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

关于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201) 说说(287) 名言(24) 诗词(12k+) 祝福(123) 心语(9)

  • 画竹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画竹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画竹文言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⑴,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⑵,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⑶,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⑷,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⑸,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⑹,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⑺,*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⑻。”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⑼,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⑽。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⑾。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⑿,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⒀。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注释

      ⑴萌:嫩芽。

      ⑵蜩(tiáo)腹:蝉的肚皮。蛇蚶:蛇腹下的横鳞。

      ⑶遂:完成。

      ⑷庖丁:厨师。《庄子·养生》说:庖丁解牛的技艺高妙,因为他能洞悉牛的骨骼肌理,运刀自如,十九年解了数千只牛,其刀刃还同新磨的一样,毫无损伤。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介绍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⑸轮扁(piān),斫(zhuó)轮者也:《庄子·天道》载: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轮,轮扁停下工具,说桓公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桓公责问其由。轮扁说:臣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却无法用口传授给别人。斫,雕斫。

      ⑹缣(jiān)素:供书画用的白色细绢。

      ⑺墨竹一派:善画墨竹的人,指苏轼。

      ⑻袜材当萃于子矣:谓求画的细绢当聚集到你处。

      ⑼鹅溪: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北,附*产名绢,称鹅溪绢,宋人多用以作书画材料。

      ⑽箨(tuò)龙:指竹笋。

      ⑾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

      ⑿湖州:今浙江吴兴,时苏轼任湖州知州。

      ⒀“昔曹”二句:曹操年少时不为人所器重,而桥玄却很赏识他。桥玄死后,曹操有次行军经过桥玄的故乡睢阳,曾遣使致祭桥玄,并作《祀故太尉桥玄文》,文中说:“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苏轼以此典比喻自己与文与可的情谊笃厚。

      今译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跃起、鹘鸟降落一样迅速。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不够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子由写了《墨竹赋》给与可,说:“庖丁,是宰牛的,可是却为养生的人所采纳;轮扁,是制造车轮的,可是却被读书人所运用。现在,您在画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为是有道者的认识,难道不是吗?”子由从来不画画,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与可的绘画理论,还学得了他的绘画方法。

      起初,与可对自己的墨竹画并不看重。各地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找上门来。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致使士大夫把这当成话柄相传。后来,与可自洋州回京师,我去徐州任知州,与可跟我说:“我*来告诉士大夫们说:我们墨竹画派*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求画。这回袜子材料应当集中到你那里了。”信尾还写了一首诗,其中说道:“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我向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应该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是懒怠做画,只是想要得到这些绢而已!”与可无言可对,就说:“我说错了,世上哪里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对这做出了解释,回答他的诗说:“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道:“苏公真善辩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绢,我就要买田还乡养老了。”随着把他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给了我,说:“这竹子只不过数尺,却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曾经让我作《洋州三十咏》诗,《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诗说:“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死于陈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书画,见到这幅墨竹图,便停止了晾书,失声痛哭起来。以前曹操祭奠桥公文中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而我也记载下来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的亲密、深厚的情谊。

      赏析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开头不是直接就写悼念之情或两人的交往,而是从文与可的画竹理论写起,突兀不凡,生面别开,起首就给人以一种新鲜感。文章说文与可认为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画竹之前先要把握对象的整体形象和精神实质,做到融会于心,酝酿成熟,然后振笔直书,一气呵成,才能生动传神地把它再现出来。相反,如果临时求其细微末节,机械地一节一节画,一叶一叶描,就无法画活竹子。这实际是主张意在笔先,反对临画敷行;主张整体上的“神似”,反对枝节之间的“形似”。作者以赞同的口吻所表述和发挥的这个见解,十分精辟,不仅对整个文艺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胸有成竹”已成为人们处事的准则,和活在群众笔底口头的成语了。上述行文生动流畅,如用“兔起鹘落”的比喻,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运笔的神速。下面作者接着叙说自己对这个文与可教给他的道理,虽然心里明白,但实践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就在于“不学之过”,并把此画竹方法提到哲理的高度,“岂独竹乎”,说明了这一点。最后又引用其弟苏辙送给文与可的《墨竹赋》中的几句话,通过《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和《天道》中轮扁、斫轮两个典故,说明子由对与可所画竹子的看法:庖丁解牛由于掌握规律而得心应手,游刀有余,文惠君从中悟出了养生之道;轮扁造车轮,使正在读书的齐桓公懂得了技艺只能从实践中体会的道理,与可在画竹中寄托的思想说明他也是个深悟事物规律的人。作者认为子由仅得与可的画意,而自己并得其画法,是最了解与可的人。这段通过叙述文与可的画论以及子由和作者自己对此画论的反映,不仅写出了文与可画技的高妙和见解的卓绝,而且也道出了自己对文与可的敬仰之情和知己之感。其中有议论,有描写,或述人之言,或直抒己见,纵横错落,灵动多变,显得言而有味,情理俱谐。

