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读书诗句

关于杜甫的读书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甫的读书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甫的读书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杜甫的读书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38) 语录(48) 说说(10) 名言(85)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62)

  • 关于杜甫读书的诗句

  • 杜甫,读书
  • 关于杜甫读书的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杜甫读书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了自知。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转益多师是我师。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拓展:

      关于读书好的诗句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3、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7、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8、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

      9、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1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1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4、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7、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2、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23、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2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6、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27、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28、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29、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30、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3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3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34、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3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36、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阅读全文]...

2022-07-22 09:32:47
  • 杜甫传读书笔记

  • 杜甫
  • 杜甫传读书笔记(精选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传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羡慕和向往李白的谪仙风度、洒脱赤诚,但更敬佩杜甫的忧国忧民、大气博爱。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我曾想过,倘若杜甫不是出生于一个官僚家族,倘若他没有熟读诗书,而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井之家,那么凭着双手辛勤劳动,或许杜甫一生还能多吃上几顿饱饭,晚年也或许不至于那么凄凉吧。可我又想,在那样一个乱世,像杜甫这样的官僚世家子弟,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他又是一个有名气的诗人,尚且落魄至此,若是做个普通老百姓,恐怕多半也就是他笔下“三吏三别”中人物的下场,甚至更凄惨吧。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杜甫就是杜甫,家世、才华和当时的社会共同造就了一个诗圣,一个独一无二的杜子美。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读杜甫的晚年,耳畔仿佛响起了这熟悉的歌词,歌声凄婉,闻之动容。

      流亡天涯,衣食无着,举目无亲,故交不断丧亡。天下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亲友故交;放眼望去,身在他乡,尽是陌路,我不识你,你不知我。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人生在世,无论多么艰难的日子,也会因为有亲人和朋友的存在而变得容易坚持一些。相反,即使富可敌国,却举目无亲,没有一个知心朋友,那再富足,又有何意义呢?当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最害怕听到的消息恐怕就是亲朋故旧的死讯了吧。

      56岁的杜甫,一身是病。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不断地缠绕着他,牙齿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眼也花了,花白的头发也快掉光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

      57岁的杜甫,耳聋了。客人和他谈话时需要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右臂偏枯了,写信需儿子代书。丑陋而衰老的容颜受尽幕府中官僚的冷淡。他有时去拜访他们,扶杖步行,传达不肯通报,想乘轿子,又没钱去雇。

      他人生最后一年半的岁月大部分是在一只小船上度过的,因为陆地上再没有了他的安身之所。最糟的时候,他整整五天没有吃到一点点东西。公元770年的冬天,这个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死在了湘江上的一只小舟中。他死后,家人无力安葬,把他的灵柩厝在岳州。

      读完了杜甫悲剧的一生,心情无比的沉重,眼前仿佛浮现了诗人病卧孤舟的凄凉景象。

      然而就是这个凄惨可怜的人,却留下了珍贵的史诗“三吏三别”,留下来《春望》《赴奉先县咏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名篇。就是这样一个凄惨可怜的人,临死之前仍不忘忧心百姓的疾苦,担心国家的命运。

      杜甫,始终是值得我们景仰的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伟大的灵魂!

      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怀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不自在”。

      叹仕途。

      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愤!愤奸臣,这不是一个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当时社会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叹诗才。

      “诗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诗史”,他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当杜甫二字成为教科书上的常客,当稚嫩的童音将杜甫的诗读入空际,心中的那份赞叹无法压抑。

      叹人格。

      一首首坚硬的诗源于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双脚触摸这片曾经流血的土地,一双眼看尽战乱的残酷,人生的悲凉,一对耳听尽人间的哀哭,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将这份内心的震撼扬于诗中,摇动了封建这座堡垒,将民愤、民怨、民饥、民寒诉说。

      独坐孤石,心立坚竹,俯瞰尘世,写尽悲苦,满心愁绪的诗人。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得阴暗,因而忧心忡忡,割声凄苦。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

      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跟无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的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是圣。

