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人骑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人骑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人骑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人骑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骑驴看唱本的歇后语
*有很多有趣的歇后语,骑驴看唱本下一句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文书帮小编整理了歇后语大全给大家,欢迎阅读!
1、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2、骑驴瞧帐本——走着看,到了算
3、小毛驴戴耳环——累赘
4、哑巴捉驴——闷逮
5、两个医生抬头驴——没治了
6、张果老骑驴——倒着走
7、张果老倒骑毛驴——越走越远;向后看
8、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9、骑毛驴不用赶——道熟(比喻富于某种经验,做起事来非常熟悉)
10、拉叫驴上市——冒充大牲口(比喻以小充大,以假充真)
11、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个野种
12、羊群里的驴娃子——与众不同(比喻跟一般人不一样)
13、羊圈蹦出个驴来——数你大
14、懒驴上磨——屎尿多(比喻懒惰的人一到干正事,便寻找借口逃避)
15、捉住驴子当马骑——不识货
1.扳不倒骑兔子——不稳当;不稳
2.扳不倒坐到烧饼上——面上人
3.扳倒碓窝吓婆婆——泼妇
4.扳倒葫芦洒了油——一不做,二不休
5.扳着炉子烤头发——了(燎)不得
6.扳着指头算帐——有数
7.班房里的衙役——听差的
8.斑鸠抱窝——悬蛋
9.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10.斑鸩打架——卖弄风流
11.搬菩萨洗澡——越弄越糟;白费神;空劳神
12.搬起石磙砸碾盘——实(石)打实(石)
13.搬石头打天——自不量力;不自量;办不到;够不着
14.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15.板凳上放鸡蛋——好险;冒险;危险;靠不住;不可靠
16.板凳上搁蒺藜——坐不稳;坐不住
17.板凳上睡觉——难翻身;翻不了身
18.板凳上玩麻将——扒拉不开;打不开场面
19.板凳上钻窟窿——有板眼;有板有眼
20.板斧劈柴——一面砍
21.板门上贴门神——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22.板上的泥鳅——无地容身;无处藏身
23.板上钉钉子——实实在在;没跑;跑不了;变不了;没法变
24.板上敲钉子——稳扎稳打
25.半边羊头——独角
扳倒大树掏老鸹——拣有把握的干
扳倒树掏老鸹——稳逮
剥皮的树——不长
不栽果树吃桃子——坐享其成
番瓜秧牵上葡萄树——胡搅蛮缠
凤凰树开花——红极一时
扶不上树的鸭子——贱骨头
斧大好砍树,针小能穿布——各有各用处
人心隔肚树隔皮——难相识
骑驴看唱本的歇后语由来
导语:毛驴还真不是*特产的,毛驴是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它经过埃及传到西亚,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才传入希腊、罗马和欧洲的。下面为大家带来骑驴看唱本的歇后语由来,快来看看吧。
毛驴传到*的路线是经过中亚、西亚、西域诸国一步步传入*的,其行走路线几乎和小麦传入*的路线一致。毛驴是驮着小麦走进西域的。很可能第一站就是古龟兹国。时到今日,当年的古龟兹国现在的库车县仍然是毛驴“统治”的“王国”。毛驴无处不在。 40万人口的库车县,有4万多头毛驴。我曾经问过一位库车人,当时他在新疆的乌鲁木齐的大巴扎作生意,他说:“库车人离不开毛驴,库车绝不止4万头毛驴,家家都有毛驴,人人都骑毛驴坐驴车。我不知道库车有多少人口,但我知道库车的毛驴有多少头?多少呢?很简单嘛,有多少库车人就有多少毛驴!”
当年前秦皇帝苻坚因仰慕龟兹国的佛教大师鸠摩罗什,派军队西,打败了龟兹国,把鸠摩罗什大师请回到长安,跟随鸠摩罗什大师东迁的佛教信徒、子弟,竟达五千多人,驮的经卷蜿蜒数十里,几乎全部用的是毛驴驮,驴车拉,浩浩荡荡,数千头毛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迁移到长安。每到“晨钟暮鼓”时,数千头毛驴便引颈长鸣,驴叫之声不绝旅途,声传遐迩。*大规模使用毛驴自此始,毛驴逐渐成为*民间的主要交通和运输工具,屈指算来,毛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已逾2000年矣。
上个世纪末我访问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一位资深记者告诉我,当年地位寒微的耶稣骑着一头小毛驴就是从咱们脚下的这条小路进入到耶路撒冷城的。没有那头小毛驴,耶稣很可能走不到耶路撒冷,时至今日,耶城人对毛驴还是备受尊敬的。
我的一位朋友在巴基斯坦工作多年。他说在巴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山区,几乎所有活动离不开毛驴,甚至毛驴还能帮着照看小孩,跟小孩玩。巴国农村的毛驴是放养,让毛驴自由活动,毛驴喜欢群居,几十头毛驴常常聚在一起,那其中有毛驴的情,毛驴的意,毛驴的生活,毛驴的天地。令人奇怪和难解的是一旦谁家中有事用毛驴,总是站在村头望着远远的驴群呐喊,那呐喊家的毛驴听见主人的喊声,会立马跑回来,即便两三家人家一起喊驴,毛驴也不会听错,更不会假装听不见。如果没事,等到天擦黑,毛驴会很准时的结队而归,到了村里再分手,各回各的家。
在巴国的一些地方,毛驴在农家是不圈不栓的,完全自由,把毛驴看成一家人。给自家干了一辈子活的老毛驴在人家中像老辈人一样受到尊敬。你到人家国家说吃什么都行,千万不要说卸磨杀驴,吃驴肉,此乃当地人之大忌也!
