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四时的古诗句

关于带四时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四时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四时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四时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59) 语录(5) 说说(25) 名言(2) 诗词(3k+) 祝福(19) 心语(1)

  •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原文及诗意

  • 诗意,古诗文
  •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原文及诗意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组田园诗,全诗共60首,分别描写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各个时节农家生活的诗句,每个时节12首,反映出了当时农民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原文

      春日田园杂兴(12首)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日长路好城门*,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晚春田园杂兴(12首)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夏日田园杂兴(12首)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秋日田园杂兴(12首)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

      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阅读全文]...

2022-05-07 11:48:11
  • 关于四时的诗句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植物惟松柏,苍苍贯四时。——刘克庄《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植物惟松柏》

    记得眉山文翰老。曾道。四时佳节是重阳。——陈与义《定风波·九日登临有故常》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四时佳节惟重九,况接君家鸿雁行。——赵蕃《寄周愚卿昆仲》

    四时唯爱春,春更家春分。——邵雍《乐春吟》

    秋霜春雨自四时,老夫问柳柳不知。——杨万里《岸柳》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岑参《范公丛竹歌》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苏轼《三槐堂铭》

    愁肠一饮辄无算,病眼四时常有花。——刘克庄《绝句三首·愁肠一饮辄无算》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杜甫《暮春》

    四时嗟阅水,一纪换流年。——李绅《移九江》

    皇天*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玉《九辨》

    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白朴《阳春曲·知几》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关汉卿《正宫·白鹤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欧阳修《丰乐亭记》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曹操《秋胡行其二》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曹操《秋胡行其二》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叶绍翁《大涤山》

    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李频《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陆游《好事*·湓口放船归》

    余辞上参于天坠兮,旁引之于四时。——刘向《九叹》

    百里不同禁,四时自为政。——白居易《赠友五首》

    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杜甫《狂歌行,赠四兄》

    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参差。——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孟云卿《伤时二首》

    四时务锄耰,千村鸣杼柚。——方回《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暘黄惟月联句》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岑参《寄青城龙谿奂道人》

    绿琪千岁树,黄槿四时花。——杨炯《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

    四时既相迫,万虑自然丛。——孟郊《秋怀十五首》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韩愈《示儿》

    洞中常采四时花,时花结就长生药。——吕洞宾《敲爻歌》

    四时祠祭今寂然,五陵春树生苍烟。——张嵲《寒食行》

    阴阳更而代迈,四时奔而相逌,惟仙化之倏忽兮,心不乐乎久留。——阮籍《大人先生传》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寒山《诗三百三首》

    四时周变易,八节急如流。——寒山《诗三百三首》

    四时各*分,一气不可兼。——韩愈《苦寒》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宋玉《九辨》

    战卒多苦辛,苦辛无四时。——戎昱《塞下曲》

    桃源长占四时春,漾漾华池真水碧。——秦观《自警》

    四时与日月,万物各有常。——孟云卿《伤情》

    君不见四时*分成岁功,以秋继夏独不同。——刘基《为詹同文题浙江月夜观潮图》

    皇天*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韩愈《感春四首》

    只教三月见,不得四时存。——王禹偁《商山海棠》

    村中四时祭,杀尽鸡与豚。——元稹《赛神》

    北斗侍帝侧,翰运气母均四时。——李覯《闵雨诗》

    四时苒苒催容鬓,三爵油油忘是非。——刘禹锡《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

    [阅读全文]...

2022-04-02 16:38:43
  •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_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作者:樊大成

      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

      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阅读全文]...

2022-02-17 06:56:18
  • 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意思

  • 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NO.1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NO.2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只有蜻蜓和菜粉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NO.3 四时田园杂兴 租船满载候开仓, 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 尚赢糠核饱儿郎

    【简析】 这首诗写农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夺得几乎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吃点粗糠了。

    诗人满腔悲悯地画出这幅农民的血泪图。

    四时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女各当家。

    童孙未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民们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

    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此为精练回答,请采纳】

    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除草,夜里在家纺麻,农家男女思其职,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虽然不会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  NO.1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阅读全文]...