      第二段叙述作者和文与可交往中的趣事。先写与可画竹开始不自贵重,于是四方之人纷纷拿着细绢登门求画,引起他的讨厌,把绢掷在地上骂道:“吾将以为袜!”要把细绢作袜穿。后苏轼为徐州知州,苏轼自己也是个善画墨竹的名家,所以文与可写信给苏轼开玩笑地说:*来告诉士大夫,可到彭城去求画,“袜材当萃于子矣”。临末还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说:“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鹅溪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北,是盛产作画用的名绢的地方。这两句意思是将要用名绢为苏轼画一幅万尺长的墨竹。苏轼就风趣地回答说:“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接着叙两人书信往返,就世上是否有万尺竹展开争论。苏轼证实有这样的竹子,并写诗说:“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意即在想象天地或艺术意境中是存在具万尺长气势的竹子的。这里苏轼偷换了一个概念,回答得十分巧妙。所以文与可又回信笑着说:“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并把所画的筼筜谷偃竹图送与苏轼,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形容他画的竹子形神兼备,气势非凡。这不仅进一步证明了苏轼的竹有万尺之说,而且也可看作是他“胸有成竹”画论的卓越实践,既巧妙点题,非常自然地交待了《筼筜谷偃竹图》的由来,又和开头画竹理论的叙说相呼应,衔接十分紧凑。接下来就抓住筼筜谷这一地名,继续写两人信牍往来:文与可任洋州知州时,要苏轼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即是其中之一,诗云:“汉川(汉水)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箨龙即竹笋。“斤斧何曾赦”,即把竹笋砍伐了,连下称“馋太守”,又把笋都吃了,所以说“渭滨千亩在胸中”。《史记·货殖列传》有“渭川千亩竹”之语。文与可接到这封诗信时,正值与妻子在谷中“烧笋晚食”,碰巧被苏轼的话说中,所以读罢诗句“失笑喷饭满案”。全段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而就在这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

      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先说在文与可死后七个月,“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哭失声”三字写尽了作者睹物思人的无限悲痛。接着又引用曹操祭桥玄的典故来点明文章主旨。作者引用曹操祭桥玄的典故来强调“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引用典故十分自然贴切,*淡语中现出悼念亡友的挚情一片。如果说第一段重议论,第二段重叙述,那么这简短的第三段,则更富有绵长的抒情意味。

      此文信笔挥洒,舒卷自如,“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文中有正论,有戏语,或引诗赋,或摘书牍,时而讲琐事,时而举典故,机变灵活,姿态横生。不过它虽然写得随便洒脱,纵横变化,但并不杂乱无章,散漫失纪,而是始终紧扣题目,环绕着文与可所画的《筼筜谷偃竹图》来展开文章:先是议“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这是画《筼筜谷偃竹图》的基础;中间是叙两人的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待《偃竹图》的由来和有关趣事;后是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通篇以画相贯串,以怀念友情为中心,显得形散神不散,做到了自由挥洒和谨守章法的完美结合。这篇散文的主要部分确实颇多诙谐之语,写得妙趣横生,但唯其如此,正可见出作者和文与可的“亲厚无间”,而文与可一旦亡故,作者的悲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以喜衬悲,也益见其悲,较好地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此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汩汩,毫无滞碍,所用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阅读全文]...

