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宋的诗句

关于带宋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宋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宋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宋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 语录(1) 说说(2) 名言(132) 诗词(37) 祝福(1k+) 心语(39)

  • 病牛宋李纲宋诗及译文

  • 病牛宋李纲宋诗及译文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病牛宋李纲宋诗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牛(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翻译:

      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诗注释

      [1]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实,满。箱:装粮的容器。一说同“厢”,指官府的仓房。

      [2]复:又,再。伤:哀怜,同情。

      [3]但得:只要能让。

      [4]众生:大众百姓。

      [5]不辞:不推辞。

      [6]羸(léi)病:瘦弱有病。残阳:夕阳,即快要下山的太阳。此处既烘托凄凉气氛,又喻指作者晚年。

      赏析:

      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

      此诗中的牛,亦是诗人自喻。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但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因此,作《病牛》诗以自白。

      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写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阅读全文]...

2022-03-13 06:41:03
  •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 唐诗,文学
  • 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

      “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诗与唐诗的区别及宋诗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2、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3、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宋诗的特点

      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以文为诗”。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但奉为圭臬,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著深刻的时代根源。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其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所谓某人好议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促成。

      【扩展资料

      成就

      唐诗宋词是*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几乎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也几乎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

      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阅读全文]...

2022-02-21 21:45:46
  • 描写春天的宋诗

  • 春天
  • 描写春天的宋诗

      1、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3、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4、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5、临安春雨妆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6、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赏析】诗人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7、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旅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8、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诗人抓住了柳的特色,将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9、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换不回来的,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10、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阅读全文]...

2022-06-13 04:03:01
  • 中秋唐宋诗词大全

  • 中秋,文学
  • 中秋唐宋诗词大全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中秋唐宋诗词大全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诗:

      中秋节的诗句古往今来数不胜数,月亮是悬挂在天空的一首诗!有人说:我们的`文学至少有一半是月光文学。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谈中秋节的诗句,首先得谈月光文学。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此身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王实甫的"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

      李白中秋节的诗句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唐代诗仙,有320多首是写月亮的。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自己的一种复杂感情。

      杜甫中秋节的诗句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诗人。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中秋节的诗句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诗人。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李商隐中秋节的诗句

      李商隐(812—约858),唐代杰出诗人,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婵,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张九龄中秋节的诗句

      张九龄(678—740),字自寿,一名博物,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后世称之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

      宋词:

      1,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袢暑推不去,快风喜来过。

      西荣迟明月,与子聊婆娑。

      初如金盆涌,稍若玉鉴磨。

    [阅读全文]...

2022-01-18 17:26:05
  • 唐宋诗词鉴赏

  • 文学
  • 唐宋诗词鉴赏

      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是用汉字码成的文本中审美价值最高的一类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唐宋诗词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张孝祥)

      霜日①明霄水蘸空,鸣鞘。

      ②声里绣旗红。

      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

      ③浊酒戍楼。

      ④东,酒阑。

      ⑤挥泪向悲风。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四川人。高宗时进士,殿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苏轼。有《于湖集》。

      [注释]

      ①霜日:秋天。

      ②鸣鞘(shāo):响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

      ③尊:通樽,酒杯。

      ④戍楼:军队驻守的城楼。

      ⑤阑:将尽。

      [赏析]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张孝祥正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守荆州。秋高气爽,约友登高,不由感叹中原沦陷,遂写成这首《浣溪沙》。

      上片写景,烘托边塞气氛和作者心情。时当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远处水天相接。景是乐景,此处以乐景反衬哀情。诗人登监的是荆州城,荆州本是祖国内地的一座城池,而今却成边塞之地,时时有被胡虏侵略的危险,这本身就是让人痛心的事。诗人又有满腔爱国热忱,面对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危局,哪里还有心思欣赏秋日美景?更何况,极目远望,鸣鞘红旗,烟尘滚滚,金人的响鞭声声撕人心肺,作者心情就更加沉痛了。而澹烟衰草,满目萧疏,自然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下片抒情,表达对中原故国的怀念。眼前遍地烽火,而大好河山,万里中原还在遥远的北方,受金人的践踏。作者思念故土,思念中原父老,心情愁闷,只好借酒浇愁。可一樽浊酒怎能消除满腔悲愤呢?酒尽愁不尽,面对萧瑟秋风,作者禁不住泪流满面了。