2022-04-24 10:36:30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古诗的意思(古诗内容及注释诗意)

  • 诗意
  •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堪称国粹。走进美丽的中国古诗,意味着走进了一个美的世界,开启了发现美、欣赏美的心灵之旅。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家长国学堂,我们学*一首关于劳动的诗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赞美所有为家庭幸福而辛勤劳作的人们。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疏译]

    昼出耘田夜绩麻,

    白天男人去田里除草,夜里女人在灯下搓麻线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里的年轻人都在为家庭尽力尽责

    童孙未解供耕织,

    小孙子还不能像大人那样耕田织布

    也傍桑阴学种瓜。

    自己跑到桑树树荫之下学*种瓜

    [解读]

    人人劳动来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创作的一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日常生活,绘就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四季画卷。

    “昼出耘田夜绩麻”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季节村庄里繁忙紧张的劳动生活,既写了村里大人们男耕女织昼夜劳作的普遍场景,还写到童稚小孩儿不甘落后,去桑树之下学*种瓜的具体细节,使这首诗在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之外,*添了几分欢快的趣味,给人的感觉特别真实。

    虽然中国目前处于声势浩大的城市化进程,但中国本质上还没有脱离农耕社会;大多数家庭往上数不过三代,都是农民,很多人都有农村生活的体验。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农民生活并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怡然自得,而是充满了汗水和泪水。从古到今,中国最辛苦的是农民,为社会贡献最多的是农民,最受歧视和践踏的还是农民。而且欺侮农民最厉害的,可能恰恰就是受益于农民最大的人,或者刚刚摆脱农民身份逃出农村的人。正所谓“吃谁恨谁折腾谁”,人总是这么忘恩负义,似乎这样才能与自己的过去决裂。

    为了今天这篇文章,我专门搜罗阅读从古到今有关劳动劳作的诗歌,结果从中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在中国有限的劳动诗或田园诗里,并没有什么劳动赞美诗,内容大都是劳动者的艰难困顿和不劳而获现象的普遍性。从《诗经·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到《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从《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到《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良心的诗人都对劳动者寄予了极大同情,这也反证了劳动者的生存状态。

    传统农民最辛苦,但是他们也最达观知命。因为他与自然最贴*,他的劳动完全依存于土地、河水和气候,需要顺乎天意,看老天脸色干活吃饭。他的生活完全融入自然,也只有顺乎自然,才有可观的劳动回报。

    现代农民反之,耕种大量依靠农药、化肥和机械,他们已经站到了自然的对立面,成了自然的敌人。

    传统的农村里,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基础的社会单位,也只有家庭成员团结和谐,才能完成许多劳动。小孩成长于家庭,向父母学*许多劳动技术和为人之道,家长就是老师,家庭就是学校;成长于自然,向自然获取各种知识和乐趣,自然就是学校。所以传统的农村小孩懂事很早,早早就学会了干活,甚至早早当起家来。

    从家庭关系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不管大人小孩,人人都劳动,人人都尽心尽力为家庭做贡献。这样的家庭,必然是比较和谐的、快乐的、幸福的。

    我们当今的城市化进程,使家庭与自然越来越疏远,使家庭关系越来越松散。家庭已经不是一个社会的生产单位,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只是一个生命的生产单位,一个家庭成员的旅店。很多家长以工作忙、事业重,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早早把孩子甩给社会;孩子早早被抛到学校和社会生存,一生与父母相守的时间有的连十年都没有。这样的家庭结构组成的社会,必然是一盘散沙,如何融洽和谐?

    这是时代给现代家庭出的一大难题,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好好想想如何解决。

    家国天下,家学即国学,国学亦家学。

    家长国学堂,与热爱国学的家长朋友一道,每日花几分钟时间,细品国学滋味,同享传统文化,点点滋润,日日更新,并与子女在互动互助*同提升。

    [阅读全文]...

2022-01-21 23:51:19
  • 四时之风冬天风的诗句

  • 冬天,经典
  • 四时之风,是诗句吗

    《四时之风》不是,是一首古诗的题目,全诗如下:四时之北宋诗人郭熙所作。

    郭熙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

    郭熙是在(1068-1077)期间为图画院艺学的,后任翰林待诏直长。

    《四时之风》含义春天的风可以带来温暖,和煦的阳光催促农民该耕种了花草被风微微吹动犹如裙裾,花香也时不时的从别处传来夏天的风吹得草木摇晃,勃勃生机显示了大自然的欣欣向荣在池塘旁边小立片刻,便能闻到隔岸飘来的荷花的香。

    秋天的风夹杂着秋雨,晚上更增添了几丝凉意,秋天的风雨声是绵绵不断的,吹得树叶悠悠地落下来,仿佛在翩翩起舞。

    冬天的风则像狂怒的老虎,在书房看书都必须把窗户关好,冬风声整日呼呼地响,鸟雀都藏了起来.《四时之风》春风能解冻, 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 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 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 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 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 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 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 鸟雀尽潜藏.译文  春天的风可以带来温暖,和煦的阳光催促农民该耕种了,裙子被风吹得微微动摇,花香也时不时的从别处传来。

      夏天的风吹得草木摇晃,勃勃生机显示了大自然的欣欣向荣,在池塘旁边小立片刻,便能闻到隔岸飘来的荷花的香。

      秋天的风夹杂着秋雨,晚上更增添了几丝凉意,秋天的风雨声是绵绵不断的,吹得树叶悠悠地落下来,仿佛在翩翩起舞。

      冬天的风则像狂怒的老虎,在书房看书都必须把窗户关好,冬风声整日呼呼地刮着,鸟雀都藏得不知道哪儿去了。

    四时春风能解冻, 和煦催耕 裙裾微动摇, 时相送. 夏风草, 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 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 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 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 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 鸟雀尽潜藏.四时之风为北宋诗人郭熙所作。

    郭熙 ,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

    郭熙在(1068-1077)期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

    春风能解冻, 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 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 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 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 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 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 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 鸟雀尽潜藏.