      《杜甫传》,显而易见,记述的就是一代诗圣杜甫的生*。“杜甫”这一名字,如雷贯耳,我们都不陌生。想必大家从小都学了不少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石壕吏》、《卖炭翁》……但我们熟悉的,都只是杜甫的诗歌,对他的生*也并不是很了解。在冯至先生笔下,我看到了一个独立于诗歌之外的杜甫,一个虽然自己尚在苦难中挣扎仍关心民间疾苦的杜甫。

      追溯1000多年前,唐代杜甫一生跨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于是在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的大名。“诗圣”的名号家喻户晓,“诗圣”的诗歌更是被千千万万的后世人诵读和传承。而这一巨大影响的背后是杜甫那坎坷、颠簸的一生。就像屈原纵身一跃汩罗江,让后人记住了那坚毅断绝的身影。杜甫也相类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混乱的时代给予杜甫以痛苦,也以动力,使他创造出众多名流千古的诗文,让后人记住了这么一位心系百姓,博学多才的大文豪。

      或许杜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曾为名利谋划、奔波。长安十年里,尽管他真真切切地羡慕李白的潇洒生活,但依旧不肯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尽管他明白官场的黑暗,甚至亲身经历过中书令李林甫的阴谋,但在所进之赋中仍然对那些权贵极尽奉承之词。在这黑暗混乱的时代,杜甫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么一个后来的杜甫。逐渐步入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依然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中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旰”。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这时的杜甫已经完全融入到百姓中,成为了后世人敬仰的杜甫。

      杜甫在《江汉》中说自己是“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自嘲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但在我心里,杜甫当是身陷泥淖却心系苍生的伟人形象。

      以前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后来,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堪回首的岁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尽艰辛,才逃到凤翔。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朋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公元前,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的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著名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三别”,他对自己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暂且不说杜诗之精粹,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震动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学*么?杜甫并不完全是严肃的,他也有风趣的一面。绝句漫兴九首中对于惜春之情,反用恼春、怨春的口气道来,别有特色。更难的可贵的是,杜甫善于发现贤才,我想其若是知晓自己仍能为国效力,也当是会“白发生黑丝”的吧!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无愧于独立天地之间的诗圣之称。读完《杜甫传》,深深地感动,在因雨而显得略微清冷的天气里,心依旧有一股暖流涌动。

    [阅读全文]...

2022-07-26 02:04:56
  • 杜甫读书的警句

  • 读书,励志,杜甫
  •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阅读全文]...

2022-07-16 11:07:58
  • 《杜甫传》读书笔记

  • 杜甫
  • 《杜甫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传》读书笔记(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冯至的《杜甫传》一书,是在准备开课时偶然寻得。开课的课题是杜甫的《石壕吏》,诗中的杜甫犹豫、徘徊,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下了石壕村中发生的抓壮丁一事。不了解杜甫的一生,何以读懂“三吏”中的这一首,又何以走进杜甫的情感深处呢?于是,这本《杜甫传》便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

      讲到杜甫,总要同时想起李白。李杜二位大诗人之间的区别,《沧浪诗话》中已一言以蔽之——“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从我的主观角度看来:于人,更认同青莲的飘逸豪放,于诗,则更欣赏少陵的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这四字评语,正是杜甫一生的艰难苦恨在诗句上的投影。从外部环境来看,杜甫生不逢时,*正从历史的最高潮滑向低谷。但国家不幸诗人幸,乱世中的颠沛流离,让杜甫吃尽了苦头,却给*文学史献出一位诗圣。

      然而从更深层次可以看到,杜甫的人生悲剧和艺术成就来自于文人生存的依附性与诗人思想的独立性之间的互相挤压。这不仅是杜甫,也是*古代大多数文人苦苦挣扎的根源。

      长安十年,杜甫是矛盾的,既羡慕自由,又渴望官职。在唐代政治日渐走下坡路,人民不断被剥削的时候,杜甫开始关注民生。安史之乱让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的被迫流亡让他拥有了接触民众的机会。然而,等他又回到皇帝身边时,他的诗变得“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

      但事实上,杜甫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后来杜甫被派到华州,他才“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从此,他开始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揭露朝廷的缺陷。不过,杜甫终究是“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诗人”,人民因为国家连绵不断的兵役而痛苦不堪,但为了保卫国家却不得不这样,杜甫此时的矛盾已经不是关于个人,而是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无限忧虑。《石壕吏》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杜甫传》的作者冯至既是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位研究德语文学的学者。因此,从《杜甫传》中,不难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深情和严谨。全书篇幅不长,就十几万字,却是高度浓缩,决不掺水。

      国家不幸诗家幸。杜甫幸好没有做上大官,没有做久官,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雄壮的诗篇。这从他秉持的理想来说也算是得其所哉吧?