      全词虽短短的四十二字,但写情真切,烘托巧妙,意境浑成。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①焙。

      ②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作者简介]

      顾况,字逋翁,浙江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曾任江南判官,著作郎、司户。性诙谐,有道家思想。携家隐居,自号华阳山人。诗多反映现实。诗风朴质冲淡。其诗吸收方言口语,为一特点。

      [注释]

      ①嗔,嫌怨。

      ②焙,用微火烘。

      [赏析]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作者描绘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刻画了山农爽直淳朴的形象。格调明朗,节奏轻快。诗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摄取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四个镜头,层次清晰。

      首句截取山行途中一景。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有淙淙泉声相伴。没有山字,却烘托了山行环境。写泉声,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此句写出诗人步入幽境时的心旷神怡之情。

      二句较之一句,时空上有了跳跃。作者来到农家,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山农家的鸡咯咯鸣叫,似在欢迎来客。鸡鸣声使深山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句与上句均写三组情事,前后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特点。音节上富于节奏感,且音节响亮。

      前二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第三句则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此句是山农的致歉话,是在山农陪作者参观焙茶时说的,既写了劳动场景,又写出了山农的感情。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反映了山农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本色。

      第四句和前句连成一气。南方山区,收获季节云多雨盛,诗中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有典型意义。却喜二字呼应莫嗔,再次生动刻画山农感情淳朴和性格爽朗,也为全诗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一笔。

      这首诗由物及人,绘声绘色,仿佛不经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却写得饶有兴味,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塞下曲

      (唐)李益

      蕃州①部落能结束。

      ②朝暮驰猎黄河曲。

      ③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7)字君虞,甘肃武威县人,大历进士。曾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礼部尚书。其七绝为中唐诗人中一绝,音节神韵,不减王昌龄、李白。亲历塞上,写出不少边塞佳作,语言明净自然。每作一诗,教坊乐人竟相作为供奉歌词。

      [注释]

      ①蕃州,泛指西北边地。

    [阅读全文]...

2022-07-22 00:28:07
  • 有意境的佛家诗句 佛教莲花意象与唐宋诗词

  • 佛家,意境,佛教
  • 观荷叶露珠 齐己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李颀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什么的特异功能。

    应该是这句话吧!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一日有两个僧人看见风吹动幡,一个说是风吹了幡才动的。一个说幡不动那么怎么知道风动?两个人争论不休,六祖慧能于是这么说。我觉得这是告诉我们,修行佛法必须要降服妄想,这个妄想好像风和幡。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境,所谓“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内镜降服外境自然不出现;看上去是有先后但是其实在作用发生时没有先后,也就是说这种所见所感是空的,由于少了幡或风都不会有这种现象,万物万事都是如此,没有什么独立可以存在的东西,所感所见很多坚固妄想罢了。修道者要内外不动,反求诸己,修行佛法正道。

    [阅读全文]...

2022-01-18 04:39:28
  • 南宋诗人杨万里简介及其代表作

  • 诗人,写作,文学
  • 南宋诗人杨万里简介及其代表作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知筠州等职。宋光宗时,召为秘书监,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病逝,年八十。追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代表作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包括十种诗集及各体文章),今存。并有《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二十卷,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

      代表作品有: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宿新市徐公店》

      《秋凉晚步》

      《舟过安仁》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闲居初夏午睡起》

      《稚子弄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

      《新柳》

      《桑茶坑道中》

      《夏夜追凉》

      《好事*·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念奴娇以自贺》

      《忆秦娥·初春》

      《春晴怀故园海棠》

      《初秋行圃》

      《三江小渡》

      《读严子陵传》

      《武陵春》

      《寒食上冢》

      《初入淮河·选一》

      《昭君怨·咏荷上雨》

      《昭君怨·赋松上鸥》

      《霰》

      《归去来兮引》

      《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船各背驰》

      杨万里人物评价

      虞允文:东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荐两人,当以此人为首。

      杨万里塑像

      杨万里塑像

      赵昚:仁者之勇。

      项安世: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

      姜特立: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

      周必大:诚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扫千军,倒三峡,穿天心,出月胁之语。至於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

      陆游:①诚斋老子主诗盟,片言许可天下服。②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罗大经:立朝时,论议挺挺。如乞用张浚配享,言朱熹不当与唐仲友同罢,论储君监国,皆天下大事。

      严羽:其初学半山(王安石)、后山(陈师道),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

      解缙: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矣励万世。

      蒋一葵: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石湖(范成大)及陆放翁(陆游)为巨擘。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而止。

    [阅读全文]...