    东风似虎狂,书斋揭掩窗。

    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春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李白《春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王之涣《凉州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调》)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杨万里《腊前月季》)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袁枚《春风》)  暗香留不住,多事是春风。

    蒋锡震《梅花》  连夜深山雨,春风应未多。

    (恽格《晓起》  紫恨红愁千万种,春风吹入此中来。

    (沈固《折花仕女》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于谦《除夜宿太原寒甚》)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方岳《春思》)  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李商隐《春风》)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阅读全文]...

2022-02-14 21:04:33
  • 《四时》原文翻译及赏析

  • 唐诗
  • 《四时》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时》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词作者

      陶渊明(东晋)

      原文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神情诗》是晋代艺术家顾恺之(一说陶渊明)创作的一首短诗。此诗描绘四季风光,每个句子都呈现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通过画面上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展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生机和精神,给人以积极的启示。全诗虽仅仅二十字,却以诗当画,用形象鲜明的文字勾勒出一组真实传神的四时风光画,创造出“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充分体现了诗人描摹自然的手段以及洞达幽微的观察力。

      翻译:

      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彩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秋月朗照,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严寒的高岭上一棵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赏析:

      这首诗实写自然景色,四句写四季,四季有四景,四句诗可以相互独立,每句又都是一幅画,画面朴素、清新、自然,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诗中首先展示的是春天的水泽风光。“春来江水绿如蓝”,当春风吹开了隆冬的冰雪,一泓春水给人带来了大地回春的讯息,所以古人有“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和“一陂春水绕花月”(王安石)的名句,特别是江南水乡,春雨如酥的时候,四野的沟渠都涨满了水,田野和水泽显得滋润辽阔,而诗人画家的彩笔自然注意到了这充满生机和象征智慧的水在南国春景中的地位了。

      诗人接着描绘夏日的景观。夏天是酷热的,夏天景物的色彩浓重单调,然而诗人却将目光投向了天上变幻莫测的云气。夏日的云时而颓然凝聚,时而奔走飘散,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那光与影、色与线、形与态,无时不在变化,令人眼花缭乱、目醉神迷。据说唐代大书法家怀素曾说过:“吾观夏日多奇峰,辄常师之。”并由此而悟通了书法的奥秘,可见夏云的魅力。

      第三句写秋天的物象。秋天自然是个令人难忘的季节,然而最令人销魂的是那秋月朗照的夜晚,凉风自远而至,在月色笼罩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惝恍的色彩,画家的笔难以描摹,而诗人却以“秋月扬明辉”五字将此情此景和盘托出。

      最后诗人展现冬天的画面。冬天是严冷肃杀的,然而高岭上的一枝青松,给银装素裹的天地间增添了些许生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余地。

      诗人就像是善于摄取典型物象的摄影家,只要轻轻按动一下快门,便将四时景物容入尺幅之中。这里只用了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了四幅生动的画面,创造出“诗中有画”艺术境界,使诗歌很大程度上具有了绘画艺术的特点。

      顾恺之论画最重神韵,然也不脱离形态的逼真和形象。他曾提出过“以形写神”的论断(《历代名画记》卷五),以为传神离不开写形的基础。《世说新语·巧艺》中曾说他善画人物,然数年不点睛,有人问其缘故,他回答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见他以为绘画的极诣在乎“传神写照”,即要求形神俱备。这首小诗,正是“以形写神”的典型。四句所写,无一不是形象的、真实的景物,然而,正是通过这些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展示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神。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充满着生机并给人以积极的启示,如夏和冬,就节候来说往往并不能引起人的快感,然“夏云多奇峰”一句给人无限广阔的想象余地,且不说那瞬息万变的夏云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美感,就是由此而产生的人生如苍狗白云的联想,也能令人顿生忘机息心的意绪。又如冬日山岭上的青松,傲霜斗雪,耸然挺立,象征着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至如“秋月扬明辉”的“扬”字,“冬岭秀寒松”的“秀”字,也都能十分传神地化静为动,给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韵味。