原来如此,咱们是卸磨杀驴,现在到处是驴肉馆,河间的驴肉要走向全国。
戊
*的毛驴对抗战有功,功不可没。
当时敌后抗日战争不但斗急残酷,而且生活也极端艰苦。最艰苦的时候,每个战士一餐只发7颗黑豆,然后去挖野菜,捋树叶,掏田鼠洞。那时候战士们就盼着听见驴叫,因为一听见驴叫,粮食就到了。新华社穆青老社长曾说,当时部队有个说法:司令部的马,后勤部的驴。那驴也怪,从来没有不声不响地进村,总是远远地就扯开嗓子,伸长脖子大叫。我们只要一听见驴叫就高兴地情不自禁地扭秧歌。不经过那个时期的`人不知道,看见毛驴格外亲。
中央电视台放过一个纪录片叫《忠诚》,其中有一组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画面上是八路军总指挥*去见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当*迎上去时,阎锡山慌忙从一头黑毛驴上跳下来,阎锡山是有名的驴背上的上将军,在国民革命军数百个将军中,是唯一一位骑着毛驴指挥作战的。阎锡山骑的是头大黑叫驴,也英俊漂亮,精神威武。大黑驴一身青,但鼻梁上有道白,驴耳朵出奇的长,大概有一尺多长,驴的鬃毛是向上乍开的,不是倒伏在脖子上。
阎锡山对他的坐骑大黑毛驴非常有感情,跑累了下驴后总忘不了交代一句,给大黑驴加碗米汤,多加把料。有时候还要交代给大黑驴加个鸡蛋。据说阎锡山的许多文件都是他骑在驴背上口述,随行的副官秘书赶忙记下,回去整理出来请阎锡山审定,常常是一字不改;但如果是在办公室则不然,一个文件改个十遍八遍的过不了关。那些秘书、副官们私下说:“宁愿阎长官骑驴说,不愿阎长官回屋说。”*的许多诗词是吟在马背上,阎锡山是骑驴吟诗,有阎诗为证:《夜走峻坡》:“荷戈戴月走峻坡,卫士扶驴汗土和,强敌唯有到底抗,民族复兴尚疑何。”在吉县抗战时,“克难坡”曾经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办公室秘书刘克编辑、油印过一本阎锡山的诗集,阎锡山题名曰:《骑驴吟》可惜以后散失了。和毛驴最有感情的将军当数阎锡山。
骑在驴背上阎锡山经常对他的随行人员说,咱们和日本人打,不是牛头抵牛头硬顶,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所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也成了二战区抗日斗争的一个重大策略。
据我考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流传得最广泛,最通俗时应在清末民国初年。那是青、红帮会和小刀会、一贯道的行里话,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以后行里行外,帮里帮外就说开了,街头巷尾,门里门外也讲,咱们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成为*歇后语的名词语。但可以肯定,说过这句歇后语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根本没有骑过驴。
骑驴看唱本歇后语有哪些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骑驴看唱本歇后语有哪些,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1、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2、骑驴瞧帐本——走着看,到了算
3、小毛驴戴耳环——累赘
4、哑巴捉驴——闷逮
5、两个医生抬头驴——没治了
6、张果老骑驴——倒着走
7、张果老倒骑毛驴——越走越远;向后看
8、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9、骑毛驴不用赶——道熟(比喻富于某种经验,做起事来非常熟悉)
10、拉叫驴上市——冒充大牲口(比喻以小充大,以假充真)
11、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个野种
12、羊群里的驴娃子——与众不同(比喻跟一般人不一样)
13、羊圈蹦出个驴来——数你大
14、懒驴上磨——屎尿多(比喻懒惰的人一到干正事,便寻找借口逃避)
15、捉住驴子当马骑——不识货
16、驴子赶到磨道里——不愿转也得转(比喻不愿意做的事也得去做)
17、毛驴碰门——来的不是人
18、毛驴拉磨——跑不出这圈儿
19、磨道里的驴——转圈子
20、磨上的毛驴——团团转
21、瘦驴拉重栽——够喘的了(比喻能力小,任务重,吃力异常,不能胜任)
22、铡刀下伸驴头——刀下找食
23、狗吃青草——长着一副驴心肠
24、拐子追驴——步步赶不上
25、胡萝卜拴驴——跟着跑了
26、众人的马,公家的驴——谁爱骑谁骑
27、张果老骑毛驴——倒行逆施
28、一根桩上拴俩驴——谁也跑不了
29、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30、冰坂上的`驴子——四脚朝天
31、脖颈上拴头驴——不是正庄(桩)
32、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nian追赶〕不上
33、跛脚毛驴——不走正道;光走歪道
34、草驴(母驴〕卖了买叫驴(公驴〕——胡捣腾
35、大胖子骑瘦驴——不相称
36、戴上笼头的小毛驴——听人使唤
37、戴着墨镜倒骑驴——尽走黑道
38、顶着娃娃骑驴——多此一举
39、耳朵塞驴毛——装聋
40、好女嫁歹汉,驴子吃牡丹——搭配不当
41、好心当作驴肝肺——不识好歹