      前些时候读冯至先生写的《杜甫传》一书。书写得*实可信,叙述诚恳而质朴,没有一般传记作品常见的毛病,比如过多的抒情和哲人式的评价,以至淹没了传主本身的生命历程和品格风貌,读者看到的只是传记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对传主的阐释和渲染,正所谓喧宾夺主,传主本人的生*、情怀、遭际、作为,反而被叙述之外过多的虚饰之词遮蔽了。

      我读《杜甫传》之前,也有一点担心,作者会不会对一位伟大诗人投注过多的赞美,而忽略了对他*生经历包括性格弱点的翔实叙述?杜甫作为诗人的伟大是人所共知的,我想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杜甫的*凡实在的一面。

      读罢全书,我觉得这是一本朴素诚恳可信的书,我读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凡之处,也从这*凡之处更感到了他的不容易,他的伟大,在那遍地烽火、国破家亡的苦难岁月,一个人能活下去已属不易,而他一边受苦、逃亡,一边忧患天下,还要苦苦锻造诗歌,像收养孤儿一样收养和安顿每一个文字,一个强盛的王朝终于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而他,骨瘦如柴的他,无家可归的他,却以一行行凝着血泪的文字,打造了一个不朽的诗的王朝。这是一颗诗心对另一颗诗心的深挚观照,这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遥思和凭吊。

      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写杜甫在生活艰辛、衣食无着的逃难日子里,他曾沿途采药、替人治病,收点微薄的钱以接济贫苦的生活。看来杜甫是懂医的。采药、制药、看病,他一个人为患者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伟大诗人曾经做过小小的郎中。我又想到,在古代,文、史、哲、医并不截然分家,文人们大多数也许都是懂医道的,中医从哲学得到直接启发,阴阳、虚实、表里等既是古典哲学的范畴,也是中医的基本概念,医书大都写得文采华赡,诗味浓郁,医书,简直是用文学语言写成的哲学。所以在古代,文人懂医道也许是基本素养,不足为奇,而确确实实亲自上山采药,亲自制药卖药,亲自行医的,并不多见。当我读到杜甫在成都、在甘肃同谷等地卖药行医的叙述,我的确有点感动。

      诗或许也是一种药,尤其是古诗,似乎都像古老的中草药。不仅指诗的功能,其对人生创痛的抚摸,对生命孤独的体贴,对受难灵魂的安妥,这大约都是诗的药效吧。而且,你打开诗经一直读到唐宋元明清,你不仅嗅到了几千年诗的苦香,也会同时嗅到几千年药的苦香,诗里面所写的那些数不清的植物,有多少本来就是药草啊。诗经里的车前子、木瓜、艾,以及后来诗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菊、芍药、莲子、灵芝等等,都是清凉*和,消火解毒的良药。有时读到一首咏物抒怀的古诗,其中所写的植物大都是药。这首诗就可以当做药方了。

      我发现诗人在情怀比较*和、冲淡、宁静时写的诗里,其所写的植物也就是*和、冲淡、苦中带甘的那类,*似于温补的那种药。而在孤寂、荒寒的心境下写的诗,其中就多了些古藤、老树、古柏、落叶、残枝,透出一派寒凉、孤弱的苦况,令人感到诗人病得不轻,需要好好温补一下。而那些激愤、悲烈的诗,让人感到无论是诗人或者是当时的众生与社会,均已被病苦折磨得太久,寒火已深入血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里俱实,阴阳不调,急需去寒解火,综合调理,这就需要良医良药,当然也要病人自己善于自我调养。

