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莒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莒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莒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莒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勿忘在莒文言文翻译
勿忘在莒,该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喻不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词目
发音 wù wàng zài jǔ
基本资料
[ 莒 ] 拼音:jǔ
部首:艹 部首笔划:03 五行:木
简体笔划:09 繁体笔划:12 吉凶寓意:凶
拼音输入:ju 五笔输入:akkf 笔顺:横竖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原文: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尤其酒桌上,喝得正在兴头时。可这次,鲍叔牙竟揭了一圈,头一个就是手握己身政治前途的“顶头上司”——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今天赫赫有名了,当年也曾和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寄人篱下;紧接着,“提醒”公布令上印在自己前边的管仲:别忘了绑在囚车里等死时的滋味;最后是排名不分先后的宁戚:赶车喂牛的,记着自己的出身。
此即成语“勿忘在莒”的出处。
例句:《宋史。张商英传》 (按:张商英注《素书》行於世)
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上疏曰:「先帝盛德大业,跨绝今古,而司马光、吕公著、刘挚、吕大防,援引朋俦,敢行讥议。凡详定局之所建明,中书之所勘当,户部之所行遣,百官之所论列,词臣之所作命,无非指擿抉扬,鄙薄嗤笑,翦除陛下羽翼於内,击逐股肱於外,天下之势,岌岌殆矣。今天清日明,诛赏未正,愿下禁省检索前後章牍,付臣等看详,签揭以上,陛下与大臣斟酌而可否焉。」遂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蘇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又言:「愿陛下无忘元祐时,章惇无忘汝州时,安焘无忘许昌时,李清臣、曾布无忘河阳时。」其观望捭阖,以险语激怒当世,概类此。
详细解释
莒
jǔ
(1)芋头 [taro]一种芋属植物
(2)周代诸侯国名 [Ju state]。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后为楚灭。如:莒刀(古代齐国的钱币。莒邑所造,形如刀,故名)
(3)古邑名 [Ju city]。一为春秋时齐邑,在莒县;一为春秋时周邑(其地未详)
莒
jǔ ㄐㄩˇ
(1)古代对“芋”的别称。
(2)*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郑码:EJJ,U:8392,GBK:DCEC
笔画数:9,部首:艹,笔顺编号:122251251
成语释义
释义:比喻不忘本。
立场
“勿忘在莒”这个成语,对大陆人来说比较生僻,但对生活在台湾的人们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因为蒋x自1949年败退台湾以后,基本以“勿忘在莒”为座右铭,并常以此提醒台湾军民。“勿忘在莒”成为台湾的一个流行口号。
莒(jǔ),是一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战国时归附齐国,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勿忘在莒”,大体有两个出处:一出自《吕氏春秋·直谏》:“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
这段历史说的是春秋时代,齐襄公昏庸,齐国内乱,公子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第二年,齐襄公去世,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为齐桓公。“在莒”还有另一出处,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占齐国都城临淄等七十余城,惟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缗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在这里“勿忘在莒”,就是告诫“不要忘记复国”。“勿忘在莒”,在这里是比喻“不要忘本”。蒋x所引用“勿忘在莒”,一定是“田单复国”这一历史典故。
1952年1月,蒋x到金门岛视察,特意给金门守军题词:“勿忘在莒”,当时,国民军军队驻防金门的司令官胡琏将军对此心领神会。当年就在金门督造了一座“莒光楼”,楼内有“勿忘在莒”匾额和“莒光”二字,大概是“勿忘在莒”与“光复大陆”的缩写吧。“莒光楼”已成为观光景点。
【拓展内容】
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小白,曾去莒国避难,一心成就一番霸业,勤学苦练,广揽贤能。成为国君之后,他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九合诸侯”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结盟,齐桓公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盟主。在治理国家过程中,以管仲为首的扶臣常提醒齐桓公,毋忘在莒,毋忘初衷,毋忘峥嵘岁月,对齐桓公成就大业,起到了很大作用。
莒,*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境内。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王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据《春秋》记载,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等三十一个城邑,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沐和江苏省赣榆的范围。在春秋初从计(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迁莒后,国势强盛,不断与齐、鲁、晋会盟,对周围小国征战。
该典故中,鲍叔牙说:“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讲的是这样一段往事:春秋时期,齐襄公昏庸,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齐襄公去世后,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这便是著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战国时期,前431年为楚所灭(另说齐先灭莒,后又为楚所取)。后属齐地。前350年,齐国修建长城,经莒境东莞北部山岭至琅球入海。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克齐都临淄,七十余城沦陷,唯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闵王出奔莒城,次年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城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
勿忘在莒的历史典故
导语:勿忘在莒,该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喻不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下面是CNFLA儿童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典故】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原文: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尤其酒桌上,喝得正在兴头时。可这次,鲍叔牙竟揭了一圈,头一个就是手握己身政治前途的“顶头上司”——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今天赫赫有名了,当年也曾和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寄人篱下;紧接着,“提醒”公布令上印在自己前边的`管仲:别忘了绑在囚车里等死时的滋味;最后是排名不分先后的宁戚:赶车喂牛的,记着自己的出身。
此即成语“勿忘在莒”的出处。
例句--《宋史.张商英传》 (按:张商英注《素书》行於世)
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上疏曰:「先帝盛德大业,跨绝今古,而司马光、吕公著、刘挚、吕大防,援引朋俦,敢行讥议。凡详定局之所建明,中书之所勘当,户部之所行遣,百官之所论列,词臣之所作命,无非指擿抉扬,鄙薄嗤笑,翦除陛下羽翼於内,击逐股肱於外,天下之势,岌岌殆矣。今天清日明,诛赏未正,愿下禁省检索前後章牍,付臣等看详,签揭以上,陛下与大臣斟酌而可否焉。」遂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蘇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又言:「愿陛下无忘元祐时,章惇无忘汝州时,安焘无忘许昌时,李清臣、曾布无忘河阳时。」其观望捭阖,以险语激怒当世,概类此。
【详细解释】
莒
jǔ
(1)
芋头 [taro]一种芋属植物
(2)
周代诸侯国名 [Ju state]。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后为楚灭。如:莒刀(古代齐国的钱币。莒邑所造,形如刀,故名)
(3)
古邑名 [Ju city]。一为春秋时齐邑,在莒县;一为春秋时周邑(其地未详)
莒
jǔ ㄐㄩˇ
(1)
古代对“芋”的别称。
(2)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郑码:EJJ,U:8392,GBK:DCEC
笔画数:9,部首:艹,笔顺编号:122251251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夏小伙又请来了风婆婆,怕热着我们,风婆婆轻轻的摇动了一下身子,就出现了一道道的风,凉爽极了!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是四季中最鼎盛的时期,他热情奔放,轰轰冽冽,显示着生命的力量与魅力。
纳凉
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南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池上早夏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怀古诗大全》,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怀古诗大全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12、《景阳台》
宋徐铉
后主忘家不悔,江南异代长春。
13、《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14、《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5、《桃叶渡怀古》
清曹雪芹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1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17、《马嵬怀古》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风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风的古诗
1、《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感遇》
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5、《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6、《大风》
唐黄庭坚
霜重天高日色微,颠狂红叶上阶飞。
7、《大雷口阻风》
唐黄庭坚
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
8、《步虚》
宋陆游
微风吹碧海,细细生龙鳞,
9、《风不鸣条》
唐卢肇
**和风至,过条不自鸣。
10、《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唐李端
杨花惊满路,面市忽狂风。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3、《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4、《浣溪沙》
宋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1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扩展阅读
关于风的古诗
1、《春晓》
唐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