42、夹道里截驴——没有回头的余地
43、就坡骑驴——好下台阶;自找台阶
44、叫驴拉磨——不等上套先开腔
45、骒马嫁叫驴——只传一代
46、拉完磨子杀驴——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47、老掉牙的驴——顾(雇)不得
48、老头牵瘦驴——顾(雇)不得
49、驴粪蛋上插花——臭美
骑驴看唱本歇后语后面一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骑驴看唱本歇后语后面一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骑驴看唱本歇后语后面一句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释义:
这个歇后语是说事情的后续发展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一般有打赌、挑战的意味。当与别人有争执时经常用这句话,比喻自己的建议和办法正确,最后看结果的意思。
动物歇后语有关驴字的歇后语:
1、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2、骑驴瞧帐本——走着看,到了算
3、小毛驴戴耳环——累赘
4、哑巴捉驴——闷逮
5、两个医生抬头驴——没治了
6、张果老骑驴——倒着走
7、张果老倒骑毛驴——越走越远;向后看
8、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9、骑毛驴不用赶——道熟(比喻富于某种经验,做起事来非常熟悉)
10、拉叫驴上市——冒充大牲口(比喻以小充大,以假充真)
11、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个野种
12、羊群里的驴娃子——与众不同(比喻跟一般人不一样)
13、羊圈蹦出个驴来——数你大
14、懒驴上磨——屎尿多(比喻懒惰的人一到干正事,便寻找借口逃避)
15、捉住驴子当马骑——不识货
16、驴子赶到磨道里——不愿转也得转(比喻不愿意做的事也得去做)
17、毛驴碰门——来的不是人
18、毛驴拉磨——跑不出这圈儿
19、磨道里的驴——转圈子
20、磨上的毛驴——团团转
21、瘦驴拉重栽——够喘的`了(比喻能力小,任务重,吃力异常,不能胜任)
22、铡刀下伸驴头——刀下找食
23、狗吃青草——长着一副驴心肠
24、拐子追驴——步步赶不上
25、胡萝卜拴驴——跟着跑了
26、众人的马,公家的驴——谁爱骑谁骑
27、张果老骑毛驴——倒行逆施
28、一根桩上拴俩驴——谁也跑不了
29、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30、冰坂上的驴子——四脚朝天
31、脖颈上拴头驴——不是正庄(桩)
32、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nian追赶〕不上
33、跛脚毛驴——不走正道;光走歪道
34、草驴(母驴〕卖了买叫驴(公驴〕——胡捣腾
35、大胖子骑瘦驴——不相称
36、戴上笼头的小毛驴——听人使唤
37、戴着墨镜倒骑驴——尽走黑道
38、顶着娃娃骑驴——多此一举
39、耳朵塞驴毛——装聋
40、好女嫁歹汉,驴子吃牡丹——搭配不当
41、好心当作驴肝肺——不识好歹
42、夹道里截驴——没有回头的余地
43、就坡骑驴——好下台阶;自找台阶
44、叫驴拉磨——不等上套先开腔
黔之驴
柳宗元〔唐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杜甫骑驴游春图
释绍昙〔宋代〕
客路如天远,吟身太瘦生。无家归未得,策蹇傍春行。
乌啄疮驴歌
王禹偁〔宋代〕
商山老乌何惨酷,喙长于钉利于镞。拾虫啄卵从尔为,安得残吾负疮畜。我从去岁谪商於,行李惟存一蹇驴。来登秦岭又巉岭,为我驮背百卷书。穿皮露脊痕连腹,半年治疗将*复。老乌昨日忽下来,啄破旧疮取新肉。驴号仆叫乌已飞,劘嘴整毛坐吾屋。我驴我仆奈尔何,悔不挟弹更张罗。赖是商山多鸷鸟,便问邻家借秋鹞。铁尔拳兮钩尔爪,折乌颈兮食乌脑。岂唯取尔饥肠饱,亦与疮驴复雠了。
骑驴二首
陈师道〔宋代〕
冲篱突市不逡巡,掠面惊风扑眼尘。出手推敲宁避尹,题门吟咏不逢人。
韩蕲王源上骑驴图为王孙叶叶赋
方回〔元代〕
取日虞渊战临*,鼓起金山麾伏兵。既不画此背嵬军阵形,国容貂蝉佩葱珩,军容金甲马朱缨。又不画此生面真仪刑,昔王不肯专枢庭。清凉居士以自名,散遗万骑还屯营。独控长耳游林坰,林间坐石樵叟争。不无醉尉呵夜行,孰识朱门抗旄旌。王孙妙年万事轻,欲蹈箕颍遗浮荣。龚侯淡墨胜丹青,作此灞桥风雪征。龙变不测人中英,谛观岂是寒书生。丈夫出处吾能评,不可长剑即短檠。得时用世身名亨,否哉履道幽人贞。叶叶用意何峥嵘,大司马侃孙渊明。
太白骑驴处
张鹏翮〔清代〕
把酒临风忆李公,诗豪才气贯长虹。荐贤为国谁堪比?万古风流感慨中!
题画册八首 其七 栈道骑驴
戴亨〔清代〕
峻岭危峰斧劈痕,崖悬古木倒生根。诗人爱说蚕丛路,秋雨骑驴过剑门。
诸葛恪得驴
陈寿〔魏晋〕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题江南烟雨骑驴图
何中〔元代〕
风发发,雨潇潇。渡船未度山相招,骑驴不知前路遥。
路遥抵何处?南山之南且稳住。莫向长安街上去,京尹今无韩吏部。
定风波·痛饮形骸骑蹇驴
佚名〔宋代〕