      诗或许也是一种药,在多数情况下,诗人和他的诗并不能改变社会的命运,甚至诗也并不能改变诗人的命运,或许是诗不如药的地方,但诗是另一种药。至少,诗人在写诗的时候,诗抚慰了他孤寂的灵魂,他笼罩在诗的情绪里,如同病人笼罩在药的气息和烟雾里,在这一刻他得到了天地之灵和万物之气的灌注和补充,随诗降临的精神支持了一个为某种精神活着的人。诗不像药那么及时和有效,但伟大的诗可以穿越时空,进入很多人的灵魂,使之感动并获得滋养。

      1998年夏天,我到甘肃成县(即古代同谷县),拜谒了城郊的杜甫祠堂,祠堂依山临河,山仍是当年的山,是杜甫采过药的那座山,只是山上树木已显得稀疏,望着山上的小径,我想象着杜甫当年拖着老迈之躯冒雨上山挖药的情景,他一定是憔悴瘦弱、脸上泛着菜色的,据说当时的同谷县令对杜甫一家逃难流落此地,非但没有给予同情和帮助。

      相反,这个庸俗浅薄的芝麻小官以地方土皇帝的傲慢,居高临下地冷落和羞辱杜甫,连间小房子也不愿提供,杜甫一家只好栖身于临时搭起的草棚里。杜甫在同谷居住三四个月,就靠每日采药、为当地百姓治病,艰难地维持一家老小清苦的生活。一个食不裹腹、骨瘦如柴的诗人在*于乞讨的艰难日子里,依然孜孜不倦、一字一句地推敲锻打着诗歌的不朽王朝,他在同谷逗留了不长的时间,却写了一百多首咏同谷的诗。

      我和同行的友人向杜甫雕像深深地鞠躬,并将一杯杯酒祭洒于诗人面前。然后,我在祠堂外的山上,沿着一条小径走到柏树林中,小径上长满了车前草、灯心草、野薄荷、柴胡、前胡等草药,我想,这些药或许都被杜甫当年采过,它们的种子一代代延续下来,我闻到了苦涩芳香的气息,正是杜甫当年闻到过的那种气息。

      是的,一千多年了,或者再过几千年几万年,药的气息不会改变,它缭绕人世的疾病和痛苦,它使短暂的人生与无穷的自然久远的历史发生深刻的联系。我采了一枝薄荷夹进随身携带的杜甫诗选里,杜甫采过的药和杜甫写下的`诗又在一起了,诗与药见面了,它们彼此呼吸着对方的苦香

      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

      以前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后来,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堪回首的岁月。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尽艰辛,才逃到凤翔。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朋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的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著名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三别”,他对自己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

      暂且不说杜诗之精粹,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震动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学*么?杜甫并不完全是严肃的,他也有风趣的一面。绝句漫兴九首中对于惜春之情,反用恼春、怨春的口气道来,别有特色。更难的可贵的是,杜甫善于发现贤才,我想其若是知晓自己仍能为国效力,也当是会“白发生黑丝”的吧!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无愧于独立天地之间的诗圣之称。读完《杜甫传》,深深地感动,在因雨而显得略微清冷的天气里,心依旧有一股暖流涌动。

      读完这本杜甫传才知道杜甫和我通过以前学*了解的他并不完全相同,在我的认识里,杜甫似乎没有年轻过,永远都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大,为生活发愁,为国家命运发愁,为百姓发愁。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他也是年轻过的,也曾满怀壮志,意气风发。但仕途的的不得志,生活的艰难,国家的动荡使他的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巨大改变,成为了那个我的认识中没有年轻过的诗人。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杜甫《赠李白》中的诗句,此时的他和李白同样有着豪放、热烈、向上的精神。

      杜甫始终希望能够出世做官,在长安时,他广泛结交名流,扩大自己的名声,奔走于权贵之门,还经常向达官显贵们投赠诗稿,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援引,为了获得一官半职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去讨好奉承达官贵人,此时的他丝毫看不出有成为那个忧国忧民的诗圣的潜质,如果他得到了官职会怎么样呢,也许历史上会出现一位*庸的官员和诗人。如果他在向皇帝敬献三大赋后得皇帝赏识而*步青云,成为宠臣,住在华丽的庭院,衣食无忧,也许他的诗作就只有《天狗赋》《雕赋》这些阿谀奉承,粉饰太*的诗了吧!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也就不会出现了。那个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担忧的人就会消失,也许正是他的不得志,穷困潦倒成就了他。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他自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看到国家满目疮痍,百姓民不聊生,官吏凶残可憎,他的诗歌内容产生巨大变化。他同人民一起感受着失去国土家园的痛苦。他积极号召人们奋力进行征战,以保卫国家民族的安全。他写诗悼念为国捐躯的士兵。他同情人民,大力揭露滨役给社会造成的黑暗景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

