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老人关怀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给老人关怀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给老人关怀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给老人关怀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本文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诗意: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鉴赏: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这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在此滥施淫威,虐**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一份难得的沉重。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寓情于景情更浓
拜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河西走廊
从古到今,怀古思幽的诗词曲及散文很多,其共同点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址,触景生情,因而触发感慨。这些怀古诗词曲名为怀古,实在伤今,重在抒情。
比如元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诸如此类的好作品。
这首小令既有对那些不顾人民死活的历代统治者进行的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又有表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民生的关注,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与黑暗。不信,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他的这篇小令。
这首小令一共四十四个字,其具体内容如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潼关怀古》的小令虽然全令不到五十个字,但是它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紧紧融为一体,小令里面有对对环境粗犷的描绘,有对时代变迁、朝代兴旺替代的惋惜,有对历代统治者的揭露抨击,又有为老百姓疾苦的倾诉和呐喊。
全令着墨不多,但字字非常传神而生动。如一个”怒”字,一个“聚”字,我们仿佛看到敌对双方千军万马在呐喊,在撕杀,仿佛看到秦始皇、西楚霸王、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雄姿英发、叱咤风云的神情,仿佛看到他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姿,仿佛听到金锣鼙鼓的撞击和战车轧轧的车轮声音。
但是他们虽然统一了江山,打倒了最棘手的对手,纵横了天下,建立了霸业,但是这都是过往云烟,到头来只不过是让“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但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盛世也好,末世也好,给老百姓的却是:”兴,老百姓苦 ;亡,老百姓苦。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拍案叫好,佩服他的勇气和大胆,也许你认为他是个穷困潦倒不得志的读书人,所以才写得出这样的小令来。那你错了。
张养浩曾经官居一品,担任过朝廷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后辞官。朝廷两次招他为吏部尚书,他坚敢为人先”坚决不就。因而给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又有归隐的意愿和与民同乐的向往,这就是他的性格特点。
公元1339年,关中大旱,饿殍千里,民不聊生。早已辞官的他在实在不能推辞的情况下奉朝廷之命,担任陕西行台中承,前往关中一带赈灾。
暨是朝廷的重臣又是文学家的他路过潼关,渡过黄河,目睹了巍峨险峻的华山,波涛滚滚的黄河,看到赤地千里的关中大*原,看到遍地的逃荒人和没人掩埋的死尸,他也许想起建安七子王璨的等人的诗歌”出门无所建,白骨蔽*原,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炊烟”,他也许想起达官贵人的骄淫与奢侈,他的心灵被震撼了,悲愤与伤感一起涌上心头,于是他提起笔,带着悲愤和苍凉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小令,一曲为老百姓鼓与呼的小令,一支道破朝廷兴亡盛衰实质的悲歌。
张养浩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员,作为人这样一个特殊身份,他既要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又要解民于到倒悬,实在是难能可贵了。他的心境是复杂的,他的感受是复杂的。
据《元史》的资料记载:他接受陕西行台中承后,”即散其家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这正如他在散曲“喜春来”所写的: “路逢饿殍须亲向,道遇流民必细询,满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得白发满头新”。 亲登华山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比颜御史费精神”。
这是张养浩赈灾时期的自我写照,我们从这两首小令的字里行间,体会到里面洋溢的是“爱民”、“助民”,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天都在为他的百姓奔走效劳。此真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的典范也。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可以和唐诗、宋词媲美。但是“我与人民鼓与呼”的篇章却很少,直接抨击封建社会现实的更少。因此这首小令可以说是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最完美的结合体。
我想这也是这首小令永远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无数人传颂的原因吧?张养浩在他未满60岁担任陕西行台中承四个月后去世,这可谓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但据《元史》记载: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父母。”我想这也是对他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吧?哎,不说了,要不然张先生说我啰嗦了。我最后用先生的另外一首散曲表达先生的心志吧: “乡村良善全性命,廛市凶顽破肚心,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未戮乱朝臣。”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2.请对画线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1.考查意图:考察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www.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答此类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 的愤慨。(1分)
12.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答案:句中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1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感情基调。(1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此曲描写 ,感慨 ,对人民在动乱中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2分)
9、西都指 ,经行处指 (2分)
10、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分)
参考答案:
8、潼关险要地势,历代王朝兴亡;(2分)
9、长安 秦汉故都遗址(2分)
10、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2分)
23.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
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答:
参考答案:
23. (3分) 张养浩 聚 怒
24. (2分)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
本文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诗意: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
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注释
①山坡羊——曲排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经过。
⑦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作品译文
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 元名臣兼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年19作《白云楼赋》。延佑二年(1315),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主持首次科举考试。继之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擢礼部尚书。英宗初年,又命参议中书省事。后弃官告归,隐居济南云庄别墅,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以继日。又整顿币制,杜绝吏弊,以苏民困。莅任仅四个月,以忧劳致疾卒。归葬济南云庄,乡里建张公祠。天顺二年(1331),追赠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章政事、柱国,封滨国公,谥“文忠”.着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等。
[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曲的题目。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为进入长安的门户。
峰峦如聚:形容华山四周群山密集,地势险要。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水势浩荡,波涛汹涌。
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头地理形势险要。
山河:华山和黄河。
表里:内外。表为外。一说指潼关以东为关外,潼关以西为关内,互为表里。
西都:指长安。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长安在潼关以西,今天的西安市旧址。
踌蹰(chóu chú):犹豫,彷徨。
秦汉:指曾在西都(长安)营建宫阙的秦、汉王朝。
经行处: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
经:曾经。
行:行宫,行事。
宫阙:泛指皇家宫殿。
兴:兴盛。兴与亡为互文。
亡:衰亡,灭亡。
[译诗、诗意]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不可多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
“峰峦如聚”两句,作者以开始就用“如聚”“如怒”的生动比喻,描绘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感情悲壮沉郁,风格豪放雄浑。那连绵起伏的山峰,不就是历史的见证吗?那咆哮奔腾的河水,不就是人民痛苦的呼喊和反抗的怒吼吗?巍巍群峰,滚滚波涛,该凝聚着作者多少愤怒的感情,又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多少联想!