      总之,这四幅风景画,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的精神和诗人的精神,所以此诗虽然纯为写景之作,却冠以“神情”二字作为题目,其中便有更多的美学含义。

      注释

      孤松:一作“寒松”。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原文】

      子夜四时歌·秋歌——《南北朝民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注释】

      子夜四时歌·秋歌:这首诗出自于《南北朝乐府民歌》,属南朝民歌。

      罗帐:闺房一中卧榻前挂着的绸缎幔帐,这里指的是窗帘。

      寄情千里光:让皎洁的月光把相思之情奇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翻译】

      秋风从窗子吹进屋子来,窗帘随着风飘了起来,皎洁的月光洒满闺房,唤一起了思妇柔柔的情怀。仰头看着当头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忧伤,多么希望这皎洁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给远在他乡的亲人。

      【赏析】

      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为代表。本篇所选是《子夜四时歌》之三,是一首秋歌,它以清新浅*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思妇对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风格哀怨而又缠一绵。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两句从表面上看实在写秋风,而是则借助于写秋风以渲染一种气氛。凄凉的秋夜,孤独的留守思妇,飒飒秋将将窗前的“罗帐”吹得高高地飘起来,使寒冷皎洁的皓月将幽幽的银光倾洒满屋,这怎能不换气她忧伤哀怨的情怀呢?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这两句是借助于明月直接写思妇的情怀,意境高远,令人遐想。“仰头”,写思妇看到月光之时的动作行为,由月光洒满床榻而引起思妇“仰头看明月”,看着明月,自然想起远在千里之外亲人,思念之情愈加难以*复,无奈之中不得不寄希望于千里月光。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诗,十个字,竟然将思妇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描述得鲜活而又明晰。

      全篇虽无一句写女子的泪眼与叹息,但由于把女主人公的感情与秋风、明月等自然景物融汇在一起,借助于“秋风”、“罗帐”创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然后又借明月的千里清辉传达深婉的情思,勾画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哀婉的气氛,很好地体现了古乐府民歌那种清新浅*风格,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是情景交一融的佳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朝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译文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注释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

    [阅读全文]...

2022-07-10 05:55:00
  • 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是什么(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及赏析)

  • 诗意
  • 记忆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诗赏析

    芒种节气,华北忙着收麦子,一派金黄,华南忙着种稻子,绿秧行行,从南到北,一片繁忙。而诗人所在的村子也不例外,大人忙忙碌碌,就连小孩子也来凑热闹。

    诗人写道:芒种的时候人们很忙,村子里的男男女女都不得闲,各管一行。男人白天要下田去除草,女人晚上得回家搓麻绳。

    那小孩儿呢?小孩儿虽然不能更低、绩麻,但是他们也不闲着,正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呢。

    “昼”与夜相对,指白天。“耘田”就是下田锄草。“绩麻”是把麻搓成绳。“儿女”指男女。“当家”是说男女都不得闲,各管一行。“童孙”指小孩儿。“傍”是靠*的意思。

    时令提点

    芒种

    芒种的农谚有“麦黄农忙,秀女出房”,是说华北的麦子黄了,收麦子太忙,连家里的姑娘们也要出门劳作;还有“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此时的华南也正在忙着插秧种稻。

    此外,“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时雨及芒种,田野皆插秧”“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等也是写芒种节气收麦种稻的诗句。

    [阅读全文]...

2022-07-27 08:45:39
  • 四时田园杂兴的诗意_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

  • 诗意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作者: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慨”,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伴,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写诗,初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摆脱其束缚和影响,广泛地向唐宋名家学*,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的爱国诗以使金途中所作绝句一卷最有价值。

      最能体现其诗歌特色的,是其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组诗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惯,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其诗风格纤巧婉丽,温润精雅,富有民歌风味。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后期作品则*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杨万里曾在《范成大文集序》中说:“至于诗,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俊伟,勇追太白”。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传世。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昼(zhòu):白天。

      3、耘田:除草。

      4、绩麻:把麻搓成线。

      5、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6、童孙:指儿童。

      7、未解:不懂。

      8、供:从事,参加。

      9、傍:靠*。

      10、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诗意:

      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

      男的女的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儿童虽不知道却也跟着一同耕耘,

      傍晚在桑树下学种瓜。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作者: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诗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

      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阅读全文]...

2022-04-07 13:45:19
  • 有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四时田园杂兴

  • 小学生
  •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有关小学生必背古鉴赏——四时田园杂兴]

    [阅读全文]...

2022-03-26 21:15:23
带四时的古诗句 - 句子
带四时的古诗句 - 语录
带四时的古诗句 - 说说
带四时的古诗句 - 名言
带四时的古诗句 - 诗词
带四时的古诗句 - 祝福
带四时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