      在写三吏这组诗,杜甫的心情十分复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他坚决拥护。百姓为支持这场战争作出了惨重牺牲,他又极为同情。正是因为杜甫是一个爱国又忧民的诗人他才会有矛盾复杂的心情。

      接*晚年的杜甫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肝”。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总是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百姓之中。

      从这本杜甫传中可以看出杜甫为国家忧愁,为人民忧愁,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一开始考虑的是自己的仕途,甚至不惜为此阿谀奉承,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没能如自己所愿的成为一名官员。可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机会和百姓接触,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从而写下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可以说杜甫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在苦难中他的善良、忠诚、关怀天下的心态被激发出来,他的眼界开阔起来,不再是只盯着自己的仕途,他渴望国家统一,他同情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痛恨不管百姓死活的统治者,他用诗歌来记录当时的实情,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认为不能说是苦难成就了杜甫,而是他在苦难中成长起来。因为只有内心善良的人在看到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时才会去关心,去为他们呐喊,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当看到人民生活凄惨时只会保持冷漠,更何况杜甫当时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

      杜甫在自身状况十分糟糕时依旧不忘国家人民,是因为他将关怀国家人民作为自己的责任,他认为那是他理应做的事,早期他希望做官是为了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后来他的诗是另一种方式的心系天下。不论成功与失败,始终抱着早年立下的志向,用生命去做最值得的事,我想这就是杜甫的诗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杜甫传(图文本)》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祖国第八世纪一个伟大的诗人介绍给读者,让他和我们接*,让我们认识他在他的时代里是怎样生活、怎样奋斗、怎样发展、怎样创作,并且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些什么事物。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关于一些个别问题,有的采用了过去的和现代的杜甫研究者所下的结论,有的是作者自己给以初步的分析或解决。为了使读者不被烦琐的考证和论据所累,不曾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写在里边,附注也尽量减少。作者使用的杜集,主要是仇兆鳌的《杜少陵集详注》;仇氏注杜,虽然有许多牵强迂阔的地方,但他丰富地搜集了十七世纪以前关于杜甫的评论和注释,给作者许多方便。

    [阅读全文]...

2022-04-15 00:53:26
  • 杜甫的诗句

  • 杜甫,人性
  •   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

      12、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 《羌村三首》其一

      1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1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端午日赐衣》

      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8、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

      2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

      2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2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兵车行》

      2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2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江村》

      28、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夏夜叹》

      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3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3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33、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3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35、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岁晏行》

      36、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梦李白》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

      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

      12、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 《羌村三首》其一

      1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1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赠卫八处士》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端午日赐衣》

      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阅读全文]...

2022-04-15 05:22:06
  • 杜甫的诗句

  • 杜甫
  •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4、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

      5、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6、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客至》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8、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9、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10、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

      1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12、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

      13、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m.ju.51tietu.net)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野望》

      1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5、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春宿左省》

      1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1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18、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阅读全文]...

2022-06-28 08:06:06
  • 杜甫悲秋的诗句

  • 杜甫
  • 杜甫悲秋的诗句

      杜甫也写过悲秋的诗,是诗中的佳作,朋友们可以赏析一下。

      唐代: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赏析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秋在梓州未迎家时作。是时史朝义与吐蕃未*,而蜀又有徐知道之乱,故云:“群盗尚纵横。”又云:“家远传书日。”《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②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③。

      (首句,悲秋之景。次句,悲秋(,) 之意。三承群盗,思家而悲。四承凉风,作客而悲,下截,皆承客情说。【黄生注】三四,与“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同意。此则其初寄者。后半亦属书中语,时蜀有徐知道之乱,思下峡而不果,后乃携家赴梓州耳。)

      ①《秦纪》:“群盗鼠窃狗偷。”汉武帝书:“盗贼纵横。”②高鸟句,引兴下句。陶潜诗:“望云惭高鸟。”③谢灵运诗:“两京愧佳丽。”

      悲秋的诗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声赋

      宋代: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代: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宋代: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多风雨。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秋登巴陵望洞庭

      唐代: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阅读全文]...