“山河表里”一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潼关,据山临河,虎踞龙盘,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潼关路,这是一条历史兴亡的路: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胜利者和失败者,又有多少朝代走向兴盛和衰亡!潼关路,这是一条浸透血泪的路:在这条路上,留下了多少人民苦难的'脚印,倒卧过多少士卒的尸骨;又有多少历史的风云人物在这里化为尘土!走在这样的路上,作者的心情因该是怎样的呢?
“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长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唐大帝国的国都,历代有多少励精图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过宏图,建树过功业;也曾有过多少无道的*,在此滥施淫威,虐**民,成为历史的罪人。长安,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多少威武雄壮,悲欢离合的戏剧;又有多少诗人,作家,写过多少有关长安的诗文。特别是人民群众,曾在长安这块土地上流过多少血汗!这就是作者“意踟蹰”的原因和内容吧!
“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犹如“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样。这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兴,百姓苦”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望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这一结尾,确实是千锤百炼,一字千钧,语气尖刻而警拔,予以丰富而深沉,是对全曲的一个十分精辟的总结。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里)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所忌,被罢官。复职后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上疏谏元夕内庭张灯得罪,辞官归隐,屡召不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忙于赈灾事宜,积劳成疾,任职仅四个月,死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即为赴陕西赈灾途中所作。
诗意: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主旨: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这支流传的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这便是它所闪耀的思想光辉。至于铸辞精当,造型生动,有强烈的抒*彩乃其余事。
名句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经典的怀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的怀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苏台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2、《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7、《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8、《君山》
唐·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
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9、《春草官》
唐·刘长卿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10、《易水》
唐·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11、《姑苏台》
唐·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12、《景阳台》
山坡羊·潼关怀古阅读诗词赏析
古诗文主要指*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阅读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大意: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主旨:借怀古伤今,揭示了历代封建王朝的衰亡给广大百姓造成的极大痛苦
作者介绍: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全文
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
极写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的险要地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使作者更好地抒发感情。
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聚怒用得好。运用化动为静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阔景象和险要地势。其中,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文的主旨句是?此句妙在何处?
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个结尾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较强感染力。
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1269—1329年)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chóu)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译文
相关注释
①山坡羊——曲排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经过。
⑦宫阙——皇宫建筑。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中心
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赏析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人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啊!
想起古代,诗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诗人一无所见,却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诗人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他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无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总评。
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地域远*数百里,时间上下千余年,思绪驰骋纵横,最后归结为“百姓苦”一句,反复咏叹,兼有山水诗的意境和历史家的眼光。
鉴赏
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从潼关向西,“望西都,意踌躇”。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起。“伤心秦汉经行处”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雄壮的山色面前,抚今追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1、《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台城》
唐·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
4、《江南》
唐·杜牧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
戊辰年向金陵过,惆怅闲吟忆庾公。
5、《阊门》
唐·韦应物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6、《吴宫》
唐·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7、《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有关怀古的诗句
有关怀古诗的诗
无声的关怀古诗
关怀老人的诗句
给老人关怀的古诗句
有关怀古诗的阅读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名句
关于关怀的诗句
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的主旨
人文关怀的古诗句
人情关怀的古诗句
表达关怀的诗句
有关怀念的诗句
有关怀念的诗句古诗
古诗有关怀旧的诗句
关于怀古的诗句
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语句
关怀的句子
体现关心关怀的古诗句
关于关怀的名言或诗句
感谢领导关怀的古诗句
有关怀人的古诗
古诗关怀的图片
关于怀古的诗句古诗
体现人文关怀的诗句
有关怀才不遇的诗句
形容领导关怀的诗句
怀古诗句
生命关怀的古诗
师长关怀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