2022-04-01 11:06:33
  • 含有画字的古诗词 带画字的诗词名句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李白《清*乐·画堂晨起》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生。——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王维《画》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试上张籍水部 / *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问汝*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增广贤文·上集》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韦庄《金陵图》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画》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夏》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功名》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孙承宗《渔家》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唐寅《画鸡》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欧阳修《画眉鸟》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白居易《春题湖上》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陆游《沈园二首》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阅读全文]...

2022-06-05 06:40:23
  • 夏天的古诗词 配画

  • 夏天
  •   描绘盛夏,离不开描绘盛夏的太阳,离不开描绘太阳的炎热给大自然、人类带来的种种后果。

      1、《初夏绝句》

      宋·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人。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阅读全文]...

2022-04-22 07:43:27
  • 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意思及原文古诗词

  • 写作
  • 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意思及原文古诗词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意思及原文古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译文

      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

      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韵译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

      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

      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注释

      张水部:即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

      洞房:新婚卧室。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

      舅姑:公婆。

      深浅:浓淡。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

      赏析:

      【评析】:

      朱庆余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荐拔后辈。因而朱庆余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张籍在《酬朱庆余》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刘建勋)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这首诗又题为《*试上张水部》。这另一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绝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今天看来,我们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沈祖棻)

      朱庆馀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喜老庄之道。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

    [阅读全文]...

2021-12-15 23:50:37
  • 《画地学书》文言文翻译

  • 《画地学书》文言文翻译

      “画地学书”出自《宋史·欧阳修传》画地学书是指宋朝欧阳修传所用,名为修葺,能够学以致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画地学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注释

      母郑:母亲郑氏

      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诲:教导,训导

      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辄(zhé):立即,就

      冠:指**

      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声:声誉

      及:到……的时候

      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

      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反复多次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自称庐陵人。

      1030年(天圣八年)。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XX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踏莎行》。

      拓展阅读:采桑子欧阳修赏析

      作品介绍

      《采桑子·*生为爱西湖好》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抒写的是词人追述往年知颍州的经历及归颍而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充满了怅惘与悲凉之感。全词运用故典、化用成语,语言清新质朴、清疏隽朗。

      原文

      采桑子⑴

      *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⑵。富贵浮云⑶,俯仰流年二十春⑷。

      归来恰似辽东鹤⑸,城郭人民⑹,触目皆新⑺,谁识当年旧主人?

      注释

      ⑴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韵。

      ⑵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

      ⑶富贵浮云: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⑷二十春:作者由离任颖州到退休归颖,正好二十个年头。

      ⑸辽东鹤: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唐杜甫《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

      ⑹城郭人民:比喻人事沧桑。

      ⑺触目:目光所及。

      白话译文

      我*生因为喜爱西湖的风光美妙,所以到这里任最高地方长官(朱轮为古代贵官所乘的车),可富贵像浮云一样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过了二十个春天。

      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有谁还能认得当年的旧主人——曾任当地长官的我啊!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宋英宗治*四年(1067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赏析

      这是《采桑子》第十首,与前九首仁要写景物、叙游赏不同,这一首主要是抒情,而且抒发的感情已不限于“西湖”它既像是颖州西湖组词的抒情总结,又蕴含着更大范围的人生感慨。

      词的开头两句,就是追述往年知颍州的这段经历。这里特意将“拥朱轮”知颍州和“爱西湖”联系起来,是为了突出自己对西湖的爱早有渊源,故老而弥笃;也是为了表现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夙志。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突然从过去“来拥朱轮”一下子拉回到眼前。这二十来年中,他从被贬谪外郡到重新起用、历任要职(担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高级军政、行政职务),到再度受黜,最后退居颍州,不但个人在政治上屡经升沉,而且整个政局也有很大变化,因此他不免深感功名富贵正如浮云变幻,既难长久,也不必看重了。“富贵浮云”用孔子“富贵于我如浮云”之语,这里兼含变幻不常与视同身外之物两层意思。从“来拥朱轮”到“俯仰流年二十春”,时间跨度很大,中间种种,都只用“富贵浮云”一语带过,许多难以明言也难以尽言之意尽在其中了。

      “归来恰似辽东鹤。”过片点明视富贵如浮云以后的“归来”,与上片起首“来拥朱轮”恰成对照。“辽东鹤”用丁令威化鹤归来的传说,事见《搜神后记》。

      “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这三句紧承上句,一气直下,尽情抒发世事沧桑之感。这里活用典故,改成“城郭人民,触目皆新”与刘禹锡贬外郡二十余年后再至长安时诗句“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用意相同,以突出世情变化,从而逼出末句“谁识当年旧主人”。欧阳修自己,是把颍州当作第二故乡的'。但人事多变,包括退居颍州后“谁识当年旧主人”的情景,又不免使他产生一种怅惘与悲凉之感。

    [阅读全文]...