2022-03-30 07:48:38
  • 唐宋诗词大全300首大全(分享古诗词大全300首)

  • 分享
  •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诗歌”最为光彩夺目,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歌空前绝后,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诗题材宽广、流派纷繁、风格多样、作者普及、流传广泛,前人不及、*也只能望其项背。不论是政治生活、咏史抒怀、深宫闺怨、边塞烽火、田园山水、爱情恋曲、羁旅游子、琴棋书画等,都能被诗歌所描述和歌咏,都涌现了上乘佳作。 边塞诗、田园诗、宫廷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举凡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黎民百姓、村叟樵夫,都能作诗写诗。唐诗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体诗。*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1.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阅读全文]...

2022-02-15 09:12:19
  • 浅析唐宋诗词的异文现象

  • 浅析唐宋诗词的异文现象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沿传至今,异文现象就渐渐浮现出来,而不同表达或者不同字词的形式,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文字表意的博大以及意境的深远,异文现象也可以算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大亮点,其研究意义深远又趣味无穷。

      什么是异文现象:异文既是文字学的术语,又是版本学、校勘学的术语。作为前者,它与“正字”相对而言,是通假字和异体字的统称;作为后者,它既是指同一书的不同版本之间,某书的某章节、某句与他处所引该章节、该句之间,在本应相同的字句上出现差异这样的一种现象,也是指差异的各方。严格地说,异文应是指偏离著作原貌的一方,而保留著作原貌的一方应称作“正文”。但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出现“正文”的说法,相异的各方都叫异文,甲是乙的异文;同时,乙是甲的异文。本文所要论述和探讨的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异文。

      出现异文现象的原因:

      1,作者的前后修改和流行版本的不一致。

      典型例子就是:敦诚的《挽曹雪芹》: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暝。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唯有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坰。(《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北京大学藏;《四松堂诗钞》抄本,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肠回故垅孤儿泣,泪进荒天寡妇声。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鹪鹩庵杂诗》抄本,张次溪旧藏),这种情况多半由作者自身造成,因前后修改造成了版本的不一致。这种异文现象的不同版本之间往往差距比较大。

      2,由于原文脱漏,*添补而造成的异文

      据欧阳修《六一诗话》载:“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这有幸找到了善本、古书上又有所记载的例子;至于那些没有找到善本,古书上又没有记载的大量的残本上的诗句,也许就象陈公一样,由书籍的拥有者或观赏者,根据上下文添补上了一个自认为最好、最得体、最接*作者原意的字句,当初只是猜测、只求完整,然而就此保存下来,时代久远,无法考证,被人误认为原文,遂成异文的又一来源。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由于没有细寻诗意以致妄改与想当然的增补。这类异文现象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造成了*对其有相当大的杜撰发挥空间,究竟其版本谁更为贴切,现在也已无从考证,只能说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了,这些当然与我国文字的多意多情所致。

      3,由于原来文字与流行后的文本不同所致。李清照《醉花阴》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云”字一作“雰”。《词品》卷一:“中山王《文木赋》:‘奔雷屯云,薄雾浓雰。’皆形容木之文理也。杜诗:‘屯云对古城’,实用其语。李易安《九日》词:‘薄雾浓雰愁永昼’,今俗本改‘雰’作‘云’。”《花草蒙拾》:“此‘雰’字辨证独妙。”明、清各本多据杨慎、王士禛两大名家的意见作“雰”。现代名家先辈王仲闻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又说“作词极少引用古书上罕见之字,杨慎之说殊为穿凿。王士禛赏之,非也。”拙见以为,易安居士才学并富,兼有“斗茶”之癖,下笔纵恣,经常有熟得顺溜的古诗文漾出于当代口语之间。