2022-01-12 11:23:11
  • 杜甫爱国诗句_七夕的诗句杜甫

  • 杜甫,七夕,祝福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杜甫爱国诗句。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杜甫爱国诗句》,供大家学*参考!

    登楼

    小编相关推荐

    1、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5、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6、*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9、*堂常邻*,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阅读全文]...

2022-06-23 17:24:33
  • 杜甫的经典诗句有

  • 杜甫,经典
  •   ,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合称“李杜”。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8.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10.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语录第10018条: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语录第10023条: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杜甫语录第10025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语录第10117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语录第10127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语录第10223条: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语录第10295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语录第10372条: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杜甫语录第10385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语录第10395条: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语录第10422条: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来

      杜甫语录第10434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杜甫语录第10479条: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语录第10529条: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

      杜甫语录第10546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语录第10551条: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语录第10572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语录第10622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语录第10883条: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语录第10890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语录第10960条: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语录第3866条: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杜甫语录第11018条: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语录第11030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语录第11068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语录第11073条: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杜甫语录第11090条: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语录第11121条: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语录第11413条: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杜甫语录第11462条: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语录第11511条: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语录第11513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语录第11516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语录第11560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语录第11724条: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

      杜甫语录第11962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语录第11965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语录第12014条: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杜甫语录第13117条: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语录第13121条: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阅读全文]...

2022-01-06 10:46:26
  • 悲秋的诗句杜甫

  • 杜甫
  •   作为一种物候现象,秋何以生悲?解读悲秋,就是探究其中包含的文化的诗学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悲秋》这首诗入手。

      唐代: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悲秋》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扩展阅读:

      吟秋 : 人生愁绪的抒写模式

      作为生命底线,死亡无疑在人生状态的一切方面处于最根本的层次。在人们的观念和情感世界中,大约没有什么比生死激起的感受和反应更为极至和震颤人心。陆机曰:“夫死生是得失之大者,故乐莫甚焉 ,哀莫甚 焉”(20)人生之乐没有比生的快乐更为根本;人生之悲,没有比死亡之悲更至大至深。贝克尔说“在所有动人心弦的事情中,对死的恐惧是首当其冲的”。(21)由于死亡断灭与秋的萧杀心物同物,生命情结与秋的冷落情景相投,使得清秋世界最易聚汇和传达古代诗人的生命意识和悲情。一方面,生命意识赋予了秋以浓厚的死亡意味和感伤情调;另一方面,在“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悲凉情境中,*养了古代诗人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情感,使诗人们从中找到了内在生命情结与外在秋景相融的契合点,找到了对生命悲情恰当的审美感受和抒写方式。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22)古代诗人写秋,原本就是在传达生命苦短和困惑,古代诗人悲秋,原本就是倾诉大恸巨怖的生死之悲。

      如果说在各种人生悲情中,死亡之悲位于悲情上限,没有比死亡之悲更极至的悲情,那么,“秋”作为死亡的隐喻和生死悲情的对应,则最能唤起,汇聚那种殊深的生命之悲和哀婉凄切之情:“皇天*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宋玉《九辩》),“秋风萧萧愁*,出亦愁,入亦愁”(汉.古歌)。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比秋更为熨贴地传达悲情的方式。既然秋之悲可抵达悲情之巅,那么,借助于这种悲情极至的形式来传达人生其他种种苦绪和烦恼,使这些愁绪的抒写也具有生死之的悲震撼力,则可大大强化其诗品的艺术感染力。于是,我们可见到,在古代史上,历代诗人总喜欢借秋来抒写自己人生种种悲情苦绪把自己感悟到的死别生离之痛,无涯沦落之苦,政治失意之怨,怀旧伤逝亡悲等各种人世的百绪千愁都表征为秋风秋景,悲秋成为古代表达悲情愁绪的一种普遍诗学模式。