2021-12-02 11:26:45
  • 画皆以人重文言文翻译

  • 画皆以人重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画皆以人重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就值得*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诗与文章之类都是这个道理。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就值得*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诗与文章之类都是这个道理。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钱不直:_

      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②永叔,即,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答案

      1、B(这样),……的'样子;

      2、①值②把……当宝贝,珍爱、喜爱;

      3、①后来(世)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4、D;5、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欧阳修

      文言文介绍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字,为“纹”,修饰之意。“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就是修饰过的语言,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在1918年以前,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1-03 00:28:22
  • 100句经典古代文言文诗词励志名句

  • 古代,经典,励志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下面是好句摘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励志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

      1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19.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2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2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22.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6.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8.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3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33.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3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3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3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蜀相

      3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4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4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4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4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4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4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4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47.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49.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阅读全文]...

2022-07-26 23:53:49
  • 画画的英文单词是怎么样读的

  • 画画,教育
  • 画画的英文单词是怎么样读的

      大家都会用中文来读出画画,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用英文单词来读画画。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画画的英文单词以及正确读音,一起来看看吧!

      画画的英文单词:drawing

      第三人称复数:drawings

      读音如音标所示:英 [dr:] 美 [dr]

      相关例句

      名词

      1. My friend is good at drawing.

      我的朋友擅长画画。

      2. Someone made four drawings from this account last week.

      上周有人从这个帐号里提了四次款。

      3. He made a drawing of flowers and plants.

      他画了一张花卉画。

      4. The bonds are redeemable by annual drawings.

      公债每年抽签偿还。

      5. She had done a drawing of her mother.

      她给她母亲画了像。

      画画的英文例句

      1. Clinton declined to discuss her father'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hite House intern, drawing applause when she told the young man that it was none of his business.

      2. I don't have the right face for acting, so I decided to learn stage art instead - painting backdrops and drawing posters.

      3. Time was drawing near to " zero hour " second by seco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paceship and the ground was becoming shorter.

      4. Registrants can check the results on the Internet or by telephone one hour after drawing.

      5. He believed by drawing in this'collective brain weight'there was a greater chance to reach desired levels of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6. As the date is drawing near, many AMCs have taken action to reform their shareholding system and diversify their business scope.

      7. The exhibition features at least 130 works the Mongolian ethnic artist has created drawing inspirations from ancient Chinese calligraphic art.

      8. The United States is a major player in world trade and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drawing up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

      画画的双语例句

      1. She made a rough drawing to show me her meaning.

      她粗画了个草图来告诉我她的意思。

      2. My rough drawing is mostly complete and I am laying in some preliminary tones and colors.

      我的草图基本完成,然后我铺了大体的`色调和颜色。

      3. This is the concept of the scene, a very rough line drawing with simple shading.

      下图是场景的构思图,都是些简单的线条再加上简单的阴影。

      4. After our initial discussion I sat down at the drawing board to rough out some ideas for the logo.

      经过初步讨论我坐到纸上粗略的标识出一些想法。

      5. Don`t worry if the lines are a bit rough we will be drawing them again in Photoshop.

      如果线条有一些粗糙也没什么关系,我们将再PS里重新勾线。

      6. Imagine if you can search for images, photos and pictures by sim* using visual input such as drawing a rough sketch.

      试想,如果您可以搜索图片,照片和图片,只需使用Visual投入,如制订一个粗略的示意图。

      我喜欢画画怎么说:

      我喜欢画画,英文为:I like painting.

      painting(英 ['pent] 美 ['pent])

      n. 绘画;油画;着色

      v. 绘画(paint的ing形式);涂色于

      动名词形式like doing表示的是“长期性的爱好”,表示经常喜欢做的事情,在概念上表示一般和抽象,时间概念不强。

      当表示“偶尔一次的爱好或想要”时,可以用:I like to paint.

