      学*歌曲《清明》。

      活动目的

      利用清明节扫墓的契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争做文明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发奋学*的精神,使幼儿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活动地点:

      烈士陵园

      活动时间:

    [阅读全文]...

2022-05-23 12:18:02
  • 清明节语言大班教案

  • 教案,大班,清明节
  •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活动重点: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俗。

      活动难点:体验感受清明的气氛,懂得怀念先祖与革命烈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古诗导入:《清明》

      师:这首古诗里藏着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二、基本部分。

      1、幼儿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俗,并能够简单讲述。师:为什么会有清明节这个节日呢?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节到了,都有哪些*俗呢?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播放清明节由来的视频,幼儿观看。

      2、交流:

      师:清明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清明节呢?在清明节这天我们都要做些什么?(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3、引导幼儿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1)出示扫墓图片。

      师:瞧!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去扫墓呢?

      小结:每年清明前后,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他的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2)出示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图片。

      三、结束部分

      教师播放关于"革命烈士"的事迹,请幼儿观看,引导幼儿了解"烈士":董存瑞、黄继光、消防英雄等。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大班清明节手工活动教案3篇

  • 教案,手工,清明节
  •   活动目的:

      1、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基本风俗。

      2、让幼儿了解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对清明节有初步认识、音乐、有关清明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播放轻音乐,师幼齐念古诗《清明》。

      师:你知道这首诗写的关于什么节日的事情吗?你知道清明是怎样来的吗?

      2、讲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节的来历。

      3、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寒食节的第二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给烈士扫墓的'日子。

      教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请幼儿观看有关清明节*俗的图片。

      4、互动猜想环节: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吃青团、扫墓、踏青)

      教师讲解:扫墓为什么要选择清明呢?

      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

      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3)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5、一起品尝青团,结束活动。

      活动目的

      利用清明节扫墓的契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争做文明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发奋学*的精神,使幼儿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活动地点:

      烈士陵园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xx日上午

      参加人员

      活动对象:

      大班年级

      外出人员配备:

      1、每班2名教师、1名保育员、1名行政人员、1名实*生

      2、校医随行,带好药箱

      3、2名保安护送幼儿至亭林公园后返回学校

      活动准备

      话筒、花圈、录音机、人手一朵小白花

      活动程序

      1、全体师生步行前往烈士陵园

      2、仪式开始

      主持人清明扫墓致辞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我们站在哪里吗?(烈士陵园)

      你们看,这块高大的石碑上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这块石碑后面安歇的烈士(介绍一下烈士),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贡献永远被我们所铭记,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们的灵魂永垂不朽!而将来,建设、保卫祖国和家乡的重任就落到了我们小朋友的身上,等你们长大了能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每个小朋友都很有志气,只要我们从小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是不是?

      3、幼儿代表献花圈

      为了表示对烈士们的崇敬与怀念,每年的清明节期间,我们都要来烈士陵园扫墓,今天我们xx幼儿园的大班年级组的老师小朋友聚集在这里缅怀革命烈士,下面,请小朋友代表敬献花圈。

      4、默哀3分钟

      让我们一起向革命烈士表示由衷的致敬,全体默哀3分钟。礼毕!我们小朋友还亲手做了礼物要送给烈士们,下面请老师和小朋友依次献花。

      5、*前瞻仰纪念碑、参观烈士塔、敬献小白花

      6、清明扫墓活动结束,集合队伍

      注意事项

      ①穿着整洁,行为大方。

      ②不准在烈士纪念碑下嬉戏打闹。

      ③要以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了解烈士事迹。

      ④讲卫生,不准在烈士陵园里乱吃零食,乱丢垃圾。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大班清明节教育活动教案3篇

  • 教案,清明节,大班
  •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3、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1)出示人民*的课件同时播放*树立纪念碑的录音,教师讲述:*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英雄,并在1949年3月30日树立了《人民*》。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5、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6、放哀乐、人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7、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俗?

      运动*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8、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9、放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10、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11、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12、玩鸡蛋: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

      一、指导思想

      清明节来了,风和日丽的春天也就真正开始了,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们小、托班组织幼儿进行有关清明节的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大班小朋友放风筝等活动,初步了解清明节的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二、活动目标

      1、能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风俗*惯,感受清明节和其它节日在气氛上的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古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三、时间及地点

      1、观看视频及包饺子活动时间与地点:

      4月3日上午:各班教室

      2、观看放风筝的活动时间:

      4月1日上午:小一班、小二班、(观看大一班);

      4月2日上午:小三班、托一班、托二班(观看大二班);

      观看放风筝的活动地点:马山小学操场

      四、活动主题

      听故事、品艾糕、观纸鸢。

      五、活动对象

      小、托班全体教师和幼儿

      六、活动形式

      游戏教学活动

      七、活动安排

      (一)、活动准备:

      1、清明节的来历和一些*俗活动片段。

      2、联系食堂,准备制作艾饺的材料:面粉、艾草、糖。

      3、联系大班教师,约定放风筝的时间。

      (二)、活动具体流程:

      1、观看清明节的相关视频,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一些*俗活动。

    [阅读全文]...

2022-06-23 02:42:15
  • 大班教案《清明节》菁选

  • 大班教案《清明节》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清明节》,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3、学*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传统*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难点(目标3):学*认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场地(多媒体)2、PPT 3、《清明》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教学内容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藏了哪个中国传统节日。(播放视频)

      2、教师:这个故事里藏了哪个传统节日?(清明节) (二)讲述清明节*俗

      1、教师:大家知道清明节是哪天吗?(4月5日)

      2、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的人们清明节都在做什么吗? (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

      3、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古时候的人们在清明节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播放课件中的古代清明节*俗。(清明上河图、蹴鞠、寒食、牵钩)

      针对图片做出讲解

      蹴鞠:和现在的足球规则一样,是古代藤编的足球。寒食:清明前一天不生火,吃凉食。

      牵钩:古时候的拔河。

      (三)讲述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

      1、教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一个重要的节气,万物复苏,是扫墓踏青的`好日子。也是因为寒食节。

      2、教师:那我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呢?