      “悲秋”模式展现了古代诗人独特的感伤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含了诸如离愁别恨、相思、望乡、飘泊、怀远、感旧、不遇、失意、迟暮、伤逝等种种人生的衰与愁。除根深蒂固的生死情结外,以秋抒发的悲情主题可以概据为“天涯伦落”的感伤。传统主流文化所倡导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天下”是古代文士普遍的人生追求。但要实现这种抱负,必须经历一个由家到国“游”的过程。游,是指处于与家分离而又未进入国的在野状态。游,意味着远走他乡,骨肉分离;由于古代宦游者绝大多数“负志而往,受阻而悲”,游又意味着求索不得,壮心难酬。因此,“天涯沦落”实际包含了离愁别恨和文士不遇的人生双度之悲。对古代诗人来说,骨肉分离,飘泊异乡最让人柔肠寸断,伤悲动情。屈原感叹“悲莫悲兮生别离”。(23)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己”。(24)因此,绵绵又成为众多吟秋作品咏叹的主题。其中常见的有以秋写别离之痛:“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南浦别》)。在“寒蝉凄切”中柳永抒发了“执手相看泪眼,竟天语凝噎”的痛别伤离之情,悲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有表现相思之苦的“江皋木叶下,应想故城秋”(《南行别弟》)“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杜甫有“戌鼓断人行,过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的,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诗人们通过落叶、秋风、过雁、白露等秋的意象传达出刻骨铭心的乡愁。也有以秋写飘泊的孤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哉《灞上秋居》》,“独此他乡梦,空山明月秋”(骆宾王《宿山庄》)。

      古代文人群体多心存高远,志向宏大,他们视达政济世为正途,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以实现“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的理想。但事实上,他们命运多舛,人生艰难。由“家”到“国”不仅存在自然距离,而主要有更大的制度距离需要跨越。加上人生选择的单一化,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古代文人选择“仕途”,也就造择了悲剧人生。鲍照有“自古圣贤皆贫贱,李白有“自古圣贤皆寂寞”,杜甫有“自古圣贤多薄命”的感慨。由此产生的怀才不遇的怨愤,壮心未酬 的失落,再加上天涯漂泊,世态炎凉,岁月蹉跎的种种人生苦涩汇聚成一种殊 深的感伤情结,使文士不遇成为古典诗词中又一常见悲情动机。白居易说“予历览古今歌诗,自《风》、《骚》之后,苏李以还,次及鲍,谢徒,迄于李,杜辈,其间词人,闻知者累百,诗章流传者巨万。观其所自,多因谗遣逐,征戍行旅,车馁病毛,存殁别离,性发于中,文形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古今,计八九焉。世所谓文士多岁数奇,诗人尤命尊,于斯见矣”秋的落寞和悲凉与骚人的薄命和失落心理相同构,这样,秋的意象又成为这种人生悲绪的一种外在显观。在《九辩》中,宋玉将贫士失意的不济,以楚天的凄风秋雨,叶落草枯秋的意象情形于外,左思以“秋风何冽冽,为露为朝霜”抒写“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杂诗》)壮志难伸的愁烦。柳永在“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四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中表达了羁旅失意之苦,天涯伦落之悲。辛弃疾在“楚天千里清 秋”一派凋落的气象中,融入了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怨愤。

      以上分折可以见出,悲秋作品承载了古代诗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感伤世界。无疑,生死的尖锐冲突,对大限的忧患和惶恐是“悲秋”最为深层的抒情动机。传说农耕生活的*俗和观念*养并赋予了秋以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死意味,使秋与逝“同形同构”,形成了古代诗人触秋伤悲,以秋抒情的心理定势和审美反应。由此,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诗学意象成为时间的象征和死亡的隐喻,而将这种具有生死之悲的极至形式来抒写人生种种愁绪,便形成了古典诗词抒写悲情的一种普遍诗学模式。

    [阅读全文]...

2022-07-20 02:11:23
杜甫的读书诗句 - 句子
杜甫的读书诗句 - 语录
杜甫的读书诗句 - 说说
杜甫的读书诗句 - 名言
杜甫的读书诗句 - 诗词
杜甫的读书诗句 - 祝福
杜甫的读书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