    [阅读全文]...

2022-04-08 01:03:40
  • 有关于画画的英文单词怎么读

  • 画画,教育
  • 有关于画画的英文单词怎么读

      关于画画是有很多个英文单词的,那么这些单词的正确读音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画画的英文单词以及标准读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第三人称单数:paints现在分词:painting过去分词:painted过去式:painted

      读音如音标所示:英 [pent] 美 [pent]

      相关例句

      及物动词

      1. The door was painted blue.

      门漆成蓝色。

      2. The doctor painted iodine on the cut.

      医生在伤口上涂点碘酒。

      名词

      1. He bought me a box of paints.

      他给我买了一盒颜料。

      2. She brought a box of paints to school.

      她带了一盒化妆品去学校。

      读音如音标所示:英 [pkt(r)] 美 [pkt]

      相关例句

      及物动词

      1. The painter pictured the general sitting on a horse.

      画家给骑着马的将军画像。

      2. Can you picture Bill dressed as a fairy?

      你能想象得出比尔扮作仙女的模样吗?

      名词

      1. I had a picture taken this morning.

      今天上午我拍了张照。

      2. You look the picture of health.

      你看起来十分健康。

      3. This book gives a good picture of life in China today.

      这本书生动地描述了当代*的生活情况。

      第三人称复数:paintings

      读音如音标所示:英 [pent] 美 [pent]

      情景对话

      Apartment for Rent-(公寓招租)

      A:This apartment has three rooms and a bath. Here's the kitchen.

      这套公寓有三个房间和一个卫生间。这儿是厨房。

      B:It seems a little small to me.

      它对我来说好像小了点儿。

      A:Not really, for one person, and it has a nice gas range and a good refrigerator.There are lots of shelves and cupboards, too.

      实际上不小吧,你只一个人。而且这儿有一只漂亮的煤气灶和很好的冰箱。还有很多大橱和装饰橱。

      B:What about closets?

      有些什么壁橱?

      A:You'll have two large ones in the badroom.One has shelves and a built-in shoe rack.Then there's a storage closet in the living room and a linen closet in the bathroom.

      在卧室内有两个大壁橱。其中一个有搁板和鞋架。在起居室有一个放在床上用品及毛巾的`壁橱。

      B:The living room looks sort of dark.

      起居室看起来光线不太好。

      A:We're painting it a lighter color, and it gets the afternoon sun.

      我们正在把它漆成明亮的颜色。下午房间内可以照到太阳。

      B:Well, thank you for showing me around.I'll let you know tonight if I decide to take it.I want to look around before I make up my mind.

      谢谢你给我们看了房间。 如果我决定要,今天晚上我会告诉你。我想作出决定前再慎重考虑一下。

      draw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当用作动词时的意思是“画画,描绘,牵引,吸引”,用作名词时的意思是“抽奖,抽签,*局,和局”。

      一、用法例句

    [阅读全文]...

2022-06-17 07:29:17
  • 庸医治驼文言文翻译(古诗文诗词大赛庸医治驼)

  • 古诗文
  • 昔有医人,自诩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②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③矣。”一人信焉,使治驼。乃索④板二,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⑤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⑥治驼,但⑦管人直,不管人死。”

    从前有个医生,夸耀自己能治驼背,他说:“背驼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证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一样笔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就请他医治驼背。这个医生取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到门板上*。驼背人的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立刻死了。驼背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去告状,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不管人的死活。”

    明·江盈科《雪涛小说》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代文学家。

    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是明朝晚期文坛“*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小品文造诣极深。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

    上文中的这位庸医,只管把背医直了,却不顾驼背人的死活,这哪里是医生,分明是在害命。作者借此讽刺了当时的官吏只管收取苛捐杂税,不顾百姓死活的现象。

    做事情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一定要全盘考虑,发现并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只会治标不治本。

    [阅读全文]...

2022-01-23 20:01:18
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 - 句子
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 - 语录
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 - 说说
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 - 名言
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 - 诗词
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 - 祝福
跟画画有关的古诗词文言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