痛饮形骸骑蹇驴。葛巾不整倩人扶。笑指桃源泥样醉。三睡。诗魔长是泣穷途。画手也知仙骨瘦。□□崑山玉水点银须。天地不能容此老。笑傲。一竿风月钓江湖。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二首》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文子·卷四·符言》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饮中八仙歌》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增广贤文·上集》
虢国夫人承主恩,*明骑马入宫门。——张祜《集灵台·其二》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王维《少年行四首》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王维《少年行四首》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王维《老将行》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手枭逆贼清旧京。——陆游《长歌行》
墙上画马不能骑,纸上画饼不充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高适《营州歌》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李贺《秦王饮酒》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人怕逼,马怕骑。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高适《燕歌行》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李贺《苦昼短》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杜甫《恨别》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长恨歌》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珣《南乡子·相见处》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吕蒙正《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皇甫冉《春思》
自有玉楼春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温庭筠《寒食日作》
千骑拥高牙。——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苏轼《渔父》
骑马踏红尘,长安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赵企《感皇恩·骑马踏红尘》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世说新语·排调》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李白《箜篌谣》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6、《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7、《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8、《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9、《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夏小伙又请来了风婆婆,怕热着我们,风婆婆轻轻的摇动了一下身子,就出现了一道道的风,凉爽极了!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6、《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7、《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8、《夏日六言》
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9、《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0、《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夏是四季中最鼎盛的时期,他热情奔放,轰轰冽冽,显示着生命的力量与魅力。
纳凉
宋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南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池上早夏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骑驴的古诗
骑驴的古诗视频
骑驴在山间的古诗
古人骑驴的古诗
形容骑驴的古诗
骑驴过灞桥的古诗
带骑驴的古诗句子
骑驴回家的古诗小学
骑毛驴的古诗
骑着小毛驴说说
骑毛驴的不要在乎别人看法的古诗
驴的古诗句
说我是驴的古诗
有关驴的古诗
关于黔之驴的古诗
驴烧肉的古诗
秃驴的古诗
俺是头驴的古诗
有关于驴的古诗吗
含有驴字的古诗
以驴为友的古诗句
驴的古诗词
描述驴的古诗
以驴为伴的古诗句
写毛驴的古诗
和驴有关的古诗
带有驴子的古诗
有关毛驴的古诗
谐音有关驴的古诗
对驴弹琴的古诗