      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四)结束,并观看烈士陵园扫墓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在清明节我们不仅要去祭拜我们去世的亲人,还要去烈士陵园祭拜那些为了保护人们而牺牲的烈士哦!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的天气。

      2、了解清明节的*俗。

      3、体会音乐与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优美韵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孩子对清明节有初步的概念。

      课件准备:故事音频《清明时节雨纷纷》;故事插图《清明时节雨纷纷》3张;古诗音频及伴奏《清明》;古诗插图《清明》。

      活动过程:

      播放故事音频及插图《清明时节雨纷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清明节。

      ——清明节是在什么季节呀?常常会是什么天气?

      ——在清明节,很多人会做什么呢?

      小结:清明是我们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怀念祖先、感受春天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

      交流讨论,鼓励幼儿说出更多的清明节*俗。

      ——你们家在清明节会做什么呢?

      ——除了刚才故事里说到的踏青、扫墓,你知道清明还有什么*俗吗?

      小结:清明节的*俗丰富有趣,有踏青、扫墓、吃清明果、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

      播放古诗音频《清明》,引导幼儿欣赏。

      ——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样的天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结:这首诗描写了在清明的`微微细雨中,作者看到路上行人怀念逝去的亲人的愁苦,心里也有浓浓的忧愁。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再次播放古诗音频《清明》。

    [阅读全文]...

2023-02-21 00:00:00
  • 大班《清明节》教案菁选

  • 大班《清明节》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清明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名称:

      传统节日—清明节

      活动前言:

      在一年之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节日之一,但是小朋友们对于清明节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让我们以清明节为主题探讨下有关四季中的节日,及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活动目标:

      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清明上河图、有关清明照片。

      活动过程:

      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

      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清明节,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王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中国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时清明节的热闹场面?

      2.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

      3.提问:有什么感觉或?(帮助幼儿简单理解画面内容)

      4.教师朗诵古诗进行小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珠杨柳属柳莺。

      活动反思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我请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找到课文中描写这一片段的文字,通过朗读,体会画作的内容。接着,我让学生找出这副画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价值。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大教育,要提倡交叉学*,我想:只要学生学到了知识,得到了能力,课堂就是成功的。

      课前布置学生预*,了解《清明上河图》及其作者张择端的相关资料,上课已始让学生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根据阅读提示让学生读课文,整体了解这幅画,之后让学生自学,自读课文将字读准,并反复读文标出自已的感受,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在学生交流感受时,我再对学生的`读进行指导,并引导看图,特别是图的长高,及图上的人物数量及牲畜的数量,当与现实的进行比较学生感知了图后,孩子们不禁对图有了一种佩服的感觉。接着我让学生自已选自已喜欢的那一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一下。结尾时对整篇课文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课文的描写顺序(总分的结构)。最后是播放课件,欣赏古画《清明上河图》,并让学生谈谈感受,感悟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才能,进而突出了教学重点。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欣赏图,通过图片播放,学生从整体感知,再具体出示部分图片让学生具体欣赏,结合作者的描述达到合作者共鸣。与现实的进行比较学生感知了图后,学生们不禁对图有了一种佩服的感觉,还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准备

      各种类型的风筝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猜谜语:风筝。引出活动主题。(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风筝)2.教师启发提问:①小朋友放过风筝没有?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②除了自己的风筝外,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老鹰、燕子、蜻蜒、金鱼、五星等)

      2、.出示各类风筝让幼儿欣赏。如鸟形风筝:仙鹤;虫形风筝:蝴蝶;水族风筝:金鱼;人物风筝:孙悟空;器物风筝:宫灯;变形几何图形风筝:五角星等。

      ①教师边出示各类风筝边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色彩、结构,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②让幼儿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纸、竹等)和制作方法(扎、糊、绘画),并自制一个风筝。

      3、画风筝。将燕子风筝的轮廓发给幼儿,请幼儿发挥想象自己制作,画风筝,画好后进行展示。

      4、游戏"放风筝",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锻炼跑的能力。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一、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

      2、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感受清明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3、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4、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通过听英雄的演讲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活动准备:

    [阅读全文]...

2023-02-20 00:00:00
  • 清明节大班语言教案

  • 教案,大班,清明节
  •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惯。

      活动过程:

      (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PPT”,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欣赏古诗朗诵。(播放课件)教师: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你们读得真好听。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吧!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学*"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

      (六)结束活动: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伸:

      1、学*歌曲《清明》。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清明节3篇

  • 清明节,教案,大班
  •   活动目标

      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有关清明照片

      活动过程

      (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

      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代就有了。*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时清明节的热闹场面?

      2、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

      3、提问:有什么感觉或?(帮助幼儿简单理解画面内容)

      4、教师朗诵古诗进行小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珠杨柳属柳莺。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反思: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到春景的美好。

      【清明的内涵】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而且,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更加增进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活动背景】

      清明节,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重视。而且它也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写文章知道要爱父母。通过录象、朗诵等活动知道我们的爱要更远大,我们要努力学*,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学会好好学*、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活动时间】20xx年4月1日

      【课前准备】

      1、与清明相关的知识、图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节和父母一起去纪念自己的亲人,写下自己的感受。

      3、录象片段:**战争,和同学们一起观看有关**战争的电视剧。

      4、小调查:家乡的清明节

      【活动过程】

      (一)、了解清明节

      1、引入欣赏《清明上河图》,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清明节的简介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