      再如“乐游原”,“乐游原”原作为“乐游苑”,相传为北汉汉宣帝所建的一处庙苑,本作“乐游苑”,后来逐渐延边,“原”字就渐渐取代了“苑”而作“乐游原”,现在流行的宋词的词牌名就是“乐游原”,晚唐玉谿诗人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最著名的还有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人们大多了解的也是“乐游原”了,这种异文现象就是由于人们的传阅和流传*惯中渐渐改变和演变出的,跟原本其实有诸多联系,只是局部差异而已。

      4,由于内容的猜测不定,而造成的不确定性。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歌“夜寄北”,就有“夜雨寄内”一说,《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究竟是“”还是“”,现在夜着实无法考证,只有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了。3和4的情况其实多属于字形、字音相*相似而引起的异文现象,异文之间存在着字形或者字音的细微联系,但是可以看到,由于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这些细微的差别之中其实蕴藏着很大的理解的不同,一字之差有时候会带来一文之差的'后果。

      5,由于*的思想情感所致,这种异文明显带有*奋笔臆改的痕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俗本作“不破楼兰誓不还”,一字之差,迥非唐人口吻矣,完全是*站在历史的环境中杜撰出来的。然孰是孰非,孰好孰差,只有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6,作者的避讳引起的不一致。这个理由很能够理解,中国是个封建主义国家,当时的文人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写长辈特别是皇帝的名号等,这类现象在古代中国极为常见,这种封建主义的暗风严重影响了文学的正常发展,但同时也是异文现象出现的一个环境。如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泉”本应作“渊”,避唐高祖李渊名讳改。如果不懂这层渊源,很是让人费解。

      研究异文现象的意义、价值及文学意味:异文现象的出现或多或少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中国古文字和古文化的多层面探究和理解的*台,异文之间的联系和细微差距又是研究文学意味和审美价值的很好借鉴。

      如著名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两句就是典型:“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人曾经因为推演“推”还是“敲”而煞费苦心,“推”与“敲”一字之差却能牵动整个诗的高度感,“敲”字不仅从动作上而且从动态的声音中给人一种练字的美感,而“推”就不具有声感,可见诗人练字如此讲究,不仅给后世人留下了一首好诗,而且留下了文学创作的认真态度和讲究。

      再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一句,其中的“绿”字,王安石其先也曾考虑为“过”、“人”、“满”、“到”等字,后经反复修改认真选择,觉得“绿”字最为形象生动,最终敲定了“绿”字,“绿”字可谓是从动态上、感观上和审美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字本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而且又兼顾了动作和颜色两个层面,也被后世人认为是练字的典范。

      还又些异文现象的出现可谓就是见仁见智了,如宋词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又两种流行版本。我们大多数接触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但另外却还又个版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两个版本可谓就是见仁见智,各有感觉了。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后者,因为“崩云”、“裂岸”比“穿空”、“拍岸”显得更有爆破力,更有一种大气派、大气势,而且从朗读和音韵上来说,也更显得和谐和铿锵。

      还有就是上文介绍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寄北”还是“寄内”就属于文字的不同引发的意义的不同,两个字的不同带来的是两个不同意义的体现,古人已去,究竟其字为何,也难以定论,所以只能从某些文献或者从作者的当时情况去作推测了。

      像“乐游苑”演变成“乐游原”纯粹就是世人*惯好所致,容易理解,没有多少实在意义。

      如某些因字形字音的通假而造成的异文现象,也比较容易考证和理解,通过通假关系应该很好确定本字。

    [阅读全文]...

2021-12-28 14:03:51
  • 关于南宋诗人范成大芒种古诗集选(4篇)

  • 诗人,芒种
  •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梅黄时节怯衣单》宋|范成大

    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

    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梅霖倾泻九河翻》宋|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一庵湿蛰似龟藏》宋|范成大

    一庵湿蛰似龟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昨日蒙絺今挟纩,莫嗔门外有炎凉。

    《梅雨五绝·乙酉甲申雷雨惊》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阅读全文]...

2022-02-23 08:58:25
带宋的诗句 - 句子
带宋的诗句 - 语录
带宋的诗句 - 说说
带宋的诗句 - 名言
带宋的诗句 - 诗词
带宋的诗句 - 祝福
带宋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